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静;焦冠丽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应用中药排气汤、开塞露、杜密克促进肛门排气,探讨剖宫产术后促进肛门排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病人分组应用中药排气汤、开塞露、杜密克,比较产后不同时间宫底高度,并对术后排气、排尿、排便、下床活动的时间比较,各组之间采用χ2检验.结果 三种方法在术后早期排气、排尿和排便效果上:开塞露组>杜密克组>排气汤组,而在促子宫收缩恢复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可以促使病人早期恢复.
作者:冯永华;张凤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合并糖尿病的远端胃癌患者不同吻合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远端胃癌患者43例,其中21例采用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23例采用Billroth I吻合术.结果 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患者术后糖尿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行Billroth I吻合的患者.结论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远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可能是较佳的手术方式.
作者:禹凤普;李守淼;李保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在治疗泌尿系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618例泌尿系结石行URSL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气压弹道碎石618例,其中576例一次碎石成功,成功率达93.2%,其中上段结石成功率达89%,中段结石达96.7%,输尿管下段、膀胱、尿道结石达100%.结论 URSL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微创、高效、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建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6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给予纠正休克、输液、补血、应用止血药物的基础上,5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57例出血停止,1例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术后因肠坏死死亡.2例病因不明者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治愈率98.3%,病死率1.7%.结论 对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输液、补血,纠正休克,应用止血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对有手术指导的下消化道出血,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或肠系膜血管结扎术等,可有效的控制出血.
作者:鞠现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肢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按随机分组法,将8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三三锻炼计划,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患肢功能康复优良率及切口一期愈合率.结果 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切口一期愈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三三锻炼计划作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肢的功能康复,且不影响伤口愈合.
作者:张玲玲;王艳丽;周蓓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喂养方式.方法 对62例早产儿给予经口喂养或鼻饲喂养.结果 52例早产儿痊愈出院,3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出现窒息,1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 正确的喂养方式,佳的奶类选择,精细的护理是早产儿成活的关键.
作者:宁玉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有关钢板及螺丝钉断裂的取出方法报道较多,而复杂性股骨带锁髓内钉断裂后的取出报道尚少,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现就取出不同断裂类型的股骨带锁髓内钉中的7例复杂性断钉取出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战营;马鹏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上尿路结石狭窄、损伤、肿瘤等疾病手术后,在输尿管内放置双猪尾管,既解决了肾脏外引流易发生的并发症,如感染、引流管脱落、吻合口狭窄等,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肾功能,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张钦玲;孙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外伤性肝破裂58例的治疗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平均住院天数25.3 d,死亡5例(8.6%),治愈53例(91.4%).结论 对外伤性肝破裂的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作者:黄永红;张海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腔镜手术病人的感染控制.方法 通过开展腔镜手术600例采取的相对固定腔镜组成员,对腔镜器械程序化、标准化的清洗、消毒、灭菌,科学的质控监测,人员的素质教育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600例病人,术后经住院治疗2~5 d均痊愈出院,无感染发生.结论 熟练掌握腔镜器械程序化、标准化的清洗、消毒、灭菌、科学的质控监测及规范的登记记录是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思想素质教育是感染控制的基础,固定腔镜组成员是感染控制的基本保障.
作者:董继红;董迎;鲍兰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可触及乳腺病灶(NPBL)早期有效的诊断措施,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63例临床触诊阴性、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改变但不能定性的乳腺病灶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中采用细针定位乳腺活检27例、立体定位核芯针活检22例、病灶染色定位活检11例、体表圈划定位活检3例;病理证实浸润癌31例、导管原位癌5例、纤维腺瘤18例、囊性增生7例、不典型增生2例;36例乳腺癌中行改良根治29例、保乳手术加放疗7例.结论 NPBL可根据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病灶的位置采用多种方法定位来指导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可有效提高NPBL活检的准确性及检出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癌.
作者:徐世平;张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小肠外伤性破裂,在腹部损伤中较常见,尽管诊断与治疗并不困难.但仍有误诊及处理不当而酿成严重后果的.我们1997年至2007年共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6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振山;张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球形肺炎的螺旋CT特征.方法 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球形肺炎CT表现.结果 病灶好发于肺野外带,大小约1.0~5.0 cm,多为楔形或方形肿块,早期病变非胸膜侧有小片状浸润.结论 球形肺炎螺旋CT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阮君;于湛;刘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健康问题,我科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手段的系统化整体护理,重视了健康教育的实施.
作者:崔兴芬;杨梅玉;马海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广泛应用,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及患者的痛苦,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壁增厚,弹性减退,血管壁硬度增加,若使用一次性钢针长期反复穿刺,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因而留置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可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是较理想的分娩镇痛局麻药,本文旨在观察0.1%罗哌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行分娩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以及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作者:刘书玉;张文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分析41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均行一期结肠癌切除吻合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2例,后给予内科对症处理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一期肠切除吻合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可行.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做好围术期和术后的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基础.
作者:安国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也是临床静脉给药的重要途径,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生静脉穿刺失败的现象,因此一次穿刺成功与否,不仅和护士的技术水平有关,而且和护士的心理素质也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对护理质量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洪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开胸手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尤以心肺并发症为多见,是导致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必要的预防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丽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由于急诊科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病人病情的不可预见性及急诊抢救的紧迫性,使急诊护士更容易而且更多地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之中,特别是近年来各种传染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的流行,使得急诊护士更容易受到身心方面的伤害.
作者:韩玉洁;冯靳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