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市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佩;骆达;韩超;王璟;杨文秀

关键词:家庭责任医生制度, 契约式服务, 卫生保健质量, 获取和评价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天津市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制度的发展以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和平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河东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名医务人员以及在这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就诊的485名患者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7—8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其就天津市和平区、河东区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医务人员问卷有效回收196份,患者问卷有效回收482份。结果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时长为5~10 min的医务人员为89人(占45.4%),认为就诊时长为11~20 min的患者为190人(占39.4%)。有150名医务人员(占76.5%)和356名患者(占73.9%)认为话家常的方式是增进医患沟通和情感的一个有效途径。有115名医务人员(占58.7%)和457名患者(占94.8%)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费用不高。有341名患者(占80.6%)认为签约家庭责任医生有利于自身的健康,310人(占73.3%)认为家庭责任医生服务态度好。有166名医务人员(占84.7%)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不足是制约患者与家庭责任医生签约的主要原因。有128名医务人员(占65.3%)认为应将基本医疗作为首要改进的方面,有92名医务人员(占46.9%)认为医患间的沟通亟须加强。结论目前天津市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服务内容不均衡、功能定位不全面,建议创新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制度的服务内容、树立家庭责任医生的新型服务理念。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序贯疗法联合口腔洁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的近期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联合口腔洁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幽门螺杆菌( Hp)根除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且胃、口腔Hp阳性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10 d序贯疗法和口腔洁治法,对照组单纯给予10 d序贯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胃Hp根除率、口腔Hp阳性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病理、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序贯治疗后1个月进行胃、口腔Hp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胃Hp根除率、口腔H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的病理评分、症状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病理评分、症状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序贯治疗后3个月进行胃、口腔Hp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胃Hp根除率、口腔H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联合口腔洁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Hp根除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孙佩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为维护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声明如下:(1)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表述和讨论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同一种刊物发表过的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我刊编辑部做出说明。(2)如1篇文稿已以全文方式在某种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他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具体审稿情况可登录:http://www. chinagp. net查询。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我刊编辑部联系。(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实后再通知作者,在做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就此问题做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后仲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社区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全面客观地评价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于完善全科医学课程教学细节,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实例探讨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期为全科医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立威;王家骥;雷毅雄;周志衡;李芳健;练玉银;周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流行趋势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评价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流行趋势,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基础参考资料。方法系统检索PubMed、Springer、Elsevier、EMBase、S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CPFD)中关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相关心血管事件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14年3月。采用RevMan 3.1.0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总样本量为519052人。世界人群具有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0.47%〔95%CI(0.22%,1.03%)〕,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16.26%〔95%CI(11.18%,23.05%)〕。亚组分析显示,女性人群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23.25%〔95%CI(19.34%,27.69%)〕,男性人群具有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为8.08%〔95%CI(4.56%,13.92%)〕,不同性别间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数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67,P=0.008)。结论世界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发生率较低,女性优于男性。建议关注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

    作者:韩全乐;王桂苹;刘晓堃;尚小明;张琦;吴寿岭;高竟生;张华;王晓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深圳市福田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对居民社区首诊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深圳市福田区家庭医生制服务对居民社区首诊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以社康中心种类为分层依据,在全区78家社康中心中抽取10家社康中心;再以医保类型为分层依据,在10家社康中心抽取400名不同医保类型的签约居民作为研究组,并对应抽取400名非签约居民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组在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基础上,还接受家庭医生制服务。比较两组在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前后的社区首诊率变化。结果在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前,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社区首诊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后,研究组的社区首诊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前,对照组和研究组不同医保类型居民的社区首诊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后,研究组不同医保类型居民的社区首诊率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自愿签约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能改善居民社区首诊意愿,提高社区首诊率,有助于推动社区首诊制的实施。

