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癌术后患者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与肾功能及毒副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蔡维敏;陈婷婷;魏英;符克英

关键词:肾肿瘤, 氟尿嘧啶, 血药浓度, 肾功能, 药物毒性
摘要:目的 探讨肾癌术后患者5-氟尿嘧啶(5-FU)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毒副作用的关系,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基于5-FU的综合化疗,共4个疗程.检测化疗后5-FU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采用WHO毒性分级标准评价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等毒副作用的严重程度.根据5-FU血药浓度,将患者分为<300.0 μg/L组(42例)和≥300.0 μg/L组(50例).结果 92例患者5-FU血药浓度为179.2~1 589.6 μg/L,平均(569.5±29.5)μg/L.≥300.0 μg/L组血清BUN、Cr水平均高于<300.0 μg/L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等毒副作用严重程度均高于<300.0 μg/L组(P<0.05).5-FU血药浓度与BUN、Cr水平呈正相关(r=0.413,P=0.008;r=0.398,P=0.010).结论 肾癌术后患者5-FU血药浓度变异性较大,5-FU血药浓度过高可导致肾功能异常,加重毒副作用,临床可通过监测5-FU血药浓度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低分子肝素不同的注射方法对疼痛、皮下硬结、皮下出血的影响,为寻找佳注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10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由同一名护士依次采用方法A(平卧位传统注射法)、方法B(仰卧屈膝位垂直进针法)、方法C(端坐位垂直进针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 000 Axa U(0.4 ml)/次,每次注射间隔24 h.由另1名护士于注射后进行注射部位疼痛程度、皮下硬结程度、皮肤颜色改变、皮下出血程度评价.结果 采用注射方法C时患者疼痛程度和皮下硬结程度较注射方法A、B轻,12、24 h皮肤颜色改变较注射方法A、B轻(P<0.01).采用注射方法B、C时患者12、24 h皮下出血程度较注射方法A轻(P<0.01).结论 端坐位垂直进针法能减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疼痛、皮下硬结及皮下出血程度.

    作者:陈丽燕;鄢丽萍;李妹芳;李正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老年共病与多重用药的应对策略

    老年人在器官衰老、功能减退的过程中,患慢性病的数量逐渐增加,常导致多病共存状态,即共病;多种疾病的治疗致使多药服用从而引发用药安全及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目前老年共病及由此带来的多重用药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介绍老年共病及多重用药的现状,分析多重用药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对相应对策进行阐述,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徐倩;白松;冯湘君;陈晓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老年共病现状及管理策略

    两种或以上慢性疾病共存于同一个老年人,简称为老年共病.老年共病发生率高,极大增加了疾病管理的复杂性,增加不良预后风险,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费用.共病的管理策略应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整体性和个体化的医疗照护,终目标是改善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本文针对共病的概念、流行病学、影响、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崔瑶;刘谦;秦明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中文版家庭韧性评估量表在癌症患者家庭中的信效度检验

    目的 将家庭韧性评估量表(FRAS)翻译成中文版,并在癌症患者家庭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征得原作者同意后采用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的方法,初步确定中文版FRAS的条目.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6-9月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番禺中心医院收治的344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FRAS进行调查,间隔3周后在调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进行重测.将中文版FRAS总分排序后,以受试者总分高的27%(≥165分)及低的27%(≤152分)作为高分组(n=83)和低分组(n=84),比较各条目得分;各条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效度分析采用内容效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进行评价.结果 高分组与低分组各条目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文版FRAS各条目得分与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中文版FRAS保留51个条目,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4.051%.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各公因子Cronbach′s α系数在0.700~0.951,分半信度为0.807,重测信度为0.917.结论 中文版FRAS在我国癌症患者家庭中初步检验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癌症患者家庭韧性水平的评估工具.

    作者:樊颖维;米雪;张立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子宫腺肌病妊娠与妊娠结局研究进展

    子宫腺肌病对于妊娠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目前存在争议,有限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与流产、胎膜早破、早产等相关.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妊娠前常伴有子宫治疗性手术史,进一步增加了妊娠期母儿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文对子宫腺肌病妊娠期特点及产科并发症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魏宏祎;蔺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急诊应用指导

    抗凝药物是预防及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为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但存在治疗窗窄、起效慢、作用时间长、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等诸多临床问题.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因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使其成为除华法林以外的首选药物,目前已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栓塞事件预防.急诊是患者24 h入院的门户,急诊医生更多的面临NOACs所致出血等急症,本文为NOACs的安全应用及急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对NOACs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及药物相互作用、出血风险评估及急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窦丽稳;高伟波;朱继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气管插管致气管反复狭窄治疗成功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近年来,随着急救医学、全身麻醉手术中气管插管的广泛应用,气管狭窄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其治疗方式更层出不穷,但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可能再次出现气管狭窄,对于反复发生气管狭窄的患者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仍然困扰着临床医生.本文报道了一例因气管插管后反复发生气管狭窄,经球囊扩张术联合T型管置入术治愈的病例,可为临床治疗反复发生气管狭窄提供参考.

