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临床50例分析

王菲;宋哲;姜丽娜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水肿, 乌司他丁,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非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效果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治愈、好转与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愈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住院天数有所减少.结论:在常规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能更快地控制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情,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生物监测缺陷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快速生物监测缺陷原因.方法:采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压力蒸汽灭菌后进行快速生物监测.结果:共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快速生物监测 186次,其中184次合格,2次发生缺陷.结论:快速生物监测各环节干扰因素很多,其中规范化技术操作是防范缺陷的核心.加强快速生物监测各环节质量监控,避免发生缺陷而影响结果判断.

    作者:陈献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T1~3N1-2M0近端胃癌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8例T1~3N1-2M0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9例,A组行D2根治术+胃裸区清扫,B组行D2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消化系并发症及Spitzer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较B组患者Spitzer生存评分远期改善明显(P<0.05);其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肿瘤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谯时文;姜淮芜;黄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炎的疗效和观察

    目的:为了有效治疗静脉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采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外敷与土豆片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好于土豆片外敷,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患者活动不受限制.结论: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应用于治疗静脉炎疗效好.

    作者:沈亚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症苯巴比妥中毒抢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苯巴比妥中毒的抢救方法.方法:对13例重症苯巴比妥中毒患者,均采用彻底洗胃、大量补液、利尿、氧疗、血液透析、钠洛酮和美解眠应用等综合抢救措施.结果:13例重症苯巴比妥中毒患者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重症苯巴比妥中毒患者及早采取彻底洗胃、大量补液、血液透析及钠洛酮应用等综合治疗,可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金霞;陈利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肝硬化合并脾亢进62例脾脏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硬化合并脾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62例肝硬化合并脾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术后40d彩色B超检查提示脾栓塞区域内无血流通过,手术均告成功.术后14d、30d、60d患者的RBC、WBC及PLT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腹痛,1例患者出现肺部炎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8%.结论:介入脾动脉栓塞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方面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高压.因此,PSE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袁效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1例诊治体会

    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囊与十二指肠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是胆囊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并发症,占胆道内瘘的70%~95%[1].我院自2000年3月-2011年6月共收治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华付;何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浅谈做好机能实验学准备工作的体会

    机能实验学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掌握实验学知识、科研方法,提高其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场所.实验准备工作是整个机能实验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当一名称职的机能实验教学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实验教学前的每一项准备工作,切实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出努力.为提高机能实验学准备工作质量,确保机能实验成功,我中心在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实验准备的步骤和措施等方面做出改进和加强.

    作者:王元元;杨卫东;陶明飞;陶静;倪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喉全切除术后并发咽瘘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2005-2011年间行喉全切除手术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术后咽瘘,分析表明,术后感染、手术方式和缝合技巧、临床T分期、术前放疗、局部引流、手术时间、术后营养、返流和呕吐等因素与咽瘘发生有关.结论:对于晚期肿瘤,术前经过放疗的患者,术前应估计到发生咽瘘的可能,术中仔细缝合,提高手术熟练程度,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感染,局部引流通畅,防止胃管脱出,术后加强营养等可减少咽瘘的发生.

    作者:庾江东;唐先龙;王章锋;李健芝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22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点,均经临床诊疗或病理确诊.结果:60例淋巴结炎超声均可探及3枚以上肿大淋巴结,22例急性阑尾炎超声探及18例肿大阑尾,诊断符合率81.8%(18/22),漏、误诊4例.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潘彩云;朱占领;陈静;王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346例产妇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近年来,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分析我院346例产妇病例资料,探讨降低剖宫产率及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346例产妇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指征有:心理因素(初胎、紧张、社会因素);产妇异常(高龄、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程异常);胎儿异常(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巨大儿、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剖宫产率为58.1%,导致剖宫产术的首要原因已有被动因素(产妇、胎儿异常)变为主动原因(社会因素).结论: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首要原因主要归结于社会因素,专科医护人员应提高产科质量,与产妇充分沟通剖宫产的利与弊,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使剖宫产率降低.

    作者:何明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普林格尔治疗仪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普林格尔治疗仪对产后乳汁分泌效果.方法:将接受普林格尔治疗仪乳房治疗产妇100例,与未接受乳房治疗产妇10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林格尔治疗仪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使泌乳量增加,疏通乳腺管,预防乳胀.