    作者:莫瑞豪;曾润颜;黄胜海;邹敏莉;亢黎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SD)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估不良预后的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选择2008年6月—2013年5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五官科住院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SD患者168例,收集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及SD发病、治疗情况。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50岁、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15 d、平均听力损失≥60 dB、听力曲线类型、伴眩晕、发病至开始HBO治疗时间≥15 d 和 HBO 治疗﹤2个疗程与 HBO 辅助治疗 SD 预后有关联( r =-0.247、-0.166、-0.170、-0.441、-0.171、-0.195、-0.234、-0.24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OR=5.787,95%CI(1.456,23.001),P=0.013〕、平均听力损失≥60 dB〔OR=26.308,95%CI(7.262,95.302),P﹤0.001〕、听力曲线类型〔OR =21.067,95% CI(5.036,88.131),P ﹤0.001〕、伴眩晕〔OR =7.212,95% CI (1.701,30.573),P=0.007〕、发病至开始HBO治疗时间≥15 d〔OR=52.359,95%CI(11.152,245.831),P﹤0.001〕、HBO治疗﹤2个疗程〔OR=4.685,95%CI(1.364,16.095),P=0.014〕进入回归方程。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0.86,特异度为0.91,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平均听力损失≥60 dB、听力曲线呈下降/全聋型、SD伴眩晕、HBO开始治疗时间≥15 d、HBO治疗﹤2个疗程是影响HBO辅助治疗SD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评分对预测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琴;吴嗣洪;唐守英;张惠华;曹晓燕;葛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极低体质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极低体质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0年9月—201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极低体质量早产儿317例,记录不同胎龄和不同出生体质量患儿的BPD发生率和28 d内死亡率。在存活时间≥28 d的患儿中,以并发BPD的46例患儿为BPD组;按1∶2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未并发BPD的205例患儿中抽取92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极低体质量早产儿发生BPD的影响因素。结果(1)317例患儿的28 d内死亡率为20.8%(66/317)。251例存活时间≥28 d患儿的BPD发生率为18.3%(46/251);不同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患儿的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 BPD组患儿小于胎龄儿、Apgar评分(5 min,﹤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产后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7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新生儿贫血及输血(﹥3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7 d)、VAP及输血(﹥3次)对极低体质量早产儿并发BPD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BPD发生率较高,机械通气(﹥7d)、VAP及输血(﹥3次)是其影响因素。

    作者:李春杰;肖志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抑郁症初级保健心理治疗效果: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目的系统回顾抑郁症患者初级保健心理治疗有效性的现有可查证据,与一般护理或控制组进行对比,并对疗法类型和实施模式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和PsycINFO数据库,搜集对比成人抑郁症患者初级保健心理治疗与常规治疗或控制组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设定为2013年12月之前。至少两人从纳入研究中进行信息提取,并进行误差风险评估。以治疗后抑郁得分作为指标进行随机效果Meta分析。结果总共30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涉及5159例患者。与控制组相比,治疗结束时效果(标准平均差异)得分如下:面对面认知行为疗法(CBT)得分为-0.30〔95%CI(-0.48,-0.13)〕,面对面问题解决疗法得分为-0.14〔95%CI (-0.40,0.12)〕,面对面人际心理疗法得分为-0.24〔95%CI(-0.47,-0.02)〕,其他面对面心理干预得分为-0.28〔95%CI(-0.44,-0.12)〕,远程治疗师引导CBT得分为-0.43〔95%CI(-0.62,-0.24)〕,远程治疗师引导问题解决疗法得分为-0.56〔95%CI(-1.57,0.45)〕,自助引导 CBT 得分为-0.40〔95%CI(-0.69,-0.11)〕,无接触或低限度接触CBT得分为-0.27〔95%CI(-0.44,-0.10)〕。结论心理疗法在抑郁症患者初级保健中起到有效作用。与需要大量资源的疗法相比,面对面认知行为疗法能够以更少的资源获得相似效果。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慢性胃炎患者生命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评价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CG)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抽取CG患者124例。采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英国发展版,评价该124例CG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从一般人口学特征角度出发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CG患者的SF-36各项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的患者,其躯体综合总分( P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和经济状况的患者,其心理综合总分( M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经济状况对CG患者PC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别和经济状况对CG患者MC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和经济状况。

    作者:陈莹;于磊;万崇华;高丽;周曾芬;段丽萍;李红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研究概述

    目的:研究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然后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采用“作业成本法”测定各项目服务时间,并借鉴“以资源投入为基础的相对价值量表”测定工作强度,修正工作时间。按照一定的人力成本价格可将工作时间转换为人力成本,与试剂耗材成本及运营管理成本相加,计算总成本、人均成本和单位成本;后,依据国家服务规范中的标准,预测2015年经费。结果确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包括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8项服务类别、112项服务内容、365条工作步骤;调查的60家社康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间累计856141.9 h,总成本至少7132.2万元,人均成本至少67.5元/(人·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比例为预防接种25.9%、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0.4%。结论本研究得出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可为政府经费投入和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程锦泉;卢祖洵;赵志广;陈虾;夏挺松;侯万里;郑重;姚克勤;陈皞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及工作强度调整研究

