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GMP-140、D-二聚体的关系

白雪;黄津;邓桂芳;方琳

关键词:创伤,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创伤后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对创伤后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platelet α-granule menbrance protein,GMP-140)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对DVT的诊断意义.
临床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奇异变形杆菌的同一性试验

    奇异变形杆菌常引起食物中毒、婴儿腹泻及医源性感染等,由该菌引起的感染是否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应有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来确认.我们从变形杆菌众多的同一性试验方法中,选取了Dienes试验、交叉定量凝集试验2种方法,对20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以用于该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曹金德;倪丽萍;王惠民;张志泉;沈荣春;施英娟;褚少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LAPTM4B新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建立

    目的利用制备的鼠抗人肝癌相关LAPTM4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检测LAPTM4B蛋白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重组质粒pGEX-KG-LAPTM4B-N1-99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1 mmol/L IPTG 37℃诱导获得融合蛋白.利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抗人LAPTM4B单抗,免疫印迹法进行单抗鉴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5种肿瘤细胞中LAPTM4B的表达.结果经western blot分析抗LAPTM4B单抗可与LAPTM4B-N1-99编码的融合蛋白以及肿瘤细胞中的天然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HC)检测到肝癌、肺癌等5种肿瘤细胞均表达LAPTM4B蛋白.IHC和免疫印迹分析证明了LAPTM4B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论该单抗能特异识别原核及真核细胞表达的LAPTM4B蛋白,为进一步探讨LAPTM4B蛋白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条件.

    作者:彭方毅;张青云;周柔丽;涂植光;王雅明;徐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己糖激酶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葡萄糖的样品体积分数研究

    样品体积分数是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所谓样品体积分数(SVF)是样品体积(SV)与反应液总体积(TV)之比值,即SVF=SV/TV.它涉及到反应系统中所用的样品体积、样品稀释液体积、试剂体积、试剂稀释液的体积的选择和配比,关系到反应液中样品稀释倍数[1]

    作者:李立和;王长友;梁夯;王宝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对21名健康人及27例不同程度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阳性率及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5),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阳性率<30%.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对评价感染性疾病患者机体免疫状况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健;张葵;陈军浩;孙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微量元素有一定关系[1].我们于2001~2003年期间检测了54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中铜、锌、铁、硒、锰、钴、镍、镉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冬梅;于瑞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T 815A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基质耗尽的监测

    我们在使用上海三科公司的BT 815A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时,发现1例ALT高值标本的结果反而很低,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分析了导致错误结果的原因.

    作者:聂锡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细胞膜脂类衍生物,是磷脂中小、简单的分子[1].LPA可以在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的初期由血小板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2],理论上它可以作为指示血栓形成启动的标志分子.我们据此对冠心病患者血浆LPA水平进行研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慧玲;刘桂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例疑难血型的实验室检查及分析

    正常A型人的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相应的抗B抗体.在某些疾病的影响下,血型抗原或抗体减少或缺失,给正确鉴定血型带来困难.本站近遇到1例罕见的抗原难检出、抗体缺失的患儿,经鉴定血型为A型,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原因.

    作者:华敏玉;郭永芳;姜健;洪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冠心病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冠心病(CHD)、冠脉狭窄程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为研究对象,用ELISA检测样本Cpn特异性IgG及IgM抗体.应用乳胶凝集法检测CRP.结果冠脉轻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Cpn IgG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Cpn 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Cpn 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ACS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3组Cpn 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ACS组CR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SAP组,正常组和SA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Cpn IgG抗体阳性组的CRP阳性率显著高于Cpn IgG抗体阴性组.结论Cpn感染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定作用,但因果关系尚待确定.

