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阑尾炎继发肾周脓肿5例误诊临床分析

于安星;王新安;吴承先

关键词:阑尾炎, 肾周脓肿, 误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继发肾周脓肿误诊的主要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我院5例急性阑尾炎继发肾周脓肿误诊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行手术探查,术中证实是盲肠后坏疽性阑尾炎继发肾周脓肿,行阑尾切除、肾周冲洗并置管引流,20d后痊愈.4例为抗感染治疗迁延不愈做腹部CT检查获得诊断,其中1例穿刺引流后好转;1例行右肾切除;2例因延误诊治太久而死于败血症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阑尾炎继发肾周脓肿误诊的原因主要是该病症状的非特异性.腹部CT是判断是否继发肾周脓肿的首选方法.为避免误诊,应对抗炎治疗不佳的阑尾炎病人行腹部CT检查.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5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对照组)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袁峥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道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因其对血细胞影响较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外文献1980年已有报道表明,EDTA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黏附,导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发生.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抗凝全血,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临床上予以重视,以免误诊误治,我科今年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晓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方法、护理措施.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73例患者分为护理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护理组根据感染原因不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达到7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降低肺部感染几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东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预防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措施的探讨

    目的:针对百白破疫苗接种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300例儿童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实验组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处理,对照组实行常规预防接种处理,根据接种后不同参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针疫苗接种之后,对照组出现18例弱反应,13例中度热反应,8例重度热反应,总发热率为26%;实验组出现8例弱反应,3例中度热反应,1例重度热反应,总发热率为8%,对比两组发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部出现硬结为28例,硬结发生率为18.67%,实验组局部出现硬结5例,硬结发生率为3.33%.比较两组局部硬结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有效预防百白破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在百白破接种之前将各类儿童身体状况实行评估,接种过程必须注意选择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接种技巧等的掌控,如果做到以上几点,可使百白破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降低,确保有效实施计划免疫.

    作者:曹取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低频超声联合尿激酶体外溶栓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与尿激酶联合应用对体外血栓的促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制备全血血栓块按照不同实验方法分组:(1)生理盐水组(NS组);(2)尿激酶组(UK组);(3)超声组(US组);(4)超声联合尿激酶组(UK+US组)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后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评价各组处理的溶栓效果.结果:US组与NS组相比血块重量丢失比和D-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说明低频超声有明确的促溶作用;UK+US组的血块重量丢失比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含量相比UK组或US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超声可促进尿激酶的溶栓作用.

    作者:康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将人选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LA-PDT联合CO2激光及CO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治疗后12周时复发率分别为89.7%和10.3%,对照组治愈率64.1%,复发率35.9%.其治愈率和治疗后12周时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外阴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成先桂;韦燕兵;谢方明;陈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脊椎爆裂骨折的CT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脊椎爆裂骨折的X线及CT表现,评价螺旋CT在脊椎爆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来的58例脊柱爆裂骨折患者X线平片、CT扫描与重组图像、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X线平片可初步判断脊柱爆裂骨折的类型及稳定性.CT扫描能清楚显示脊柱的三柱结构、爆裂骨折全貌及椎管狭窄程度,尤其对骨折线显示、小关节脱位、椎管损伤及稳定性的判断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胡月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又被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obstetric cholestasis,OC),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可引起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死宫内等不良围产儿结局,实验室检查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由于本病对胎儿的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将ICP分为轻度和重度进行治疗,产科临床的工作重点是对ICP要争取早期诊断、加强胎儿监护,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运用药物治疗改善病情,适时终止妊娠,避免处理上的盲目性,大程度保障母要健康.本文就ICP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吉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皮肤坏死1例护理

