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兴;张韬;龚幼龙
近年来,伤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解决这一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了“安全社区”计划,已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的认可,并且在不少国家得到了推广。虽然我国安全社区的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安全社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阐述,提出了中国安全社区建设若干建议和对策,以更有力地推动我国安全社区的建设,提升社区事故伤害的预防能力。
作者:彭真;孙振球;胡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通过比较世界多国医疗保障系统的现状及其改革趋势,尤其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HS)的演变发展,结合我国现状,探索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一级医疗机构中统筹管理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一级医疗机构中统筹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符合我国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基本方针和工作重心。
作者:李明;张韬;王洪兴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此研究将明确在全科医疗中腰痛风险-层化治疗对医生的临床行为、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成本的作用。方法腰痛分层治疗研究(通过靶向疗法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按照前瞻性-群组序列对照研究方法,将接受全科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干预前期组(常规治疗6个月)与干预后期组(层化治疗12个月),此研究有64名全科医生参与并结合了理疗服务,纳入了1647例患有腰痛的成人。利用风险层化工具将患者按功能障碍分为:低、中、高风险组,并提供风险-匹配治疗。使用罗兰-摩理斯腰背痛生活障碍问卷( 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对治疗6个月患者的功能改善进行初步评估。研究过程将关注医生根据理疗、诊断性检查、用药处方和疾病证明而做出的与风险相应的行为改变。成本效应分析评估了所增加的质量调整寿命年数及腰部-相关医疗的成本。并分析治疗意向。结果922例患者(干预前期368例,干预后期554例)符合基线标准。在治疗6个月组的随访中,罗兰-摩理斯腰背痛生活障碍问卷( 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分数均差0.7〔95%CI (0.1,1.4)〕,提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层化治疗均差小但获益显著;高危组均差大,为2.3〔95%CI(0.8,3.9)〕,是临床重要差异。而在干预后期组,患者不能工作的平均时间相较于干预前期组要少50%(4 vs 8 days,P=0.03);被给予疾病证明的患者比例也要低30%;医疗成本也有所减少。结论全科医疗中腰痛分层治疗方案的实施,在未增加医疗成本的前提下,显著改善了患者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使其不能工作的时间减半。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周淑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目的,是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有序就医体系,是实现疾病急慢分治的重要举措之一。全科医生的作用是在由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个人诊所)构成的二元医疗服务体系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做健康管理,主要职责是健康守门人的任务。要建立中国的全科医生制度,使全科医生制度与其所要完成的任务能够匹配,能够相互促进,现就我个人从事社区卫生管理工作中的所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作者:刘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索广东省社区医疗机构卫生应急相关科室设置和制度建设现状,为今后开展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3-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21个地市抽取220家社区医疗机构(珠三角地区抽取110家,粤东粤西抽取80家,粤北地区抽取30家社区医疗机构)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科室设置和卫生应急制度情况。结果被调查的社区医疗机构中,每万居民拥有临床医生、护士和公卫医师数分别为(5.1±4.4)、(5.1±4.8)、(1.4±1.8)人,有193家(87.7%)社区医疗机构设置了传染病报告专职人员;设置应急指挥部门、应急处理小组、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处的社区医疗机构分别为135家(61.4%)、162家(73.6%)、209家(95.0%)和128家(58.2%);有195家(88.6%)社区医疗机构建立了应急管理制度,194家(88.2%)与上级部门建立了协作沟通机制;有174家(79.1%)社区医疗机构建立了卫生应急综合预案,其中专项预案的建立率排在前四位的是传染病疫情预案(93.6%)、食源性疾病爆发预案(62.7%)、医院性感染爆发预案(51.8%)和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传染病预案(50.9%),其中珠三角社区医疗机构的卫生应急科室设置和制度建设优于其他地区(P﹤0.05)。结论广东省社区医疗机构卫生应急相关科室设置及制度建设现状存在不足,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软硬件的建设,提高基层卫生应急水平。
作者:周志衡;王彩霞;余昌泽;郑婵娇;王家骥;梁万年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知晓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终关怀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6-8月,采用自制的临终关怀知晓情况调查表,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4个行政区县所辖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样本量总计2726例。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602份,有效率是95.5%。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知晓率为22.1%(57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知晓情况的因素有行政区域、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和合并疾病数量。结论行政区域、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和合并疾病数量是北京市老年人临终关怀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应加强临终关怀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不发达地区。
作者:高茂龙;王静;王进堂;杨颖娜;白旭晶;宋岳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2014年6月6-9日,由香港家庭医学学院主办的“第四届香港基层医疗会议暨两岸四地全科/家庭医学学术研讨会议2014”在香港举行。与会人员主要包括两岸四地的医科专家、学者和医护人员。会议深入探讨了基层医疗的健康平等概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许岩丽;沈福来;徐立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本文从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统筹管理角度出发,尝试提出“工分制”绩效考核原理,指导基层医疗机构经费测算与结算。通过比较国内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法特点,分析优势及不足,得出我国基层公共卫生绩效考核难点在于对服务项目价值的核定,从而制约其经费测算与结算。
作者:张韬;龚幼龙;王洪兴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于2014年6月13日在福建三明市举行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座谈会上表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李斌表示,医联体下接基层上联大医院,既有综合医院又有专科医院,医疗资源流动顺畅,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具有很大优势。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医联体为平台,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试点城市要落实对口支持和医生下基层政策,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作者:新华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社区医生组织承诺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3-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7名社区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访谈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和79名社区医生。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结果197名社区医生的组织承诺总分为(66.2±13.0)分,其中感情承诺(18.1±3.5)分,规范承诺(18.2±3.6)分,理想承诺(15.5±4.3)分,持续承诺(14.4±3.9)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执业类别、机构类别与组织承诺总分有回归关系;执业类别与感情承诺有回归关系;年龄、机构类别与理想承诺有回归关系;年龄、执业类别、月总收入、机构类别与持续承诺有回归关系。访谈得出组织承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职业前景、工作环境。结论重庆市社区医生组织承诺水平处于中等水平,需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提高其组织承诺水平,稳定社区医生队伍。
