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各医疗科室中,药剂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门,并且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药剂科管理是医院改善自身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更是医院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保证。然而基层医院药剂科在其日常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基于此分析了其管理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作者:莫永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讨论纤维蛋白原 Bβ多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其功能表达和脑梗死类型的关系,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脑动脉主干支梗死50例作为脑动脉主干支梗死组,脑动脉穿通支梗死100例作为脑动脉穿通支梗死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并且结果均为正常的志愿者150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经过临床检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临床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 Bβ多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其动能表达,对脑梗死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血浆 Fg 浓度等多项因素,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在临床治疗中尤其关注,并且注意其他指标的变化。
作者:王晓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 KOA 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加术后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6%(P <0.05);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获得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关节镜手术后配合中药熏洗及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强;李秀玉;张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笔者2014年2月收治右足外翻并小趾重度内翻畸形1例,临床少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右足走路疼痛8年,加重1年来院。患者早期穿高跟鞋走路,出现趾处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小趾被挤压向第4趾背,疼痛,以上症状逐渐加重,趾向外侧偏斜加剧,小趾骑到第4趾上,后期穿平底鞋走路亦疼痛明显。母亲为缠足,否认家族病史。查体:右足趾明显外翻挤压第2趾,第2趾翘起,第1跖骨头处内侧异常隆起,皮肤稍红,压痛;小趾骑附于第4趾根部,几呈横卧,小趾僵直,不能活动,近趾间关节屈曲僵直,第5跖骨头处外侧异常隆起,皮肤稍红、压痛。摄 X 光片显示趾跖趾关节半脱位,趾骨基底骨质增生,关节软骨变薄,关节间隙变窄,第1趾骨头内侧增生骨赘;小趾跖趾关节向内侧近完全脱位,第5跖骨头内侧半关节面扁平变小,趾骨头外侧骨赘形成。择期手术治疗:外翻行 Keller 关节切除成形、第1跖骨头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皮肤紧缩缝合术。小趾由跖趾关节背外侧切开,见跖趾关节近完全脱位,近节趾骨抵于跖骨头内侧,跖骨头内侧关节面变扁平,小趾固定无活动。将第5跖骨头关节面去除,小趾近节趾骨基底部去除约4mm,将小趾矫正,用克氏针固定融合跖趾关节,去除第5趾骨头外侧骨赘,修平整,冲洗,缝合。术后石膏托外固定患足4周,6周后拔除克氏针,渐行右足下地功能活动。随访1年,患者右足畸形无复发,走路无疼痛,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朱树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检测精子 DNA 损伤情况,评估精子的质量,进而探究精子 DNA 损伤对试管婴儿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的其中68例患者为例,均符合《卫生部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的相关规定,男性均不存在严重少精症或梗阻性无精子症。根据男方精子的 DNA 损伤情况分为精子 DNA 损伤组(精子 DNA 损伤率≥30%)和正常组(精子 DNA 损伤率<30%)。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得出68例男性精子的顶体酶活性、精子浓度、精子活性、体外受精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优质胚胎率及活产率、畸形率、妊娠结局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比较两组病例的以上指标情况。结果:损伤组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均小于正常组,正常组的流产率与损伤组的流产率相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子DNA 完整性影响精子的受精能力,因而精子 DNA 损伤率的检测结局对试管婴儿的助孕成功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雪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我院2012—2014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药品管理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2012—2014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 )、日均费用(DDC)、序号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以苯二氮卓类为主,销售金额、DDDS 整体呈上升趋势,DDC 稳中有降。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增长较快。结论: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结构稳定,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姜春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对围生期母儿的影响。方法:将179例糖耐量受损者与(GIGT 组)150例正常者(对照组)的围生期结局进行比较。结果:GIGT 组妊高征、羊水过多、泌尿生殖系感染、早产、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孕妇(P <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胎膜早破发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GIGT 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孕妇,(P <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新生儿畸形、围产儿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GIGT 对围生期有不良影响,应进行监测及处理。
作者:张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医学科技类期刊,创刊于1988年,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河北省预防医学会、河北省药学会主办,“反映医药卫生战线科技成果,促进医、药、护、卫、管人员水平提高”是本刊的办刊宗旨,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本刊为半月刊,每月10日、25日出版发行,大16开本,国际刊号 ISSN1001-7585,国内刊号 CN13-1122/R,国内邮发代号18-104,国际发行代号 M5998。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凝血及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查体的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均行凝血及免疫功能检测,分析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凝血与免疫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 FIB 明显较对照组高,PT、APTT 较对照组低,且 CD4/CD8比值、CD3+、CD4+、补体 C4、补体 C3、IgG、IgM、IgA 均较对照组低,CD8+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内源性及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易抑制患儿凝血及免疫功能,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邓焰;邹成丽;李凌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考察儿科病房护理的潜在风险并对其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评估。方法:根据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98例患儿(对比组)中产生的55例投诉案例,归纳总结出儿科病房护理的潜在风险,并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对收治的367例患儿(观察组)应用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儿科护理投诉率(3.8%)明显低于对比组的护理投诉率(13.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防范措施后,解决了大部分医患之间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有效地降低了儿科护理的投诉率,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非常值得在医院推行。