    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一般使用垂体后叶素持续静滴而达到止血目的.垂体后叶素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静脉注射时可收缩小动脉、内脏静脉和小静脉.此药能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及侧支循环压力从而控制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又由于其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我科曾出现1例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致组织坏死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会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和半结构性访谈,产妇9例参加专题讨论,半结构性访谈12例;定量研究随机抽取10个社区产后42d左右的产妇200例问卷调查.结果:产妇“月子”期间常发生头疼、恶心、焦虑、恐惧、失眠以及照顾新生儿困难;半结构性访谈中有1例产妇处于产后抑郁症的临界,EPDS量表测定为12分;173例“月子”里有身心健康问题的产妇中,求助者91.3%,其中需要社区护理人员帮助的64.2%,但实际寻求帮助的只有13.9%.结论:实施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应针对产妇“月子”期间的身心健康问题提供护理支持与指导,做到预防为主.与此同时,应加强社区护理人员培训、强化社区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谢金娜;徐美群;徐立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治疗退行性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应用于退行性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退行性髋关节炎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A组43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透明质酸钠腔内注射方法进行医治;B组3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药物医治.结果:经治疗,A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不稳等病症改善优于B组,Harris评分及有效率均高于B组,并发症比例低于B组.结论:透明质酸钠腔内 注射应用于退行性髋关节炎,效果较好、有效率较高.

    作者:秦宇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脂肪乳对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分析

    作为医学检验重要课题之一的全血细胞计数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其除了受环境条件、操作人员、仪器自身性能的影响外,还有抗凝剂的种类、抗凝剂的用量、标本放置时间等来自标本自身的因素.本文采用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脂肪乳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并就其结果进行了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芦建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TBA测定在早期肝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早期肝损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236例临床标本进行TB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腺苷脱氨酶(ADA)测定,TBA检测采用循环酶法,ALT检测采用连续监测法,ADA检测采用酶比色法.结果:(1)ADA活性差异取决于肝纤维化程度,而与肝细胞损害关系不大,早期肝损害时其阳性率及升高程度不及ALT和TBA.(2)早期肝损害时血清ALT升高不明显甚至正常.(3)早期肝损害时血清TBA水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血清TBA检测是诊断早期肝损害的灵敏指标.

    作者:魏欣球;唐伟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良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及其MRI表现

    目的:利用经典和改良后的造模方法分别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并进行MRI扫描.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A组20只,使用经典的开腹瘤块注射法,B组20只,使用改良CT下定位瘸块注射法.分别于术后14、17、21、25d进行MRI扫描[1].观察指标:(1)两种方法的造模成功率.(2)两种接种方法的操作时间的差别.(3)兔VX2肝癌模型在影像学中的表现.结果:(1)A、B两组的造模成功率分别为87.5%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两组的平均接种时间分别为(28.6±4.90)min及(14.8±2.4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RI扫描可以发现直径较小的肝肿瘤组织.结论:改良后的方法接种时间短、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适用于建立稳定的兔VX2肝癌模型[2].

    作者:王君东;胡锦波;杜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造口袋粘贴方法改进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造口袋粘贴方法在标准预防方面的效果.方法:按住院先后顺序将60例肠造口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卫生部50项护理技术标准中肠造口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造口袋粘贴方法,剪断底盘保护纸,借用胶布撕开保护纸并贴袋.结果:两组手套粘连、手套破损发生率及护理人员手部细菌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造口袋粘贴方法使标准预防到位,降低了护理人员手部细菌污染率.

    作者:朱亚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在小儿呼吸道感染雾化吸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雾化吸人治疗中各个方面护理、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患儿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326例次,其中289例治愈,32例好转,5例无效果.结论:恰当的医疗护理有助于提高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

    作者:冯吉芳;张艳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国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现状

    静脉滴注给药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因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控制血药浓度两受到临床重视,同时也是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药物配伍及合理的选用溶媒,可以起到积极正确的治疗作用.但是,如果药物配伍不当、溶媒或载体选择不当则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由于错误的操作,增加了药液污染的机会.为此,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也就应运而生.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在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临床药师审核的处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技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配置,为临床提供优质的静脉用药和药学服务的机构.

    作者:王宝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5例重症患者进行皮肤状况动态评估,给予保护性干预护理.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无1例出现与皮肤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根据患者疾病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防止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及感染率,减少医疗费用,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彭昭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实施手术治疗的6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单纯给予氯胺酮麻醉维持,B组35例给予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维持,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B组麻醉前、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中上述指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氯胺酮使用剂量、意识恢复时间、患者术中躁动率、呼吸抑制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可减少氯胺酮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使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

    作者:金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采用PKP治疗的33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PKP术治疗后,VAS评分、伤椎椎体平均高度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均明显优于术前,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37.5±13.6)min,平均住院(6.5±1.7)d.结论,PKP治疗OVCF患者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脊柱,能够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刚;张中发;刘金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