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目的:了解天津市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天津市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制度的发展以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和平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河东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名医务人员以及在这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就诊的485名患者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7—8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其就天津市和平区、河东区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医务人员问卷有效回收196份,患者问卷有效回收482份。结果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时长为5~10 min的医务人员为89人(占45.4%),认为就诊时长为11~20 min的患者为190人(占39.4%)。有150名医务人员(占76.5%)和356名患者(占73.9%)认为话家常的方式是增进医患沟通和情感的一个有效途径。有115名医务人员(占58.7%)和457名患者(占94.8%)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费用不高。有341名患者(占80.6%)认为签约家庭责任医生有利于自身的健康,310人(占73.3%)认为家庭责任医生服务态度好。有166名医务人员(占84.7%)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不足是制约患者与家庭责任医生签约的主要原因。有128名医务人员(占65.3%)认为应将基本医疗作为首要改进的方面,有92名医务人员(占46.9%)认为医患间的沟通亟须加强。结论目前天津市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服务内容不均衡、功能定位不全面,建议创新契约式家庭责任医生制度的服务内容、树立家庭责任医生的新型服务理念。
作者:王佩;骆达;韩超;王璟;杨文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不同精神残疾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水平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4月在衡水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 WHO-DASⅡ)评估患者的精神残疾水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比较不同精神残疾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评分情况。结果重、中、轻度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总分分别为(82.28±8.87)、(78.54±9.24)、(76.32±9.08)分,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148,P=0.000)。重、中、轻度三者阳性、阴性量表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不同残疾水平者阳性量表中的妄想、夸大、猜疑/被害、敌对性,阴性量表中的抽象思维困难,一般精神病理量表中的焦虑、自罪感、冲动控制缺乏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精神残疾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评分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可能与精神残疾程度有关,其中妄想、夸大、猜疑/被害、敌对性、抽象思维困难、焦虑、自罪感、冲动控制缺乏等更为明显。
作者:郗玲燕;黄秀芹;朱凤英;高兴;贾海玲;崔利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初级医疗保健体系是一个国家医疗卫生系统的门户和基础。构成初级医疗保健体系的要素很多,但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全科医师、医疗保险和政府卫生投入“三个支点”的支撑。本文通过对美国加州和中国广东省初级医疗保健体系的“三个支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健全初级医疗保健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其次是建立多元化的医疗保险体系,加强医疗保险与初级医疗保健体系的政策对接;同时需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拓宽卫生筹资渠道。
作者:黄敏芳;魏东海;Louis Rubino;王练深;李大壮;丁伯凤;李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传统教学法( 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9月—2014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11级临床专业4个班共12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的2个班共62名学生为试验组,以另2个班共61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学生采用PBL+LBL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LBL教学,2组均教授《全科医学概论》课程18个学时,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1)课程开设前后,2组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学生自我评价中,2组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应用现代医学模式分析健康问题能力、运用家庭评估分析健康问题能力、对社区诊断的方式方法运用能力及全科医学临床诊断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中,2组学生的组内互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教师的评价中,2组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评价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教师教学组织评价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课程结束后,2组学生的理论课成绩和总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L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临床诊断思维。
作者:吴辉;孙翔;石如玲;田玉慧;吴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然后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采用“作业成本法”测定各项目服务时间,并借鉴“以资源投入为基础的相对价值量表”测定工作强度,修正工作时间。按照一定的人力成本价格可将工作时间转换为人力成本,与试剂耗材成本及运营管理成本相加,计算总成本、人均成本和单位成本;后,依据国家服务规范中的标准,预测2015年经费。结果确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包括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8项服务类别、112项服务内容、365条工作步骤;调查的60家社康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间累计856141.9 h,总成本至少7132.2万元,人均成本至少67.5元/(人·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比例为预防接种25.9%、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20.4%。结论本研究得出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可为政府经费投入和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程锦泉;卢祖洵;赵志广;陈虾;夏挺松;侯万里;郑重;姚克勤;陈皞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测算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再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然后随机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按照服务标准测定基本公共卫生每一项具体服务内容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2013年服务量等。结果60家社康中心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间为854202.9 h,使用工作强度调整后为856141.9 h。按照调查社康中心、全市社康中心、基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编人员收入标准和专家建议人力成本价格,换算得到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分别为67.5元/(人·年)、68.3元/(人·年)、76.4元/(人·年)和87.5元/(人·年)。结论完成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成本至少67.5元/(人·年),远高于当前投入的40元/(人·年)。服务对象单位成本可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依据。