    作者:林苏杰;闫冰迪;王琦;张辉;张晴;杨俊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2004-2013年中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 根据2004-2013年中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今后我国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2013年乙肝病例数据来自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人口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数据中的分地区年末人口数.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制作表格,计算2004-2008年与2009-2013年各省平均发病率.使用Matlab 2016绘制发病率空间分布图.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系数)发病率聚集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发病率聚集分布情况,包括高值聚类(高-高聚集)、低值被高值包围类(低-高聚集)、低值聚类(低-低聚集)、高值被低值包围类(高-低聚集).结果 2004-2013年,中国乙肝累计发病数为10 730 953例,累计死亡数为7 621例.2004-2009年发病率升高,2010年开始发病率下降.2004-2006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开始死亡率下降.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陕西省、四川省、浙江省、黑龙江省、天津市、北京市等乙肝发病率下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建省、山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湖南省、西藏自治区等乙肝发病率上升.空间分布图显示发病率整体分布情况聚集在高经、纬度地区.2004-2012年Moran′s I系数分别为0.406、0.354、0.298、0.296、0.273、0.213、0.239、0.278、0.203(P<0.05),显示乙肝发病率有聚集特征.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3年,高-高聚集地区主要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及甘肃省,低-低聚集地区为江苏省,低-高聚集地区为西藏自治区,高-低聚集地区尚无.结论 2004-2013年乙肝发病率全国范围内保持稳定,部分地区如北京市、天津市和甘肃省等发病率有明显下降,在广东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有所上升,高-高聚集现象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在今后需加强乙肝的防治工作.

    作者:王祖煜;刘熠赫;张芮;龚雪;史越;张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老年结核病患者社会工作干预效果评定量表的构建

    目的 构建我国老年结核病患者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自我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评定的核心指标体系与量表,为老年结核病患者社会工作干预的评定提供可靠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小组讨论法等初步拟定备选条目池,再利用两轮德尔菲咨询定性与定量评价以筛选和完善指标形成初级的评定表.2016年4-5月在武汉市百步亭社区通过系统抽样的方法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核病登记管理系统中随机选出社区老年结核病患者32例进行预调查.通过预试验证实量表的结构、层次设计及内涵而形成终老年结核病患者社会工作干预效果评定量表,包括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94个三级指标.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73.3%和100.0%;德尔菲法评价后,终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条目获得性评分(Mj0)为(8.412±0.624),条目重要性评分(Mj)为(8.674±0.715),变异系数(CV)为(0.187±0.090),重要性评分满分比(Kj)为(0.542±0.160);权威系数(Cr)为(0.898±0.049);协调系数(W)=0.561,χ2=549.292,P<0.001,所有指标达到入选标准.共调查32例社区老年结核病患者,回收率为100.0%,合格率为100.0%.完成每份量表所花费时间为24~40 min,平均(32.6±7.2)min.只在态度和行为维度中微调外再无变动.结论 利用德尔菲法所研制的老年结核病患者社会工作干预效果评定量表专家积极性、权威性及支持度均较高,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性均达到了科学要求,所得结果可靠.

    作者:王斌;谈迪心;李檬妤;李绪辉;张丹丹;蔡晓楠;唐聪;严亚琼;张国良;余松林;梁勋厂;许奕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共病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共病情况,从而为共病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通过山西大医院信息系统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6月山西大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1 344例,调查住院患者疾病数量,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患者疾病数量构成的差异.结果 1 344例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1种疾病患者70例(5.21%),共病患者1 274例(94.79%);共病患者疾病数量以6种疾病〔59.30%(797/1 344)〕、5种疾病〔11.68%(157/1 344)〕、4种疾病〔9.38%(126/1 344)〕为主.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疾病数量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共病发生率高,且疾病数量较多,其中老年人、离退休人员占比较大,说明共病主要集中在老年人,针对此类患者加强健康宣教、改变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珂;冯玫;赵瑞敏;乔爱春;李丽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远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变化与支架内再狭窄及再发缺血性事件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远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与再发缺血性临床事件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62例,将既未发生缺血事件同时冠状动脉造影无再狭窄者定义为对照组,将发生缺血相关临床事件(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者定义为缺血事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将支架内再狭窄者定义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再狭窄分为局限性病变亚组和非局限性病变亚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患者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缺血相关临床事件时血清GDF15水平;同时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血清GDF15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心绞痛亚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亚组、对照组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GDF1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绞痛亚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亚组cTnI、CRP、NT-proBNP、GDF1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局限性病变亚组、非局限性病变亚组、对照组cTnI、CRP、NT-proBNP、GDF1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局限性病变亚组、非局限性病变亚组cTnI、CRP、NT-proBNP、GDF1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事件组和支架内再狭窄组血清GDF15水平与CRP无直线相关性(rs=0.170,P=0.073),与cTnI、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s=0.242,P=0.010;rs=0.352,P<0.001).结论 血清GDF15水平升高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发缺血性临床事件及再狭窄具有预测价值,可能成为临床随访观察指标.