    作者:邓海英;周成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面中部凹陷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地面部自体脂肪填充矫治面部轮廓的方法.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于17例患者,通过局麻药少量精确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后行双侧眶睑沟、鼻唇沟或上唇自体脂肪少量、多点、多层次精确注射填充矫治局部形态不佳.结果:17例患者注射过程无明显疼痛感觉,脂肪填充位置精确,注射量合适.经4~12个月随访,局部脂肪有一定的吸收,但局部形态均匀一致,患者满意率高.结论:精确眶下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少中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注射中的疼痛,提高舒适度;并且使术者有条件精确控制脂肪填充量和位置,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王跃星;贾文红;叶瑞红;李龙;徐岩;武战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新生儿院内感染及感染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医院内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医院中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能否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失去赖以依靠的母体并处于医院感染的高危环境中,故其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比其他人群高.对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新生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概率进行评估,有利于对易感新生儿进行防治,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管理已越来越受重视.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之一.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发展,死亡率高.院内感染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是儿童医院感染的主要疾病,也是儿童住院病死的主要原因.

    作者:马丽霞;王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产妇康复期优质护理服务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11年1-6月的432名产妇采取针对新生儿及产妇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发放调查表.结果:产妇及家属要求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需求大于对产妇实施优质护理的需求.结论: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是所有产妇及家属的薄弱点,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及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耐心指导,大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万小琴;张洁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锌、铜、铁、钙、镁

    本法不需要消解样品,样品经分离稀释后,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的锌、铜、铁、钙和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RSD≤8.52%)回收率在95%~100%之间.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王景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中预充乌司他丁对CPB心脏病患者血浆cTnI、CK、CK-MB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在30min以上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在常规CPB预充液中加入乌司他丁1.5万U/kg,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分别在CPB前(T1)、开放升主动脉时(T2)、开放升主动脉30min(T3)、术毕12h(T4)、术毕24h(T5)、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的浓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T3、T4、T5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乌司他丁可明显减少CPB术后的释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轩;尹立军;张守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综合性干预对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按时间先后顺序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建册的孕妇110例作为干预组,同样按时间先后顺序选取另一辖区2008年3月-2010年1月在当地妇产科建册的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孕期给予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孕产妇常规管理.两组均在产前14d,产后7d、14d、30d、42d、3个月、6个月、1年共8个时间点分别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结果:产前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无明显降低效果,但对产后抑郁症状的缓解具有明显效果.结论:产后的个体化持续综合干预对抑郁症状的缓解具有明显效果,应作为干预的重点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2011年2-10月来我室就诊的31例患者54条下肢设为研究组,将同期收取的30例正常患者的60条下肢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股浅静脉、腘静脉的内径、瓣膜的返流程度及持续时间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腘静脉内径及股浅静脉内径与对照组正常人的股浅静脉内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静脉瓣返流部位分析对比P<0.001,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瓣膜的返流程度及返流部位明确,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而在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在手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变化.

    作者:李惠园;赵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经阴道分娩后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经阴道分娩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例经阴道分娩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病例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其止血效果、子宫复旧、恶露排出及产褥感染.结果:治疗后子宫明显收缩,止血效果满意,恶露排出通畅,成功的保留了子宫,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B-Lynch缝合术是目前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能保留子宫,是治疗产后出血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李秀妮;姚林香;陈巧珍;杨萍;董慧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sPARc和E-cadherin在肾盂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sPARc和 E-cadherin在肾盂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文应用免疫组化的检测方法对随机选择自2007年11月-2011年1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30例肾盂癌患者以及30例正常患者肾盂组织的sPARc和E-cadherin蛋白进行检测,分析这两种蛋白分别在肾盂癌病理中的表达.结果:SPARC蛋白在正常肾盂内膜组织、肾盂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5%、58.8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 在肾盂癌组织和正常肾盂黏膜上皮细胞膜上都有表达,但在肾盂癌组织E-cadherin表达阳性率(9/30,30%) 较正常肾盂黏膜上皮组织显著降低(30/30,1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ARc和E-cadherin在体内的表达与肾盂癌细胞侵袭以及转移等都有密切关系,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ARc和 E-cadherin蛋白在肾盂癌中的表达从而为肾盂癌的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少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