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瑞;杨伟民;苏楠;滕军放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30例,其中脑卒中后抑郁者64例,脑卒中后无抑郁发生者66例,且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脑卒中情况、基础疾病等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负性生活事件、经济困难、丧偶、家庭不和、病灶数量、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和抑郁史是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负性生活事件、经济困难、病灶数量、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和高血压、抑郁史是诱发脑卒中后抑郁的高危因素.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社会-心理-生理综合性因素所致,且积极对其高危因素加以防治至关重要.
作者:黄载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舒血宁联合桂哌齐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治疗组联用桂哌齐特32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5/38)和74 % (28/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联合桂哌齐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作者:张冬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院自2005-04-2011-10共收治970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54例,发生率为0.557%,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原因、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周相军;乔俊;汤永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5 a来多项研究表明,以GCS 评分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分型,25.36%~46.42%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会出现躁动[1-2].因此,镇静镇痛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镇痛镇静的治疗效果, 观察其对呼吸、循环功能、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评价此镇痛镇静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杨彩浮;徐兰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神经营养因子与弥可保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采用三种药物联合应用,以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及临床结局综合评定疗效.结果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3周后,患者VAS及Q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率96.67%,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神经营养因子、弥可保与加巴喷丁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显著,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且少见不良反应,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玉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锂对新生鼠缺氧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40只9日龄Wistar雄性大鼠建立缺氧缺血动物模型,术后给予相同剂量的氯化锂或生理盐水干预,缺氧缺血后3 d灌注取脑,MAP-2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脑损伤体积,Caspase-3检测细胞凋亡,Iba-1,Galectin-3检测神经炎症反应.结果 缺氧缺血后3 d,锂盐治疗组脑组织脑损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生理盐水组动物大脑皮质Caspases-3阳性细胞数目为(32.5±5.37)个,而锂盐治疗组则为(17.3±4.46)个(P<0.01),锂盐治疗后海马DG区Caspase-3阳性细胞数目仅为对照组的约1/4 (P<0.001);Iba1染色,生理盐水组动物皮层及海马DG区Iba1阳性细胞数目分别为112.6±10.72和342.5±9.67,均显著高于锂盐治疗组(皮层72.4±7.33,海马DG区224.6±9.34)(P<0.01,P<0.01);Galectin-3染色,锂盐治疗后,实验动物大脑皮质及海马DG区Galectin-3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P<0.01).结论 锂对新生鼠缺氧缺血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减少细胞凋亡或抑制缺氧缺血后的神经炎症.
作者:邹艳萍;栗艳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脑动静脉畸形出血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救治方法、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及畸形血管切除治疗,全部切除19例,部分切除11例;本组治愈15例,轻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需要急诊手术救治,及早行血管造影等影像检查,制定严密的手术方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陈刚;任瑞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护理.方法 分析42例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各种类型发作时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42例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运动性发作9例,发作性情感障碍3例,短暂的精神分裂症样发作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样状态15例,癫性格改变5例,癫性痴呆6例.结论 全面掌握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做好患者的生理、心理和安全管理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新勤;罗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对富血运颅内肿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近5 a我院术前未做栓塞的10例(肿瘤直径>4 cm)富血运颅内肿瘤与近期我院做的1例巨大跨小脑幕上下复发脑膜瘤(肿瘤直径>6 cm)病例的治疗过程,查阅大量文献深度讨论治疗常见的各种问题,结合各种国内外专家经验作出相应的推断和探讨.结果 未栓塞富血运颅内肿瘤术中出血量800~3 000 mL,栓塞肿瘤出血量150 mL;未栓塞肿瘤术后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栓塞肿瘤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短;未栓塞肿瘤切除率为辛普森分级(Simpson)Ⅱ级、Ⅲ级,栓塞后肿瘤切除率为辛普森分级(Simpson)Ⅰ级.结论巨大富血运颅内肿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尽可能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前介入栓塞治疗可明显减少该类肿瘤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术前介入栓塞治疗使得肿瘤切除率更高,减少术后肿瘤术后复发可能.
作者:吴刚;李连;韦红恩;刘寿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将400例人工流产受术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200例,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使人工流产受术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人流综合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人工流产者以佳状态度过手术期.结论 通过开展人工流产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满足女性特殊状态下的心理需求,减轻术前恐惧,增加人工流产受术者安全感及舒适感,提高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显著地减少了流产后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全面改善流产后生活质量.
