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 EGFR基因突变

毛旭华;汤俊明;马芬芬;王彦

关键词:微滴式数字PCR技术,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技术, EGFR基因突变
摘要: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ddPCR法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技术(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分别检测58例NSCLC患者及TKI治疗后耐药患者20例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Kappa检验验证dd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与ARMS法的一致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共检出34例患者,其中双突变患者5例,ddPCR法共检出38例患者,其中双突变患者10例;两者Kappa值=0.72,阳性一致率为97.50%,阴性一致率为72.73%,总一致率为86.30%;ddPCR法检测接受TKI治疗患者的20外显子p.T790M位点突变检出率为50.00%(10/20),而无TKI用药史患者均未检出;ddPCR法检出突变丰度<1%的突变位点占总突变位点的29.17%(14/48),ARMS法仅检出其中的35.71%(5/14).结论 ddPCR法与ARMS法相比具有更高敏感性,且可绝对定量,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更高.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循环肿瘤DNA突变在乳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由肿瘤细胞通过凋亡、破裂、分泌等方式释放入血的DNA片段.ctDNA含有大量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信息,其在血浆中的含量及突变丰度与乳腺癌发展、转移、耐药及预后密切相关.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ctDNA具有非侵入性重复取样、灵敏度高、检测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作为液体活检的靶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该文就乳腺癌患者血浆中ctDNA及其热点突变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彤;周亚男;胡成进;曹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基于高通量多组学数据分析ESYT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基于高通量数据库分析扩展突触结合蛋白3(ESYT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的门户网站(cBioPortal和Oncomine)以及癌症多组学和临床数据库LinkedOmics分析ESYT3在乳腺癌中的变化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ESYT3变异与乳腺癌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非参数检验分析正常乳腺组织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SYT3的表达差异,Spearman非参数检验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ESYT3 mRNA水平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基因拷贝数变化和甲基化水平对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cBioPortal分析结果显示109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122例发生了ESYT3 mRNA的改变(包括突变、拷贝数变化和mRNA水平上调),其中,ESYT3 mRNA水平上调超过默认阈值(EXP≥2)的占10%,且不利于患者预后(P<0.05);Oncomine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SYT3 m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LinkedOmics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性乳腺癌中ESYT3 mRNA水平分别受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AM50分型、组织学类型、年龄以及肿瘤纯度的影响(P<0.01);ESYT3 mRNA水平与其基因拷贝数呈正相关(P<0.01),而与其DNA甲基化呈负相关(P<0.01).结论 ESYT3拷贝数增加和低甲基化促进其表达,且ESYT3高表达不利于乳腺癌患者预后,可作为预后的候选标志物.

    作者:孙海燕;杜欣娜;樊伟平;赵小芳;庄莹;张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miR-200b-3p与DNA甲基转移酶-3a在骨关节炎软骨 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miR-200b-3p靶向DNMT3A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RT-PCR法检测miR-200b-3p,DNMT3A,MMPs和COLⅡ在正常软骨组织和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和western bolt验证miR-200b-3p和DNMT3A之间的靶向关系;构建过表达的miR-200b-3p和DNMT3A真核细胞载体;q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MMPs和COLⅡmRNA及蛋白质在稳定转染的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通过细胞活力测定(MTS法)、团块培养、Hoechst 33342染色法评估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 qRT-PCR法及westernbolt结果显示,miR-200b-3p和COLⅡ在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呈低表达,而DNMT3A和MMPs呈高表达;双荧光素酶和western bolt证实miR-200b-3p和DNMT3A之间存在靶向关系;MTS法、团块培养及Hoechst 33342染色法结果证实,在miR-200b-3p过表达的软骨细胞中,DNMT3A和MMPs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COLⅡ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上调,且细胞的生存能力增强,凋亡率降低(P均<0.05);在过表达DNMT3A的软骨细胞中,MMPs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COL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细胞的生存能力减弱,凋亡率增加(P均<0.05).结论 miR-200b-3p可以抑制MMPs分泌和促进COLⅡ合成,并且可以通过抑制DNMT3A的表达来增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作者:商安全;王微微;陆文英;胡丽庆;李冬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miR-103a-3p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 影响

