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现况研究

王彤;赵岩;金光辉;刘英杰;邵爽;杜娟

关键词:家庭医生式服务, 现况研究, 专题小组访谈, 北京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现况,为促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抽取11名全科医生。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抽取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口数为(0.67~12.00)万,签约率为30.0%~80.0%,服务对象主要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及儿童,医生是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和工作主要承担者。目前,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识存在误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家庭医生式服务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家庭医生式服务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家庭医生式服务已经初见成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更应注重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可度较高,但居民认识存在误区,社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及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应加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正确宣传与引导,优化其服务内涵和团队合作,并不断完善其配套制度与政策。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三省市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常模的建立

    目的:建立中国三省市(广东省、安徽省、天津市)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 SHMS V1.0)的常模。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广东省、安徽省、天津市抽取城镇居民10000名(广东省4000名、安徽省2000名、天津市4000名)。采用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326份(广东省3758份、安徽省1096份、天津市3472份)。在分析三省市城镇居民SHMS V1.0得分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及划界常模。结果不同省市城镇居民的总量表得分( GS)、生理亚健康子量表得分( PS)、心理亚健康子量表得分( MS)及社会亚健康子量表得分( 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省市不同性别城镇居民的GS、 PS、 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省市不同年龄城镇居民的GS、 PS、 MS、 S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30岁~组和40岁~组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可合并为一组;50岁~组与其他3组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故以30岁、50岁为年龄界点。根据性别和年龄分组,建立SHMS V1.0量表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亚健康子量表得分的均数常模;以5%的百分位数间隔建立百分位常模;分别以( x ±s)、( x ±0.5s)为界将健康状态划分为疾病、重度亚健康、中度亚健康、轻度亚健康及健康5种状态,建立划界常模。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国三省市(广东省、安徽省、天津市)城镇居民SHMS V1.0的常模,可以为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研究及人群亚健康筛查提供依据。

    作者:许军;吴伟旋;崔周国;谢娟;张远妮;张翔;陈孝谋;黄小微;苏淑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2016年《中国全科医学》部分专题方向预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可获得性及社会决定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获得性,并探讨其社会决定因素。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3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的“东部某大城市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以其中自报经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9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主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患病情况及调查前1年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情况。结果995例患者中共有高血压患者873例,糖尿病患者372例。调查前1年内,未接受过社区医生随访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数分别为707例(占81.0%)和315例(占84.7%)。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对高血压患者1年内随访次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农业户口患者是农业户口患者的2.609倍,收入次高20%、高20%患者分别是收入低20%患者的2.246倍、2.307倍,农林牧渔业/水利业生产人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0.458倍;户籍、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糖尿病患者1年内随访次数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获得性较差,不同社会因素慢性病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不尽相同,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是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可获得性的社会决定因素。

    作者:吴志军;简伟研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糖尿病筛查对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自测健康及健康行为的长期影响

    目的: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筛查对人群发病率长期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探讨了糖尿病筛查对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自测健康及健康行为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平行、队列随机对照试验( ADDITION -Cambridge study ),在英格兰东部32家全科诊所(采用随机的方法抽取27家诊所,其他5家诊所未进行控制试验)中抽取年龄为40~69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18875名。对满足筛查条件的人群进行筛查,其中466名(2.9%)被诊断为糖尿病。7年后,随机抽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筛查组(包括出席筛查和未出席筛查的人群)占15.0%,控制组占40.0%。比较两组自报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自测健康〔采用健康调查评分表( SF -8)和欧洲生命质量量表(EQ-5D)〕及健康行为。结果共寄出3286份调查问卷,回收1995份,其中有效问卷1945份(筛查组1373份,控制组572份)。7年后,两组心脏病/卒中报告比例〔OR=0.90,95%CI (0.71,1.15)〕, SF-8得分〔β=-0.33,95%CI (-1.80,1.14)〕, EQ-5D视觉类比得分〔β=0.80,95%CI (-1.28,2.87)〕,总身体活动得分〔β=0.50,95%CI (-4.08,5.07)〕,吸烟情况〔OR=0.97,95%CI (0.72,1.32)〕及饮酒情况〔β=0.14,95%CI (-1.07,1.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筛查对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自测健康及健康行为的长期影响较为有限。

