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唑啉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吕月亮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 头孢唑啉, 皮试
摘要:1 病历简介男,55岁,因反复咳嗽,憋喘18年,加重伴心慌,浮肿3d,于2004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有慢支病史数年,曾多次住院治疗,3d前在本村卫生室用青霉素,丁胺卡那注射疗效差.查体:T 38℃,P 104次/min,R 26次/min,BP 135/90mmHg(18/12kPa),憋喘貌,端坐位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干湿性罗音,心音低,HR104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脏肋下3cm,质硬,有触痛,脾未及,腹水征阴性,上下肢轻度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2018份尿液标本尿分析仪测定及尿沉渣镜检结果分析

    近年来,干化学尿液自动分析逐步在国内普及,操作简单、快速、检测少量的尿液可获得多项实验参数,有利于临床诊断,减少了实验室工作强度[1],但有些检验人员放松了对尿沉渣镜检的重视,特别是对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尿液标本,就照报不误,很少做尿沉渣镜检,却把可能存在的管型、红细胞、白细胞、结晶等有形成分漏报了.而且尿分析仪检测的试纸条常会受到尿液中一些药物等化学因素的干扰,出现一些假阴性结果[2].尿沉渣镜检能及时发现某些尿液分析仪的错误报告而及时纠正.笔者对2018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进行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和尿沉渣镜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侯宗贤;杨德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留置导尿管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但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尿有关的菌尿症达37.3%~56%,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将其预防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问题,对于尿失禁患者,应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时,女性尿失禁患者用尿不湿,男性患者采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接尿.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作者:王永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肾移植治疗体会(附27例报告)

    1998年4月~2004年6月,本院共进行尸体肾移植手术27例效果好,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人男15例,女12例.年龄小的18岁,大的63岁,平均41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高血压病史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间短的半年,长的3年,术前均作血液透析.血色素3.7~9.7g,平均6.7g.血BUN28mmol/L~46mmol/L,平均35mmol/L.

    作者:付克新;于安中;曲晓橹;孙涛;孙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诊断学物理诊断教学体会

    临床医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科学,因此临床医生不仅要求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具备娴熟的临床技能.而诊断学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和入门,是过渡到临床学习的桥梁,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临床基本技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诊断学,尤其是物诊教学,这些技能作为临床医生是终生受益的.本文现对诊断学物诊教学工作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周雨迁;蒋云生;高娅文;邹文;朱旭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型肝炎甲胎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162例重型肝炎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探讨甲胎蛋白水平与病情演变、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值<25mg/L,下同),入院时、住院期间每周及出院时各一次,取其高值作为统计数据,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1)AFP高水平组94例,存活58例,存活率61.70%;低水平组68例,存活24例,存活率35.29%.两组χ2=11.01,P<0.01.(2)高水平组值(±s)(287.6+43.3);低水平组值(±s)(103.4+29.3),t=11.00,P<0.01.结论:重型肝炎如甲胎蛋白呈高水平,说明其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相对转好,反映重型肝炎高水平的甲胎蛋白及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在临床上与PTA、Chol等有同样的价值.

    作者:鞠锦斌;陈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22例X线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X线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新生儿肺炎的X线检查资料;结果:为肺纹增粗;斑片状、斑点状阴影;阻塞性肺气肿;叶间积液;右侧气胸等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重要X线征象.结论:X线对诊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具有较高的价值,全面分析其X线征象,有助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诊断.

    作者:曾文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谈出院前病人的护理

    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在病人的疾病危险期,密切配合争分夺秒,积极抢救治疗,使病人转危为安,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称赞,但有时却勿视了病人恢复期及出院前的各种医疗及护理.

    作者:朱俊玲;段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卡托普利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卡托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浓度. 69例CHF患者为治疗组(CHF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69例CHF患者中的12例因有禁忌症而未用卡托普利治疗为非卡托普利组,余57例常规口服卡托普利治疗为卡托普利组,测入院和治疗4周时的ET.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2例卡托普利组患者分别于8周和12周时复查ET.结果:CHF组与对照组比较,ET浓度明显增高(P<0.01).CHF组治疗4周后ET都有降低,但卡托普利组降低明显(P<0.05).在8周与12周时卡托普利组42例患者ET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T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血浆ET浓度和C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应用可降低血浆ET浓度.