    目的 探讨miR-103a-3p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通市肿瘤医院52例肺癌患者手术组织标本,qRT-PCR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03a-3p的表达;采用Lipofecta mineTM 3000将miR-103a-3p mimic、mimic NC、miR-103a-3p inhibitor及inhibitor NC转染至A549细胞中,qRT-PCR检测miR-103a-3p的转染效率;CCK8实验检测其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凋亡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miR-103a-3p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qRT-PCR结果显示,转染miR-103a-3p mimic组细胞中miR-103a-3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imic NC组,且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而转染miR-103a-3p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103a-3p的表达水平低于inhibitor NC组,且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但细胞凋亡在4组中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miR-103a-3p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miR-103a-3p能够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作者:徐鑫鑫;林兰;王旭东;张艳;李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表达谱芯片与DNA甲基化芯片综合分析探索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分子靶标

    目的 综合分析表达谱芯片与DNA甲基化芯片,探索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分子靶标与潜在治疗靶点.方法 在GEO公共数据库下载编号为GSE64634的表达谱芯片数据以及编号为GSE52068的DNA甲基化芯片数据;利用R语言的相关工具包对表达谱芯片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对DNA甲基化芯片进行差异甲基化位点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进一步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结果 表达谱芯片分析获得筛选出23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77个基因表达下调,550个基因表达上调;DNA甲基化芯片分析获得2321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2228个低甲基化位点,93个高甲基化位点;对表达谱芯片和DNA甲基化芯片进行综合分析,找到4个表达水平升高且甲基化修饰水平降低的基因,并利用定量PCR、表达谱芯片和DNA甲基化芯片成功验证该结果.结论 综合分析表达谱芯片和DNA甲基化芯片,筛选出4个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靶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玉智;门剑龙;李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循环miR-152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miR-152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MM肿瘤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 以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相关疾病对照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人对照组,40例初诊MM患者为MM组,提取各组血清RNA样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清miR-152的表达水平;PCR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ROC曲线分析其诊断MM的临床效能;Beckman Immage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MM组血清IgA、IgG和IgM浓度;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iR-152的表达水平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M组血清miR-152的表达水平[1.40(0.90,2.24)]高于相关疾病对照组[1.07(0.60,1.63)]和健康人对照组[0.20(0.07,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424.50和85.50,P均<0.05);而MM患者治疗后[0.97(0.41,1.88)]较治疗前[1.66(1.15,2.42)]血清miR-15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U=63.00,P=0.027);基因测序结果证实其为成熟miR-152序列;血清miR-152诊断M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9(95%CI:0.70~0.87,P<0.05),当cut-off值为0.62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56.67%;血清miR-152的表达与MM患者总体生存率有关(HR=4.36,95%CI:1.23~15.43,P=0.022);miR-152的相对表达量与IgA、IgG和IgM浓度总和呈正相关(r=0.39,P=0.012),而与IgA、IgG或IgM浓度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30,-0.005和-0.18,P均>0.05).结论 血清miR-152在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会作为MM的鉴别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

    作者:谢玲玲;卢美红;马欣玥;戚菁;鞠少卿;王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 EGFR基因突变

    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ddPCR法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技术(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分别检测58例NSCLC患者及TKI治疗后耐药患者20例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Kappa检验验证dd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与ARMS法的一致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共检出34例患者,其中双突变患者5例,ddPCR法共检出38例患者,其中双突变患者10例;两者Kappa值=0.72,阳性一致率为97.50%,阴性一致率为72.73%,总一致率为86.30%;ddPCR法检测接受TKI治疗患者的20外显子p.T790M位点突变检出率为50.00%(10/20),而无TKI用药史患者均未检出;ddPCR法检出突变丰度<1%的突变位点占总突变位点的29.17%(14/48),ARMS法仅检出其中的35.71%(5/14).结论 ddPCR法与ARMS法相比具有更高敏感性,且可绝对定量,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更高.

    作者:毛旭华;汤俊明;马芬芬;王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组织驻留T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抗肿瘤免疫作用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issue-resident memory T cells,TRM)是近年来发现的驻留于感染部位的记忆T细胞亚群.TRM通过归巢受体进入组织,并长期驻留,大部分为分化完全的记忆CD8+T细胞.整合素CD103是TRM关键的生物学标志物,通过与其配体E-钙粘蛋白结合,使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驻留于上皮组织,增强免疫监视作用.该文就TRM的生物学特性、形成、维持和发展、分类及CD103通过介导TRM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B发挥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卢慧敏;蒋敬庭;卢斌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B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14B(cell division cycle 14B,CDC14B)作为一类高度保守的双特异性磷酸酶,在真核细胞中广泛表达.研究表明,CDC14B广泛参与有丝分裂、胞质分裂、减数分裂、DNA损伤修复、纤毛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CDC14B过高或过低表达都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甚至导致癌变或瘤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旨在对CDC14B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瑞林;孟峻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PAI-1和ACE基因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联性

