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

于卫中;安春宇;邓杰;江志勇;林新杰

关键词:螺旋CT, 三维重建, 髋臼骨折, 髋关节脱位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37例髋臼骨折患者行薄层(2~3mm)螺旋扫描.利用工作站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多角度准确显示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部位、类型、程度,对于外科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诱导因子-1与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HIF-1作为调控细胞氧平衡和诱导缺氧反应基因表达的重要的核蛋白,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HIF-1还受多种肿瘤抑制蛋白、癌基因等的调节,参与了对肿瘤生长过程的调控.了解HIF-1的结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将为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爱萍;于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志贺菌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1993~2001年间志贺菌菌群分布和耐药性.方法:菌种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WHO推荐K-B纸片扩散法.结果:本地区志贺菌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该菌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氟喹诺酮耐药性在上升,对头孢类抗生索耐药性较低.结论:根据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合理应用抗生素.氟喹诺酮、三代头孢菌素为首选.

    作者:陈群;王兴;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30例分析

    血液透析(HD)治疗中发生低血压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10%~20%[1].为了进一步探讨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有效的控制其发生率,提高透析效果,作者对4年来收治的HD病例资料,就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世湘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5例婴幼儿支气管异物的麻醉处理

    婴幼儿支气管异物病情急、重、不能延缓,这就要求麻醉师能为患者提供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以利于手术者能快速为患者取出异物.现就我院收治的15例支气管异物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向强;王力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32例误诊原因分析

    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某些医务人员尚缺乏对特殊类型、非典型性病例的认识,临床仍常有误诊的现象.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10月共收治HFRS患者228例,误诊32例.为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高丙峰;孙士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青光眼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病,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措施.但手术对病人的机体可造成一定的损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也有少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急性期控制后不愿手术的,需带药回家继续治疗和护理.所以,做好青光眼病人出院后康复指导,可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刘玉莲;李晓军;杨系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伊曲康唑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念株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株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妇科常见病.我科自2001年以来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宝英;王咏梅;李西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肺炎引起心衰的护理抢救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观察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此病一般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喘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唇青紫,精神差或烦躁不安.心率增快,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急症可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呼吸衰竭等.现将我科抢救护理成功3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传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静滴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近几年来,国内应用静滴免疫球蛋白(ⅣIG)疗法不断得到重视和推广.儿科在采用ⅣIG防治某疾患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现将ⅣIG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余红;杨芙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风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

    中风、冠心病和恶性肿瘤是当前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三大因素,在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许多地区,中风是居民的主要死因.因此国内外均非常重视其流行病学和人群预防的研究,由于中风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故中风的防治以个人预防为主.一级预防就是避免和控制导致中风的各类和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王端福;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大剂量甲强龙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伤后6h内入院的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min)患者43例(实验组)接受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同期入院使用地塞米松但未使用甲强龙治疗的同类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甲强龙实验组治疗有效21例(占48.8%),无效22例(占51.2%),有效组觉醒天数为(19.3±5.6)d(n=21);对照组分别为12例(占27.9%)及31例(占72.1%),觉醒天数为(26.2±7.8)d(n=1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增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全麻手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全麻手术后恢复期由于术中和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出现低体温.低体温易导致出血增加、伤口感染率增加、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发生,延缓机体恢复.为避免和纠正低体温,我科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春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00例经腹腔镜摘取良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抗炎治疗,其中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另外150例用头孢噻肟钠2g+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病人输液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奥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替硝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P<0.05).结论:在奥硝唑注射液在围手术期及术后抗厌氧菌感染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李颖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38例幻肢痛的治疗体会

    目的:为幻肢痛的综合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根据38例临床特点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保守治疗30例,手术松解5例,3例行神经毁损.结果:随访6个月~12年,保守治疗优良率83%,手术松解优良率60%,神经毁损100%.结论:根据不同临床特点及患者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解和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所至眼底视网膜改变.方法:对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视力下降患者,进行视力、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并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变及鼻咽癌复发、转移.结果:所有患者视网膜均见出血、渗出、微血管瘤及新生血管,荧光造影早期后极部有斑块状或点状遮蔽荧光区、后期絮状斑及毛细血管阻塞区荧光素渗漏.结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潜伏期,其发病和严重程度与放射剂量大小有关,是视网膜阻塞性病变的一种形式,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

    作者:曹征;封丽芳;朱如芝;叶锦华;陈硕;梁绍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脑梗死以躯体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后遗症多,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999年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即将对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健康教育得当,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相关护理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丽;姚慧娟;韩艳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频电容场钳无缝线闭合痔核切除

    目的:介绍一项较Milligan开放痔核切除术更优越的高频电容场钳无缝线闭合痔核切除的新方法.方法:选有痔核切除指征的Ⅲ度以上环状混合痔病人80名,随机分成高频电容场钳无缝线闭合痔切除组(组Ⅰ:40例)和Milligan开放痔核切除组(组Ⅱ:40例).由同一痔科医师操作.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手术时间平均为12min(8~15min)和40min(31~52min),P<0.01;手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5mL(20~35mL)和80mL(70~110mL),P<0.01;术后康复期平均为7d(5~12d)和18d(15~25d),P<0.01:术后急性尿潴留1例和0例,P>0.05.在开放切除的40例中,远期随访3例有疤痕性肛门狭窄.结论:闭合痔切除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康复期短,与传统的开放痔切除相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区别.

    作者:孔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南宁市区1988~200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变迁浅析

    目的:了解南宁市区近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变迁特点,为制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区1988~2000年间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鉴定之致病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区近十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由散发性到集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为特点.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谱由广谱到窄谱的改变,除了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致病原菌的变异、耐药性的增强外,本文亦认为与人们健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提高有关.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与表面抗原检测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有效的安全措施,为了解我市儿童乙型肝炎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为预防HBV感染提供资料.2002年1月~2002年12月,随机整群抽样,已全程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学龄前儿童,1850例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检测.

    作者:魏文雪;吴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新生儿应激性胃出血的观察护理

    我科2001年元月~2002年11月共收治新生儿应激性胃出血57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信桃;张春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