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陈润;王琼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在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2010年我院门诊不规则阴道流血病人13例,服药前全面刮宫,并于刮宫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25mg,1次/d,连服90d或180d后,继续服甲基睾丸素治疗15d停药.结果:本组3个月治愈贫血72.7%,6个月治愈达到100%,全身状态明显改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年治愈率为92.3%,有效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可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降低恶变可能,有效减少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作者:陈巧珍;杨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这早巳引起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其中,盲肠癌属于结肠癌的一种,发病位置在回盲区,其发生率在结肠癌中较低,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尤其是与阑尾炎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其主要影响诊断方式为肠镜及X线气钡造影等.但各种检查方法都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将就1例超声诊断在该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来阐述该病的超声特点和鉴别诊断,以此来帮助及进一步完善盲肠癌的影像诊断.
作者:尹海君;金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与安定、阿托品联合用药应用于第一产程活跃期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拟阴道分娩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4例,于宫口扩张3crn起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安定10mg静推.对照组76例,于宫口扩张3cm起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mg.观察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及围产结局.结果:实验组用药至宫口开全平均时间为(4.8±0.6)h,对照组为(6.1±0.9)h,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宫颈水肿发生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中,联合应用间苯三酚与安定、阿托品能明显缩短活跃期,减少宫颈水肿的发生,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间苯三酚与安定、阿托品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间苯三酚组,有效提高了产科质量.
作者:陆小曲;罗琳雪;陈丽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文综述了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总结了护理干预在防治造影剂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提出通过严格筛查高危患者,合理的造影剂选择及用量,加强术前防治措施、全面细心的观察及过敏反应救治措施、健康教育的实施等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造影剂碘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
作者:陈石桂;易冰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上消化道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为了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9月,对2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的462次上消化道出血的季节分布进行调查,经统计学处理,四个季节出血比较,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由此可见,上消化道出血与季节变化有关,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出血高发时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作者:张志华;李素霞;袁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有其独立科目的内容特点,如症状学、问诊、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部分,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面做到一定程度的整合,使学科间相互联系,使医学知识结构化,为临床应用做好衔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整体医学的理念.
作者:马莲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造影术患者的疼痛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方法:收集10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示两侧输卵管通畅而发生疼痛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疼痛与心理紧张、推注压力、造影剂温度、造影剂类型选择、造影管球囊充盈大小、宫腔粘连、宫颈管狭窄、炎症等有关.通过术前着重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及减少不良环境的影响,检查中根据患者的疼痛的原因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100例患者均减轻和缓解疼痛,顺利完成造影检查.结论:根据疼痛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能明显减轻和缓解HSG患者的疼痛,提高造影的成功率.
作者:张灵敏;沈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采用PKP治疗的33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PKP术治疗后,VAS评分、伤椎椎体平均高度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均明显优于术前,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37.5±13.6)min,平均住院(6.5±1.7)d.结论,PKP治疗OVCF患者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脊柱,能够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刘刚;张中发;刘金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31例青少年布加综合征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青少年组BCS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A125、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组肝静脉型所占比例较高,临床表现腹胀、腹水多见,且病程短、1年复发率高.结论:青少年组BCS相对其他年龄组分型有所不同,凝血功能改变较其他年龄组明显,病程短、复发率高,应该加大对青少年BCS的研究,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预后生存率.
作者:张静;朱子清;王慧;祖茂衡;陆召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又被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obstetric cholestasis,OC),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可引起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死宫内等不良围产儿结局,实验室检查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由于本病对胎儿的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将ICP分为轻度和重度进行治疗,产科临床的工作重点是对ICP要争取早期诊断、加强胎儿监护,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运用药物治疗改善病情,适时终止妊娠,避免处理上的盲目性,大程度保障母要健康.本文就ICP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吉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8例已拍摄X线头颅侧位、全景片发现埋伏牙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通过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观察埋伏牙数量、形态、位置、根尖生长方向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全部为上颌骨内埋伏牙,共计46颗.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的综合应用可清楚准确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牙列根尖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综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是显示埋伏牙的有效检查方法,对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杨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四种局部给药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选择240例口腔溃疡病例,随机分成A、B、C、D四组,分别给予碘甘油、外用溃疡散、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rbbFGF),观察各组疗效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A、B、C、D四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0.20、0.28、0.42、1.17.结论:使用外用溃疡散的方案B是佳的局部给药方案.
作者:蒋元敏;杨学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斯奇康结合可乐必妥应用于非淋菌性尿道炎效果加以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收治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可乐必妥药物医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斯奇康结合可乐必妥方法医治.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尿痛、尿道黏稠分泌物等病症改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斯奇康结合可乐必妥应用于非淋菌性尿道炎,有效率较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莫洪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PRF(platelet-rich fibri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是继PRP(platelet-rich plasma,富血小板血浆)后第二代血小板浓缩液,以血小板凝胶形式呈现.它主要含大量的纤维蛋白原、高浓度的血小板及各类生长因子,其中高浓度的生长因子能促进骨组织和软组织再生修复.本文就近年来PRF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朱淑倩;吴碧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配合多巴胺对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观察、总结、评价疗效,探讨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采用小剂量硝酸甘油(5~10mg)配合多巴胺(20mg)加入NS 250~500ml中静脉滴注5~10μg/nin,每天持续8~10h,连用7d为1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显效率86.6%,好转率11.0%,总有效率97.6%.结论:硝酸甘油(5~10mg)配合多巴胺(20mg)注射液小剂量静脉点滴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心衰疗效满意,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徐仁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25例.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能和安全性.结果:R组和P组之间HR、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起效、苏醒及隔离时间短于P组,并且R组体动反应、术后腹疼发生率和丙泊酚总量明显少于P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条件,既安全又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月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共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采用NIPPV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68.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R(次/min)、R(次/min)、收缩压(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mmHg)、SaO2 (mmHg)、PaO2 (mmHg)、PCO2 (mmHg)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加快CO2排除,降低CO2的潴留,从而降低患者的插管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劳可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分析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方法:回顾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共发生229例的胎儿窘迫,探讨分析窘迫诊断指标、胎儿窘迫持续时间和胎儿窘迫发生时期与新生窒息的关系.结果:符合的诊断指标项目越多,胎儿窘迫持续的时间越长,且产妇为多次产程的新生儿发生窒息率越高,且P<0.01.结论:通过胎儿窘迫先兆,进行综合分析,提早判断出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可能性,以便提早防范.
作者:李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因其对血细胞影响较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外文献1980年已有报道表明,EDTA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黏附,导致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发生.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抗凝全血,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临床上予以重视,以免误诊误治,我科今年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晓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原性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预防和控制肝原性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0例肝原性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案室资料进行统计,发生医院内感染30例,占11.1%,其中男23例,女7例.结果:3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呼吸道感染18例,占60%;胃肠道感染6例,占20%;泌尿系感3例,占10%;皮肤感染3例,占10%.发生医院感染30例,占肝原性糖尿病住院患者的11.1%.易感因素:与年龄、住院天数、血糖值成正相关.结论:加强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控制探视和陪护,增加营养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免疫能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连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