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萍;刘俊英;刘冬青;王霞;杨艳章;张燕;申鲁生
目的 探讨诱导治疗量的糖皮质激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合成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以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骨钙蛋白(BGP)及碱性磷酸酶(AKP)为参数,对初治ALL患儿使用诱导治疗量的泼尼松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骨合成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泼尼松治疗后ALL患儿血清PICP、BGP、AK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a<0.01).结论 诱导治疗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ALL患儿的骨合成功能.
作者:刘炜;李慧霞;李彦格;李晓霞;林守崎;宋银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儿,男,生后5 min.因肌张力低下、全身皮肤发绀5 min转入儿科.第1胎,足月顺产,1 min Apgar评分2分,5 min Apgar评分5分.查体:体温不升,呼吸70次/min,心率120次/min,体质量3 kg.
作者:廖吕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精神发育迟缓(MR)是小儿精神行为疾病常见的症状,也是儿童各类残疾中患病率高、危害性大的一种残疾.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和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MR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美国精神发育缺陷协会、国际疾病分类10版,诊断和统计手册4版和我国MR的诊断标准,并对这几种不同诊断标准的特点及常用的智力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作一比较说明.
作者:陈燕惠;陈达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睡眠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理过程,睡眠质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儿童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可能较成人高,但常被忽视.睡眠医学作为一个边缘学科,与神经科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及耳鼻喉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入睡相关障碍、睡眠昼夜节律紊乱、睡眠摇头、失眠、睡惊、梦魔、睡行症、遗尿症、磨牙等.随年龄不同,婴幼儿的睡眠问题与年长儿也不尽相同.本文就几种常见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作简要论述,以期能为临床儿科医师在儿童睡眠障碍的诊断方面提供帮助.
作者:麦坚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受体拮抗剂SB265610干预中性粒细胞(PMN)趋化作用后,高氧暴露新生大鼠肺部自由基产生情况.方法 采用600 mL/L O2建立新生大鼠高氧暴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BP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气对照组,空气+SB265610组,高氧对照组,高氧+SB265610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检测肺部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表达和炎性细胞聚集的情况;应用气相色谱-质谱(CC-MS)联用技术测定肺组织羟自由基;酶联免疫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8-异前列腺烷.结果 高氧对照组新生大鼠肺内巨噬细胞、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中C1NC-1表达水平升高,同时WBC和PMN计数较空气对照组显著增加(Pa<0.01);高氧对照组新生大鼠肺中羟自由基水平显著高于空气对照组(P<0.01),SB265610处理后高氧暴露鼠肺组织羟自由基水平明显下降(P<0.01);高氧对照组新生大鼠肺组织8-异前列腺烷水平显著升高,SB265610处理后明显降低(P<0.01).结论 抗PMN趋化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过程中肺内羟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水平.
作者:廖玲洁;宁琴;李玉祥;刘婉君;罗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认知功能障碍是癫(癎)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癫(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认知障碍产生的多方面原因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鹏;蒋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临床分型、治疗前后脑电图(EEG)监测,探讨儿童ADHD临床特点及长期服用哌甲酯的安全性.方法 将2005年1月~2006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ADHD患儿121例,予哌甲酯10~20mg/d 口服,观察6~18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予ADHD评定量表-Ⅳ-父母版(ADHDRS-Ⅳ-Parent:Inv)、临床总体印象-总体严重度量表(CGI-ADHD-S)行疗效评定,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EEG检查.结果 1.分型特点:ADHD 121例中ADHD-Ⅰ 56例,ADHD-C 54例,ADHD-HI 11例,分别占46.3%、44.6%、9.1%;2.男女患儿发病比:男104例,女17例;男女比例为6.1:1;3.疗效及EEG:哌甲酯治疗有效者85例(有效率70.2%);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EEG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 女性ADHD患儿少于男性.临床主要以学习困难为主述,以注意力缺陷型为主;哌甲酯长期服用对ADHD患儿EEG无影响.
作者:朱彦丽;王立文;李尔珍;冯军坛;彭晓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儿,男,2岁7个月,第2胎,第2产,剖宫产.出生后因吸人性肺炎住院5 d.生后20 d再次因新生儿肺炎住院8 d.出院时肌张力降低,肢体稍软.
