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又被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obstetric cholestasis,OC),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可引起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死宫内等不良围产儿结局,实验室检查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由于本病对胎儿的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将ICP分为轻度和重度进行治疗,产科临床的工作重点是对ICP要争取早期诊断、加强胎儿监护,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运用药物治疗改善病情,适时终止妊娠,避免处理上的盲目性,大程度保障母要健康.本文就ICP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吉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高职高专《外科学》中,烧伤外科是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通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如何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烧伤外科的教学质量,是临床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现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烧伤外科教学质量进行如下探讨.
作者:李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西梅汁对自然衰老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老龄小鼠作为自然衰老模型,按体重和血中MDA水平随机分为1个老龄模型组和3个西梅汁剂量组.灌胃45d后,对各实验组的血中MDA含量、SOD活性和GSH-Px酶活性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西梅汁可显著降低血液中MDA的含量,提高SOD和GSH-Px酶活性.结论:摄人适量的西梅汁能有效增强老龄小鼠体内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延缓小鼠的自然衰老.
作者:杨艳;陈润;王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在抢救性气管插管时的作用.方法:将60例抢救性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予任何镇静剂),咪唑安定组[咪唑安定(0.1~0.15)mg/kg].记录两组插管前、插管后1、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难易程度.结果:两组插管前、插管后1、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难易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pQ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咪唑安定用于抢救性气管插管安全有效,对改善插管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贵;吴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遵医嘱做好紧急救治,严密观察心电、血压、心率和周围血管搏动情况,疼痛部位和性质,控制血压在平稳范围,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康复.结果:52例患者中41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11例死亡.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周密、细致、恰当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对改善主动脉夹层预后有重大意义.
作者:周云勤;周伟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笔者在分析传统式教学和现代讨论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中,开展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学习内容包括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学评价、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基本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培训和学习成果交流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忠民;余琳;林勇平;刘利东;肖洪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原性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预防和控制肝原性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0例肝原性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案室资料进行统计,发生医院内感染30例,占11.1%,其中男23例,女7例.结果:3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18例,占60%;胃肠道感染6例,占20%;泌尿系感3例,占10%;皮肤感染3例,占10%.发生医院感染30例,占肝原性糖尿病住院患者的11.1%.易感因素:与年龄、住院天数、血糖值成正相关.结论:加强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控制探视和陪护,增加营养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免疫能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连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斯奇康结合可乐必妥应用于非淋菌性尿道炎效果加以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收治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可乐必妥药物医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斯奇康结合可乐必妥方法医治.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尿痛、尿道黏稠分泌物等病症改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斯奇康结合可乐必妥应用于非淋菌性尿道炎,有效率较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莫洪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将人选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LA-PDT联合CO2激光及CO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治疗后12周时复发率分别为89.7%和10.3%,对照组治愈率64.1%,复发率35.9%.其治愈率和治疗后12周时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成先桂;韦燕兵;谢方明;陈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NICU中早产儿多次低剂量X线暴露的安全性.方法:30例接受多次低剂量X线暴露早产儿为照射组,按1∶1匹配,30例未接受X线暴露早产儿为对照组,观察随访2年,分析比较临床资料.结果: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经过2年随访后患儿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皮肤、性腺器官、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血液变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X线暴露,患儿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作者:黄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在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2010年我院门诊不规则阴道流血病人13例,服药前全面刮宫,并于刮宫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25mg,1次/d,连服90d或180d后,继续服甲基睾丸素治疗15d停药.结果:本组3个月治愈贫血72.7%,6个月治愈达到100%,全身状态明显改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年治愈率为92.3%,有效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可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降低恶变可能,有效减少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作者:陈巧珍;杨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与尿激酶联合应用对体外血栓的促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制备全血血栓块按照不同实验方法分组:(1)生理盐水组(NS组);(2)尿激酶组(UK组);(3)超声组(US组);(4)超声联合尿激酶组(UK+US组)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后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评价各组处理的溶栓效果.结果:US组与NS组相比血块重量丢失比和D-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说明低频超声有明确的促溶作用;UK+US组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相比UK组或US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超声可促进尿激酶的溶栓作用.
作者:康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急性期治疗是关键.我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经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入选标准:(1)年龄80岁以下;(2)CT及MRI证实为脑梗死,除外脑出血及颅内占位病变;(3)首发病例;(4)发病在1周以内;(5)无严重心肝肾疾病.
作者:吴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早期肝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236例临床标本进行TB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腺苷脱氨酶(ADA)测定,TBA检测采用循环酶法,ALT检测采用连续监测法,ADA检测采用酶比色法.结果:(1)ADA活性差异取决于肝纤维化程度,而与肝细胞损害关系不大,早期肝损害时其阳性率及升高程度不及ALT和TBA.(2)早期肝损害时血清ALT升高不明显甚至正常.(3)早期肝损害时血清TBA水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血清TBA检测是诊断早期肝损害的灵敏指标.
作者:魏欣球;唐伟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00例患儿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许洁;王宁;王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局部滴用2%色甘酸钠眼液,并联合中药口服,每日1剂,2次/d,治疗1个月;对照组局部滴用色甘酸钠眼液,4~5次/d,治疗1个月,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中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刘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门诊药物咨询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以提高我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药物咨询窗口2年间863例咨询记录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咨询者身份以患者居多占81%;医师及护理人员占17%;其他人员占2%.主要咨询问题以药物相互作用及用法用量、药物服用间隔时间为多.结论:药物咨询工作的深入势在必行,解决广大群众的疑惑,促进了药学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了医院药学的优质服务.
作者:朱淑芳;侯明辉;田自力;王耀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宫颈管灌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设宫颈管灌注盐酸丁卡因胶浆组、宫颈注射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灌注组于人流术前在宫颈管内涂抹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注射组在宫颈10点、4点分别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孕妇术中对疼痛的自我感觉及宫口的松弛情况.结果:灌注组和注射组的镇痛及宫颈内口松弛效果完全相同,均无1例人流综合征发生,但注射组有注射处出血或可能操作不当造成损伤及孕妇恐惧肌肉注射的情况,对照组无镇痛处置,易发生人流综合征及人流不全.结论:人流术前宫颈管灌注盐酸丁卡因胶浆镇痛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效果好、无损伤及出血的新方法.
作者:吴文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与安定、阿托品联合用药应用于第一产程活跃期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拟阴道分娩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4例,于宫口扩张3crn起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安定10mg静推.对照组76例,于宫口扩张3cm起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及围产结局.结果:实验组用药至宫口开全平均时间为(4.8±0.6)h,对照组为(6.1±0.9)h,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颈水肿发生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中,联合应用间苯三酚与安定、阿托品能明显缩短活跃期,减少宫颈水肿的发生,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间苯三酚与安定、阿托品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间苯三酚组,有效提高了产科质量.
作者:陆小曲;罗琳雪;陈丽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丘疹性荨麻疹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34例住院患者针对相关病因给予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1年后进行回访.结果: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复发率.结论:针对丘疹性荨麻疹发病的相关病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缩短病程,降低感染率及复发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