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现才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6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给予纠正休克、输液、补血、应用止血药物的基础上,5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57例出血停止,1例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术后因肠坏死死亡.2例病因不明者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治愈率98.3%,病死率1.7%.结论 对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输液、补血,纠正休克,应用止血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对有手术指导的下消化道出血,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或肠系膜血管结扎术等,可有效的控制出血.
作者:鞠现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健康问题,我科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手段的系统化整体护理,重视了健康教育的实施.
作者:崔兴芬;杨梅玉;马海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06年7月采用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59例,术后随访1~5年,平均2.5年.观察结核治愈率,后凸畸形矫正及截瘫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均骨性融合、神经症状及后凸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后凸角分别为(29±5)°和(11±3) °,P值<0.01.结论 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适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此方法能一次性完成畸形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王来喜;连鸿凯;丁力;李国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可触及乳腺病灶(NPBL)早期有效的诊断措施,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63例临床触诊阴性、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改变但不能定性的乳腺病灶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中采用细针定位乳腺活检27例、立体定位核芯针活检22例、病灶染色定位活检11例、体表圈划定位活检3例;病理证实浸润癌31例、导管原位癌5例、纤维腺瘤18例、囊性增生7例、不典型增生2例;36例乳腺癌中行改良根治29例、保乳手术加放疗7例.结论 NPBL可根据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病灶的位置采用多种方法定位来指导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可有效提高NPBL活检的准确性及检出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癌.
作者:徐世平;张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应用中药排气汤、开塞露、杜密克促进肛门排气,探讨剖宫产术后促进肛门排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病人分组应用中药排气汤、开塞露、杜密克,比较产后不同时间宫底高度,并对术后排气、排尿、排便、下床活动的时间比较,各组之间采用χ2检验.结果 三种方法在术后早期排气、排尿和排便效果上:开塞露组>杜密克组>排气汤组,而在促子宫收缩恢复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可以促使病人早期恢复.
作者:冯永华;张凤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CIN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者206例,比较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探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漏诊高级别CIN及宫颈癌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206例CIN患者LEEP术后与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完全符合者 113例(54.85%),不符合者93例(45.15%);75例(36.41%)LEEP活检结果比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严重.LEEP术前诊断为CINⅢ级者有4例术后诊断为浸润癌;8例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原位癌患者,LEEP术后诊断为浸润癌.结论 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对CIN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诊断为CINⅡ及CINⅢ者,推荐LEEP术以除外宫颈浸润癌.
作者:龙素萍;李义星;张振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正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病,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也比较常见.
作者:宋文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聚能刀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方法 术前帮助训练患者在呼气或吸气过程中学会较长时间屏气,解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医生的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术后做好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19例患者术后1~2周B超显示肿块血流信号消失,随访2~9个月20例存活患者的肿瘤未复发.结论 术前帮助训练患者在呼气或吸气过程中学会较长时间屏气,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对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秀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10 kg以内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矫治的效果.方法 本院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67例室间隔缺损婴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矫治术.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肺部并发症、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结论 反复肺炎和肺动脉高压的婴儿应尽早手术根治.术后应注意呼吸道管理、控制出入量和预防低心排.
作者:于波;秦良光;陈洪晔;谭启明;刘锦屏;孙炜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连续腰麻用于老年病人前列腺气化电切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药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60~98岁前列腺气化电切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15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24G导管针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2.5~3 cm.三组依次应用0.3%、0.4%、0.5%罗哌卡因(1.001~1.002)轻比重腰麻液1.2~1.5 ml,观察疼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运动阻滞程度,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阻滞完全病人比例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镇痛起效时间,痛觉阻滞平面,完全阻滞病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Ⅲ组比Ⅰ组短(P<0.01),麻醉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痛觉和运动恢复时间Ⅲ组>Ⅱ组>Ⅰ组(P<0.05,P<0.01).结论 0.45罗哌卡因4.8~6 mg腰麻用于老年前列腺气化电切和股骨头置换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干扰不,较为安全.
作者:刘相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之内,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殷广利;郭变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肝破裂在各种腹部损伤中约占15%~20%[1],严重的肝破裂并发症多、伤情复杂、死亡率高,因而探讨此类损伤的诊断和处理,仍是当前腹部损伤的重要课题[2].
作者:刘传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食管癌贲门癌术后180例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20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180例心律失常病例.结果 发生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135例,占75%;房性早搏15例,房室交界性早搏11例,室性早搏8例,房颤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无一例死亡.术后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结论 提高治疗效果的基本经验是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术期加强监护,针对其诱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并针对其诱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作者:许金生;宋继东;付天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对168例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行二尖瓣成形术,男103例,女65例,平均年龄(3.0±2.1)岁,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根据不同病理改变采用不同成形方法,术中以注水试验评价成形效果.结果 全组患儿术毕二尖瓣无反流或轻度反流,1例术后5 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平均随诊1个月~10年,有1例二尖瓣反流加重再次手术,发现环缩缝线撕脱,再次成形术后效果满意,168例中无一例行瓣膜置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小儿来讲,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只要可能,尽量施行成形术是一种首选方法.
作者:翟波;王鹏高;陈忠建;和东阳;董向阳;杨房;石彩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70例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纽约标准分级.结果 70例中,0级0例;l级X线平片4例,CT 11例;Ⅱ级X线平片10例,CT 15例;Ⅲ级28例;Ⅳ级16例(Ⅲ、Ⅳ级病变X线平片和CT分级相同).结论 X线平片、CT在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T在早期病变发现、分级和疗效判断方面优于X线平片.
作者:闫庆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趋化因子是具有趋化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参与白细胞迁移的调控,在炎症中诱导性表达,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初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免疫系统.近几年来研究发现,趋化因子不仅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炎症过程,而且在神经细胞成熟、发育、血管生成、肿瘤、艾滋病等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趋化因子SDF-1及受体CXCR4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成果予以综述,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趋化因子与神经系统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范寿成;杨智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脑室外引流加血肿冲洗剂、液化液或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36例.结果 36例手术患者,死亡4例,3例效果不良,24例效果良好.结论 脑室外引流加血肿冲洗剂,液化剂或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吴阳;许从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6例肱骨干骨折采用顺行或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并进行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6例病例经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依据Joher-Wruh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结论 交锁髓内钉是固定肱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徐国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继甲醛、环氧己烷和戊二醛等低温灭菌技术.我院手术室于2006年开始使用美国强生STERRAD100S灭器,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对该灭菌器的性能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日常的使用和维护介绍如下.
作者:黄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开展,给手术室工作带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作者:陈彦芳;白海潮;闫攀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