作者:韩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BALB/c小鼠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动物模型,观察UC小鼠远段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CC)分布的变化,探讨ICC在UC肠功能紊乱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急性和慢性UC组,每组各10只.通过饮用50g/L葡聚糖硫酸钠(DSS)方法建立BALB/c小鼠急、慢性UC动物模型,对照组仅饮用蒸馏水.应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荧光定量等技术检测ICC在UC小鼠远段结肠组织内分布的变化.结果 1.健康对照组远段结肠组织ICC主要分布在黏膜下丛(IC-SM)和肌间丛(IC-MY),IC-MY在切面上几乎呈现连续性分布,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结构;2.急性UC组远段结肠组织内ICC的分布较健康对照和慢性UC组明显减少(Pa<0.001),IC-MY的网络状结构完全破坏,残存ICC形态也出现异常;3.慢性UC组远段结肠组织ICC的分布较健康对照组减少(P<0.05),但较急性UC组显著增加(P<0.001),其形态接近正常,但IC-MY的连续性分布不明显,未能形成正常的网络状结构.结论 UC小鼠远段结肠组织内ICC分布减少,形态异常,推测与UC小鼠肠功能紊乱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孙金山;江逊;仝海霞;张薇;兰莉;王宝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复杂的情绪与行为障碍之一.其病因尚不明确,诊断和治疗都有较大难度,目前缺乏客观指标来进行诊断及评估疗效.电生理检查作为无创、经济、简单易行的方法,在ADHD的临床应用方面有重要意义及前景.
作者:张连春;张玉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儿童睡眠是早期发育中脑的基本活动,良好的睡眠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对儿童而言,睡眠对健康的影响较成人更为重要.儿童睡眠障碍在儿童群体中常见.儿童睡眠障碍不但可由呼吸、神经发育畸形等引起,也可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功能不完善和环境不适引起.社会、家庭、环境、营养、教育等因素都可引起儿童睡眠障碍.为降低我国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应努力学习和引进国际睡眠医学新知识、新经验,建立我国儿童睡眠医学体系,服务于我国儿童.
作者:刘玺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二次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1~2004年收治的162例首次空气灌肠失败的103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在二次空气灌肠前,予适量1/2~1/3张液体(20~30 mL/kg),肌注苯巴比妥5~8 mg/(kg·次)、阿托品0.01~0.02 mg/(kg·次)起效后,再次空气灌肠时辅以腹部手法按摩等综合措施.结果 103例中76例(46.9%)患儿复位成功.使肠套叠非手术整复率由92%~93%提高到95.8%.结论 对一次空气灌肠失败的患儿,临床医师应在手术前的诸多环节加以关注,可提高二次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
作者:黄一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托吡酯(TPM)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合适剂量.方法 Tourette综合征患儿79例予TPM口服,剂量从0.5 mg/(kg·d)开始,渐增加至3 mg/(kg·d),2次/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除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2例剂量增加至3 mg/(kg·d)无效果而退出观察外,余76例于治疗后2~4周症状均获显著改善,治疗前后YGTSS分值:运动性抽动分数19.63±3.09和5.05±1.74,发声性抽动分数18.95±2.56和4.82±1.94,综合损害分数24.21±5.89和10.42±3.69,严重度总分62.21±5.81和22.26±4.81.治疗前后YGTSS各分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a<0.001).76例中3例出现疲乏,1例嗜睡,2例注意力不集中,继续用药后症状消失,均不影响治疗.结论 TPM治疗Tourette综合征疗效好,所需剂量小,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林广裕;林丽敏;林郁生;吴毅;陈派镇;庄婉莉;马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成熟期大鼠脑致(癎)后海马结构损伤的年龄依赖关系.方法 对生后10、20、60 d(P10、P20、P60)不同发育期大鼠(每组各8只),用戊四氮(PTZ)反复点燃5 d,对照组(18只)用9 g/L盐水.应用常规病理观察海马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并对海马CA1、CA3、DG及门区进行细胞计数,应用Timm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苔藓纤维发芽的研究,观察不同成熟期脑致(癎)后大鼠海马结构损伤是否存在年龄依赖性.结果 1.P10、P20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齿状回CA1、CA3区无明显的神经元丢失;P10齿状回DG区颗粒细胞计数实验组(23.25±3.058)较对照组(16.25±1.58)显著增多(t=5.752 P<0.01);P60组CA1、CA3区神经元计数实验组(8.22±1.88,5.62±1.68)较对照组(6.31±1.50,3.62±1.40)明显减少(t=2.246,2.587 Pa<0.05),DG区无明显改变(t=0.571 P>0.05);2.各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层均可见苔藓纤维发芽,其中P60(3.25±1.03)较P10、P20(1.5±0.92,2.12±0.83)明显增加(F=6.514 P<0.01).结论 1.年龄越小,致(癎)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病理性苔藓纤维发芽越轻,对惊厥性脑损伤具有更强的耐受性.2.发育鼠齿状回颗粒细胞增生可能是苔状纤维发芽的启动机制.
