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生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拟制姜夏胃安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将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仅为79.49%,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可以明显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治疗前景.
作者:李胜旭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导潮流.
作者:孙素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慢性呼衰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MOFF)病症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4例病患,分两组,I组42例行解痉、化痰、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及各器官症状支持治疗,另用低分子肝素钙,II组42例在I组的用药基础上,采用中成药制剂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I组总有效率73.81%(31/42),II组总有效率95.24%(40/42),II组疗效高于I组,P<0.05.II组治疗中,1例病患有黑便现象,4例病患的皮下注射部位出现瘀血症状,经对症治疗及停药处理后,症状缓解,未有其他反应.结论 临床医师将常规治疗、西医治疗以及中医治疗方案进行结合,为慢性呼衰伴随MOFF病患施治,疗效更为显著,治疗较为安全,可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周素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介绍了手机射频电磁波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手机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
作者:刘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通脉口服液是用于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及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的有效制剂,有益气、活血、通脉的功效.通脉口服液以黄芪、田七为主要成分,制备方法有超滤法、水醇法、滑石粉法、一次离心法、二次离心法五种制法.为了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更好地除杂,保留有效成分,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予以初步讨论.
作者:赵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8例符合标准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银杏达莫为治疗组5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每次20ml,每日2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2~3h滴完,应用10天.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治疗,不给予脑保护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0天的脑水肿程度、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天的GC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GC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程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GC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显著,3个月时的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银杏达莫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且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作者:康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在任何成年人,多见于中年人,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作者:李响玲;胡天喜;李惠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中医内科学见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契合点.中医肺病科见习带教方式可根据本科情况,采用媒体课件教学提纲式回顾理论授课的主要内容,将启发式教学融入传统的床边教学和师承教学中,模拟病例讨论和标准化病人见习带教,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临床工作的能力,从而达到理论走向实践的目的.
作者:张心月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一般而言,在现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阶段,良好的医患沟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以及对医疗风险的了解,有利于医患关系步入良性循环.医患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诊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论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往往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因素,如何把握好这些因素,是决定医患沟通是否成功的关键.
作者:秦雪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药养阴润肺汤配合3HREZ(S)/6HRE药物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HREZ(S)/6HRE药物治疗,或者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对用药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于此同时再给予保肝辅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再配以中药养阴润肺汤.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胸片吸收好转率、血沉恢复正常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痰菌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胸片吸收好转率及血沉恢复正常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且两组疗效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人体解剖学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李亚光;王江栓;赵克芳;王丰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医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实行患者包干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分层使用,调整排班及各班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建立护士培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结果 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曾艳;傅虹;李晓英;何水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产后乳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接诊的80例产后乳腺炎患者,分为正常护理组和情志护理组,每组各40例.正常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情志护理组在正常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情志护理.参考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整理,并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情志护理组医疗费用低于正常护理组(P<0.05);情志护理组评分同正常护理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对于产后乳腺炎患者的干预比较明显,可以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临床疗效,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卫英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腋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学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我科诊断的50例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转移瘤原发部位进行统计,并对其中已知原发瘤部位(MKO)的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受累及淋巴结侧位、转移瘤基本组织学类型等与原发瘤部位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研究腋淋巴结转移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Her-2和Ki-67的表达.结果 女性患者的年龄总体上显著低于男性,并且女性年龄分布范围较广泛.腋淋巴结转移主要为腺癌,原发部位主要为乳腺、肺、食管、子宫颈等.结论 腋淋巴结转移瘤在女性主要考虑来自局部引流区域,在男性则主要考虑来自胸腔和腹腔器官.
作者:王琼;蔡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的人群对于药膳养生的需求和认识,为本团队建立药膳养生堂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发放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该地区的市场较大,大众对于药膳养生有一定的了解,药膳饮食前景好.结论 广州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有较好的市场需求,适合在此处发展本团队的药膳养生堂.
作者:张华豪;马慧玲;吴丽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抽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显效86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42例,总有效率73.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降压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伟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通过小夹板固定配合院内中药制剂内服和外敷治疗四肢骨折后对患肢进行正确的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 上肢骨折29例4~5周后取消夹板,开始功能锻炼,恢复良好;下肢骨折31例5~6周后取消夹板,开始功能锻炼,恢复良好.结论 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四肢骨折后通过正确的康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倪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熟谙中医四大经典,诊治顽症精妙绝伦,在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重病方面验识俱丰,医术精湛,尤其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独具匠心,疗效卓著.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何任教授治疗本病验案的赏析,冀以弘扬何任教授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传承仁术.
作者:高尚社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为了了解药膳养生堂的经营管理模式,以走访考察方式对市场上的药膳养生堂展开调研.通过对走访所得情况进行辨证分析,得到关于建立经营药膳养生堂的可参考信息,使蒲公英药膳养生堂的构想实际化.
作者:吴丽雅;马慧玲;张华豪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中药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药泻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中药泻下法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朱荣昌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