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体外溶栓效果观察

康小宁

关键词:低频超声, 尿激酶, 体外溶栓
摘要:目的:观察低频超声与尿激酶联合应用对体外血栓的促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制备全血血栓块按照不同实验方法分组:(1)生理盐水组(NS组);(2)尿激酶组(UK组);(3)超声组(US组);(4)超声联合尿激酶组(UK+US组)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后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评价各组处理的溶栓效果.结果:US组与NS组相比血块重量丢失比和D-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说明低频超声有明确的促溶作用;UK+US组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相比UK组或US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超声可促进尿激酶的溶栓作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37例肝癌术后患者按舒适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96%,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对肝癌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温玲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5例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本文将收集2007年5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35例妇科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诊断及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妇科腹腔内出血属于急症,因此需尽早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通过采取科学治疗方法让患者获得合理的治疗,从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雪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共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采用NIPPV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68.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R(次/min)、R(次/min)、收缩压(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mmHg)、SaO2 (mmHg)、PaO2 (mmHg)、PCO2 (mmHg)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加快CO2排除,降低CO2的潴留,从而降低患者的插管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劳可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超声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00例患儿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许洁;王宁;王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皮肤坏死1例护理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一般使用垂体后叶素持续静滴而达到止血目的.垂体后叶素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静脉注射时可收缩小动脉、内脏静脉和小静脉.此药能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及侧支循环压力从而控制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又由于其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我科曾出现1例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致组织坏死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会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31例青少年布加综合征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青少年组BCS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A125、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组肝静脉型所占比例较高,临床表现腹胀、腹水多见,且病程短、1年复发率高.结论:青少年组BCS相对其他年龄组分型有所不同,凝血功能改变较其他年龄组明显,病程短、复发率高,应该加大对青少年BCS的研究,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预后生存率.

    作者:张静;朱子清;王慧;祖茂衡;陆召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艾滋病人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艾滋病人血清蛋白电泳变化情况,为分析艾滋病人免疫系统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住院艾滋病人87例,HIV感染的无症状携带者35例,并设正常对照30例,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测定.结果:正常组与携带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滋病组ALB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滋病组α1、β、γ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α2与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人血清蛋白电泳改变主要表现在ALB百分比降低和γ球蛋白百分比明显增高.

    作者:王育芳;王佳丽;马顺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剂量咪唑安定在抢救性气管插管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在抢救性气管插管时的作用.方法:将60例抢救性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予任何镇静剂),咪唑安定组[咪唑安定(0.1~0.15)mg/kg].记录两组插管前、插管后1、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难易程度.结果:两组插管前、插管后1、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难易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pQ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咪唑安定用于抢救性气管插管安全有效,对改善插管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贵;吴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剂量硝酸甘油配合多巴胺静脉点滴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82例

    目的:通过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配合多巴胺对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观察、总结、评价疗效,探讨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采用小剂量硝酸甘油(5~10mg)配合多巴胺(20mg)加入NS 250~500ml中静脉滴注5~10μg/nin,每天持续8~10h,连用7d为1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显效率86.6%,好转率11.0%,总有效率97.6%.结论:硝酸甘油(5~10mg)配合多巴胺(20mg)注射液小剂量静脉点滴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心衰疗效满意,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徐仁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6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方法,总结相关经验.方法:结合本院在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6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回顾性研究.结果:B组患者在进行子宫内动脉栓塞手术后均有疼痛感的明显减弱,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80.2±5.6)ml,术后患者下腹部有轻微不适感.结论:对患者进行子宫、髂内动脉栓塞具有高效、安全、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等优点,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智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笔者在分析传统式教学和现代讨论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中,开展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学习内容包括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学评价、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基本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培训和学习成果交流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忠民;余琳;林勇平;刘利东;肖洪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图像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经保守治疗以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125例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结果:(1)宫腔内无孕囊回声.(2)附件区包块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胚芽心搏型.②输卵管环型.③不均质包块型.(3)盆腔有无回声区,量较少.结论:熟练掌握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可提高超声对输卵管妊娠早期的诊断能力.

    作者:祝小英;高军;谢艳冰;刘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TBA测定在早期肝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早期肝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236例临床标本进行TB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腺苷脱氨酶(ADA)测定,TBA检测采用循环酶法,ALT检测采用连续监测法,ADA检测采用酶比色法.结果:(1)ADA活性差异取决于肝纤维化程度,而与肝细胞损害关系不大,早期肝损害时其阳性率及升高程度不及ALT和TBA.(2)早期肝损害时血清ALT升高不明显甚至正常.(3)早期肝损害时血清TBA水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血清TBA检测是诊断早期肝损害的灵敏指标.

    作者:魏欣球;唐伟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化学性职业危害对护生的影响

    目的:增强护生职业防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职业危害,达到职业防护目的.方法:对17所大专院校的286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护生对化学性职业危害的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职业防护能力较差.结论:加强护生职业防护培训,在护理工作中有效地保障其身心健康.

    作者:潘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道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因其对血细胞影响较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外文献1980年已有报道表明,EDTA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黏附,导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发生.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抗凝全血,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临床上予以重视,以免误诊误治,我科今年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晓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丘疹型荨麻疹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丘疹性荨麻疹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34例住院患者针对相关病因给予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1年后进行回访.结果: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复发率.结论:针对丘疹性荨麻疹发病的相关病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缩短病程,降低感染率及复发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30例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8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30例,应用畅点一粉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进行皮肤点刺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各种变应原的分布概况及临床意义,试验期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皮肤点刺试验的发病率,为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户尘螨、蟑螂、花粉等,且试验过程中未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可证明粉尘螨、户尘螨等物质是导致我区出现变应性鼻炎症状的主要变应原[1].可为变应性鼻炎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谭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采用PKP治疗的33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PKP术治疗后,VAS评分、伤椎椎体平均高度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均明显优于术前,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37.5±13.6)min,平均住院(6.5±1.7)d.结论,PKP治疗OVCF患者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脊柱,能够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刚;张中发;刘金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工流产妇女避孕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妇女避孕和流产情况,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对要求人工流产的682例妇女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未避孕和避孕方法低效、使用不当是造成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流产人群呈现年轻化、高危人流上升、重复流产率增高的趋势.结论:加强妇女生殖健康教育,落实避孕措施,合理选择正确使用避孕方法是预防非意愿妊娠的关键,从而降低人工流产率,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

    作者:褚梅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5例重症患者进行皮肤状况动态评估,给予保护性干预护理.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无1例出现与皮肤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疾病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防止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及感染率,减少医疗费用,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彭昭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