学术投稿

24h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心电图对冠心病的应用价值分析

杨剑滨

关键词:运动平板心电图, 24h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摘要:目的:对运动平板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两种辅助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皆需要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之后采用动脉造影对所有患者进行确诊。根据确诊情况对比两种辅助检查结果,比较在冠心病诊断方面两种检查在特异性及敏感性上有何不同。结果:在特异性方面24h动态心电图要高于运动平板心电图,而在敏感性方面运动平板心电图则高于24h动态心电图,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从这两方面来看两个检查比例都比较高。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很好地将两种辅助检查结合起来,对于诊断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后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后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LEEP术的宫颈病变患者326例,其中接受LEEP术后成功妊娠并分娩的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产检及分娩的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早产、宫颈裂伤、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阴道分娩及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未增加产妇流产、早产的风险,且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君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高征患者80例,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采用硫酸镁、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远低于研究组的9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效果显著且药性安全,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叶翠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术前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70例符合入选择期接受腰椎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40min给予咪达唑仑,再用丙泊酚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疼痛级别和MMSE评分状况。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小于对照组,且其术后VAS和MMSE评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能减少麻醉药用量,且不影响术后认知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小玲;徐金秀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为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急诊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创伤性病人中选取6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各34例。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为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期间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病人抢救成功率比较,优质组高于常规组;两组清醒时间比较,优质组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病人急诊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辅助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人死亡率,加快病人清醒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梅月;黄爱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电化学发光法对ELISA检测HBsAg弱阳性标本的复检分析探讨

    目的:对于HBsAg弱阳性的标本采用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进行确认复查是否为真阳性,同时结合病人临床表现与随访,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先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检查的样本进行初筛,对于弱阳性的样本再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认试验。结果:ELISA法 HBsAg初筛为弱阳性的53例标本经电化学发光试验确认为阳性的为45例,确认为阴性的为8例,相对 ELISA法真阳性率为84.91%,假阳性率为14.09%, ELISA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HBsAg的OD值为0.250~0.500时两种方法的符合率高、0.125~0.25时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次之、0.080~0.125时两种方法结果完全不相符。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用电化学发光法作为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验证试验方法。

    作者:陈阿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足月胎膜早破干预时机及妊娠结局观察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使用缩宫素引产干预时机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在破膜后6h、B组在破膜后12h、C组在破膜后24h使用缩宫素进行引产干预,观察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出现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后住院日的情况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住院的情况。结果:三组产妇在产后出血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在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情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也明显长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在体重和呼吸窘迫方面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新生儿住院率和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早期及时进行缩宫素引产可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付敏;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能力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ADL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韩秀红;李军;张艳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All-on-4种植即刻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

    无牙颌患者的修复方式除了传统的全口义齿之外,目前种植修复的方式以其在舒适性、美观性及咀嚼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在临床中获得了患者的认可。经典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因其时间长、需要患者佩戴过渡义齿,增加患者复诊次数及痛苦等缺点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而 A ll‐o n‐4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则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缺牙期并实现了固定义齿的修复方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值得肯定的临床效果,但远期效果及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本文对All‐on‐4种植即刻修复技术的方法、种植体的存留率、并发症、优点及不足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天津市和平区2012-2014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2012-2014年天津市和平区居民主要死亡情况,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和平区2012-2014年居民的死亡资料进行ICD‐10编码、分类、汇总和统计。结果:2012-2014年和平区户籍死亡总人口数为9571人,位于死因顺位前5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和平区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伤害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较为严重的疾病,今后疾控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

    作者:李文玲;孙伟;李凤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适化护理对缓解急诊胸痛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化护理对缓解急诊胸痛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负性情绪及疼痛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01);观察组干预后的疼痛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Z=1.09,P=0.035)。结论:舒适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急诊胸痛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降低疼痛状况。

    作者:卜菜英;任春菊;黄春燕;林小菊;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对神经衰弱患者焦虑状况下应用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神经衰弱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衰弱焦虑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主要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为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焦虑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SAS评分对比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为(48.75±7.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02 ± 9.14)分,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中效果明显,可显著缓解焦虑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韩兆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尿病的流行与遗传学因素的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具有遗传倾向的葡萄糖代谢异常和内分泌障碍性疾病,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者相对不足引起。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类别的糖尿病(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可从诊断标准、病因和遗传学方面进行比较。近年来,许多著名的研究人员和研究小组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了大量分子遗传学研究并受到广泛关注。一个大型阵列的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在不同的步骤和途径参与葡萄糖代谢并对胰岛细胞在不同的发展、调控和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这一领域的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的分子遗传学主要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尽管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糖尿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当然,在这一领域中,尚需要更广泛的研究,以提高诊断,治疗和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展。

    作者:刘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长链丙泊酚辅助腰麻在小儿下腹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长链丙泊酚辅助腰麻在小儿下腹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精索鞘膜积液翻转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腰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丙泊酚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为96.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MAP、HR、RR在用药后5min(T1)、切皮前(T2)、切皮后1min(T3)、手术结束时(T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苏醒时(T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长链丙泊酚辅助腰麻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海琴;李琴宁;崔静;赵勇东;王婧;王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孕前及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分析

    目的:为了减少新生儿出生时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和探讨在孕前及孕期实施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300例于2014年2月-2015年12月经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护理人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怀孕期间的保健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体重等资料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顾分析法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孕前保健咨询、孕前BM I、孕前有害物质接触史以及妊娠期营养状况等情况。结论:通过研究孕产妇自身状况以及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各因素,有利于发现造成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危险因素,促进临床实施孕前及孕期保健以及宣传的推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珍珍;赵晓燕;王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级医学影像专业4个自然班122名学生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9)和实验组(n=63),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 )教学法,实验组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完成后,采用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表及学生访谈评价内科学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内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内科学的教学效果,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刘理静;钱红;李小琳;徐国耀;李玉娴;龙沙;周婷;胡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与潜在健康问题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某高校大学生潜在健康问题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2015年9月大一新生的入学体检结果,随机分为异常组和健康组,各100例,对两组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并找出大学生潜在健康问题与不良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健康组学生进食零食、夜宵、学校外就餐行为明显较异常组少,体育运动次数明显较异常组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不良的饮食和运动行为与健康问题关系密切,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

    作者:于芳;贾焕霞;吴彩琴;赵艳丽;高振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中药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调节雌激素和排卵治疗,观察组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行滞调经、滋阴补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52.17%,对照组为2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促排卵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与西药相当的良好疗效,无雌激素抵抗等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马文成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2011年4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组,10mg口服每晚1次,40例)和观察组(高剂量,20mg口服每晚1次,36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个月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均较术前升高明显(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均较术后即刻明显下降,且较术前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存在炎症反应的激活,瑞舒伐他汀钙对PCI术后的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赵云峰;刘琨;尹德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 )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血清hs‐CRP和 HCY水平,同时2型糖尿病组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mAlB)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结果:血清hs‐CRP、HCY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高于对照组,而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较正常白蛋白尿组进一步升高(P均<0.05);hs‐CRP和HCY水平与尿mALB水平分别呈正相关(r=0.627、0.595,P均<0.05)。结论:血清hs‐CRP和 HCY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 )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巧刚;陈黎亚;张巧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6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指征及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6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指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5例作为观察对象,结合患者的病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单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治疗,并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术式治疗后,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多,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少。此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7%。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指征应严格,注重随访及药物保守治疗,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如必须,则需保持手术治疗的彻底性,且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方面,首推的手术方式仍然是甲状腺全切除术。

    作者:徐继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