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30例分析

李建锋

关键词:颅脑外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头颅CT
摘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2-2013-02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5~70岁,平均42.5岁,其中>60岁13例(43.3%).受伤原因:车祸伤14例,跌倒摔伤8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3例.致伤部位:额部8例,枕部12例,颞顶部10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71例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对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急诊手术71例,术后昏迷2例,术后CT提示1例为大面积脑梗死,8 d后放弃治疗;另外1例5 d后出现昏迷,急查颅脑CT,考虑颅内占位破裂,转入外院后死亡;暂时性精神障碍23例,其余均健康出院.随访3~12个月,所有暂时性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时症状均消失,随访期间均未再次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较严重,术前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术中脑保护方案.

    作者:肖长波;王平凡;张力;喻红霞;卢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帕金森非运动症状表现特点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金森非运动症状特点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132例帕金森病患者,评估不同临床分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临床阶段均可伴发多种复杂的非运动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81.8%,采用多重回归分析得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非运动性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导致生活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作者:郑玉敏;刘娜;罗晓光;高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2010-05-2012-05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中筛选出无精神病史、无内科并发症的初产妇3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6例,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孔秀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全身麻醉后合并偏瘫患者临床特点和神经影像学分析

    现将2011-05-20013-01我院因非脑部手术而行全身麻醉后出现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上述时期因非脑部手术而行全身麻醉后出现偏瘫病例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50岁1例,50~60岁5例,>60~70岁6例, >70岁1例.其中普外科4例,骨科3例,泌尿科3例,妇科3例.既往有脑梗死史6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5例.13例患者均经神经内科会诊,直接转入神经内科治疗或由神经内科持续参与诊断治疗.患者手术前均无言语、肢体麻木、活动异常等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体征.全身麻醉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作者:闫丙川;郑春玲;王明科;张丽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在腰椎穿刺术后体位护理中的应用

    我科运用循证护理知识,通过改变患者卧位,加强观察与沟通,对观察组48例腰椎穿刺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1-10我科96例住院患者,按腰椎穿刺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2组患者年龄14~67岁,平均(45.7±9.5)岁,均为第1次腰椎穿刺,无翻身禁忌证,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意识不清、腰椎穿刺前有头痛症状、既往有头痛史者.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6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个月~73岁,平均29.7岁;其中7个月~14岁4例,>14~39岁24例,40~59岁26例,≥60岁6例.

    作者:康继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CT引导下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CT引导下脑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09-2012-09于我院就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微创穿刺引流组和保守治疗组各40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残存体积及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微创组的血肿体积由术前的(36.33±8.04)mL至术后的3 d的(18.28±5.25)mL及术后14 d的(12.38±4.25)mL,而保守治疗组则从术前至术后3 d、7 d分别为(35.31±7.06)mL、(30.56±6.35)mL、(26.52±5.27)mL,2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血肿体积下降更明显;从评分结果可以看出,微创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更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引导下的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满意.

    作者:周汉成;李杰;陈俊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强化综合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08-2012-11收治的80例经神经外科开颅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32例,男48例;年龄28~67岁,平均45岁;重型颅脑损伤38例,高血压性脑病32例,脑肿瘤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排除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妊娠患者,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瑞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医辨证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6-2012-06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6~82岁,平均(65.4±5.7)岁.患者入院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偏侧瘫痪或麻木、吞咽困难.40例患者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

    作者:陈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学习记忆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学习记忆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训练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4-VO)制作全脑缺血大鼠模型,术后1周以Y型电迷宫训练大鼠,分别在训练 7 d、14 d、21 d后应用Y型电迷宫检测比较3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HE染色观察CA1区神经元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 训练 21 d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和训练组比较,Y型电迷宫全天总反应时间和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训练组(P<0.05).结论 学习记忆训练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提示应用学习记忆训练方法可以改善全脑缺血损伤后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张军艳;栗延伟;任玉琴;谭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对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就诊我院神经外科的3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21例发生TCI,发生率5.83%;50岁以上、GCS评分>8分、有脑疝和低血压的颅脑损伤患者,TCI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21例TCI患者8例良好,4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病死率33.33%.结论 年龄、GCS评分、脑疝、低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应用等为TC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王公平;张海涛;邵珍维;陈魏;岳新鹏;李鲁;李鑫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度洛西汀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至少应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的43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2例)和对照组(n=21例).研究组给予低频(≤1 Hz)rTMS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度洛西汀治疗,观察6周.2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2组不良反应.结果 2组在治疗6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在治疗2、4、6周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rTMS合并度洛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显效快,早期能显著改善患者重度抑郁情绪,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张岩滨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01-2013-01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0例(危重症患儿不在此资料范围内),均为足月新生儿,即胎龄满37周以上,诊断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胎龄37+1~41+3周;出生体质量2.6~4.3 kg;Apgar评分2~8分.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胎龄37+2~41+2周;出生体质量2.5~4.4 kg;Apgar评分2~8分.2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及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桂香;张惠娟;娄佩军;胥琪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方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01-2010-12收治的12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到临床治疗时间分为A组(出血时间7 h内)40例和B组(出血时间8~24 h)45例及C组(出血时间>24 h)35例.按照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血肿情况,观察各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方法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志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麻醉下松解治疗肩周无菌性炎症所致神经疼痛效果观察

    我院近年来采用麻醉方式下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肩周无菌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疼痛治疗学肩周炎治疗标准,均伴有肩周痛、肩关节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等临床症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44~75岁,平均(61.38±12.84)岁;Ⅲ级疼痛40例,Ⅳ级疼痛5例;治疗前OSS评分(38.32±7.37)分,VAS评分(8.31±1.61)分.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45~76岁,平均 (62.46±12.15)岁;Ⅲ级疼痛39例,Ⅳ级疼痛6例;治疗前OSS评分(39.61±8.11)分,VAS评分(8.19±1.71)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汉和;彭长征;袁桂婵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3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2-2013-02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5~70岁,平均42.5岁,其中>60岁13例(43.3%).受伤原因:车祸伤14例,跌倒摔伤8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3例.致伤部位:额部8例,枕部12例,颞顶部10例.

    作者:李建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盐酸马尼地平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盐酸马尼地平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

    作者:吴帆;樊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小儿肺炎并发急性中毒性脑病救治体会

    2011-01-2012-12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小儿肺炎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患儿92例,现将救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01-2012-12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诊断为肺炎合并急性中毒性脑病患儿92例.诊断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体格检查、X 线胸片、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头颅CT结果等[1].男53例, 女39例;年龄1个月~1岁59例(64.1%),>1~2岁23例(25%),>2~3 岁8例(8.7%),>3~5岁2例(2.2%).

    作者:许惠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经鼻蝶窦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18例(40%),女27例(60%);年龄18~70岁,平均44.7岁;病程3个月~7 a.临床表现:闭经泌乳15例,肢端肥大症6例,头痛25例,视力、视野改变34例,性欲减退1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常规行鞍区薄层CT扫描及MRI检查,肿瘤直径1.0~2.0 cm 10例(22.2%),>2.0~3.0 cm 30例(66.7%),>3.0 cm 5例(11.1%).

    作者:暴银素;施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术前对拟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术中取组织冰冻活检.手术注意沿神经走向剥离肿瘤,避免过度牵拉挤压.结果 6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腮腺内面神经鞘瘤,CT、MRI提示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无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面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较少见,易造成误诊,临床应注意仔细检查辨别;术中轻柔操作,尽量减少对面神经的牵拉,有助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利浩;牛艳红;方喜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