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英;仵荣会;肖琼
在临床护理实践活动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如工作量大、人员缺编、时间紧迫等,使得护理人员的实践活动更多集中在完成必要的治疗护理任务,而忽略护理服务活动中的沟通内涵.
作者:杨菲;谢静;魏海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高龄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时,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之一.本文就50例高龄患者行全髋置换术采用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占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恰当处理好早产并胎膜早破,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16例早产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妊娠28~34周围生儿死亡率41.7%;妊娠34+ 1~36周围生儿死亡率2.9%;妊娠36+1~37周围生儿死亡率为0.结论 降低早产并胎膜早破围生儿死亡率,关键在于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期待孕龄至34周以上.
作者:曹素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 选取我院ICU病房住院时间>48 h的连续患者为研究对象,每日常规体格检查,并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等,同时抽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是53.74%;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是 73.42%,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5.53%,革兰氏阳性菌占26.72%;四种常见的致细菌占65.53% ,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四种常见病原菌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对临床常用抗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作者:刘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9例TURP术后24例出现尿道狭窄的病因和治疗资料.结果 14例经尿道扩张和7例经尿道内切开治愈,术后排尿满意,疗效满意.结论 尿路感染、操作损伤、术后留置尿管过粗、置管时间过长、腺体残留均是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尿道内切开及尿道扩张是治疗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
作者:齐德军;靳建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的预后因素及静脉癌栓的意义.方法 应用Cox回归、χ2检验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近端胃癌D2根治术327例患者6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癌栓、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静脉癌栓是一种有价值的预后不良信号,阳性者均应进行系统高效化疗.
作者:李守淼;李保中;王家祥;刘秋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确保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无晶体眼进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效果,预防术中并发症.方法 9例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患眼,在行二期植入人工晶体时采用角巩缘前穿刺切口,用一次性7 号注射针头作适当折弯曲后,连接灌注液插入前房,由助手固定针头,保持连续灌注,并根据眼压随时调整灌注液的滴速.结果与结论 通过对9例前房灌注下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配合,此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持前房稳定,维持眼内外液体流动的平衡和适中的眼内压,避免在植入人工晶体时出现眼球塌陷等不良反应,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伍玉媚;沈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钻孔并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TE DH)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 32例钻孔并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TEDH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8例(87.5%).好转4例(12.5%),其中术后一侧肢体轻度瘫痪(肌力约3~4级 )2例,癫痫1例,头痛、头晕1例.4例患者术前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结论 钻孔并注入尿激酶引流治疗TEDH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费用低,虽不能完全代替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但实为治疗部分TEDH的首选方法.
作者:郑医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16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 、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以VEGFR-3作标记计数肿瘤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5例NSCLC中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6.9%(50/65)、72.3%(47/65).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0.489,P<0.01)、临床分期(r=0.354,P<0.05)、VEGF0C(r=0.640,P<0.01)和LVD(r=0.518 ,P<0.01)呈正相关,而与病理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27,P<0.01).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0.453,P<0.01)、临床分期(r=0.442,P<0.01)和LVD( r=0.624,P<0.01)呈正相关,与病理分化程度也呈负相关(r=-0.525,P<0.01) .结论 NSCLC中COX-2与VEGF-C均高表达,COX-2可能通过VEGF-C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研究COX-2和VEGF-C在肿瘤中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揭示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作者:丁旭青;杨鲲鹏;王旭广;郭亮;孙新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RP)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价值,观察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60例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8岁,有全身并发症和泌尿科并发症2例以上、前列腺测重>50 g的患者,经个体化围术期准备后行TUVRP.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承受手术,随访3~6个月,平均TPSS从30分降至7分,大尿流率(Qmax )从8 ml/s 上升至21 ml/s,剩余尿量从150 ml下降至45 ml.结论 TUV RP是彻底治疗高危重度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永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两种方式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2002年至2005年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0例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4例,内固定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运用Harris评分中的部分项目评价患者手术1年以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平均下地时间明显少于内固定组;手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价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患者恢复到伤前生活自理能力和户外活动能力分别为93.24% 和90.54%,内固定组分别为73.13%和65.22%(两组之间对比,P<0.0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内固定组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艳玲;王军霞;马方;徐艳芳;左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浅静脉留置针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原有的普通静脉输液的弊端,方便了医护人员,同时也避免患者的诸多不便.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种上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的先进新型输液器材.
作者:熊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用钢丝环扎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对3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钢丝环扎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均达骨性愈合,6~13个月后去除内固定物.膝关节功能按胥少汀评分法优23例,良7例.结论 钢丝环扎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可解剖复位,固定牢固,术后可以早期行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陈鹏涛;蒋百川;王强;王静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解决糖尿病患者并发烧伤后创面难以愈合的问题.方法 我们对糖尿病并发深Ⅱ度烧伤局部早期清除坏死组织、改善微循环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与对照组磺胺嘧啶锌对照研究,全身治疗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系统治疗.观察第8、12、16、20天创面愈合率及各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应用烧伤膏组比磺胺嘧啶锌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12、16、20天两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糖尿病并发深Ⅱ度烧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血糖,改善局部微循环,早期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为创面生长创造一个生理性的修复环境.
作者:杨洪;郭蕾;李志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处骨折13例 ,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9~58岁;髋臼后壁骨折并髋关节脱位1 例,内踝骨折8例,后踝骨折2例,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2例.
作者:郭院生;韩书勇;齐利海;孙世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弥漫性脑损伤血清钠、血清钾、血清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对伤情判断与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择弥漫性脑损伤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据GCS评分又分GCS 3~5分与GCS 6~8分两个亚组,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两个亚组,测定各组不同时期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浓度.结果 GCS 3~5分与GCS 6~8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醇的浓度入院后第1天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CS 3~5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高于与GCS 6~8分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第1天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第7天死亡组血浆皮质醇、血钾、血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经治疗后出现血钠、血钾的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张士中;胡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癌破裂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近年来本院4例因肝癌破裂大出血行大纱垫填塞止血的治疗体会.结果 本组4例,1例于手术后第5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止血成功.结论 肿瘤生长过度致包膜破裂及血管壁脆弱与肝癌肿瘤破裂有关.
作者:张建川;雷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科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85例创伤性骨科急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85例经抢救治疗及护理,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良好有效的救护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吕爱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持续腰部引流治疗脑脊液漏的原理、方法和疗效.方法 30例脑脊液漏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保守治疗7 d,脑脊液漏不能自愈 ,随后行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持续引流治愈23例,7例引流无效.无效患者均行修补手术治疗.结论 腰部持续引流治疗脑脊液漏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简单、安全等诸多优点,且容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程振国;孙来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目前已被大家所公认,它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后病人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随着技术的更新,这项手术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以显著的优势代替了部分开放性手术方法.我院自2000年开展腹腔镜手术,我们对504例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蕴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