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我院急救中心检验科疑似107例AMI患者的肌钙蛋白T(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进行联合检测,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nT与CK-MB敏感性较高,达90%,阳性结果出现较早且特异性强.相对于通过心电图诊断AMI则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结论:血清cTnT和CK-MB的联合检测对AMI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和较高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为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燕;李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疱表皮坏死型药疹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例大疱表皮坏死型药疹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避免感染,规则用药和正确的皮肤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结论: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正确做好皮肤护理的指导及病情观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蔡桂丽;林珍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病程长、对健康危害面广的传染病.干扰素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功能,是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1~3].但干扰素也有一些不良反应,有的还非常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疗程的完成,从而影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因此,护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对症处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现将本科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2例患者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邱玉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链霉菌中提取出来的一类抗生素, 含有14、15、16元大环内酯环,环上结合一个或多个糖基,具有很广的抗菌谱.在长期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此类抗生素除具有抗感染作用外,对支气管哮喘等气道非特异性炎症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支气管哮喘等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的非抗菌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谢梓正;刘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统计分析孤立性肺结节周边结构CT征象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3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肺结节病例,行常规和对病灶局部薄层扫描,按照良、恶性进行分组,对良、恶性肺结节周边征象进行分类统计,包括分叶征、血管切迹征、棘突征、毛刺征、边缘锐利、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阳性支气管征、晕征、卫星灶征、充血征、引流线征等12个邻近肺野征象.比较不同征象在良、恶性结节中出现的百分比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43例病例中,良性病变44例,恶性病变99例,除阳性支气管征和绒毛征外,其他周边结构征象在良、恶性肺结节中差异均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结论:绝大多数孤立性肺结节的周边征象对诊断有价值.阳性支气管征和绒毛征在良、恶性结节中相差不大.
作者:张超;韦菊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状态指数监测(CSI)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应及可行性.方法:取拟施气管内插管全麻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Ⅱ~Ⅲ级.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11例、肝肾功能不良者4例,全组无1例合并精神症状.随机分为A组(CSI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20例,A组通过调控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泵入速率维持CSI值在适当范围:40~60.B组根据患者血压、心率、血流动力学等临床体征变化来调节麻醉过程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泵入速率,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麻醉药(异丙酚)的用量以及各时点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CSI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A组麻醉药(异丙酚)的用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1),麻醉过程中,与B组比较,A组的CSI值较高(P<0.05),A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较B组明显减短(P<0.01).结论:CSI对静脉复合麻醉下老年患者的手术能维持较为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并加快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提高老年患者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卢清旺;张桂珍;黄伟;罗忠明;范福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介入治疗心脏病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由于其可能导致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既少见而又较危险的并发症,因此,系统掌握血管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征及行之有效的预防、抢救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介入治疗心脏病所致的血管假性动脉瘤及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郭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退药原因,加强药品管理,减少退药.方法:对我院中心药房2008年7-8月的386份退药申请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原因.结果:退药原因主要为出院、病情变化、患者拒用、电脑出错、药物不良反应等,退药主要集中在内科和肺科,占退药比例的89.64%.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药品管理,减少退药,保证药品质量.
作者:罗雪辉;何世胜;李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前循环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状况、血管壁病变程度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患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影像检查证实)、年龄在45~75岁、排除房颤、真性红细胞增多、发病前有外伤史、有明显脑梗死遗传性家族史、不能配合超声检查、超声波无法穿透颞窗的患者共174例,在发病后1周内完成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结果:174例脑梗死患者中有163例经颅多普勒检出存在脑动脉硬化,发生率为93.7%,有152例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7.4%.结论: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血管彩超联合检查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病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恙虫病是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有增高趋势,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复杂化,极易造成误诊、漏诊[1].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50例恙虫病患者,其中有20例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现将其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加深对恙虫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陈汝杰;翁小雄;杨钦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对乳腺肿物进行定性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1].笔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乳腺肿物的超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杜福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迄今为止,全世界大约有3.5~4.0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学证据表明:约占全球人口总数1/3的人既往或正在感染HBV.每年有超过100万的患者死于HBV感染相关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1].
作者:刘振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计划生育输卵管节育手术时导致膀胱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对我站16例医源性膀胱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膀胱损伤患者多因术者存在经验不足,提取腹膜时未能及时鉴别膀胱区所至.结论:针对损伤发生的常见原因,积极预防,做好术前检查,规范操作,有经验医生与较少经验医生搭配,减少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吴龙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出血性输卵管炎是妇科急腹症之一.由于其具有隐匿性的特点,术前常常容易误诊,甚至在术中也不易认识到,往往直到病理学检查结果出来才确诊该病.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例出血性输卵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作者:朱艳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汉寿县人民医院2008-2010年全院临床科室上报的185例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原因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输液相关事件、跌倒.主要原因分别是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护士资历不够,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落实制度及评估患者和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结论: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科室加强核心制度的检查和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护理人员资质和患者的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爱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颅内转移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颅内占位病变,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25%~30%[1],预后很差.因此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平扫、水抑制及增强检查),正确认识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搜集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脑转移瘤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脑转移瘤的MRI诊断水平.
作者:王树江;麻桂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初孕妇错过早期终止妊娠时机而进入中期妊娠状态,此期引产产程较长,并发症较多,痛苦大,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引产方式尤为重要.我院着重对初孕妇采用复方米非司酮配合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终止中期妊娠,现将临床效果及产程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唐春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前,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居民死亡原因的重要因素.虽然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研究,但是在大部分医学院校,却尚未成立专门的肿瘤学专业.有关的肿瘤知识散布于各学科内容中,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为了适应医学课程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对该疾病的整体认识,顺利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肿瘤专业医生,笔者认为,肿瘤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传统的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外,也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学的不同需求,有所侧重,力求重点突出,易于理解,适用实际,学以致用.在此,笔者就临床肿瘤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张兰胜;陈冬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治疗方法.方法:用洛赛克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55例(治疗组),法莫替丁治疗45例(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40%.结论:用洛赛克和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能改善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景红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2010年4月神经内科被医院定为<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试点病房.面对新形势下开展整体护理的要求,如何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严峻考验.我科通过科学排班、优化组合人员结构、责任制包干、薪酬激励等,逐渐完善运行模式,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了大作用,为优质护理提供了保障,实现了护患共同满意的目标,现将实施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禹晓琴;王应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