作者:吴颖;何建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对于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需求较高,所选择的健康教育形式较多,但集中于专题讲座、个别指导和医生或护士家访方面。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十分必要。针对个案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这样有助于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通过改变不良习惯,采用正确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变目前疾病状态,逐步地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杜蓓英;黄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重视了骨外固定支架的护理,并合理改善患者饮食,增强患者抵抗力,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作者:汤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内科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4例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成人性化护理干预组(A 组,n=164)和常规护理干预组(B 组,n=160)两组。对比其护理满意度与服药依从性,记录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后,A 组中各疾病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 B 组,对比差异明显(P <0.05);且服药依从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达到95.1%和97.0%,明显高于 B组的55.6%和52.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内科疾病的患儿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可缓解其不适症状,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晓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和胆汁 MMP-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内蒙古边防总队医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胆管癌的患者58例作为胆管癌组,另选同期该院收治的胆道良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良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人群的血清 CA19-9、CA125、CEA、MMP-7及胆汁 MMP-7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良性对照组患者相比,胆管癌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谷丙转氨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胆管癌组患者血清 CA19-9、CA125、CEA、MMP-7及胆汁 MMP-7水平较良性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人群 CA19-9、CA125、血清 MMP-7与胆管癌诊断呈现正相关(P <0.05);而胆汁 MMP-7与血清 CEA 水平无相关性(P >0.05);血清 MMP-7及胆汁 MMP-7表达水平与上述生化指标均无相关性(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CA19-9、CA125、CEA、MMP-7及胆汁 MMP-7水平能提高胆管癌诊断的效能,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任清河;杨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清 sB7-H4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 NSCLC 患者100例(A 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60例(B 组)及健康者50例(C 组),采用ELISA 法检测3组间外周血血清 sB7-H4水平。结果:A 组外周血血清 sB7-H4水平显著高于 B 组及 C 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M 分期Ⅲ/Ⅳ期 A 组患者血清 sB7-H4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手术前患者显著高于手术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sB7-H4水平升高是 NSCLC 发生的一项危险因素,且其与临床分期、治疗情况有关,检测患者血清 sB7-H4水平对 NSCLC 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焘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每幅图、表应有言简意赅的题目。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表中若有需说明的事项(如 P 值)可在表中相关内容的右上角标注“?”、“Δ”等,并在表下加以注释。要合理安排纵表的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同一栏数字必须按位次上下对齐。图不宜过大,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cm,通栏图不超过16.5cm,高与宽的比例应掌握在5∶7左右。线条图可墨绘在白纸上,或用制图软件绘制,并提供激光打印图样;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另用纸标示,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位。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引用已发表的图需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检测隐球菌四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分别采用墨汁染色法、真菌培养法、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脑脊液中的新型隐球菌属。结果:墨汁染色法、真菌培养法、乳胶凝集法、PCR 法四种方法的阳性率和符合率分别是75.00%与79.59%、84.62%与89.80%、91.35%与96.94%、100.00%与94.23%;墨汁染色法阳性率和符合率低,不适合早期诊断;真菌培养法特异性好,但敏感性低,报告时间长;乳胶凝集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但容易出现假阳性;PCR 法特异性、敏感性高,但也有5.77%的假阳性。真菌培养法、乳胶凝集法、PCR 法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墨汁染色法。结论: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临床病程灵活选择。
作者:李文华;刘增香;罗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开展品管圈进行系统功能锻炼,对照组未进行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评估品管圈管理后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确使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作者:李迎霞;章泾萍;鲍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一次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且再次妊娠者共125例的临床资料,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试产组和剖宫产组,统计试产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发热、住院时间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结果:12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经阴道试产分娩75例,试产成功55例,试产成功率73.3%;两组产后24h 出血量、产后发热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生后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再分娩时,阴道分娩有相对较高的试产成功率,并且并发症少,在无禁忌证时应尽量选择阴道试产,在遇到胎儿窘迫等情况时应果断改为剖宫产分娩。
作者:许改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高流量血液滤过(HVHF)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 HVHF 治疗10h 以上,血流量为120~150ml/h,置换液为3~4L/h。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体温、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等变化,观察并及时处理操作中出现的护理问题。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行HVHF 治疗和护理后体温、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显著改善。结论:临床上熟练的技术、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使治疗顺利完成。
作者:孔颖;单雪芹;范宝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