    作者: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社区居民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和态度及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和态度及使用情况。方法2014年3—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居民抗菌药物调查表》对宁波市江北区18岁以上1784例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庭备药情况、抗菌药物认知和态度及使用情况等。结果74.2%(1323/1784)社区居民家中备有抗菌药物,但仅31.5%(560/1778)能完全辨认抗菌药物,29.2%(520/1781)、27.7%(492/1776)了解所用抗菌药物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56.5%(1006/1782)认为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有效,感冒或流感期间抗菌药物自行使用率分别为56.9%(1010/1775)、26.0%(464/1784);儿童感冒抗菌药物自行使用率为29.4%(522/1776),63.9%(1136/1778)社区居民表示在给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时会更谨慎;39.6%(706/1784)、40.3%(716/1777)社区居民存在随意换药和停用的情况。不同年龄、学历和有无慢性病社区居民抗菌药物得分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学历高和有慢性病的居民抗菌药物认知得分较高。结论社区居民对抗菌药物的认知不足,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药师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抗菌药物药学服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林薇;金海英;吴伦;余莉;张丹丹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请您收藏--成人冠心病的筛查建议

    美国医师协会(ACP)高价值医疗保健工作组近日推出了成人冠心病(CHD)筛查建议,具体如下:(1)无证据显示心脏筛查会改善患者预后;(2)心脏筛查的潜在危害包括假阳性结果可能导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和手术;(3)在低危成人中,冠心病的患病率较低,心脏筛查的预测价值较低,故心脏筛查是低产的,阳性结果影响治疗决策的概率较低;(4)临床医生应专注于通过改变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及运动)来降低低危成人的心血管发病风险;(5)临床医生不应采用上述检查方法对无症状、低危成人进行心脏筛查;(6)临床医生应通过全球风险评分结合个人危险因素评估,形成一个定量风险估计;(7)推荐不适用于有症状患者和运动员参与特殊项目之前的筛查。

    作者:《医学论坛报》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请您收藏--慢性肾脏病的筛查建议

    慢性肾脏病( CKD)是与发病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增长有关的重要健康问题。 CKD被定义为超过3个月的肾功能降低,具体定义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 min -1·(1.73m2)-1,或无论eGFR如何,有与肾脏损伤有关的血、尿生物标志物出现,但这一定义目前仍存在争议。 CKD患者存在漫长的无症状阶段,发展至3期时并发症发生风险和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ESRD)的风险较高,患者可接受筛查试验,故CKD是一种适宜筛查的疾病。由于仅有10.0%的CKD患者有患病意识,且临床上存在延缓CKD进展的干预方法,故筛查意义较高。

    作者:“丁香园” 网站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 FFR)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79例。根据是否行FFR,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试验组(n=50)。对照组参照《2006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决定是否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试验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FFR测定,根据FFR决定是否进行PCI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所见血管病变数目、1年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随机血糖、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中的血管病变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的MACE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黄文军;严激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2016年《中国全科医学》特色栏目征稿

    2016年《中国全科医学》将设立《聚焦中国》《叙述医学比较研究》《方法学研究》《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等特色栏目,现诚邀您积极投稿予以支持,详情如下:1聚焦中国本栏目聚焦于中国家庭/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方面的热点话题与新进展,旨在为中国家庭/全科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即时且实用的信息交流平台,并成为中国与世界家庭/全科医学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若您对中国家庭/全科医学的现状、进展或其他相关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或切实的感悟,欢迎您积极来稿与更多的家庭/全科医学工作者进行分享。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北京市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现况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现况,为促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抽取11名全科医生。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抽取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口数为(0.67~12.00)万,签约率为30.0%~80.0%,服务对象主要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及儿童,医生是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和工作主要承担者。目前,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识存在误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家庭医生式服务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家庭医生式服务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家庭医生式服务已经初见成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更应注重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结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可度较高,但居民认识存在误区,社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及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应加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正确宣传与引导,优化其服务内涵和团队合作,并不断完善其配套制度与政策。

