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苯三酚与安定、阿托品联合用药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的临床应用

陆小曲;罗琳雪;陈丽芬

关键词:间苯三酚, 安定, 阿托品, 产程
摘要:目的:观察间苯三酚与安定、阿托品联合用药应用于第一产程活跃期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拟阴道分娩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4例,于宫口扩张3crn起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安定10mg静推.对照组76例,于宫口扩张3cm起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及围产结局.结果:实验组用药至宫口开全平均时间为(4.8±0.6)h,对照组为(6.1±0.9)h,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颈水肿发生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中,联合应用间苯三酚与安定、阿托品能明显缩短活跃期,减少宫颈水肿的发生,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间苯三酚与安定、阿托品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间苯三酚组,有效提高了产科质量.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5例ADR分别从患者概况、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中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以抗菌药物多,老年患者发生ADR相对较多,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多.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连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又被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obstetric cholestasis,OC),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可引起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死宫内等不良围产儿结局,实验室检查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由于本病对胎儿的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将ICP分为轻度和重度进行治疗,产科临床的工作重点是对ICP要争取早期诊断、加强胎儿监护,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运用药物治疗改善病情,适时终止妊娠,避免处理上的盲目性,大程度保障母要健康.本文就ICP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吉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图像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经保守治疗以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125例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结果:(1)宫腔内无孕囊回声.(2)附件区包块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胚芽心搏型.②输卵管环型.③不均质包块型.(3)盆腔有无回声区,量较少.结论:熟练掌握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可提高超声对输卵管妊娠早期的诊断能力.

    作者:祝小英;高军;谢艳冰;刘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体外溶栓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与尿激酶联合应用对体外血栓的促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制备全血血栓块按照不同实验方法分组:(1)生理盐水组(NS组);(2)尿激酶组(UK组);(3)超声组(US组);(4)超声联合尿激酶组(UK+US组)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后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评价各组处理的溶栓效果.结果:US组与NS组相比血块重量丢失比和D-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说明低频超声有明确的促溶作用;UK+US组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相比UK组或US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超声可促进尿激酶的溶栓作用.

    作者:康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共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采用NIPPV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68.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R(次/min)、R(次/min)、收缩压(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mmHg)、SaO2 (mmHg)、PaO2 (mmHg)、PCO2 (mmHg)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加快CO2排除,降低CO2的潴留,从而降低患者的插管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劳可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实施手术治疗的6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单纯给予氯胺酮麻醉维持,B组35例给予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维持,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B组麻醉前、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中上述指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氯胺酮使用剂量、意识恢复时间、患者术中躁动率、呼吸抑制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可减少氯胺酮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使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

    作者:金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采用PKP治疗的33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PKP术治疗后,VAS评分、伤椎椎体平均高度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均明显优于术前,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37.5±13.6)min,平均住院(6.5±1.7)d.结论,PKP治疗OVCF患者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脊柱,能够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刚;张中发;刘金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2例主动脉夹层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遵医嘱做好紧急救治,严密观察心电、血压、心率和周围血管搏动情况,疼痛部位和性质,控制血压在平稳范围,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康复.结果:52例患者中41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11例死亡.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周密、细致、恰当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对改善主动脉夹层预后有重大意义.

    作者:周云勤;周伟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脂肪乳对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分析

    作为医学检验重要课题之一的全血细胞计数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其除了受环境条件、操作人员、仪器自身性能的影响外,还有抗凝剂的种类、抗凝剂的用量、标本放置时间等来自标本自身的因素.本文采用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脂肪乳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并就其结果进行了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芦建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剂量硝酸甘油配合多巴胺静脉点滴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82例