    目的:确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和工作强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测定各具体服务内容的工作时间及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精神压力3项工作强度,计算工作强度调整系数,对工作时间进行调整。结果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包括10项服务项目、28项服务类别、112项服务内容和365条工作步骤。工作强度大的为终止妊娠(23.1分),其次是精神疾病患者上门访视(21.9分)、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理(21.8分),较轻的为空气紫外线消毒(12.1分)、冷链登记管理(13.3分)、出版宣传栏(13.5分)。调整后技术性较强、压力或风险较大的项目工作时间增多。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可作为制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基础和依据,对不同部门均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侯万里;程锦泉;姚克勤;陈皞璘;赵志广;夏挺松;庄再生;惠朝晖;卢祖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我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维普信息资源系统( VIP),收集建库至2013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研究文献,按纳入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病例对照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病例总结文献统计各危险因素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病例对照8篇,病例总结8篇。病例对照文献累计病例353例、对照2008例。老年术后谵妄各因素合并 OR 值(95%CI)分别为:低氧血症2.58(1.59,4.18)、合并肺部感染4.76(1.36,16.67)、合并高血压2.16(1.20,3.89)、合并冠心病1.50(0.82,2.73)、术后疼痛3.18(1.63,6.20)、全身麻醉3.64(0.94,14.11)、手术时间32.30(-37.67,102.27)、高龄(≥70岁)0.99(-0.46,2.45)。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合并肺部感染、合并高血压、术后疼痛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总结文献累计病例共404例,其中低氧血症、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2.6%(253例)、55.9%(226例)。结论术前合并高血压、肺部感染,术后低氧血症、疼痛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

    作者:袁晓丽;江智霞;宋凌霞;杨莉;何英;罗公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科医生小词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院前急救、采供血以及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由国家确定若干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

    作者: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研究

    目的:了解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应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乙肝患者134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均连续治疗1年,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 CD40、CD11C、CD86、HBV-DNA、HBV-DNA阴性( DNA-)、γ干扰素( IFN-γ)及树突状细胞( DCs)刺激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40、CD11C、CD86、HBV-DNA、DNA-、IFN-γ及DCs刺激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40、CD11C、CD86、HBV-DNA、DNA-、IFN-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刺激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以较好地改善乙肝患者的DCs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刘春燕;张龙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睡眠干预对社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睡眠干预对社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到大兴区人民医院所属黄村西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分结果,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5例和睡眠干预组53例。对照组采用规范的社区高血压管理,同时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及倍他乐克片;睡眠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积极进行睡眠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和血压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睡眠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血压控制。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期痰、瘀相关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急性发作期痰、瘀相关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P-选择素(GMP140)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ICVD急性发作期痰、瘀相关证患者12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病例组患者分为痰证组、血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及非痰非瘀证组各30例。检测并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4个病例亚组间的血清 hs -CRP 水平和 GMP140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hs -CRP、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4个病例亚组间血清hs-CRP、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组、血瘀证组及非痰非瘀证组与痰瘀互结证组的血清hs-CRP、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CVD急性发作期痰、瘀相关证患者血清hs-CRP、GMP140水平较高,特别是痰瘀互结证患者。

    作者:李春雷;张峰;樊书领;贾东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全科医生对酒精依赖的诊断:欧洲六国大型横断面研究

    目的在欧洲,酒精依赖带来高死亡率和患病率,但治疗率却较低。通过筛查、简单干预、治疗、转诊,初级保健在减少酒精损害方面可以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对欧洲初级保健机构酒精依赖的诊断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在欧洲六国搜集13003份全科医生评估报告和9098份患者访谈报告(其中8476份为患者访谈与医生评估结合报告)。通过全科医生诊断和单独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 CIDI)及其他结构式访谈,对酒精依赖、并发症、卫生服务利用进行评估。以加权回归分析法,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通过CIDI识别的酒精依赖患者和全科医生诊断出的酒精依赖患者比例没有差异,但是重叠的患者数量并不多。医生诊断出的酒精依赖患者年龄更大,并发症(肝病、高血压)发生率更高,在社交方面更加边缘化。然而,两组评估的平均酒精摄入量和精神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结论全科医生能够诊断出酒精依赖,但是与CIDI的识别结果有差别。由于CIDI可能会遗漏患有严重并发症的年长酒精依赖患者,应重新检验CIDI作为参考标准的效果。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于赤峰市安定医院接受门诊规律治疗并进入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各150人,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当地健康人群中抽取健康个体150人。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具体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健康状况问卷( SF-36)及Zairt照顾者负担量表中文版等。照顾负担与健康状况关系分析采用相关分析,照顾负担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回收患者及主要照顾者问卷各146份(97.3%),健康个体全部回收。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患者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较差,SF-36各因子评分,尤其是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因子评分均低于健康个体〔(48.86±13.26)比(68.67±19.29)、(39.35±12.13)比(50.23±19.11)、(51.27±16.96)比(65.17±2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要照顾者存在轻度及以上照顾负担者111人(76.0%),且照顾负担与健康状况呈负相关( r=-0.92,P﹤0.01)。患者因素中,患者住院次数、年龄、精神病性症状(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对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照顾者因素中,主要照顾者性别、学历、亲属关系、职业及婚姻状况对其照顾负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为主要照顾者学历及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可解释68%的方差变异。结论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是影响其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照顾者健康促进与维护工作时,应结合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具体特征进行重点干预。

