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角部妊娠5个月破裂1例报告

曾文娟;饶文琴;丰爱英;杨全英

关键词:子宫角部妊娠, 破裂
摘要:1病例介绍患者,19岁,因停经20+4周,下腹胀痛16h,于2012年10月20日入院(住院号1213077),平素月经规律,孕2产1,曾顺娩一女婴,末次月经2012年5月29日.患者发病当晚因开门不慎跌倒后感下腹胀痛,为持续性腹痛,开始以下腹痛为主,后转为满腹胀痛,无阴道出血.人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2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40mmHg(1mmHg=0.133kPa).患者由平车推人,神志清,皮肤苍白,腹膨隆,满腹压痛明显,腹部移动性浊音(+).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又被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obstetric cholestasis,OC),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可引起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死宫内等不良围产儿结局,实验室检查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由于本病对胎儿的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将ICP分为轻度和重度进行治疗,产科临床的工作重点是对ICP要争取早期诊断、加强胎儿监护,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运用药物治疗改善病情,适时终止妊娠,避免处理上的盲目性,大程度保障母要健康.本文就ICP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吉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西梅汁抗氧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西梅汁对自然衰老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老龄小鼠作为自然衰老模型,按体重和血中MDA水平随机分为1个老龄模型组和3个西梅汁剂量组.灌胃45d后,对各实验组的血中MDA含量、SOD活性和GSH-Px酶活性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西梅汁可显著降低血液中MDA的含量,提高SOD和GSH-Px酶活性.结论:摄人适量的西梅汁能有效增强老龄小鼠体内的抗氧化能力,有助于延缓小鼠的自然衰老.

    作者:杨艳;陈润;王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剂量咪唑安定在抢救性气管插管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在抢救性气管插管时的作用.方法:将60例抢救性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予任何镇静剂),咪唑安定组[咪唑安定(0.1~0.15)mg/kg].记录两组插管前、插管后1、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难易程度.结果:两组插管前、插管后1、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难易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pQ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咪唑安定用于抢救性气管插管安全有效,对改善插管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高贵;吴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5例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本文将收集2007年5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35例妇科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诊断及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妇科腹腔内出血属于急症,因此需尽早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通过采取科学治疗方法让患者获得合理的治疗,从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雪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未足月胎膜早破2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因素及围产结局.结果: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依次是感染、子宫张力高、胎位异常、创伤、子宫颈机能不全等;围产儿并发症以早产、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围产儿结局与孕周直接相关.结论:加强围生期宣传与指导,综合治疗,可减少母儿病率,改善早产儿预后.应对PPROM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延长孕期和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赵爱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急性期治疗是关键.我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经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入选标准:(1)年龄80岁以下;(2)CT及MRI证实为脑梗死,除外脑出血及颅内占位病变;(3)首发病例;(4)发病在1周以内;(5)无严重心肝肾疾病.

    作者:吴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造影剂过敏反应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

    本文综述了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总结了护理干预在防治造影剂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提出通过严格筛查高危患者,合理的造影剂选择及用量,加强术前防治措施、全面细心的观察及过敏反应救治措施、健康教育的实施等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造影剂碘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

    作者:陈石桂;易冰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麻痹性痴呆护理体会

    梅毒感染各期均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并非晚期梅毒才可发生神经系统受累[1],如果神经梅毒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麻痹性痴呆(demantia paralytic).麻痹性痴呆是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一种晚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在感染数年以后,初出现疲乏、嗜睡、头痛和性情改变等症状,随后出现进行性痴呆,伴有夸大、抑郁或偏执等精神病性症状.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神经梅毒者,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其痴呆表现不一定明显,不一定出现瞳孔异常、震颤、构音障碍、反射改变及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体征.如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早期神经梅毒可以逆转.由于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而引起的大脑及脑膜的炎症改变.

    作者:廖海岑;周芳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笔者在分析传统式教学和现代讨论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中,开展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学习内容包括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学评价、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基本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培训和学习成果交流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忠民;余琳;林勇平;刘利东;肖洪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TBA测定在早期肝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早期肝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236例临床标本进行TB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腺苷脱氨酶(ADA)测定,TBA检测采用循环酶法,ALT检测采用连续监测法,ADA检测采用酶比色法.结果:(1)ADA活性差异取决于肝纤维化程度,而与肝细胞损害关系不大,早期肝损害时其阳性率及升高程度不及ALT和TBA.(2)早期肝损害时血清ALT升高不明显甚至正常.(3)早期肝损害时血清TBA水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血清TBA检测是诊断早期肝损害的灵敏指标.