作者:张磊;冯泽永;李洮庭 刊期: 2014年第19期
1急性硬膜外血肿=头颅创伤史+中间清醒期+颅内高压症状+CT示梭形血肿影2脑震荡=头颅创伤史+短暂意识丧失(数分钟)+颅内高压症状+逆行性遗忘3急性硬膜下血肿=头颅创伤史+伤后持续昏迷+颅内高压症状4脑疝=头颅创伤史+瞳孔大小变化+呼吸、心搏骤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为了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统筹管理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分析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特点,比较两者绩效管理差异性,发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经费测算与结算以及考核方式不一,成为统筹管理的障碍。建议建立统一服务项目明细,赋予项目服务价值,从而推进两者内衔统筹。
作者:李明;张韬;王洪兴;龚幼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状态Markov模型在高血压人群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在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并进行健康管理的2224名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分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种状态,进行Markov模型模拟,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循环周期为2年,低危病例转换为中危、高危的概率分别为0.096、0.024;中危病例转化为低危、极高危的概率分别为0.006、0.009;高危转化为低危、中危和极高危的概率分别为0.011、0.034和0.070;极高危病例转化为中危的概率为0.031;模型预测今后30年低危病例降低0.086,极高危病例上升0.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7、28.5,P﹤0.05)。结论 Markov模型可以用于高血压研究,预测患者预后,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作者:彭艳英;杨旦红;穆怀典;陈伟;张伟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对基本药物政策的认知及评价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2012年7月,采用课题组设计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调查问卷》和《乡村医生访谈提纲》对134所村卫生室的621名医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乡村医生对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知晓情况、乡村医生对基本药物的评价及乡村医生对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满意度情况等。结果乡村医生对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35.6%,221/621)和基本药物处方集(33.5%,208/621)的知晓率低;多数乡村医生认可基本药物质量、疗效和价格,但反映基本药物供应不及时(42.2%,262/621);对政府财政补贴额度(24.5%,152/621)、补贴方式(31.3%,195/621)及个人收入(7.6%,47/621)的满意度较低。结论乡村医生对基本药物政策部分项目的认知和评价不高,应加强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的培训;结合患者需求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的目录,保证基本药物供应的及时性;合理设计乡村医生的薪酬分配机制,包括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两方面。
作者:于倩倩;尹文强;赵延奎;孙葵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总结我国公共卫生绩效考核研究现状,为公共卫生机构改革和绩效工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纳入对公共卫生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考核的文献,萃取考核主题、应用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变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4项研究,主要包括疾控机构10项(29.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项(47.1%)。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的方法以专家咨询法为主(16项,61.5%)。机构整体绩效考核多(19项,73.1%),个人绩效考核少(7项,26.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应用标准服务量理论(5项)进行绩效考核,而疾控机构主要应用“投入-产出”理论(2项)或是关键业绩指标理论(3项)以考核部分容易量化的业务工作。结论我国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工作缺乏定量研究和客观指标,考核内容尚不全面,个人绩效考核研究亟待开展。
作者:赵志广;侯万里;许舒乐;谢远辉;孙瑞明;李玲;程锦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突出表现为医疗纠纷引发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本文从2013-10-25“温岭杀医案”入手,从制度、法律、伦理、认知等层面分析了我国医患关系恶性发展的原因,并据此指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以破解制度性困境为基础,以消除法律不公为动力,以缩小医患认知差异为辅助,以规范媒体报道为外力。
作者:成晓娇;杨小丽;孙亚梅;曾原琳;魏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9-11月在我院神内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 MCMQ)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及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平均为(98.32±12.54)分,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为(37.14±7.51)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为(18.75±3.86)分,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为(22.39±2.14)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为(20.04±3.45)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CMQ中面对维度与不明确性维度、复杂性维度、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及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均呈负相关( P﹤0.05);屈服维度得分与疾病不确定感的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 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沫;罗丽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本文从卫生服务产品属性角度,比较新医改中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特征,进行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关系以及所赋予内涵的同质性分析。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构成一级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内容,虽然两者在筹资与支付模式上存在差异,但其本质是保障居民健康。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同质性,统筹管理两者将成为发展趋势,尝试统筹过程中要把握两者产品服务属性。
作者:王洪兴;张韬;龚幼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PLISSIT模式是由Annon(1974)提出,初是用于治疗性问题的一种辅助手段,这一模式同样适合全科医疗的咨询服务。通常情况下,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对感情问题的干预有限,而这一模式非常适用于主诉“感觉不好”的患者。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1医学文献评述的类型1.1文献评述的类型综述和述评统称为文献述评,是对某时期某学科或某专题所发表的原始文献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主要特点就是“述”和“评”,由于两者的重点、程度和水平上的不同,而有综述和述评之分。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述评又称专题述评。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