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冉艳军;任爱勤;施秀娟;武亚敏

关键词: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治疗, 支气管哮喘病, 炎症性疾病, 过敏性哮喘, 治疗水平, 哮喘发作, 迁延不愈, 控制, 患者, 护理人员, 病人, 责任, 医学, 气道, 康复, 复发, 方法, 本科
摘要:支气管哮喘病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控制哮喘的发作需要长期的治疗,只要病人认识并掌握治疗和控制哮喘的方法,就可以减轻哮喘发作引发的痛苦,哮喘容易复发,以过敏性哮喘为常见,随着医学的发展,虽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此病病程长,迁延不愈,严重妨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了康复.因此,做好此类病人健康教育是我们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科于1998年1月~2002年12月,针对本科患者的特点,对支气管哮喘开展健康教育,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2例分析及随访

    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病死率可达21.8%[1].颅内出血常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总结了本院自1988年9月~1999年9月收治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唐青;邱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新生儿破伤风187例治疗体会

    新生儿破伤风目前在我国仍不断有发病,具有潜伏期短、病情凶猛、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1990~2000年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187例,现将临床诊治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洪瑞真;郑瑞霞;施燕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种与缺氧无关的新生儿青紫

    新生儿青紫常出现于多种心肺疾患,多与末梢循环不良及缺氧有关.我科自1999年6月~2002年7月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中,出现11例既无窒息史,又无心肺疾患的青紫新生儿,经过对此11例新生儿的观察、治疗、体会、总结,认为这是一种与缺氧无关的青紫.

    作者:李洪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抗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复发性恶性淋巴瘤3例报告及护理

    目的:探讨抗CD20+单克隆抗体(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NHL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抗CD20+单克隆抗体按375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4次,22d为1疗程.结果:3例NHL患者经1~2个疗程抗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抗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NHL安全、有效.

    作者:吴元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浅谈颅内肿瘤的临床综合征

    颅内肿瘤出现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广为人知,但其他综合征(特别与内分泌有关的综合征)被临床医生忽视.现将颅内肿瘤的综合征分别概述如下,供诊断时参考.

    作者:俞云文;裴的善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全子宫切除病人术前健康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医院都相继推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手术病人在手术期有哪些健康信息需求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需求,采用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解除了手术期病人及家属诸多心理危机,促进了术后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汤丽坤;刘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盐酸吡格咧酮应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口服降糖药盐酸吡格咧酮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收治的3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中,选取其中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及与盐酸吡格咧酮联合治疗的86例,分成两组:A组(男24例,女26例),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病例;B组(男19例,女17例),使用磺脲类与盐酸吡格咧酮联合治疗的病例.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糖代谢、脂质代谢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和A组患者在治疗后血糖水平(PBG、FBG、HbAlc)均显著性地下降,但B组下降更快,两组的血糖水平在治疗后12周具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水平(PINS、FINS)的变化总体上是:A组增高(P<0.01),而B组降低(其中PINS降低具统计学意义,P<0.01,而FINS降低不具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餐后胰岛素水平(PINS)与A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餐后胰岛素水平具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治疗后12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性地下降,但与A组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HDL-c和BMI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吡格咧酮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代谢及脂质代谢紊乱,不增加体重.

    作者:陈兰英;徐坤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家长参与小儿脑瘫协作式康复6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康复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4例CP儿童分为两组,观察组由医师、治疗师及家长共同进行治疗训练,对照组仅由医师和治疗师进行治疗训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79,P<0.05).结论:家长参与下的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小儿CP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春霞;张少敏;王小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尿路感染细菌谱与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由于尿路感染(尿感)耐药菌的出现与流行,增加了治疗的困难.笔者根据近3年部分尿感患者的尿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分析细菌谱及敏感菌株的变化,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张钟琪;陈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坏疽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导致病人血管病变致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及糖尿病神经病变局部失去感觉而易于损伤,患者组织感染、溃烂、坏疽,严重者可并发骨髓炎,导致截肢.我科自1995年9月~2002年9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1例,经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创面愈合者12例,大部分创面愈合附门诊治疗6例,截肢2例,1例因全身衰竭而死亡.现将临床资料及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明辉;宁金凤;张丽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体会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延误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不利于预后,而且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并易继发感染,引起上肢淋巴水肿,影响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本院近4年来改进了治疗方法,有效降低了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率.

    作者:张毅;郑医红;施勇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安普贴防治老年人褥疮的临床护理应用

    目的:探讨安普贴在临床护理中防治褥疮的效果.方法:对65例入院带入褥疮患者采用新型敷料保护受损区域,减轻皮肤组织受损,为伤口提供佳愈合环境.结果:65例患者共计52处褥疮,56例显效,9例有效.结论:安普贴防治褥疮,能够缩短病程,加速愈合,减少费用,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张燕;凌桂萍;陈敏娟;蒋蓓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普瑞博思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20例临床分析

    胃食管返流(GRE)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自1999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普瑞博思口服或鼻饲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鲁新;孙桂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成人高护专业解剖学教学探讨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人高等护理教育近年来才得到较快发展.如何在成人护理专业教学中上好解剖课,根据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荣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癫痫持续状态急救护理体会

    癫痫持续状态,又称癫痫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通常水平者.它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当高,常有呼吸和心力衰竭及脑、肺水肿、高热、休克及肝、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及早发现、及时护理治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1997~2001年收治20例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朱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Duhamel改良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附50例报告)

    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方法不下十余种,但理想的术式尚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我院1980~1996年采用Dubamel改良法治疗50例.报告如下.

    作者:唐晓军;王景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24例分析

    为提高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诊治水平,特对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月收治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24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登鹏;王少军;吴平生;郭志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胆囊脓肿、小网膜囊脓肿误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体会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2岁,因右上腹痛伴皮肤轻度黄染13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营养差,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心肺听诊正常.腹平坦;无腹肌紧张,右上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不大;肝肾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血WBC:5.81×109/L,HGB:83g/L,NEUT:82%.

    作者:苏宝飞;张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改进经皮锁骨下静脉插管定位方法

    1963年Uldall应用Sedinger技术在锁骨下静脉插管,并获得成功.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多采用传统定位方法,部分患者由于穿刺定位不准确及特殊体位等原因常导致插管失败.现介绍一种经皮锁骨下静脉插管新的穿刺定位方法.

    作者:周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配合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或程序刺激器发放人造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心搏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也用于快速的心律失常和诊断,且已成为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中不可缺少的手段[1],我科自1995~2002年对138例患者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其中DDD型10例,VVI型72例,AAI型56例,疗效满意.我科总结出一套护理体会,现将手术前、后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牛晓华;法卫玲;黄明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