    作者:王彤;赵岩;金光辉;刘英杰;邵爽;杜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家庭医生责任制下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上海市闵行区家庭医生责任制下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闵行区实施3种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各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其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3种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分别为:借助社区卫生服务站依托全科医生团队管理的传统型服务模式(模式1)、依托家庭医生/公共卫生外包中心协同管理的渐进型服务模式(模式2)、依托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小团队管理的激进型服务模式(模式3)。评价2014年3种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卫生人力成本、公共卫生工作效率及服务效果。结果3种模式每10万管理人口中分配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相近,分别为61.22、61.37、61.91人。模式1中,公共卫生人员投入比例大,占14.53%;模式3中,全科医生及医生助理投入比例大,占40.10%;模式2中,公共卫生人员、家庭医生及医生助理投入比例分别为10.96%、30.82%。3种模式的居民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高血压管理率、糖尿病管理率、健康教育覆盖率、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覆盖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及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的两两比较中,除模式1与模式2的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P=0.034)、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P=0.460)和模式2与模式3的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P=0.23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3种模式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高血压血压有效控制率、糖尿病血糖有效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的两两比较中,除模式1与模式3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P=0.71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在服务相同人口的情况下3种模式投入相同的卫生人力成本,以模式2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服务效果较好,模式3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效果较好。模式2公共卫生服务更均衡化,是现阶段推进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模式改革的较好选择;而模式3将是今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

    作者:吴燕;王君燕;黄晓霞;许慧琳;苏华林;赵燕萍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社区医生视角下不同县区居民用药习惯综合评价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县区的居民用药习惯。方法以山东省为研究样本,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0月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抽取4个市,每个市随机抽取3~4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机构内医生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共调查14个县区的232名社区医生。以居民对非基本药物、抗生素以及静脉注射的要求使用率三项指标作为用药习惯的评价指标,采用密切值( Ci )法计算14个县区的居民用药习惯Ci并将结果排序。结果14个县区的居民用药习惯 Ci 由小到大依次为 G (-1.0000)、 C (-0.8451)、B (-0.8118)、 M (-0.8089)、 F (-0.7678)、 I (-0.7539)、 N (-0.7478)、 J (-0.6885)、 A (-0.6806)、L (-0.6717)、 K (-0.6453)、 E (-0.5491)、 H (-0.5338)、 D (0)。结论14个县区中, G地区居民用药习惯好,D地区差,可以通过强化医生用药指导等措施来改善居民用药习惯。

    作者:崔雪丹;郭洪伟;尹文强;管晖;郑骥飞;范海平;陈钟鸣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请您收藏--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建议

    乳腺癌的筛查建议:(1)对40~49岁、无特异性发病风险的女性,告知、讨论个体乳房 X线筛查的获益和危害;对告知后仍要求筛查者,行两年一次的乳房X线检查。(2)对50~74岁女性,鼓励行两年一次的乳房 X射线检查。(3)对<40岁或≥75岁的女性,或健康状态欠佳、预期寿命少于10年的女性,不鼓励行乳腺癌筛查。(4)对任何年龄的、无特异风险的女性,不使用MRI或层析成像进行筛查,取消每年一次的乳房X线检查。

    作者:《医学论坛报》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人力配置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各项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人力配置需求,为加强基层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设提供政策和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在广州市、上海市、南京市、长沙市、重庆市及杭州市每个城市选择4家艾滋病防治服务开展得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研究对象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负责人、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运用作业成本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作业中心,确定各项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作业流程、作业对象及作业动因;通过现场工作记录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各项艾滋病防治服务的人力时间,结合两种方法综合测算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配备的艾滋病防治人力数量。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防治服务作业中心包括HIV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预、 HIV咨询检测、 HIV感染者/患者随访管理及支持性工作5个1级服务项目。广州市、上海市、南京市、长沙市、重庆市及杭州市每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2012年所有艾滋病防治服务的总人力时间分别为202798.6、407875.4、255039.0、123717.0、213724.0、384069.0 min,需要的标准人力分别为2.0、4.0、2.5、1.2、2.1、3.8人,平均为2.6人。结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艾滋病防治人力仍无法有效满足防治服务下沉后的工作需求,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在下沉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同时加强其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增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艾滋病防治服务人员的配置,从长远上保障基层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可持续开展。

    作者:马福昌;徐鹏;张大鹏;孟思宁;琚腊红;马丽萍;吕繁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全科医生小词典--全民健康覆盖

    全民健康覆盖指所有人都获得所需要的卫生服务,而在付费时不会陷入经济困境。它应涵盖全面的高质量基本卫生服务,包括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康复和姑息治疗。全民健康覆盖不只涉及卫生筹资问题,它应涵盖完善的卫生系统的所有要素:卫生服务供应系统,卫生人力,卫生设施或交流网络,卫生技术,信息系统,质量保障机制,管理制度,法规。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香港社区医疗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启示

