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配合

龚湘萍;戴彦华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 配合
摘要:目的:重点探讨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通过4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总结了腔镜正确使用方法,保养技巧,和手术护理配合要点.结果:由于对腔镜使用熟练,手术配合密切,48例手术多在1h内完成,成功率达100%.结论: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腔镜设备性能、保养、和操作常规,密切配合手术,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延长器械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咪唑斯汀与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150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年2月~2003年7月应用H1受体拮抗剂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并用西替利嗪作治疗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解其伟;赵桂云;孙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盐酸丁卡因胶浆的制备及应用

    医师给患者在做胃镜检查时,因插入导管和镜头给患者造成恶心、呕吐等痛苦感,致使导管不能顺利插入胃中,为使导管能顺利插入胃中且病人无痛感,笔者试制了一种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快且有止痛及润滑作用的胃镜检查胶浆,较以往的喉头喷雾麻醉效果更好,经我院一年来的使用,效果良好,使用方便,现将处方及制法介绍如下.

    作者:赵凯;柴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纳络酮治疗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所引起的脑损伤,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目前受到广泛关注.本院对62例中重度HIE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常规加用纳络酮治疗,疗效明显,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邓春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推动全程化的医院药学服务进程.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阐述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结合我院药学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朱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免疫学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多系统受累的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表明,SLE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环境诱发因素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有关,其中,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LE的免疫学特征是多克隆B细胞激活和T细胞功能异常,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肾小球和关节,导致Ⅲ型超敏反应并造成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炎症损害.很多研究已证实,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其异常凋亡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刘静;舒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配合

    目的:重点探讨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通过4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总结了腔镜正确使用方法,保养技巧,和手术护理配合要点.结果:由于对腔镜使用熟练,手术配合密切,48例手术多在1h内完成,成功率达100%.结论: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腔镜设备性能、保养、和操作常规,密切配合手术,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延长器械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作者:龚湘萍;戴彦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以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小儿脐炎1例

    2003年5月,笔者从1例败血症患儿肚脐分泌物中分离出蜡样芽孢杆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梅;郑磊;袁登峰;樊广忠;张春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及时通气助心脏骤停1小时成功复苏1例报告

    我院近期利用及时通气协助成功抢救1例心跳骤停患者,现将抢救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佘德宇;金建华;罗明初;陈福生;徐远明;邢小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奥德金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德金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德金,剂量为15~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连续14d为1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胞二磷胆碱500~10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连续14d为1疗程.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减少,奥德金治疗组治疗后减少65%,而胞二磷胆碱对照组治疗后减少51%,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奥德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偏瘫、感觉障碍及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生物类新药.

    作者:路辉;陈馥;吴英;杨英丽;谷素洁;杨磊明;王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全胃切除术后护理

    全胃切除是切除整个胃,包括贲门及幽门、食管下段约2cm和十二指肠3cm.全胃切除后,食管与十二指肠或空肠吻合.

    作者:龚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优降糖致低血糖昏迷7例

    本院2002年3月~2003年5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优降糖导致低血糖昏迷共7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97例临床观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纳差、消瘦等,且反复易感,平均每年约9次以上.近1年来,本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97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AFP、AFU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延长病人生存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PHC的早期诊断除了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外,AFP是PHC常见的检测标志物,但是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望提高PHC临床诊断的敏感性[1].据此,笔者联合检测AFP和AFU,探讨其在PHC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郁金红;王念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妇康片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62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是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种,临床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如出血量多,时间长可导致贫血.本病主要采用诊断性刮宫术及孕激素的治疗,笔者采用补充孕激素的同时加用甲基睾丸素治疗,效果较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史淑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葡萄胎误诊行药物流产1例

    我科于2003年7月收治1名葡萄胎误诊行药物流产患者,现将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FU-GM及血清细胞毒试验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体液免疫抑制发病机理.方法:对18例再障患者(急性再障6例、慢性再障12例)进行骨髓CFU-GM培养及血清细胞毒试验.结果:16例骨髓CFU-GM培养集落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5例存在有造血干细胞缺陷、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及微环境异常,病人血清经56℃30min水浴灭活前后对正常骨髓CFU-GM的刺激作用明显不一,而且在同属于造血干细胞缺陷的病例中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CFU-GM及血清细胞毒试验在对再障体液免疫抑制发病机理研究中起有协同作用.

    作者:徐凤艳;张文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临床观察

    善宁为人工合成的肽生长抑素,具有生长抑素的所有特性,我院于1999年7月开始运用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真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注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恶性心包积液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入药物(胞必佳+地塞米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有心包填塞症状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注药.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置管引流后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其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结论:在心包积液量较大有心包填塞症状时选用B超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注药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郭彦伟;李汝敏;黄国胜;曹传武;刘玉森;张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桂枝茯苓胶囊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缩短药物终止孕49d内妊娠后的阴道出血情况.方法:对98例孕49d内要求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根据药物流产后的不同处理分为清宫组、对照组、治疗组,对治疗组流产后加服桂枝茯苓胶囊,与对照组,清宫组比较,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及时间.结果:治疗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后,阴道出血时间与清宫组接近,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缩短约有4d左右.有显著性差别(P<0.001),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在药物终止早孕49d内,对缩短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有一定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陆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社区用药治疗过敏性鼻炎360例

    我社区近2年用地塞米松、赛庚啶加维生素B6治疗过敏性鼻炎3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蒂力努尔·力提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