作者:莫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 收集整理本院于2005-01-2012-06收治的7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治疗组各39例.传统康复治疗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康复法,早期康复组是病人发病48 h后开始有目的 的训练.然后对2组对象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机体恢复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的病患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改善情况要优于采用传统康复治疗的患者.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既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又可以通过肢体协调训练来重塑肢体的联合反应,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瘫痪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钠对术后抗炎、抗渗出、抗氧化效果.方法 SD大鼠制备术后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地塞米松5 mg/kg)、给药组(七叶皂苷钠2 mg/kg),均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术前给药1次,术后继续给药3 d,术后1周各组进行粘连程度分级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七叶皂苷钠明显减轻大鼠术后肠粘连的分级程度(P<0.05),缓解粘连组织的炎性渗出和炎症反应;可使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肠梗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七叶皂苷具有抗炎、抗渗出、抗氧化等多方面药理作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神经科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后引起的脑水肿、周围神经疾病等的治疗方面显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文建军;游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院显微手外科于2011-06-2012-10对26例腕管综合征行小切口正中神经松解的手术方式治疗,对获得随访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该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延良;任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基础起搏频率对房室结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 对56例既往有晕厥史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时,应用不同基础起搏频率(按起搏频率分3组:A组90~100次/min,B组100~110次/min,C组110~120次/min)分别测出房室结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AVNERP)并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基础起搏频率的加快房室结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逐渐延长,当起搏频率大于100次/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起搏频率的增加房室结有效不应期随之延长,故在描写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时应注明起搏频率,以达到规范化,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作者:杨丽红;乔鹏;徐金义;吴志红;李涵;杨蕊珂;张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面肌痉挛俗称面抽,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神经功能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情况下容易诱发,严重发作时睁眼困难,口角歪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1].显微血管减压术由于安全、高效、创伤小、复发率低、能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我院2009-09-2012-05开展的150例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娟;梁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与健康人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 选取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后的次日进行血浆Hcy测定,另选6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cy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脑梗死有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芳;李世学;孙艳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纳美芬、纳洛酮及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导致昏迷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患者75例随机分为纳美芬组、血液透析组及纳洛酮组.观察患者治疗后45 min、90 min、150 min神志意识恢复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后45 min纳美芬组和血液透析组优于纳洛酮组(P<0.05),治疗后90 min总有效率比较纳美芬组和血液透析组优于纳洛酮组(分别为P<0.05,P<0.01).150 min纳美芬、血液透析优于纳洛酮组(P<0.05,P<0.01).在显效率治疗后45 min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min显效率比较纳美芬组和血液透析明显优于纳洛酮组(P<0.01).治疗后150 min纳美芬组和血液透析优于纳洛酮组(P<0.05,P<0.01),血液透析组优于纳美芬组(P<0.05).结论 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上,纳美芬的促醒作用优于纳洛酮,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临床医师推广.血液透析技术显效率高,患者昏迷时间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值得早期使用.
作者:孔娟;李莉;兰超;刘宝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较动脉狭窄、稳定斑块更危险的因素.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明显的相关性[1].炎症反应因子在不稳定斑块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本文对2009-01-2010-12我院体检中心发现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的患者对比分析,运用颈动脉超声作为观察手段,同时检测血液中MMP-9、Lp-a、hs-CRP,探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MMP-9、Lp-a、hs-CRP的相关性.
作者:徐英;赵振华;郑一;田云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跳伞训练对空降兵新兵心理和免疫、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参加跳伞空降兵146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参演跳伞前后血清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指标:IL-2、IL-6、IL-8水平,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将血清学检测结果与空降兵SAS分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跳伞后血清COR、ALD、ACTH均升高,与跳伞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分值>50的空降兵新兵血清皮质醇和醛固酮升高更明显(P<0.05);跳伞应激后血清IL-2降低,IL-6、IL-8升高,与跳伞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分值>50的空降兵(n=25)IL-2降低和IL-6、IL-8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空降兵的跳伞应激可引起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并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强;张立新;陈娟;蒋令修;徐轩;李少坤;耿广忠;崔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Fg、PT、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其安全可靠,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任翔;杨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