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阁;窦丽
现代护理学是科学、艺术和爱心的结合.是基础科学、人文科学等交叉的综合边缘性学科.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加速了护理心理学的进步,从仅仅重视患者本身的心理特征发展到开始注重护理的主体--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作者:张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进一步了解周村区性病的发病规律,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笔者对周村区2001年的性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如下汇总分析.
作者:王淑琴;王孔铭;王秀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保证患者麻醉、手术的安全,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必不可少,特别是老年人更重要,本文就其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支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的心理情绪变化在促进和保持健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得到重视,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心理护理是极重要一环.
作者:陈爱菊;宋秀琳;陈瑞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用有机碘溶液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因其安全、省时、并发症少、效果肯定等优点,被临床日趋广泛使用.近几年,笔者采用60%泛影葡胺低张子宫输卵管造影(以下称低张造影),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运用静脉留置针以生理盐水稀释肝素液保留封管,供随时采集血标本,但对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将30例患者静脉留置针在同部位、同时间、等量采集的血标本分别标为1,2,3号,所有1号为无封管保留液,2号为含封管保留液,3号为抽弃封管保留液,同时检验电解质,2号、3号组分别与1号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含封管保留液与无封管保留液组比较,钾、二氧化碳结合力(除钠、氯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抽弃封管液组与无封管液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静脉留置针采含封管保留液的血标本,除钠、氯外,均有明显影响,其检验值相对降低;保留封管液1min后,先抽弃含封管保留液的血1mL,再取血标本,不影响病人的检验结果,此法可值推广.
作者:石丹琴;冯润芬;黄正茂;朱红秋;张松;龙敏;赵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产科子宫切除是指产前、产时(含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切除子宫的手术,这种手术通常是因剖宫产术中发生危急情况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控制一些因素引起的顽固性子宫出血或感染等.
作者:吴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内脏破裂因大量失血会引起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手术救护,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内脏出血病人400例.
作者:崔晓红;邱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各科普遍存在且应用多的一项技术操作.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危重病人抢救的关键时刻,成功的穿刺无疑是为病人架起了一座通往生命的桥梁.因此,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笔者对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作了如下辨析.
作者:李素贞;胡秀梅;王玉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对一些遗传性疾病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防治,降低发病率,如新生儿疾病筛查即为防治手段之一.
作者:黄艳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病例:患儿,男性,5岁,因不慎被开水(水温约80℃)烫伤臀部,会阴部,双大腿1h急诊入院.查:神志清,精神不振;体温36℃,心率11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6kPa,烫伤部位表皮松解起水泡,部分水泡破溃,表皮脱落,基底呈红白相间,渗液少,疼痛不敏感,入院诊断:臀部、会阴部、双大腿烫伤20%深Ⅱ度.
作者:邹丽萍;沙少华;毕庆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细胞凋亡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机体为维护自身稳定在基因调控下细胞发生主动消亡的过程.
作者:李雪华;杨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产妇分娩过程中输液、采血及输血的常用部位是手背浅静脉.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应用手背浅静脉留置针不易滑脱和阻塞,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慎玲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必然导致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观念的形成使护理工作从单一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心身及社会因素的整体护理,产科疾病患者又是实施综合护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其中健康教育的实施起到引导、增进和恢复健康的目的.现介绍如下.
作者:魏紫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食管癌病人由于吞咽困难,肿瘤本身造成的代谢紊乱,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禁食,手术创伤,使病人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更为明显,增加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加强早期肠内营养病人的护理.
作者:张玉玲;窦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较为常见的眼底病之一,多发生于20~45岁的健康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为单眼发病,有时也为双眼,有自愈和复发倾向[1].
作者:于清胜;牛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中老年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的老龄化,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而对该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采用纯中药制剂活血通脉液内服兼局部外洗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经与降纤酶对照组25例进行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现总结如下.
作者:杜振芳;袁曙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居民不注意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体力劳动又大量减少等,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Ⅰ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年.
作者:赵江玉;张天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急性呼吸衰竭是颅脑外伤比较严重,而且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颅脑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救治是否重视、是否及时恰当,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活率.我院1996年2月~2001年12月共救治颅脑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35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卫东;邵日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急性乙醇中毒是内科急诊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我院于1997~2000年间,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8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文;陈善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