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朱海货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传染科2009年1-12月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应用计算机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而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对比2组病人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ALT、AST、TBiL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 HBV-DNA 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模式在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有利于症状缓解、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紫兰;杨莉;康孙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前置胎盘引产前介入栓塞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引产前介入栓塞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0例前置胎盘患者引产前进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结合利凡诺尔注射引产治疗。通过强化术前准备、术中的配合和术后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引产出血量为15~100ml ,经输液、抗感染治疗,效果满意,均治愈出院。结论:前置胎盘引产前介入栓塞术可预防大出血,而加强护理配合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且具有并发症少、避免切除子宫,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熊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患者中淋巴转移、TNM分期及病理学分级均与胃癌预后相关(P<0.05);年龄、性别、治疗方法及术后的辅助化疗等与胃癌患者预后无相关性(P>0.05)。胃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均与TNM分期、病理学分级以及淋巴转移等相关。结论:患者自身因素及治疗因素等对胃癌预后无影响,而淋巴转移、TNM分期及病理学分级等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影响因素。

    作者:曾进龙;王志超;张海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血液流变学观察分析与诊断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探讨其对诊断的联系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月至我院诊断首次治疗高血压的患者138例,测定其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及生化指标。结果:伴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全血黏度要显著高于不伴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P<0.05;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各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时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安全。

    作者:于有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与甲氨蝶呤静脉注射治疗疤痕妊娠的疗效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妊娠患者注射甲氨蝶呤以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疤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静注治疗,实验组则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月经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治疗方案中,子宫动脉栓塞术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影响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多因素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接受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卵管通畅、术后联合用药及接受助孕与患者术后妊娠率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三类因素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腹腔镜术后妊娠率影响大的为术后接受助孕,其余依次为术后联合用药以及输卵管通畅。结论: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应能够对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进行适当的干预,以提升术后的妊娠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改善与推广。

    作者:杨艳明;徐小凤;徐婉妍;何家纯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98例肠癌临床外科治疗近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外科手术疗法治疗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肠癌患者198例,对99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实施Ⅰ期切除吻合术,对9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内侧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同时对其主要症状进行记录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癌胚抗原(CEA)水平和CA199水平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手术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术后4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发现吻合口漏,经治疗后愈合。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的腹泻、腹痛等症状在术后得到明显改善,其CA199和CEA水平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手术适应证进行严格掌握,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 IgE 、CRP水平在预测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 E水平在预测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诊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0例为RS V组,另选取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45例为哮喘组和3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健康组,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三组血清 Ig E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 Ig E水平高,达(142.33±23.14)IU/L ,均明显高于RSV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RSV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组和RSV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清CRP水平在哮喘组和RSV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在发病机制上具有相似性,过敏和炎症反应可能是哮喘发病的病变基础,检测血清IgE和CRP水平可预测哮喘发病。

    作者:姚炬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56例成人腹股沟疝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5%[1]。成年人一旦腹股沟疝形成,自行愈合的可能很小,手术是目前唯一治愈腹股沟疝的方法和手段。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前路张力修补、前后路无张力修补以及无张力腹腔镜疝修补等方式[2]。循证医学研究揭示[3],目前并不存在适用于所有类型疝修补的“黄金术式”,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师的操作技能加以选择。近年来,我院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我院实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56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鸿;包平倩;胡耀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析

    目的:探讨老年支原体肺炎利用阿奇霉素药物治疗的意义,并分析阿奇霉素治疗该病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9例患有支原体肺炎的老年患者按其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奇霉素,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红霉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好转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好转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患有支原体肺炎的老年患者的疗效不及红霉素,但是此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梁文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脑疝的临床比较