    目的:通过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配合多巴胺对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观察、总结、评价疗效,探讨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采用小剂量硝酸甘油(5~10mg)配合多巴胺(20mg)加入NS 250~500ml中静脉滴注5~10μg/nin,每天持续8~10h,连用7d为1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显效率86.6%,好转率11.0%,总有效率97.6%.结论:硝酸甘油(5~10mg)配合多巴胺(20mg)注射液小剂量静脉点滴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心衰疗效满意,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徐仁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5例重症患者进行皮肤状况动态评估,给予保护性干预护理.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无1例出现与皮肤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疾病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防止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及感染率,减少医疗费用,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彭昭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原性糖尿病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肝原性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预防和控制肝原性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0例肝原性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案室资料进行统计,发生医院内感染30例,占11.1%,其中男23例,女7例.结果:3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18例,占60%;胃肠道感染6例,占20%;泌尿系感3例,占10%;皮肤感染3例,占10%.发生医院感染30例,占肝原性糖尿病住院患者的11.1%.易感因素:与年龄、住院天数、血糖值成正相关.结论:加强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控制探视和陪护,增加营养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免疫能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连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输卵管造影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输卵管造影术患者的疼痛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方法:收集10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示两侧输卵管通畅而发生疼痛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疼痛与心理紧张、推注压力、造影剂温度、造影剂类型选择、造影管球囊充盈大小、宫腔粘连、宫颈管狭窄、炎症等有关.通过术前着重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及减少不良环境的影响,检查中根据患者的疼痛的原因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100例患者均减轻和缓解疼痛,顺利完成造影检查.结论:根据疼痛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能明显减轻和缓解HSG患者的疼痛,提高造影的成功率.

    作者:张灵敏;沈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Atrium ProloopTM三维网塞治疗腹股沟疝27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Atrium ProloopTM三维网塞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疗效.方法:对275例腹股沟疝患者应用Atrium ProloopTM三维网塞在局麻下行疝修补术,重点观察手术中患者耐受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均能耐受;术后切口疼痛不明显,无明显牵扯痛,术后当天或第2天均能下床活动;术后异物感不明显,无腹胀及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个别患者术后当日出现尿潴留,但第2天均好转;术后随访6~36个月无慢性疼痛,无复发.结论:Atrium ProloopTM三维网塞治疗腹股沟疝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且操作简单,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并发症少,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术中操作、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复发率极低.

    作者:张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8例已拍摄X线头颅侧位、全景片发现埋伏牙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通过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观察埋伏牙数量、形态、位置、根尖生长方向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全部为上颌骨内埋伏牙,共计46颗.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的综合应用可清楚准确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牙列根尖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综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是显示埋伏牙的有效检查方法,对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杨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西梅汁抗氧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西梅汁对自然衰老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老龄小鼠作为自然衰老模型,按体重和血中MDA水平随机分为1个老龄模型组和3个西梅汁剂量组.灌胃45d后,对各实验组的血中MDA含量、SOD活性和GSH-Px酶活性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西梅汁可显著降低血液中MDA的含量,提高SOD和GSH-Px酶活性.结论:摄人适量的西梅汁能有效增强老龄小鼠体内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延缓小鼠的自然衰老.

    作者:杨艳;陈润;王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5例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本文将收集2007年5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35例妇科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诊断及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妇科腹腔内出血属于急症,因此需尽早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通过采取科学治疗方法让患者获得合理的治疗,从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雪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急性期治疗是关键.我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经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入选标准:(1)年龄80岁以下;(2)CT及MRI证实为脑梗死,除外脑出血及颅内占位病变;(3)首发病例;(4)发病在1周以内;(5)无严重心肝肾疾病.

    作者:吴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31例青少年布加综合征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青少年组BCS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A125、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组肝静脉型所占比例较高,临床表现腹胀、腹水多见,且病程短、1年复发率高.结论:青少年组BCS相对其他年龄组分型有所不同,凝血功能改变较其他年龄组明显,病程短、复发率高,应该加大对青少年BCS的研究,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预后生存率.

    作者:张静;朱子清;王慧;祖茂衡;陆召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慢性阑尾炎手术切除术中术后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急慢性阑尾炎发病机理、诊断能力、手术指征及时机,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510例各年龄段急慢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切除方法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510例急慢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切除顺利,治疗过程理想,无1例患者死亡,预后良好.结论:对各年龄段急慢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术前正确诊断、术中以精湛技术操作及合理对症治疗,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达到满意效果、酌情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治疗原则.

    作者:宋金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