    作者:林萍;李鹏;王琴;任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欧氏鹅膏菌中毒致可逆性急性肾衰竭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毒蕈中毒是临床常见的食物中毒,因毒蕈所含毒素不同,患者中毒后累及的器官损害不尽相同,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本文报道2例以可逆性急性肾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毒蕈中毒病例的诊治过程,通过文献复习,对毒蕈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特点进行讨论.该毒蕈经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研究所行DNA比对鉴定为欧氏鹅膏菌.该毒蕈导致的中毒性肾损伤经肾替代治疗后能够在短期内恢复正常,成可逆性改变,预后良好.

    作者:陈文博;陈作红;付豹;李芝贵;宫敏敏;傅小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国内外心血管疾病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预计到2030年仍呈现上升趋势.国外构建心血管疾病系统动力学模型技术已相当成熟.我国也已完成构建卫生资源筹资与利用系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及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等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这些均为完成构建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郭丽君;鲍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高屈曲假体加延长杆在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伴重度膝外翻畸形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A)伴重度膝外翻畸形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2014年兰州军区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关节外科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方法治疗晚期RA伴重度膝外翻畸形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27例(32膝).18例(20膝)采用不保留后十字韧带型后稳定型常规假体:NexGen HF-Flex常规膝(后稳定型组),9例(12膝)采用NexGen HF-Flex常规膝+延长杆(后稳定型+延长杆组).采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挛缩、关节活动度、股胫角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75 min.随访时间2.0~7.5年,平均4.9年.后稳定型组和后稳定型+延长杆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挛缩较术前减少、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提高(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后稳定型组与后稳定型+延长杆组膝关节屈曲挛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外翻畸形得到纠正,后稳定型组和后稳定型+延长杆组末次随访时股胫角较术前减小(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后稳定型组与后稳定型+延长杆组股胫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3膝)有膝关节外侧不稳症状,给予膝关节支具保护;2例(3膝)术后1个月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给予放置下腔静脉滤网;1例(1膝)术后发生腓总神经麻痹.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异位骨化、假体松动及外翻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晚期RA伴重度膝外翻畸形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假体选择方面,后稳定型假体与后稳定型假体+延长杆在纠正外翻屈曲畸形、关节活动度和股胫角疗效等方面,未见差异,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但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后稳定型假体+延长杆组稳定性较好,受RA病程进展影响较低.

    作者:刘军;甄平;周胜虎;田琦;陈慧;何晓乐;王伟;李旭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肾癌术后患者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与肾功能及毒副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肾癌术后患者5-氟尿嘧啶(5-FU)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毒副作用的关系,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基于5-FU的综合化疗,共4个疗程.检测化疗后5-FU血药浓度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采用WHO毒性分级标准评价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等毒副作用的严重程度.根据5-FU血药浓度,将患者分为<300.0 μg/L组(42例)和≥300.0 μg/L组(50例).结果 92例患者5-FU血药浓度为179.2~1 589.6 μg/L,平均(569.5±29.5)μg/L.≥300.0 μg/L组血清BUN、Cr水平均高于<300.0 μg/L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等毒副作用严重程度均高于<300.0 μg/L组(P<0.05).5-FU血药浓度与BUN、Cr水平呈正相关(r=0.413,P=0.008;r=0.398,P=0.010).结论 肾癌术后患者5-FU血药浓度变异性较大,5-FU血药浓度过高可导致肾功能异常,加重毒副作用,临床可通过监测5-FU血药浓度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蔡维敏;陈婷婷;魏英;符克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女性尿失禁生活质量测评量表的研究进展

    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日益增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国内外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工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描述了特异性量表,旨在为进一步发展适合我国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及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提供参考.