    目的 分析PAI-1基因4G/5G多态性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RS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190例)及健康人对照组(193例)PAI-14G/5G、ACE I/D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特征.结果 以PAI-15G/5G基因型为参照,PAI-14G/4G、PAI-14G/5G及PAI-14G/4G+4G/5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OR分别为2.919,2.160,2.365,P<0.01);以ACE II基因型为参照,ACE DD、ID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1.674,1.492,P>0.05);而ACE DD+ID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29,P<0.05).结论 携带PAI-1突变基因可能增加患反复自然流产的风险,ACE基因I/D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潘琳;李霞;蔡永梅;霍正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cir-ITCH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circRNA ITCH(cir-ITCH)表达情况并评估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ir-ITCH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以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分析cir-ITCH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ir-ITCH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0.621±0.036)和MGC-803(0.118±0.003)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0.999±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294和23.58,P均<0.01).88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cir-ITCH的表达水平[0.635(0.137,1.506)]较癌旁组织[3.042(0.808,7.972)]明显下调(Z=-5.976,P<0.01),且与TNM分期密切相关(r为0.137,P<0.05).结论 cir-ITCH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TNM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潜在的胃癌诊断新分子标志物.

    作者:陈京燕;臧雪燕;张宇;张荣雪;黄振华;孙梓暄;张徐;钱晖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细胞形态误诊为APL的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目的 报道1例细胞形态误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临床上对其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形态似APL的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化学染色、免疫表型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等检查分析.结果 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59.2%),考虑AML-M3;细胞化学染色示:髓过氧化物酶(POX)阴性,非特异性酯酶乙酸萘酯酶(NAE)和丁酸萘酯酶(NBE)双染色阳性,且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免疫表型检测结果示:表达CD56,CD4dim,CD33,CD14,CD64,CD123,CD9,CD13,CD11b,MPOdim;部分表达HLA-DR,CD15;不表达CD7,CD117,CD34,CD16,CD19,CD22,CD20,cCD3,cCD79a,诊断为恶性幼稚单核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示:染色体核型正常(46,XY[20]);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筛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免疫表型分析可确诊形态特征不典型的无特定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作者:杨柯;郭晓宇;赵强;何苗;潘耀柱;白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基于TCGA数据的黑色素瘤预后相关miRNA模型

    目的 对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精准的分组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建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miRNAs风险评分模型.方法 通过收集TCGA数据库中黑色素瘤患者的miRNA表达谱和临床资料相关数据,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结果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与黑色素瘤预后密切相关的miRNA分子,分别为hsa-miR-7702,hsa-miR-4442,hsa-miR-4444-2,hsa-miR-4461,hsa-miR-203b和hsa-miR-1910,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后建立风险评分值的风险评分公式:Risk-Score=(0.2452×miR-4461)-(0.1018×miR-7702)-(0.1975×miR-4442)+(0.1083×miR-203b)+(0.1333×miR-1910)-(0.1733×miR-4444-2).结论 风险评分模型可以有效的根据患者的预后将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或可以成为指导黑色素瘤精准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尚巧利;张予川;马腾霄;谢锋;师文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外泌体转运linc-UFC1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目的 探讨外泌体(exosome)来源linc-UFC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linc-UFC1高表达的胃癌细胞系BGC-823来源的外泌体处理胃癌细胞系MKN-4548 h后,qRT-PCR检测linc-UFC1含量变化,细胞生长曲线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shRNA敲减BGC-823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的linc-UFC1,作用于MKN-45细胞系,检测MKN-45细胞的linc-UFC1含量、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 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来源的外泌体相比,BGC-823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linc-UFC1的水平明显升高(q=56.12,P<0.01),而MKN-45来源的外泌体中linc-UFC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q=5.98,P<0.01);经BGC-823外泌体处理后,与PBS组相比,MKN-45细胞内linc-UFC1水平明显升高(q=20.03,P<0.01),细胞增殖速率加快(q=25.84,P<0.01),平板克隆形成能力(q=48.73,P<0.01)和细胞迁移能力也明显增强(q=57.95,P<0.01);Linc-UFC1经敲减后,BGC-823外泌体中linc-UFC1水平明显降低(t=11.67,P<0.01);与对照外泌体处理组相比,外泌体上调胃癌细胞内linc-UFC1水平的作用被减弱(q=14.08,P<0.01),促进细胞增殖(q=14.45,P<0.01),平板克隆形成(q=18.58,P<0.01)及迁移(q=16.61,P<0.01)的作用被抑制.结论 外泌体可通过转运linc-UFC1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迁移.

