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练平;胡毅;李秋娥
目前的抗抑郁剂虽然很多,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1],本文对本院2000年1月~2001年5月应用万拉法新及阿米替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旨在对比二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建忠;甘建光;何为民 刊期: 200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干预降低社区中年人群超重/肥胖的效果.方法采用干预研究方法.干预组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健康教育讲课、以户为单位进行膳食指导、以居民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并坚持考勤,而对照组不给上述干预措施.干预组与对照组观察期均为10个月.结果经过10个月的干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BMI值、亚健康评分、健康相关知识、体质测定评分、收缩压、肺活量、静坐时间等方面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措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用合理膳食、坚持积极的体育锻炼,可有效降低社区中年超重/肥胖人群的BMI,控制体重.
作者:陶太珍;陶恭亮;吴克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Cushing综合征作为一种能够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疾病,在高血压病因诊断中是很受重视的.但是与它有着相似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基础,同样能够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亚临床Cushing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作者:王若琦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而形成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发现的治疗哮喘有效的抗炎药物[1].我科静脉滴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儿童中重度哮喘发作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志红;杜华;黄小芳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干眼症目前已逐渐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干眼症本身的症状、视功能的损害以及各种对症疗法的治疗方式、治疗副作用使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使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受到影响,甚至引起心理障碍,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本文主要针对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以及影响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曾艳彩;陈飞;胡燕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影像诊断仪器的问世,一些操作简便,对疾病诊断很有帮助的方法却被忽视了.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就是其中之一.现将其在外科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桂龙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胃癌患者从疾病诊断到生命终结,其间要经历复杂的甚至是痛苦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过程,伴随他们走过这一段特殊生命历程的除了有医护人员,还有他们的家属、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帮助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或客观的影响力,可分为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物质支持与政策保障、自然环境、经济水准、社会文化背景等有关,精神支持多涉及家人、朋友、同事、亲戚、邻居及宗教社团成员等人际交往,精神支持能否对个体产生影响,取决于个体对这种社会支持的情绪体验,即必须通过个体的认知评价才能发挥作用,精神支持的有效与否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所以说精神支持是一种客观的影响力.
作者:郝学志 刊期: 200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3次/d,4片/次,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主要临床症状,检测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除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外,各项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能使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在组织学上有明显改善,该药抗肝纤维化作用肯定.
作者:曲鹏;杨子洋;王彦君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d),常伴有低白蛋白血症(≤30g/L)、水肿、高脂血症,是多种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在治疗方面有其共同的规律,但也有各自的特点.本文主要讨论肾病综合征治疗的一般原则,并对不同病理类型及几种常见疾病所导致的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段晓峰;刘惠兰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为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死亡率过去居恶性肿瘤之首(前3位为胃癌、食管癌和肝癌).近年来,尤其是90年代之后的国内统计,胃癌的死亡率在市区已退为第2位.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出现症状必须进行手术治疗,90%以上的患者约在1年内死亡.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手术方法的改进及综合治疗的应用,胃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但5年生存率仍持续在20%~30%.因此对于胃癌早诊、早治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黄宝星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抑癌基因PTEN/MMAC1/TEP1的表达异常较多见于乳腺癌,PTEN基因失活与乳腺癌的发病机理,浸润转移,恶性转化,无限制生长及临床预后有一定关系.PTN蛋白的表达随乳腺癌病情的进展而降低,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本文综述了PTEN的结构、功能、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刘延菊;曹明耀;姚智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前列腺增生(BPH)又称前列腺肥大,是指前列腺的基质和(或)腺体的增生,是一种老年男性多发病和慢性病.我国60岁以上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为53.7%,而确认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仅占患者总数的14.7%[1],这就给从事社区医疗的医务人员对本病的首诊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作者:罗竑宇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肠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俗称懒黄病,是人体消化道寄生线虫病中危害大的一种.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一般根据症状、粪便检查找到钩虫卵可明确诊断[1].但钩虫感染造成肠黏膜损伤引起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无特异性,重度感染者还可发生消化道出血,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甚至出现黑便,其临床表现不易与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易造成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1996年10月~2002年10月误诊的10例报道如下.
作者:楼小英 刊期: 200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将活体组织检查Hp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为2型DM患者(DM组),80例为胃肠病门诊确诊的非DM消化不良的患者(对照组).按相同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活检和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1 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和奥美拉唑(20 mg,2次/d)三联用药治疗10 d.抗Hp治疗6周后,通过胃镜取胃体、胃窦部的活体组织进行复查,没有再发现Hp感染者为治愈.结果DM组与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50%与85%,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Hp感染的2型DM患者抗Hp根除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型DM患者Hp根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能是因DM患者胃部微血管发生病变和频繁使用抗生素产生二重感染,产生耐药菌株所致.
作者:余文辉;周大桥;周小梅;李冬虹;林章礼;吴和顺 刊期: 2004年第20期
胃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关键.胃癌初期症状主要包括:(1)上腹痛;(2)食欲减退及消瘦;(3)恶心呕吐;(4)上消化道出血或黑便;(5)吞咽困难;(6)上腹部肿块等,症状多隐匿,无特异性且可长期存在,易误诊、漏诊.临床上应引起注意并运用影像学技术及实验室技术等与其他消化系统疾患准确鉴别,早期诊治.
作者:郑朝旭;袁兴华 刊期: 2004年第20期
1病例简介患者,男,83岁.因头晕、乏力2 h,神志不清1 h呼叫120急救.患者2 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大汗,伴恶心,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1 h前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躁动.患者于10年前因急性前壁心梗、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治疗并安装起搏器.高血压痛史2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0号,血压(180~150)/(90~100)mm Hg(1 mm Hg=0.133kPa).体格检查:血压80/40 mm Hg,心率9~12次/min,呼吸18次/min.神志模糊,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双侧瞳孔等大,直径3 mm,光反射存在.
作者:王坤;杨萍芬 刊期: 2004年第20期
1病例简介患者,男,53岁,主因胸闷伴右肩背部疼痛1年余间断发热2个月入院,近1周出现疼痛加重,不能平卧,影响睡眠,体温高39℃,经对症治疗无效入院.查体:右下胸叩实音,呼吸音消失,余查体未见异常.X线提示:右膈上椭圆形肿物,肿物边缘与膈肌成锐角.CT提示:右膈上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界清,密度欠均匀,可见水样及软组织密度.MRI提示膈上肿物与肝脏延续.CT、MBI及B超检查均未见胆囊影.
作者:霍春玲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治疗方法生川草乌各20g、透骨30g、威灵仙30g、艾叶30g、伸筋草30g、徐长卿30g、王不留行30g、牛膝30g、三棱30g、莪术30g、加水1000ml,陈洒250ml,煎开后加樟脑再煎10min,先煎后洗再泡脚,3次/d,每次1-2h,每剂药用2d,10d为1疗程,治疗期间,不下冷水,不负重远行.
作者:吕敏 刊期: 2004年第20期
宫颈糜烂是宫颈慢性炎症的常见病变,在已婚及有性生活史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我院采用保妇康和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患者2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林凤 刊期: 2004年第20期
本文利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从甲状腺内部回声及血流方面,对甲状腺疾病声像图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胡智慧;曾凤英 刊期: 200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