    作者:王莎;邓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必净通过Rho激酶信号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后肾小管细胞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血必净通过Rho激酶信号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后肾小管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6月,5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血必净组,每组18只.脓毒症组和血必净组以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造脓毒症模型,脓毒症组大鼠CLP后0.5 h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4 ml/kg;血必净组大鼠CLP后0.5 h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造模后6、24 h每组分别选取9只大鼠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血流灌注(BPU)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CrCl),病理组织学检测评定肾小管损伤评分,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肌球蛋白磷酸酶靶亚基1(MYPT-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大鼠造模后6 h BPU及造模后24 h BPU、血肌酐、尿素氮、CrC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造模后6 h,脓毒症组大鼠BPU较假手术组升高,血必净组大鼠BPU较假手术组升高、较脓毒症组降低(P<0.05);造模后24 h,脓毒症组大鼠BPU较假手术组降低,脓毒症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CrCl较假手术组升高,血必净组大鼠尿素氮、CrCl较假手术组升高,血必净组大鼠BPU较脓毒症组升高,血必净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CrCl较脓毒症组降低(P<0.05).造模后6 h,3组肾小管损伤评分、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4 h,3组肾小管损伤评分、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肾小管损伤评分、AI较假手术组升高,血必净组肾小管损伤评分、AI较假手术组升高,血必净组肾小管损伤评分、AI较脓毒症组降低(P<0.05).造模后6、24 h,3组ROCK-1、MYPT-1和Caspase-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造模后6 h,脓毒症组和血必净组ROCK-1、MYPT-1和Caspase-3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造模后24 h,脓毒症组ROCK-1、MYPT-1和Caspase-3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血必净组ROCK-1、MYPT-1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血必净组ROCK-1、MYPT-1和Caspase-3表达水平较脓毒症组降低(P<0.05).结论 早期应用血必净可以通过Rho激酶信号通路减少肾小管细胞在脓毒症进程中的凋亡,改善病理学改变,减轻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作者:孙雪东;严一核;褚韦韦;张亦婷;应利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流行病现况及救治体系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严重的心脏事件,是心血管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再灌注时代的到来,ACS的救治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升,而依托着救治指南、临床路径、胸痛中心等规范化治疗手段和体系的建立,使得我国ACS院内总死亡率降至5%~6%,但正是在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当下,ACS的死亡率却进入了下降瓶颈.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等新就诊模式的推行,ACS的救治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本文将目前ACS的流行病现况、救治进展及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旨在推进我国对ACS等重大疾病救治策略的完善,为进一步降低其死亡率提供帮助.

    作者:代畅;李兴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疏于照顾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疏于照顾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9-12月,选取于内蒙古赤峰市11所城市养老机构中居住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养老机构老年人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版巴氏指数量表》《疏于照顾指标量表》开展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18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老年人改良版巴氏指数得分为2~100分,平均(82.2±21.7)分,其中完全依赖8名(2.6%),重度依赖14名(4.5%),中度依赖19名(6.1%),轻度依赖173名(55.8%),完全自理96名(31.0%).老年人疏于照顾指标量表得分为0~11分,疏于照顾发生率为25.2%(78/31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月固定收入、收入来源、子女数、子女探视间隔时间、体育锻炼、近1年体检、有无脑卒中、所在养老机构性质、日常活动能力情况的老年人疏于照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OR=0.358,95%CI(0.179,0.717)〕、近1年体检〔OR=0.383,95%CI(0.207,0.710)〕是老年人疏于照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疏于照顾的发生率较高,参加体育锻炼和定期体检是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疏于照顾的保护因素.

    作者:李淑芝;王东雨;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恐伤孕鼠所产80日龄仔鼠情志与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恐伤刺激对其80日龄仔鼠情志和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P)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3月,选取80日龄SPF级Wistar大鼠59只(雌鼠34只,雄鼠25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其认知水平.选取认知基线水平一致的30只雌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5只,另选取认知基线水平一致且体格较强壮的15只雄鼠作为交配鼠.剩余雄鼠均作电击鼠用,剩余雌鼠备用代替不孕鼠.运用旁观电击法建立妊娠期恐伤大鼠动物模型.仔鼠延续母鼠分组,至80日龄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5只进行实验.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评价仔鼠情志;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在右侧海马区采集脑透析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HPLC-ECD)法检测NE和EP水平.结果 模型组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糖水偏好实验糖水消耗量、糖水偏好值均低于对照组,悬尾实验静止不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各灌流时间点海马组织NE、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仔鼠海马组织NE水平与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以及糖水偏好实验糖水偏好值呈正相关,与悬尾实验静止不动时间呈负相关(P<0.05).仔鼠海马组织EP水平与旷场实验水平得分以及糖水偏好实验糖水偏好值呈正相关,与悬尾实验静止不动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恐伤孕鼠可改变其80日龄仔鼠的情志及海马区NE和EP的水平,其情志改变与海马区NE和EP的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李新民;杨丽萍;万海娇;朱江慧;侯俊林;詹向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