    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问题是事关民生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政府官方数据为资料来源,分析了香港的社区医疗管理体制,并将其与内地社区医疗的条件和水平进行对比。深入探讨了内地社区医疗管理体制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相应改善政策,以期能为我国内地社区医疗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邓泽宏;余扬;龚秋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我国患者双向转诊行为决策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患者双向转诊的行为决策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通过查阅《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关于居民就诊行为的调研数据,分析患者选择就诊单位的影响因素。通过对2013年我国12个省份30多家医院2006例患者的调查,分析患者双向转诊的影响因素,同时构建患者就诊单位的选择行为模型和患者下转的选择行为模型。结果患者选择就诊单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距离近(占56.7%)、质量好(占15.8%)、有熟人/信赖医生(占10.7%)、定点医院(占6.3%)和价格低(占5.6%)。508例转诊患者中,上转467例(占91.9%),下转41例(占8.1%)。患者上转的影响因素有:基层医疗条件限制(占31.8%,162/508)、疑难杂症(占19.1%,97/508)、急危重症(占19.1%,97/508)、急诊抢救(占17.9%,91/508)、患者家属要求(占12.1%,61/508),各因素构成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27.369, P<0.001)。患者不愿下转的影响因素有:对基层医院医技水平不满意(占28.0%,142/508)、转诊手续繁琐(24.0%,122/508)、医生和医院对转诊的不支持(占21.0%,107/508)、对基层医院药品品类不满意(占17.9%,91/508)、对基层医院服务态度不满意(占9.1%,46/508),各因素构成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96.248, P<0.001)。结论患者双向转诊行为中存在上转容易下转难现象。针对基层医疗条件、转诊流程、医生和医院对转诊的态度等方面问题,应加大政策支持,制定转诊指征,明确医疗体系中各医疗主体单位的功能,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

    作者:高阔;甘筱青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慢性 HBV感染者外周血 Treg 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 Treg )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住院和门诊慢性 HBV感染者100例,其中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LM)组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2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组30例;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6例为健康对照( H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FQ-PCR)检测HBV-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水平。外周血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HBLM、 LC、 CSHB 组的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64, P<0.05);两两比较显示, CHBLM组与L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HBLM、 LC、 CSHB、HC组的Tre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218, 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HBLM、 LC、 CSHB组外周血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8、0.697、0.544, 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reg水平增加, 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提示Treg在慢性HBV感染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抑制HBV感染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与HBV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詹爱琴;杜美玲;左维泽;程丽;朱庆峰;季榕;买力坎木;程光海;居马百克;谢松松;张砚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续约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的721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调查问卷》对纳入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居民续约意愿,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知晓、认知、利用、需求情况。结果721名居民中,569名居民(占78.9%)存在续约意愿。知晓签约医生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医生团队组成居民的续约意愿与不知晓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情况的各条目中,不同认知情况居民的续约意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上门诊疗、健康评估、门诊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接受过电话随访、免费体格检查、疾病康复、家庭护理、预约转诊、预防保健服务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未接受过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急/危/重症转诊、传染病防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有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居民的续约意愿与无需求的居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对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签约居民的续约意愿较高,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可提高就诊便捷性、是否赞同社区首诊、是否认为家庭医生式服务重要、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否有急/危/重症转诊需求是签约居民续约意愿的影响因素。

    作者:赵建功;张向东;王敏;赵京;韩琤琤;许建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监狱女警的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监狱女警的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2014年1—2月,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监狱警察工作压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西南宁市某监狱155例女子警察进行测查。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监狱女警CD-RISC得分为41~131分,平均为(81.93±16.06)分,其中高心理韧性31例(占20.0%),低心理韧性28例(占18.1%),一般水平96例(占61.9%)。监狱女警 SAS 〔(52.77±12.58)分比(29.78±0.46)分〕、 SDS〔(55.06±13.25)分比(41.88±10.57)分〕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6.7%(88/155)、71.6%(111/155)。心理韧性与工作压力、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386、-0.466, P <0.01);工作压力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 r 值分别为0.468、0.394, P <0.01)。心理韧性能负向预测监狱女警的焦虑、抑郁水平(β值分别为-0.296、-0.390, P<0.01);工作压力能正向预测监狱女警的焦虑、抑郁水平(β值分别为0.404、0.285, P<0.01);心理韧性在工作压力与焦虑、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22.97%、14.32%。结论心理韧性、工作压力能预测监狱女警的焦虑、抑郁水平,心理韧性在工作压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谭莉娜;唐峥华;覃巧邕;韦波;尹富权;刘剑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