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式镇痛在绝经后取环的应用效果观察

车荣

关键词:绝经后取环, 心脑综合征, 双氯芬酸钠栓, 利多卡因
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在绝经后取环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100例在手术前30min行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联合2%利多卡因宫颈1ml宫腔3ml表面麻醉后行取环术.对照组100例在手术前30min行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行取环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取环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脑综合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宫颈松弛扩张效果和取环难易程度有显著地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联合2%利多卡因宫颈宫腔表面麻醉后行取环手术,可明显减轻绝经后患者疼痛,扩张宫口,提高取环的成功率.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护理体会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其来势凶猛,易出血、感染及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死率相对较高.APL患者合并DIC时,临床出现多项出凝血指标异常,患者出血较重,如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危及患者生命.2010年1月-2012年5月,笔者对本院血液科APL合并DIC 15例患者进行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芜湖地区240对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染色单体互换率的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自然流产患者夫妇外周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变化情况,探讨SCE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有自然流产史夫妇240对为观察组及正常的育龄夫妇40对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计数S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CE发生率过高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SCE互换率可作为自然流产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作者:汤兴丽;杨成;熊延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剖宫产手术切口选择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的不同对孕产妇再次手术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100例二次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依据:腹壁横切口疤痕50例,腹壁纵切口疤痕50例.结果:不同手术切口开腹时间、术中粘连、术中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术野暴露、切口愈合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对有剖宫产指征的应该依据孕产妇具体情况选择佳手术方式,以利于再次手术的操作,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再次手术操作的难度.

    作者:郝晓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出院指导对脑梗死患者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出院指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出院指导,实验组由责任组长按本科研究制定的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路径模式中要求的出院前系统的健康教育进行出院指导.出院第4周、2个月及5个月分别应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ADL得分评定.结果:出院第4周、2个月及5个月实验组ADL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中要求的出院前系统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出院指导,能明显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ADL.

    作者:郑小薇;郑翠红;潘鸿莺;陈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Bx亚型伴不规则抗B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孙某,男,48岁,2009年4月14日因颅底骨折入院,无既往病史及输血史,术前常规申请备血,血型鉴定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O型,正反定型不符,经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该患者为Bx亚型,同时血清中伴有抗B.

    作者:鞠祝玲;王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主要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致残率很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1].因此,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得非常重要,而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简称空气波)治疗对预防偏瘫肢体水肿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华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的护理

    目的:探讨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的护理.方法:通过收集在我院就诊的下肢深静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显影效果和疾病诊断情况,并讨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式.结果:采用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的显影良好率达到了98.3%,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达到100%,并且术前的静脉过敏试验、术中的激素治疗以及术后静滴生理盐水、抬高患肢和按压腓肠肌、帮助显影液稀释和代谢,可以明显的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应用加压快速静脉输入法下肢深静脉顺行性造影对于下肢深静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控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黎小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儿血型不合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孕期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按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A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B组(7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定期复查ABO-HDN,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ABO-HDN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保持不变,无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4%,有流产、死胎、早产、新生儿严重黄疸等不良妊娠结局.两组对比有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母亲血清抗体效价,治疗母儿血型不合,降低新生儿溶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刘英光;崔银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中的效果研究.方法:150例老年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在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改善其生存质量、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明显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顺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羊水偏少阴道试产16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妇女羊水偏少阴道试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超检查羊水指数法(AFI)估测羊水量,并测定脐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S)和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D)比值(S/D值),分析比较足月妊娠妇女羊水偏少162例(观察组)和同期162例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阴道试产的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围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和新生儿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急症剖宫产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彩超诊断为羊水偏少的足月妊娠妇女,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

    作者:崔炜萍;姜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孕妇分娩中心理护理的作用

    大多数孕妇是第一次生产,对分娩有焦虑、不安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产程的进展,终影响分娩.产程前后应用心理干预的方法,使产妇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消除恐惧、焦虑情绪,使顺产率提高,可见精神心理因素至关重要.

    作者:刘寅华;徐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住院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昌吉地区老年病科住院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情况,分析与此患病相关的因素,为进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6月在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筛查:由经过培训的两名护士完成调查问卷,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量表(MOCA)测定,对有主诉或家属诉其有明显记忆障碍者及MMSE分值低于正常值的患者进一步进行临床体格检查、总体衰退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和日常生活量表(ADL)测定,并由2名老年科医师作出后诊断.结果:共调查218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11例,MCI者59例,占27.06%,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MCI的患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MCI患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昌吉地区老年病科住院老年人MCI的患病率为27.06%,高龄、低教育水平、体力劳动者和女性为老年MCI的高发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MCI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冬梅;李健;沙依热;柴文慧;沈永杰;顾安吉;李涛;贾钦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组的PSA、CYFRA21-1、CA153、CEA水平,评价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乳腺癌组的PSA、CYFRA21-1、CA153、CEA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敏感性及准确性.结论:PSA、CYFRA21-1、CA153、CEA的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在乳腺癌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辅助诊断依据.

    作者:李凤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在首次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首次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0年10月对我院146例首次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实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分为入院、住院和出院三个阶段分别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结果:随访结果和数据显示系统性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结论:对首次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叶春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同期患者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实施后较实施前患者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理品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作者: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技术对子宫及附件和腹腔扫查.结果:超声诊断异位妊娠35例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9例,超声误诊6例.结论:超声技术对异位妊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莲;曾爱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微创外科是应用当代先进的微电子、光学、放射影像等设备和技术,以电子镜像代替肉眼直视,以细长器械代替手术刀完成的观察、诊断及治疗外科手术.随着更多的临床报道结果和更多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证实以及可视器材的更新,使得更多的脊柱手术不单是传统的减压和切除手术,也还包括可以通过微创途径获得解决的重建和融合手术.

    作者:黄成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1例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低下所引起的内分泌疾病,因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女性到了更年期也会出现多种症状,甲减的表现有时类似更年期,现将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甲减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爱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虹桥镇外来务工未婚育龄女性非意愿妊娠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虹桥镇外来务工的未婚育龄女性因非意愿妊娠而导致人工流产的情况.方法:对虹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有过人工流产史的未婚的外来务工育龄女性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调查并统计.结果:在接受调查的821例女性青年中,只有过1次人工流产史者207人,占有人流史总人数的25.21%,有2次及以上人工流产史者614人,占有人流史总人数的74.79%.婚前有人工流产史者全部为非意愿妊娠,其中未避孕358例,占43.61%,避孕失败463例,占56.40%.结论:外来务工的未婚育龄女性的非意愿妊娠与女性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的缺乏或不全面、不正确有关,有针对性地对外来务工者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是提高女性青年健康水平、节省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加禾;颜育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联合式镇痛在绝经后取环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在绝经后取环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100例在手术前30min行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联合2%利多卡因宫颈1ml宫腔3ml表面麻醉后行取环术.对照组100例在手术前30min行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行取环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取环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脑综合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宫颈松弛扩张效果和取环难易程度有显著地差异(P<0.05).结论:应用双氯芬酸钠栓100mg塞肛联合2%利多卡因宫颈宫腔表面麻醉后行取环手术,可明显减轻绝经后患者疼痛,扩张宫口,提高取环的成功率.

    作者:车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