    作者:庄文卓;缪竞诚;盛伟华;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胆红素和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胆红素是机体内重要的生理抗氧化物质,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血尿酸升高可能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2].本研究检测冠心病和对照组的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初步探讨二者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曾小莉;郭晶;袁慧;蒋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肠球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为了解肠球菌感染和耐药情况,我们对2002~2004年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109株、屎肠球菌56株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承;熊怀民;姚乾;屈振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尿路感染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在尿路感染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镜检法观察66例尿路感染伴有血尿患者的尿标本.结果有24例尿红细胞形态呈多形型和混合型异常改变.结论尿路感染时尿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对鉴别肾小球性、非肾小球性出血无帮助.

    作者:许宏岳;汪晓侬;姚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膜炎奈瑟菌C群引起的流脑1例报告

    我院于2004年12月到2005年2月共收治了14例流行性脑膜炎病人,其中有5例为某小学五年级的在读学生,只有1例血液和脑脊液均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C群.

    作者:张亮;姚文虎;沈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26例化脓性骨髓炎脓液细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1病例与标本全部病例均为经X光片和/或CT检查确诊的住院患者.骨髓炎病灶在胫腓骨64例(50.8%),股骨22例(17.5%),跟骨21例(6.7%),指骨6例(4.8%),其他部位13例(10.3%).年龄4~77岁,男101例,女25例.标本均由临床医生采集脓性分泌物或手术中取肉芽组织或死骨送检,收集于2001~2004年.

    作者:李珍大;王卫萍;张小卫;邵海枫;陆维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检测来源不明的额外标记染色体和衍生染色体.方法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G显带技术和NOR技术,对1例47,XY,inv(9)(p11q13),+mar和1例46,XY,t(5;?)核型进行诊断.结果病例1的额外标记染色体片段来源于15号染色体,患者核型为47,XY,inv(9)(p11q13),+SMC(15).病例2的核型为46,XY,der(5)t(4,5)(q27;q35).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核型-表型进行了分析.结论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对于来源不明的标记染色体和衍生染色体的诊断是非常有帮助的.

    作者:王云华;崔英霞;姚兵;郝丽君;拜红霞;宛传丹;黄宇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敏感性分析

    为了比较临床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本文选择共116株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进行加替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4种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方蓉;赵芳;李珍大;邵海枫;王卫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相关因素分析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HBV P)活性部位YMDD基序(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抑制HBV DNA复制,抗病毒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可使HBV发生YMDD变异,影响拉米夫定的疗效[1-2].为了解YMDD变异是由抗病毒药物所致,抑或是在治疗前变异株即存在,我们观察研究了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BV YMDD变异及相关指标.

    作者:赵绍林;陈乃玲;韦玉芳;吴惠毅;赵文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ELISA检测尿液sIgA及临床意义

    sIgA作为黏膜免疫系统的效应分子在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sIgA有助于上述部位感染的诊断和治疗[1-5].本实验建立了尿液sIgA的ELISA法,并探讨尿液sIgA测定对鉴别泌尿系统感染部位的意义.

    作者:曾常茜;金海甲;刘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内毒素含量的测定及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及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鲎试剂定量动态比浊法检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30例正常人血浆内毒素含量为(3.20±1.71)pg/ml,51例肝硬化患者内毒素阳性率为49.0%,平均内毒素含量为74.97 pg/ml.31例发热、28例白血病、16例肺炎、12例肺癌、9例肝炎和14例肝癌患者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分别为67.7%、67.9%、68.8%、100%、33.3%和57.1%,内毒素平均值分别为73.47、29.47、239.45、259.42、8.74和17.34 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肺炎和肝炎组外,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肝病之间及肺炎和肺癌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血浆内毒素含童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性疾病及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有利于临床及早诊治疾病.

    作者:张建芳;徐修礼;樊新;孙怡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UF-100、Uriest-100型尿分析仪与镜检法的实验比较

    目前,以流式细胞原理结合细胞化学或化学反应的全自动尿液(沉渣)分析仪有快速,总体准确性、重复性好的优点,但也存在假阳性等不足,值得实验室同道共同探讨.

    作者:龚希平;周镇先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