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前期的防控及治疗进展

汪树江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 防控, 治疗进展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富含高脂高热量饮食的快速普及,生存成本及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正逐年向年轻化发展,经统计,高血压及临界高血压人群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群体,现已引起医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临界高血压即高血压前期基本概念及防控治疗进展情况等内容作一综述.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17例重症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处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产妇特有的常见病.如处理不当可严重危及母婴生命.现将我院妇产科自2006年以来收治的17例重症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孕妇的临床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超声对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可疑胎儿肾积水的孕妇进行追踪观察和总结.结果:28例孕妇有50个肾脏有肾盂积水,其中只是单侧肾盂积水的有6例,双侧均存在的有22例.结论:在产前诊断中对中晚期胎儿肾盂积水要反复对比,密切随访,有助于了解胎儿泌尿系统的发育状况,对出生后的随访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两种术式在治疗182例卵巢畸胎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畸胎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182例卵巢畸胎瘤手术的患者,其中腹腔镜组104例,开腹组78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雌激素水平、术后6个月异常子宫出血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50.27±14.35)min,开腹组(66.54±16.74)min,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48.1±10.6)ml,开腹手术组(83.4±34.8)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14.9±5.3)h,开腹手术组(20.5±10.6)h,住院天数腹腔镜组(4.4±1.2)d,开腹组(7.5±2.3)d,术后3d雌激素水平腹腔镜组(34.13±1.36) ng/ml,开腹组(99.23±2.56)ng/ml,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雌激素水平、术后异常子宫出血,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畸胎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不影响卵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婷;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医学院校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的探讨

    课程考试评价体系是确保课程考试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公正性的关键因素,本文拟就医学院校课程考试评价体系中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的一些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英;于强;兰光明;张雪梅;张瑞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IL-1基因型分布特点

    目的:探讨昆明市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IL-1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45例昆明市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7例、胃溃疡38例),用PCR-RFLP检测外周血的IL-1β-511、IL-1β+3954、IL-1RN的基因型,并结合文献进行不同地区间的比较.结果:IL-1β-511基因型中,C/C 25例(17.2%)、C/T 80例(55.2%)、T/T 40例(27.6%);IL-1β+3954基因型中,C/C 139例(95.9%)、C/T 6例(4.1%)、无T/T;IL-1 RN位点L/L与1/2基因型各占116例(80.0%)、28例(19.3%)、2/2基因型1例(0.7%).与其他地区研究结果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昆明市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IL-1基因型分布特点与其他地区差异明显,可为该地区IL-1基因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丙生;许岸高;甘爱华;周曾芬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40例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次全切围手术期护理

    我院自1993年3月-2005年3月,对40例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病人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获得成功,疗效满意,现就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均为女性,汉族11例,维吾尔族13例,哈萨克族10例,蒙古族3例、锡伯族2例,回族1例.年龄46~75岁.甲状腺Ⅱ度肿大15例,Ⅲ 度肿大25例.切除组织大2 600g,小640g.本组病人均有心悸,气促、怕热、消瘦、手抖、急躁、月经紊乱等典型甲亢症状,8例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疾.所有病人甲状腺均Ⅲ度以上肿大,多伴有甲状腺震颤和血管杂音、气管明显受压偏位6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10例,腺瘤并甲亢2例,高轼能甲状腺腺瘤2例.

    作者:王桂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护理纠纷存在的隐患与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健全,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容易引发各种医疗纠纷.作为护士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正当权益.所以,护士应努力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隐患,尽可能避免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汝娟;吴德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CT、MRI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MRI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42个早期ANFH的患者进行双髋关节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29例患者42个部位早期ANFH中,X线平片、CT及MRI的阳性准确率分别为42.9%、83.3%、97.6%.结论:CT是诊断早期ANFH的重要检查方法,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为成人ANFH的早期诊断带来帮助;MRI诊断早期ANFH比CT更具敏感性,并能准确分期,CT与MRI相结合,是诊断成人早期ANFH的可靠手段,为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终末病案质控缺陷分析与防范对策

    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诊疗活动中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工作,其质量主要体现在病历记录的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及规范.病历质量的高低既可以反映出医务人员医学知识、分析能力、学术思想、医疗作风,也是医院管理的具体体现.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化、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保险的崛起、医院服务功能结构的变化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病历书写和病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避免由于病案原因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对本院2009年度的出院病案进行病案质量控制分析,具体结果及防范对策如下.