作者:胡家胜;刘智胜;黄亚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儿童常见的问题,肥胖是近年OSAS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儿童OSAS以阻塞性低通气伴数量不等的呼吸暂停发作、阶段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睡眠结构紊乱相对较少.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OSAS的金标准,治疗首选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手术.病态性肥胖及并其他基础疾病的OSAS患儿手术后仍有不同程度OSAS,需进一步评估及治疗.
作者:姚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条件下建立电毁损锥体束致大鼠一侧肢体痉挛性脑性瘫痪(CP)模型方法,并对CP模型动物进行鉴定.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A、实验组B和C.均沿颅顶矢状缝作纵行切口,暴露前囟,选择前囟后6.6 mm,矢状缝左侧1.0 mm钻孔.对照组A不通电;实验组B通直流电2 mA,20 s/次,通电1次;实验组C通直流电2.5 mA,30 s/次,通电2次;电毁损锥体束制备模型,术后对大鼠行神经行为学检测(随意运动、姿势、肌张力等),并对鉴定为CP的大鼠观察1个月.结果 实验组C模型成功率(16/20例)及痉挛性瘫痪症状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实验组B(7/2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CP大鼠存在明显随意运动障碍及姿势、肌张力异常.结论 直流电(恒流2.5 mA,30 s/次,通电2次)毁损锥体束可成功制备大鼠痉挛性CP动物模型,CP鼠具有神经行为学异常.
作者:俞雅珍;邓亚仙;高宝勤;杨伟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2006年收治的11例PDA并心力衰竭患儿(男7例,女4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3例,新生儿肺炎、湿肺各1例.采用布洛芬悬液联合呋塞米治疗PDA.结果 9例痊愈,1例院内死亡,1例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治愈率81.8%.5例用呼吸机治疗,2~4 d顺利撤机,患儿均未发现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结论 布洛芬悬液联合呋塞米治疗新生儿PDA并心力衰竭简单有效.
作者:徐瑞峰;何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Brown注意缺陷障碍量表(BADDS)家长问卷与Conners家长评定量表(CPRS)在评价我国8~12岁儿童注意障碍和多动行为等问题时的相关性.方法 对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146例8~12岁儿童分别进行BADDS家长问卷和CPRS的评定,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 BADDS家长问卷的综合1评分与综合2评分与CPRS多动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9,0.771 Pa<0.001);BADDS各组与CPRS因子Ⅰ、Ⅱ、Ⅳ和多动指数相关性较好(r=0.523~0.788 Pa<0.001);与CPRS因子Ⅲ(心身障碍)和Ⅴ(焦虑)相关性较差(r=0.139~0.418).结论 BADDS家长问卷与CPRS在评价我国8~12岁儿童的注意障碍和多动冲动行为具有较好一致性.BADDS对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评估可能是适用的.
作者:符娜;李明;秦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I)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形式之一,病理改变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弥散性髓鞘形成障碍.PWMI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早产儿脑血管发育未成熟、发育阶段特异相关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对缺氧缺血、自由基攻击、炎性细胞因子及谷氨酸增加等高度敏感有关.本文概述PWMI近年来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些新进展,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WMI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德渊;李晋辉;母得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评价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窒息新生儿46例为HIE组,同期健康新生儿21例为健康对照组.常规留取窒息新生儿生后12-24 h和HIE恢复期血清标本,同时留取健康对照组血清,在同等条件下分别进行BAEP、NSE检测.结果 HIE组BAEP 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均明显延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HIE组血清NSE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和NSE可作为HIE患儿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监测指标.
作者:陈燕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