    作者:魏欣球;唐伟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体外溶栓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与尿激酶联合应用对体外血栓的促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制备全血血栓块按照不同实验方法分组:(1)生理盐水组(NS组);(2)尿激酶组(UK组);(3)超声组(US组);(4)超声联合尿激酶组(UK+US组)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后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评价各组处理的溶栓效果.结果:US组与NS组相比血块重量丢失比和D-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说明低频超声有明确的促溶作用;UK+US组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相比UK组或US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超声可促进尿激酶的溶栓作用.

    作者:康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提高高职高专烧伤外科教学质量的探讨

    在高职高专《外科学》中,烧伤外科是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通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如何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烧伤外科的教学质量,是临床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现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烧伤外科教学质量进行如下探讨.

    作者:李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国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现状

    静脉滴注给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因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控制血药浓度两受到临床重视,同时也是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药物配伍及合理的选用溶媒,可以起到积极正确的治疗作用.但是,如果药物配伍不当、溶媒或载体选择不当则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由于错误的操作,增加了药液污染的机会.为此,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也就应运而生.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在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临床药师审核的处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技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优质的静脉用药和药学服务的机构.

    作者:王宝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在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2010年我院门诊不规则阴道流血病人13例,服药前全面刮宫,并于刮宫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25mg,1次/d,连服90d或180d后,继续服甲基睾丸素治疗15d停药.结果:本组3个月治愈贫血72.7%,6个月治愈达到100%,全身状态明显改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年治愈率为92.3%,有效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可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降低恶变可能,有效减少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作者:陈巧珍;杨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治疗退行性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应用于退行性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退行性髋关节炎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A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方法进行医治;B组3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药物医治.结果:经治疗,A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不稳等病症改善优于B组,Harris评分及有效率均高于B组,并发症比例低于B组.结论:透明质酸钠腔内 注射应用于退行性髋关节炎,效果较好、有效率较高.

    作者:秦宇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科新生儿啼哭的观察

    目的:通过对产科新生儿啼哭的观察,找出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 130例新生儿的啼哭声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生理性啼哭1 712例次,占85.6%;病理性啼哭288例次,占14.4%.结论:根据啼哭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并能及时发现疾病先兆,为医治患儿赢得宝贵时间.

    作者:周玉珍;金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结合PBL理念培养口腔实习生临床思维的探索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非常强的临床学科,口腔临床实习过程中常以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而忽略了临床思维的培养.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以及医患关系的紧张,加强口腔实习医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 based leaning,PBL)的教学法目前已在部分高校的口腔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中应用,并得到了广泛好评[1].PBL教学对临床思维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在培养口腔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过程中,初步结合运用了PBL教学理念,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培申;何永云;朱桂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5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袁峥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免疫细胞化学在胸腹水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ICC,immunocytochemistry)方法诊断胸腹水中细胞的良恶性和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细胞的组织学类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送检的胸腹水标本,除进行HE染色常规细胞学涂片和液基薄层细胞片(TCT)检查外,还将胸腹水制成石蜡包埋细胞块(CB,cell block),进行石蜡包埋细胞块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BICC),诊断细胞的良恶性,确定肿瘤细胞的组织起源.结果:186例患者,胸腹水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诊断出:良性病变52例;恶性肿瘤134例,其中乳腺癌24例,肺癌27例,甲状腺癌18例,胃肠道癌22例,卵巢癌19例,肝癌9例,前列腺癌7例和间皮肉瘤8例,恶性肿瘤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结论:病理细胞块的免疫细胞化学确定胸腹水中细胞的良恶性和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细胞的组织起源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具有客观、准确的特点,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作者:石龙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四种局部给药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对四种局部给药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选择240例口腔溃疡病例,随机分成A、B、C、D四组,分别给予碘甘油、外用溃疡散、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rbbFGF),观察各组疗效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A、B、C、D四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0.20、0.28、0.42、1.17.结论:使用外用溃疡散的方案B是佳的局部给药方案.

    作者:蒋元敏;杨学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