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秋成
2004年12月至2007年11月我科对108例60~75岁老年患者施行了胸部手术,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8例患者中,男88例,女20例,大年龄75岁,小60岁,平均63.5岁.
作者:许美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10 kg以内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矫治的效果.方法 本院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67例室间隔缺损婴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矫治术.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肺部并发症、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结论 反复肺炎和肺动脉高压的婴儿应尽早手术根治.术后应注意呼吸道管理、控制出入量和预防低心排.
作者:于波;秦良光;陈洪晔;谭启明;刘锦屏;孙炜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可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是较理想的分娩镇痛局麻药,本文旨在观察0.1%罗哌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行分娩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以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作者:刘书玉;张文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医疗纠纷呈逐年增多趋势.护士作为医疗工作的主体,有时也难免成为医疗纠纷的主体.
作者:万中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对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术后用尿激酶溶解深部残留血肿.结果 术后存活16例,占80%,死亡4例.结论 该手术时间短且创伤小、直视下止血、清除血肿,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保护有功能的脑组织,能提高临床救治存活率及减少致残率.
作者:李东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8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是切除主体位于后颅窝、同时累及中颅窝的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有效的改良入路,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熟练掌握入路的显微解剖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和疗效.
作者:李爱民;刘希光;李宁;夏咏本;罗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汽化电切(TUVP)和钬激光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24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应用钬激光经尿道膀胱镜粉碎膀胱结石并同期行TUVP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膀胱结石均一次碎石成功,碎石后行TUVP,无膀胱结石残留、膀胱穿孔及水中毒发生,手术时间62~160 min,平均手术时间88 min,切除前列腺质量20~120 g,平均38 g,术后平均拔除尿管时间3~6 d,平均4.75 d,平均住院时间10 d,所有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无尿失禁.结论 TUVP和钬激光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姚林亚;曾学明;吴明瀚;胡兵;张曦;沈斌进;王骏;高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我院10年来剖宫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为降低本院剖宫产率提供理论依据及对策.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783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等.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德珍;席广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腔镜手术病人的感染控制.方法 通过开展腔镜手术600例采取的相对固定腔镜组成员,对腔镜器械程序化、标准化的清洗、消毒、灭菌,科学的质控监测,人员的素质教育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600例病人,术后经住院治疗2~5 d均痊愈出院,无感染发生.结论 熟练掌握腔镜器械程序化、标准化的清洗、消毒、灭菌、科学的质控监测及规范的登记记录是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思想素质教育是感染控制的基础,固定腔镜组成员是感染控制的基本保障.
作者:董继红;董迎;鲍兰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3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分为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等.结果 43例术后病理阴道切缘及宫旁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前化疗组淋巴结阳性6例,占术前化疗人数的20.1%;直接手术组淋巴结阳性4例,占直接手术人数的28.8%,术前化疗组术中出血> 400 ml者3例,占术前化疗组10.3%;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 400 ml者6例,占直接手术组42.9%.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比较,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CT并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春源;温勇;邢青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聚能刀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方法 术前帮助训练患者在呼气或吸气过程中学会较长时间屏气,解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医生的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术后做好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19例患者术后1~2周B超显示肿块血流信号消失,随访2~9个月20例存活患者的肿瘤未复发.结论 术前帮助训练患者在呼气或吸气过程中学会较长时间屏气,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对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秀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丝裂霉素C应用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和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我科收治的89例(107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丝裂霉素C应用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MMC组,53眼)和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ALCT组,54眼),术后随访1年,比较创面修复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ALCT组1眼复发,复发率为1.85%,MMC组7眼复发,复发率为1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创面上皮平均修复时间ALCT组为(4.7±1.2)d,MMC组为(8.7±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初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角膜创面修复快,优于丝裂霉素C应用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庆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等造成外伤增多,颅脑外伤病人也增加,重型颅脑损伤约占颅脑损伤20%,死亡率很高.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了33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去骨瓣减压术,现将救治及预后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健;黄峰;雷东;杜炜明;张永华;韩新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收治颅脑损伤836例,按GCS分型有重型颅脑损伤206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71例(占34.5%),我们对其进行精心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肖文全;计建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胆总管切开探查后,通常放置T管引流减压,术后早期脱出,会导致严重并发症.本院成功保守治疗1例术后不足3 d T管就脱出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端孟;凌丰军;冯学敏;刘军胜;朱淅峰;张晓刚;刘勇志;王永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孕妇母婴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分析糖尿病合并妊娠69例临床资料,结合围生保健规范开展前后状况以资比较.结果 孕产妇病死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在围生保健规范开展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并发症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P<0.05).终止妊娠时间以37~40孕周为宜,与<37孕周及>40孕周相比,新生儿病率及病死率低(P<0.05,P<0.01).结论 完善围生保健工作,对减少母婴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秋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围生期婴儿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多胎妊娠的围生儿死亡率仍较高,本文对144例多胎妊娠中27例死亡围生儿进行分析,并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加以讨论.
作者:刘为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开胸手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尤以心肺并发症为多见,是导致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必要的预防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丽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广泛应用,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及患者的痛苦,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壁增厚,弹性减退,血管壁硬度增加,若使用一次性钢针长期反复穿刺,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因而留置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小肠外伤性破裂,在腹部损伤中较常见,尽管诊断与治疗并不困难.但仍有误诊及处理不当而酿成严重后果的.我们1997年至2007年共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6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振山;张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