    作者:许慧;杜争鸣;刘树英;刘培菊;刁克;刁平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头孢唑啉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历简介男,55岁,因反复咳嗽,憋喘18年,加重伴心慌,浮肿3d,于2004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有慢支病史数年,曾多次住院治疗,3d前在本村卫生室用青霉素,丁胺卡那注射疗效差.查体:T 38℃,P 104次/min,R 26次/min,BP 135/90mmHg(18/12kPa),憋喘貌,端坐位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干湿性罗音,心音低,HR104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脏肋下3cm,质硬,有触痛,脾未及,腹水征阴性,上下肢轻度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吕月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口腔正畸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及病儿乃至成人要求尽早尽快矫治牙颌畸形,但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却非常的缺乏,对各种畸形的预防、矫治时机、矫治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很少,这直接影响正畸的佳时机、疗程和效果,所以健康教育在口腔正畸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作者:姜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腿痛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腰腿痛患者,于腰椎病变上一间隙常规硬膜外穿刺,然后硬膜外腔注入痛息通40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B121.0mg、5%碳酸氢钠2mL及2%利多卡因100~200mg复合液.每周1次,2次为1疗程,以此方法治疗腰腿痛.结果:经过1~3疗程治疗,本组120例总有效率92.5%.结论:硬膜外腔注药不失为治疗腰腿痛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任利兵;柳德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合用于中期妊娠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中期妊娠(16~27周)健康,各种化验正常无生殖道炎症孕妇,用米非司酮口服150mg(2d)及米索前列醇0.6mg置于阴道后穹隆,直至胎儿娩出进行引产,以20例同样条件的孕妇用利凡诺引产为对照组.结果: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率近100%,对照组为98.3%,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应用疗效显著.

    作者:何虹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B超、肾盂造影、CT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附45例报告)

    肾结核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 多继发于肺结核,也是输尿管、膀胱、生殖系结核的重要细菌来源,在泌尿系统结核中占有重要位置.正确认识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对其诊断有着重要作用.笔者搜集了我院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45例肾结核的B超、肾盂造影、CT三种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诊断准确性.

    作者:李邦国;戴辉;蔡争;曾令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谈计算机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临床医师超剂量用药、不合理配伍用药、用药方法不正确等不合理用药常导致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产生或引发药源性疾病,也因此而发生医疗纠纷.长期以来,医务工作者努力寻找克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方法,计算机药品管理软件可以对药物用量、药物相互配伍、药物的用法及特殊人群用药进行维护,从而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者:宋金带;李功营;宋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手术切除和90锶放射治疗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混合型血管瘤是指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者并存的血管瘤.多见于皮肤,一般随身体的发育而长大.治疗方法较多,但单纯治疗的效果不太理想.本文研究了联合应用手术切除和核素90锶放射治疗的方法,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倪蓉;苏是苍;刘文斌;关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河南省济源市农村学龄前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

    为切实做好农村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推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保障辖区儿童身体健康,2004年8月中旬,笔者按照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和市教体局联合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全市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通知>精神与实施方案,对我镇学龄前儿童的<预防接种证>(以下简称<接种证>)进行了认真核查验收,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王小芳;牛金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婴儿抚触在临床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人优生优育观念的增强,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健康,而婴儿抚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能令宝宝健康成长,也是人类初的关怀.2001年我院护理部,在产科病区开展抚触技术,并取得成绩,现将开展此项工作的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淑贤;任洪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数字胃肠下多相位低张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数字胃肠下多相位低张小肠造影(DMPH)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成功施行DMPH的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9例DMPH结果与传统法小肠造影比较.所有经后处理的数字化图像均由2位有经验的胃肠组放射医师进行非双盲阅片.结果:正常30例,异常31例,其中Crohn病9例,居发病首位.19例传统法小肠造影中6例存在诊断错误.结论:DMPH明显优于传统法小肠造影,是目前检查小肠疾病的佳方法.

    作者:李洪松;王玉国;武玉坤;王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腹股沟巨大复发疝无张力修补术式选择及决策

    目的:探讨腹股沟巨大及复发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术式选择及决策.方法:选择49例年龄60岁以上年龄组,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38例46例次,其中双侧疝8例,复发疝14例,11例巨大疝,疝内环口均大于5cm,腹横筋膜缺损萎缩,内口边界不清,无明显内口界限,行单丝聚丙烯网片无张力修补(Lichtenstein).结果:全组均痊愈,平均住院14d,早4d出院,2例发生术后尿潴留,6例病人行前列腺摘除,同时行疝修补,故出院延迟,随访6~18月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作为腹股沟疝修补的金标准[1],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创伤小,复发率低,修补符合腹股沟管的正常生理要求及形态特点,尤其适应于后壁薄弱,缺损大,张力疝修补多次复发,并发症多的患者.故术式选择及术中决策在此类患者中显得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朱立新;姬晓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通过胰岛素泵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模拟正常胰岛素的生理分泌节律,使血糖达到或接近生理水平的方法.强化血糖控制是延缓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之一.通过临床对39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分析,了解两种方法的差异.

    作者:郭献山;耿秀琴;王林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