    作者:李国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心电图对高钾血症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高钾血症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心电图对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高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和血清钾测定存在一定的差异,肾功能不全所致排钾困难有较好的一致性,而细胞内钾外移所致的血清钾升高无心电图改变.随着血清钾浓度的升高,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递增,合并多种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会加重心电图改变.结论:心电图对高血钾改变的反映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判定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会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脊麻针单纯腰麻在下腹部、肛门直肠、下肢等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基层医院的手术种类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其中下腹部、盆腔及下肢手术占有重要比例.为了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被广泛应用,因其发扬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两者的缺点和不足,比较符合基层医院的手术类型及现实需要.但CSEA后硬膜外阻滞失败、阻滞平面异常广泛、全脊麻、术后头痛及腰痛等并发症不容忽视.为了追求应人、应病、应需要的个体化、人性化的麻醉方式,笔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下腹部、肛门直肠、下肢等短小手术中应用脊麻针单纯腰麻(CSA)联合术后静脉镇痛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廖榕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急诊科与病房、ICU护理交接单应用体会

    目的:完善急诊科与病房、ICU的交接,使急诊患者得到连续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应用交接单,建立健全交接制度,促使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详细的患者交接.结果:交接单的应用,使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得到很好的纠正.结论:交接单的临床应用,强化了急诊患者的护理管理,使急诊护理工作的程序更具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从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避免了因交接不严引起的各种矛盾,减少了护患纠纷.

    作者:姜翠凤;杨登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阿咖酚散过量服用合并重度低钠血症1例急救体会

    目的:报道阿咖酚散的不良反应及急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阿咖酚散过量服用合并重度低钠血症1例中年女性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结果:患者于入院14h神志转清,复查血钠为132.4mmol/L.4d后复查各项指标正常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患者无不适.结论:阿咖酚散用药过程应警惕药源性低钠血症,及时检测电解质指导有针对性的处置.

    作者:巫丽萍;陆东健;陈咏佳;苏月南;张奕威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鱼腥草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联用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鼻窦炎1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联用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9例.对照组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组注射鱼腥草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注射选穴为肺俞、合谷,隔日1次.治疗30d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联用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

    作者:唐年亚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带蒂大网膜填塞术治疗严重肝外伤15例体会

    严重创伤性肝外伤基层医院常见,约占腹部损伤10%~15%,且多伴有合并伤,易延误诊断,处理复杂,仍有较高死亡率,约10%~25.6%[1].回顾我院2000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肝破裂87例,其中采用带蒂大网膜填塞治疗严重肝外伤(serious liver trauma,SLT)15例.死亡2例,死亡率13.3%.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边明星;崔海潮;周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妊娠合并车祸外伤并发MODS顺娩1例及相关分析

    目前,国内外关于妊娠合并车祸外伤的病例鲜为报道,现就1例妊娠合并车祸外伤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成功阴道分娩的病例做如下报道.

    作者:杨翠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中急救护理教学的新探索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需要,针对目前急救护理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了危重急症抢救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问题.

    作者:储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并发症与舒适度,对比经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391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83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局部血肿或伤口出血、血管迷走反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组(P<0.05),动脉痉挛及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经桡动脉组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平均卧床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可减少患者不适与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莫秀凤;杨海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1例先天性无阴道伴始基子宫阴道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无阴道是因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几乎均合并无子宫或仅有始基子宫,极个别患者有发育正常的子宫,卵巢一般正常[1].女性生殖器官在胚胎发育形成过程中如受到某些内在或外来因素干扰,均可导致发育异常,并且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始基子宫是因双侧副中肾管会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造成.临床常表现为小子宫无宫腔,多数合并无阴道.但双侧卵巢,输卵管发育正常,而双始基子宫是双侧副中肾管融合障碍发育不良导致,少见报道[2].1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系青春期无月经来潮就诊,查体:一般状况良好,身高155cm,体重45kg,女性体态,双侧乳腺发育正常,丰满对称,毛发女性分布.妇检:外阴:女性型,发育正常,阴道前庭相当于阴道口处见阴道外口,呈一长约2cm的盲端,无处女膜.尿道口发育正常,肛检:未及子宫及异常包块.辅助检查:B超显示泌尿系统无异常.于2010年3月26号在我院行腹膜带阴道成形术,术后病理显示:始基子宫.

    作者:银萍;孙洁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经配对后的60例肝癌分为放疗联合热疗、单纯放疗二组,每组各30例.放疗单次剂量180~200cGy,1次/d,5次/周,总剂量为4 000~7 000cGy.热疗采用聚焦超声或体外射频热疗,1h/次,隔日1次.联合治疗组为先行放疗,30min内接受热疗.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93.33%(28/30),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70.00%(21/30,P<0.05).联合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50.00%(15/30),略高于单纯放疗组的36.67%(11/30)(P>0.05).除局部皮肤轻度烫伤外,其他副反应联合治疗组较单纯放疗组低.结论:放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明显的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杜春辉;陆培新;王连新;张龙;黄桃辉;黄锡平;王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