    作者:孙玉静;王丽娜;周郁秋;宇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认知状况及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认知状况,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于2011年6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原西城区)、西城区南区(原宣武区)、东城区、海淀区各选择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募集志愿者的方式征集研究对象,共1000人。其中干预组500人,对照组500人。干预组根据已制定的《北京市城镇居民骨质疏松症社区规范化管理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1年;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管理。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于干预前后对两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对低钙、缺乏运动、吸烟、女性更年期、维生素D不足这5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增长了16.0%、0、10.1%、-0.5%、11.5%;干预组分别较干预前增长了32.7%、10.2%、18.0%、26.7%、3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对照组对视力下降、卫生间缺乏扶手、行动障碍、恐惧跌倒、平衡能力差这5项骨质疏松症跌倒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增长了0.7%、-3.7%、7.5%、-2.4%、1.9%;干预组分别较干预前增长了13.7%、38.7%、24.7%、42.1%、37.9%,两组比较在卫生间缺乏扶手、恐惧跌倒、平衡能力差3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城镇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了解不足,经规范化管理后认知水平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症规范化管理切实有效。

    作者:侯武姿;杜雪平;于溯;孙艳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效应研究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动机、需求、行为及结果评价情况,为上海市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徐汇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闵行区、松江区、宝山区、浦东区8个区,在每个区随机选取3个街道,每个街道随机选取4个站点,终共选取了21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社区居民844人作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7月上旬,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从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动机、需求、行为、结果评价5个方面,了解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效应。结果本次发放问卷844份,有效回收问卷84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1)对于签约家庭医生后可享受的优惠政策,有85.1%(718/844)的居民表示了解,其中非签约居民为58.7%(74/126),签约居民为89.7%(633/706),另有问卷空白缺失11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4,P=0.000)。签约居民了解家庭医生服务信息的来源:53.4%(377/706)为通过医务人员推介,21.0%(148/706)为居民区宣传栏。对于家庭医生应该提供的服务内容,69.3%(585/844)的居民认为应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务,52.7%(445/844)的居民认为应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2)844名社区居民中,有83.6%(706/844)为签约居民。85.7%(605/706)的签约居民是为了方便,有问题可以随时向家庭医生求助。对于不签约的原因:31.0%(39/126)认为家人健康而没有必要签约,27.8%(35/126)不知道怎么签约,27.0%(34/126)对家庭医生政策不了解。(3 ) 58.8%(496/844)的居民看重签约医生的服务态度,46.8%(395/844)看重技术水平。63.2%(533/844)的居民希望得到家庭医生提供的门诊就诊服务,59.7%(504/844)希望获得上门就诊服务,50.6%(427/844)希望得到电话咨询服务。(4)有82.4%(570/692)的签约居民找过家庭医生就诊,有46.3%(327/706)表示只要生病首先找家庭医生。有33.0%(188/570)进行过预约服务,其中55.9%(105/188)认为预约服务很方便,29.8%(56/188)认为比较方便。有75.4%(430/570)接受过转诊服务,其中56.3%(242/430)认为转诊服务很方便,29.8%(128/430)认为比较方便。(5 )有68.9%(427/620)的居民认为费用有所减少;有93.5%(533/570)的居民认为医患关系有所改善。结论上海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效果评价较好;但还需引进家庭医生,并进行激励和培训,推广家庭医生制度,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

    作者:沈世勇;吴忠;张健明;范君辉;罗娟;徐佳;魏晓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