作者:郑重;夏挺松;侯万里;程锦泉;姚克勤;陈皞璘;赵志广;卢祖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海淀区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式服务实践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并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参考。方法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10支新型全科服务团队,初步形成了以全科医生为主导,以全科服务团队为载体,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站为工作平台,以签约居民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4年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进行回顾,并收集卫生统计报表、团队绩效考核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截止到2014-12-31,建立并完善了家庭健康档案11782户,居民个人健康档案45731份,并全部录入医生工作站系统;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8254户、31942人。2011—2014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人数、规范化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人数及控制率呈提高趋势。2010—2014年,中心诊疗人次、业务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结论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初见成效,是符合现有医疗资源的服务模式,但还存在着家庭医生式服务没有明确的规范、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邓宏艳;李一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联合口腔洁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幽门螺杆菌( Hp)根除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且胃、口腔Hp阳性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10 d序贯疗法和口腔洁治法,对照组单纯给予10 d序贯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胃Hp根除率、口腔Hp阳性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病理、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序贯治疗后1个月进行胃、口腔Hp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胃Hp根除率、口腔H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的病理评分、症状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病理评分、症状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序贯治疗后3个月进行胃、口腔Hp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胃Hp根除率、口腔H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联合口腔洁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Hp根除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孙佩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确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和工作强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测定各具体服务内容的工作时间及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精神压力3项工作强度,计算工作强度调整系数,对工作时间进行调整。结果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包括10项服务项目、28项服务类别、112项服务内容和365条工作步骤。工作强度大的为终止妊娠(23.1分),其次是精神疾病患者上门访视(21.9分)、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理(21.8分),较轻的为空气紫外线消毒(12.1分)、冷链登记管理(13.3分)、出版宣传栏(13.5分)。调整后技术性较强、压力或风险较大的项目工作时间增多。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可作为制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基础和依据,对不同部门均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侯万里;程锦泉;姚克勤;陈皞璘;赵志广;夏挺松;庄再生;惠朝晖;卢祖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CG)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抽取CG患者124例。采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英国发展版,评价该124例CG患者的生命质量,并从一般人口学特征角度出发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CG患者的SF-36各项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的患者,其躯体综合总分( P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和经济状况的患者,其心理综合总分( M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经济状况对CG患者PC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别和经济状况对CG患者MC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和经济状况。
作者:陈莹;于磊;万崇华;高丽;周曾芬;段丽萍;李红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面对妇女健康领域的诸多问题,全科医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全面的、新的妇女保健知识。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医学、护理和卫生科学部全科医学系主任丹尼尔·马扎( Danielle Mazza)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很实用的学习用书,其主编的《Women's Health in General Practice》,涵盖了从少女至更年期妇女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包括月经问题、避孕、流产、不孕不育、孕前及产后保健、乳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家庭暴力等。本书以病例解析的形式详细阐述了全科医生是如何对上述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评估和管理的。为方便广大全科医生学习,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委托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对此书进行了翻译,其中文版《全科医学之妇女保健》现已在国内出版发行,并受到了全科医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本刊对该书中的部分病例进行了整理并陆续刊出,以供国内全科医生借鉴,使其在全科医疗中为来诊者提供具有新证据支持的高质量的保健咨询服务。更多案例分析详见本刊网站( http://www. chinagp. net)“期刊检索———电子期刊”版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于赤峰市安定医院接受门诊规律治疗并进入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各150人,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当地健康人群中抽取健康个体150人。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具体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健康状况问卷( SF-36)及Zairt照顾者负担量表中文版等。照顾负担与健康状况关系分析采用相关分析,照顾负担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回收患者及主要照顾者问卷各146份(97.3%),健康个体全部回收。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患者主要照顾者健康状况较差,SF-36各因子评分,尤其是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因子评分均低于健康个体〔(48.86±13.26)比(68.67±19.29)、(39.35±12.13)比(50.23±19.11)、(51.27±16.96)比(65.17±2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要照顾者存在轻度及以上照顾负担者111人(76.0%),且照顾负担与健康状况呈负相关( r=-0.92,P﹤0.01)。患者因素中,患者住院次数、年龄、精神病性症状(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对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照顾者因素中,主要照顾者性别、学历、亲属关系、职业及婚姻状况对其照顾负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为主要照顾者学历及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可解释68%的方差变异。结论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是影响其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照顾者健康促进与维护工作时,应结合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具体特征进行重点干预。
作者:孙玉静;王丽娜;周郁秋;宇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认知状况,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于2011年6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原西城区)、西城区南区(原宣武区)、东城区、海淀区各选择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募集志愿者的方式征集研究对象,共1000人。其中干预组500人,对照组500人。干预组根据已制定的《北京市城镇居民骨质疏松症社区规范化管理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1年;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管理。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于干预前后对两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对低钙、缺乏运动、吸烟、女性更年期、维生素D不足这5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增长了16.0%、0、10.1%、-0.5%、11.5%;干预组分别较干预前增长了32.7%、10.2%、18.0%、26.7%、3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对照组对视力下降、卫生间缺乏扶手、行动障碍、恐惧跌倒、平衡能力差这5项骨质疏松症跌倒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增长了0.7%、-3.7%、7.5%、-2.4%、1.9%;干预组分别较干预前增长了13.7%、38.7%、24.7%、42.1%、37.9%,两组比较在卫生间缺乏扶手、恐惧跌倒、平衡能力差3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城镇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了解不足,经规范化管理后认知水平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症规范化管理切实有效。
