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措施的探讨

曹取爱

关键词:百白破, 疫苗,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针对百白破疫苗接种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300例儿童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实验组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处理,对照组实行常规预防接种处理,根据接种后不同参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针疫苗接种之后,对照组出现18例弱反应,13例中度热反应,8例重度热反应,总发热率为26%;实验组出现8例弱反应,3例中度热反应,1例重度热反应,总发热率为8%,对比两组发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部出现硬结为28例,硬结发生率为18.67%,实验组局部出现硬结5例,硬结发生率为3.33%.比较两组局部硬结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有效预防百白破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在百白破接种之前将各类儿童身体状况实行评估,接种过程必须注意选择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接种技巧等的掌控,如果做到以上几点,可使百白破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降低,确保有效实施计划免疫.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高职高专烧伤外科教学质量的探讨

    在高职高专《外科学》中,烧伤外科是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通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如何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烧伤外科的教学质量,是临床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现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烧伤外科教学质量进行如下探讨.

    作者:李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气候因素与护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上消化道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为了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9月,对2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的462次上消化道出血的季节分布进行调查,经统计学处理,四个季节出血比较,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由此可见,上消化道出血与季节变化有关,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出血高发时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作者:张志华;李素霞;袁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8例已拍摄X线头颅侧位、全景片发现埋伏牙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通过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观察埋伏牙数量、形态、位置、根尖生长方向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全部为上颌骨内埋伏牙,共计46颗.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的综合应用可清楚准确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牙列根尖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综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是显示埋伏牙的有效检查方法,对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杨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治疗退行性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应用于退行性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退行性髋关节炎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A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方法进行医治;B组3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药物医治.结果:经治疗,A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不稳等病症改善优于B组,Harris评分及有效率均高于B组,并发症比例低于B组.结论:透明质酸钠腔内 注射应用于退行性髋关节炎,效果较好、有效率较高.

    作者:秦宇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道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因其对血细胞影响较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外文献1980年已有报道表明,EDTA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黏附,导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发生.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抗凝全血,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临床上予以重视,以免误诊误治,我科今年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晓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造口袋粘贴方法改进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造口袋粘贴方法在标准预防方面的效果.方法:按住院先后顺序将60例肠造口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卫生部50项护理技术标准中肠造口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造口袋粘贴方法,剪断底盘保护纸,借用胶布撕开保护纸并贴袋.结果:两组手套粘连、手套破损发生率及护理人员手部细菌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造口袋粘贴方法使标准预防到位,降低了护理人员手部细菌污染率.

    作者:朱亚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25例.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能和安全性.结果:R组和P组之间HR、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起效、苏醒及隔离时间短于P组,并且R组体动反应、术后腹疼发生率和丙泊酚总量明显少于P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条件,既安全又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月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妊高征孕产妇围产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高征孕产妇围产期的影响.方法:根据高危险性、高量性、高问题倾向性的原则对255例妊高征孕产妇围产期的护理安全目标、责任和规程进行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255例妊高征孕产妇发生子瘸前期轻度27例,无子痫前期重度发生,无产前、产时、产后子瘸发生.结论:掌握妊高征各期病情特点,实施前瞻性护理对策,明显优化母要预后,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春燕;魏咏红;廖华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5例重症患者进行皮肤状况动态评估,给予保护性干预护理.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无1例出现与皮肤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疾病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防止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及感染率,减少医疗费用,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彭昭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TBA测定在早期肝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早期肝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236例临床标本进行TB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腺苷脱氨酶(ADA)测定,TBA检测采用循环酶法,ALT检测采用连续监测法,ADA检测采用酶比色法.结果:(1)ADA活性差异取决于肝纤维化程度,而与肝细胞损害关系不大,早期肝损害时其阳性率及升高程度不及ALT和TBA.(2)早期肝损害时血清ALT升高不明显甚至正常.(3)早期肝损害时血清TBA水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血清TBA检测是诊断早期肝损害的灵敏指标.