    目的:研究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脑疝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重型颅脑外伤脑疝病患9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患家属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的病患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和颞下天幕切开,采用脑疝手法复位手术来治疗;对照组病患则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方法。在进行不同的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病患术后临床表现。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治疗组病患对重型颅脑外伤脑疝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对照组患者要好,生存率高、致残率低且并发症发生少。均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梁观钦;蔡厚洪;李春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二级预防的探讨分析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二级预防方案的防治效果。方法:将门诊收治的200例哺乳期乳腺炎急性炎症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二级预防方案即“哺乳期保健+理疗+自拟中药贴”三联法,防止乳腺炎进一步发展成乳腺脓肿,尽可能地保留其母乳喂养的功能。结果:二级预防研究组“哺乳期保健+理疗+自拟中药贴”三联法,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P<0.05。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二级预防方案在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阶段是一种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地防止病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大限度地保留其母乳喂养功能。

    作者:张建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枸杞多糖对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病变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建立阿霉素心肌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阿霉素模型组;正常大鼠枸杞多糖对照组,枸杞多糖高、中、低剂量干预组,连续灌胃14 d后处死取心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学的变化。结果:HE染色显示枸杞多糖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变有浓度依赖性的损伤修复作用,对正常大鼠心肌组织也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阿霉素可引起心肌病变,枸杞多糖对阿霉素心肌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刘楷曦;杨歆然;梁统;肖德乾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次行宫颈环扎术后的护理及体会

    目的:探讨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多次宫颈环扎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孕妇进行跟踪调查;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合理用药,预防感染及相关健康指导。结果:13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后,2例发生难免流产,2例出现早产,9例妊娠至足月。结论:加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宫颈环扎术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麦巧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44例联合应用硝苯地平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对照组44例联合应用尼群地平片和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比较两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DBP和SBP均有明显的下降,研究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多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降压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间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4.061,P<0.05)。研究组临床发生不良反应2例(4.55%),表现为头晕和咳嗽,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9.09%),表现为头晕、头痛和恶心,两组间数据经统计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715,P>0.05)。结论:联合应用硝苯地平和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较大幅度的降低患者血压,使其至正常水平,不良反应少,适合于临床的推广。

    作者:赵红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5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例,并及时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根据AECG监测的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被选择的50例患者中,基本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症状,出现多的室性心律失常,约占心律失常病例的90%,室内阻滞约占20%,房性心律失常约占57%等。结论:复杂型室性心律失常的产生主要和左室射血分数值有关,而且二者有着负相关的联系。因此要防止心律失常过度发展,就要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值,改善心功能,才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蔡茹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微创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笔者自2007年3月-2012年7月用空心钉经皮内固定治疗38例40髋股骨颈骨折,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髋,男13髋,女27髋,年龄28~70岁,其中28岁1髋,34岁1髋,50~65岁30髋,66~70岁8髋。骨折按garden 分型:Ⅰ型5髋,Ⅱ型7髋,Ⅲ型26髋,Ⅳ型2髋,按骨折部位分型:颈中(或头颈型)17髋,基底型20髋,头下型3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30例。术前均常规行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检查,手术前达到手术要求。

    作者:朱树光;乔大海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7例血必净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目的:分析血必净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以血必净为关键词对2000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国内关于血必净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检索并对不良反应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不良反应来源于过敏,且发病时间多为首次用药的初级阶段,严重者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结论:血必净用药之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并严密监察病情变化来防止过敏反应发生,且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治疗。

    作者:韩晓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心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8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心理干预护理组)69例和B组(普通护理组)69例,将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心理承受力、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干预后心理状况、心理承受力、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A组干预前、后相比,干预后各项指标也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汤朝秀;廖春梅;詹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深圳外来工妇女和本地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深圳坪山地区不同人群高危型 H 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干预高危型 H PV感染及子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坪山街道250名本地户籍居民妇女及250名外来工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性行为和生育史、吸烟史、生活习惯等,利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该人群高危型 HPV总检出率为1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来工妇女高危型H PV感染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丈夫婚外性行为、受教育程度、是否注意性卫生。本地妇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丈夫婚外性行为、是否注意性卫生、性伴侣数、吸烟或饮酒。结论:丈夫婚外性行为、性伴侣数、是否注意性卫生是影响外来工妇女和本地妇女的 HPV感染的危险共同因素,而妇科普查史是本地妇女的保护因素。

    作者:李晓燕;罗丽丹;杨晓红;李宇;邱桂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