作者:侯武姿;杜雪平;于溯;孙艳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睡眠干预对社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到大兴区人民医院所属黄村西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分结果,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5例和睡眠干预组53例。对照组采用规范的社区高血压管理,同时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及倍他乐克片;睡眠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积极进行睡眠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和血压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睡眠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血压控制。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SD)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估不良预后的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选择2008年6月—2013年5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五官科住院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SD患者168例,收集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及SD发病、治疗情况。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50岁、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15 d、平均听力损失≥60 dB、听力曲线类型、伴眩晕、发病至开始HBO治疗时间≥15 d 和 HBO 治疗﹤2个疗程与 HBO 辅助治疗 SD 预后有关联( r =-0.247、-0.166、-0.170、-0.441、-0.171、-0.195、-0.234、-0.24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OR=5.787,95%CI(1.456,23.001),P=0.013〕、平均听力损失≥60 dB〔OR=26.308,95%CI(7.262,95.302),P﹤0.001〕、听力曲线类型〔OR =21.067,95% CI(5.036,88.131),P ﹤0.001〕、伴眩晕〔OR =7.212,95% CI (1.701,30.573),P=0.007〕、发病至开始HBO治疗时间≥15 d〔OR=52.359,95%CI(11.152,245.831),P﹤0.001〕、HBO治疗﹤2个疗程〔OR=4.685,95%CI(1.364,16.095),P=0.014〕进入回归方程。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0.86,特异度为0.91,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平均听力损失≥60 dB、听力曲线呈下降/全聋型、SD伴眩晕、HBO开始治疗时间≥15 d、HBO治疗﹤2个疗程是影响HBO辅助治疗SD预后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评分对预测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李琴;吴嗣洪;唐守英;张惠华;曹晓燕;葛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急性发作期痰、瘀相关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P-选择素(GMP140)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ICVD急性发作期痰、瘀相关证患者12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病例组患者分为痰证组、血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及非痰非瘀证组各30例。检测并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4个病例亚组间的血清 hs -CRP 水平和 GMP140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hs -CRP、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4个病例亚组间血清hs-CRP、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组、血瘀证组及非痰非瘀证组与痰瘀互结证组的血清hs-CRP、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CVD急性发作期痰、瘀相关证患者血清hs-CRP、GMP140水平较高,特别是痰瘀互结证患者。
作者:李春雷;张峰;樊书领;贾东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应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乙肝患者134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试验组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均连续治疗1年,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 CD40、CD11C、CD86、HBV-DNA、HBV-DNA阴性( DNA-)、γ干扰素( IFN-γ)及树突状细胞( DCs)刺激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40、CD11C、CD86、HBV-DNA、DNA-、IFN-γ及DCs刺激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40、CD11C、CD86、HBV-DNA、DNA-、IFN-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刺激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以较好地改善乙肝患者的DCs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刘春燕;张龙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在欧洲,酒精依赖带来高死亡率和患病率,但治疗率却较低。通过筛查、简单干预、治疗、转诊,初级保健在减少酒精损害方面可以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对欧洲初级保健机构酒精依赖的诊断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在欧洲六国搜集13003份全科医生评估报告和9098份患者访谈报告(其中8476份为患者访谈与医生评估结合报告)。通过全科医生诊断和单独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 CIDI)及其他结构式访谈,对酒精依赖、并发症、卫生服务利用进行评估。以加权回归分析法,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通过CIDI识别的酒精依赖患者和全科医生诊断出的酒精依赖患者比例没有差异,但是重叠的患者数量并不多。医生诊断出的酒精依赖患者年龄更大,并发症(肝病、高血压)发生率更高,在社交方面更加边缘化。然而,两组评估的平均酒精摄入量和精神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结论全科医生能够诊断出酒精依赖,但是与CIDI的识别结果有差别。由于CIDI可能会遗漏患有严重并发症的年长酒精依赖患者,应重新检验CIDI作为参考标准的效果。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人群筛查是癌症防控的基本手段。目前,癌症筛查已被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会针对不同癌症定期组织筛查。然而,在资金和技术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较低的人群筛查参与率逐渐成为影响癌症筛查效能的主要因素。社区参与式研究(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CBPR)以社区参与理论为基础,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区人群的癌症筛查参与率。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的人群癌症筛查参与现状和提高人群癌症筛查参与率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社区参与式研究及其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各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参与率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丁璐;王亚东;王贵齐;李鹏;赵君;刘茉;杨文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估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来10年内卒中的风险率及其危险因素,从而指导患者加强一级预防。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脑卒中高危人群2400例,对其进行诊断入组,并进行改良后Framingham卒中风险预测量表评定。对比不同性别及不同危险因素患者的卒中风险率,探究性别、危险因素对卒中风险率的影响。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10年卒中风险率为(24.90±20.59)%。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房纤颤、症状性周围动脉疾病( PAD)、吸烟史及脑卒中家族史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血压、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心房纤颤、吸烟史均与10年卒中风险率存在线性相关( P﹤0.05);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卒中10年风险率高、中、低危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年龄段未治疗时收缩压、治疗后收缩压积分值及10年卒中风险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来10年内卒中风险率较高。在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中,应综合评估危险分层,干预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马丽珍;李学军;陈路;陈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