    作者:魏欣球;唐伟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德州市德城区2011年慢性病监测情况调查报告

    2011年,德州市德城区被山东省卫生厅列为首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区创建工作,为进一步掌握德州市德城区慢病监测真实情况,按照《关于开展创建全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活动的通知》工作要求,我区在辖区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启动了慢性病监测工作,包括全人群死因监测、脑卒中、冠心病和肿瘤发病登记报告几项内容.截止2011年12月31日,除冠心病监测指标外,其他各项监测数据均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芹;张世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ABCD 2评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TIA后近期形成脑梗死的评估

    目的:评价ABCD2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评价.方法:研究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发病后7d内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的20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TIA患者DWI表现和ABCD2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02例TIA患者中,61例(37.5%)有DWI异常(阳性组),141例(62.5%)无DWI异常(阴性组).有DWI异常者更多见于ABCD 2评分高者.ABCD2评分已确定了TIA后近期形成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对TlA预后亦具有重要预测价值.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提高预测准确性.

    作者:吴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在小儿呼吸道感染雾化吸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雾化吸人治疗中各个方面护理、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患儿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326例次,其中289例治愈,32例好转,5例无效果.结论:恰当的医疗护理有助于提高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

    作者:冯吉芳;张艳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2例主动脉夹层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遵医嘱做好紧急救治,严密观察心电、血压、心率和周围血管搏动情况,疼痛部位和性质,控制血压在平稳范围,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康复.结果:52例患者中41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11例死亡.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周密、细致、恰当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对改善主动脉夹层预后有重大意义.

    作者:周云勤;周伟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急性期治疗是关键.我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经过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入选标准:(1)年龄80岁以下;(2)CT及MRI证实为脑梗死,除外脑出血及颅内占位病变;(3)首发病例;(4)发病在1周以内;(5)无严重心肝肾疾病.

    作者:吴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方法:回顾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共发生229例的胎儿窘迫,探讨分析窘迫诊断指标、胎儿窘迫持续时间和胎儿窘迫发生时期与新生窒息的关系.结果:符合的诊断指标项目越多,胎儿窘迫持续的时间越长,且产妇为多次产程的新生儿发生窒息率越高,且P<0.01.结论:通过胎儿窘迫先兆,进行综合分析,提早判断出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可能性,以便提早防范.

    作者:李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将人选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LA-PDT联合CO2激光及CO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治疗后12周时复发率分别为89.7%和10.3%,对照组治愈率64.1%,复发率35.9%.其治愈率和治疗后12周时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成先桂;韦燕兵;谢方明;陈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冠脉CTA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照,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CTA)在心绞痛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临床138例疑似心绞痛的患者分别进行CAG和冠脉CTA(以下简称CTA)检查,以CAG为参照标准,对CTA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138例患者中CAG发现狭窄183支,其中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84支,重度狭窄77支;CTA发现狭窄202支,其中轻度狭窄30支,中度狭窄89支,重度狭窄83支;CTA与CAG结果相符为135支.结论:CTA虽然无法完全取代CAG,但对于冠心病的筛查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晓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体外溶栓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与尿激酶联合应用对体外血栓的促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制备全血血栓块按照不同实验方法分组:(1)生理盐水组(NS组);(2)尿激酶组(UK组);(3)超声组(US组);(4)超声联合尿激酶组(UK+US组)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后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评价各组处理的溶栓效果.结果:US组与NS组相比血块重量丢失比和D-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说明低频超声有明确的促溶作用;UK+US组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相比UK组或US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超声可促进尿激酶的溶栓作用.

    作者:康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县防病站在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上级管理部门的监测,及时了解本院消毒灭菌效果,以便改进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2012年每季度对医院环境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及灭菌器进行抽样检测.结果:共采集标本459份,合格447份,合格率97.4%,其中空气、医务人员手、灭菌器存在薄弱环节.结论: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王丽娟;贾艳合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