    作者:梁炜;臧雪燕;张宇;张鹏;钱晖;许文荣;张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LSINCT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 RNA,lncRNA)LSINCT5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搜集90例乳腺癌患者、8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94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以及35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标本;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中LSINCT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ECLI)检测各组血清中CA153、CE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LSINCT5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LSINCT5表达水平[1.45(0.76,3.16)]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1.08(0.66,1.45),H=3.188,P=0.004]和健康人对照组[1.21(0.80,1.44),H=2.626,P=0.026];术后血清中LSINCT5表达水平[0.85(0.49,1.31)]较术前明显降低[1.10(0.67,2.23),U=0.764,P=0.005];此外,血清LSINCT5水平与乳腺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PR、和Ki-67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ER和Her2无关(P>0.05);血清LSINCT5单独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6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9.7%和100%,均高于传统标志物CA153(AUCROC=0.59,25.0%,95.6%)和CEA(AUCROC=0.54,33.8%,82.4%),且3项指标联合后其诊断效能(AUCROC=0.66,45.6%,100%)高于各项单独检测.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LSINCT5高表达,可能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一个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崔梦;张毅;罗庆;张开炯;刘靳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浆ESCCAL_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ESCCAL_1在ESC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提ESCC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浆RNA,以GAPDH为内参照,实时灾光定量PCR(qRT-PCR)检测ESCC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浆中ESCCAL_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SCC患者ESCCAL_1的△Ct均值(4.04±1.74)低于体检健康者(5.38±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4,P<0.01);ESCC患者ESCCAL_1上调率[66.7%(42/62)]高于体检健康者[25%(12/48),χ2=19.777,P<0.01];但ESCCAL_1在ESC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SCCAL_1在ESCC患者及体检健康者血浆中差异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ESCC的发生过程.

    作者:王晓飞;崔渊博;孙晓燕;周丽娟;曹新广;赵瑞华;吴伟;曹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清lncRNA H19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lncRNA H19表达水平及其筛查和预后价值.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70例NSCLC患者和6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lncRNA H19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H19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利用ROC曲线分析H19对NSCLC的筛查效能;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H19水平的NSCLC患者生存曲线,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SCLC组血清H19表达水平(1.72±0.27)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11,P<0.01).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H19筛查NSCLC的AUCROC为0.864,特异性为81.7%,敏感性为74.3%.血清H19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但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病理分型等无关(P>0.05).H19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而H19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874,P=0.027).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血清H1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均<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LncRNAH19明显升高,并且与NSCLC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NSCLC筛查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宋霖;张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液循环游离DNA联合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

    目的 通过荟萃(meta)分析评价循环游离DNA结合甲胎蛋白对于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8年5月间使用循环游离DNA结合甲胎蛋白作为诊断肝癌的文献,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文章纳入10篇文献,包括838例HCC患者、702例非HCC患者;循环游离DNA结合AFP检测肝细胞癌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0(95%CI:0.70~0.87)和0.95(95%CI:0.90~0.98),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5.9(95%CI:7.6~36.6)和0.21(95%CI:0.13~0.32),诊断比值比为76(95%CI:28~228);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5(95%CI:0.93~0.97).结论 循环游离DNA联合甲胎蛋白对诊断肝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早期肝癌筛查的指标,并且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诊断准确性更高.

    作者:杨波;侯怀晶;蔡小玲;熊婉媛;哈小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利用甲型流感病毒阳性临床标本制备质控品

    目的 制备一种能适用于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提取和PCR检测全过程的质控品.方法 采用TRIzol试剂灭活高、中、低3种浓度的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的痰液标本,分析TRIzol试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放置于35℃以及反复冻融,评估灭活后标本的稳定性;并在不同实验室间采用不同试剂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 TRIzol试剂对核酸检测无影响,处理后的高、中、低浓度标本反复冻融40次病毒浓度无明显降低,变异系数分别为1.26%、1.54%、1.54%,均低于试剂盒批内精密度.TRIzol试剂处理的标本在35℃环境保存40 d后高、中、低浓度变异系数分别为3.13%、2.77%、2.20%,变异系数均低于试剂盒批间精密度.在不同单位采用不同试剂均能检测出高、中、低不同浓度质控品.结论 采用TRIzol试剂灭活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制备的质控品在瓶间差、热稳定和长期保存时效等方面性能较优,可成为日后临床实验室开展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理想质控品.

    作者:李瑜霞;石翰铂;余斐;郑书发;崔大伟;曹红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