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科常见用药错误分析及对策

彭燕;张玲莉;吴玥;戎佩佩

关键词:神经内科, 医疗用药错误, 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常见的医疗用药错误,并根据错误因素对症处理,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共1 265例医疗用药错误患者资料,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整改.结果 从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看,以药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和重复治疗的比率大(P<0.05);而从医源性错误中以药品管理的错误发生率高(P<0.05);随着措施的落实临床用药的错误比率有明显下降趋势,2012年和2010、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医疗用药错误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范化处理后能降低用药错误,提高临床安全用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硫辛酸在实验性神经细胞老化过程中对内源性谷胱甘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硫辛酸在神经细胞老化过程中对细胞内源性抗氧化分子谷胱甘肽(GSH)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建立实验性神经细胞老化模型.设立100 μmol/L硫辛酸(LA)作用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结果 硫辛酸作用组5 d、10 d和15 d时细胞内GSH含量分别为306.48 μg/mgprot、240.72 μg/mgprot、152.34 μg/mgprot(同时期对照组分别为278.08 μg/mgprot、181.94 μg/mgprot、99.13 μg/mgprot);随着细胞老化进程而下降,但LA实验组的细胞内GSH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结论 硫辛酸能明显提升实验性神经细胞内GSH水平,增加细胞内源性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毅;苗玲;苏敏;蔡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我们回顾性分析124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心内科12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作者:焦秋霞;刘子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71例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对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急诊手术71例,术后昏迷2例,术后CT提示1例为大面积脑梗死,8 d后放弃治疗;另外1例5 d后出现昏迷,急查颅脑CT,考虑颅内占位破裂,转入外院后死亡;暂时性精神障碍23例,其余均健康出院.随访3~12个月,所有暂时性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时症状均消失,随访期间均未再次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较严重,术前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术中脑保护方案.

    作者:肖长波;王平凡;张力;喻红霞;卢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6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临床分析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继发癫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6~83岁,平均(64±13.5)岁;其中缺血性卒中24例(24/60),原发病为脑梗死10例,脑栓塞14例,出血性卒中36例(36/60),其中脑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

    作者:贺新霞;韩玉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01-2013-01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0例(危重症患儿不在此资料范围内),均为足月新生儿,即胎龄满37周以上,诊断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胎龄37+1~41+3周;出生体质量2.6~4.3 kg;Apgar评分2~8分.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胎龄37+2~41+2周;出生体质量2.5~4.4 kg;Apgar评分2~8分.2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及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桂香;张惠娟;娄佩军;胥琪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分析

    选取我院2010-10-2012-10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288例,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10-2012-10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的患者28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水平计算脉压分成A、B、C 3组,A组(<40 mmHg)79例,男49例,女30例;年龄60~75岁,平均(78.5±2.5)岁;B组(>40 mmHg且<60 mmHg)96例,男53例,女43例;年龄61~78岁,平均(79.5±2.5)岁;C组(>60 mmHg)113例,男63例,女50例;年龄60~78岁,平均(77.5±2.5)岁.所有患者均经检查诊断,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3组性别和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范淑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笔者对我院3年来的7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03-2012-03 7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经头颅CT或MRI确诊,男459例,女309例;年龄31~89岁.缺血性脑卒中492例,出血性脑卒中276例.共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8.07%,男38例,女24例,年龄40~89岁;缺血性脑卒中27例,出血性脑卒中35例.所有缺血性患者脑卒中的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10年诊治指南[1].

    作者:张翠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术前对拟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术中取组织冰冻活检.手术注意沿神经走向剥离肿瘤,避免过度牵拉挤压.结果 6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腮腺内面神经鞘瘤,CT、MRI提示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无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面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较少见,易造成误诊,临床应注意仔细检查辨别;术中轻柔操作,尽量减少对面神经的牵拉,有助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利浩;牛艳红;方喜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体外反搏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5-2012-02在我院内科住院的颈动脉斑块患者20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标准: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IMT值<1.0 mm为正常,IMT 1.0~1.2 mm内膜增厚,>1.2~1.4 mm为斑块形成,IMT>1.4 mm为颈动脉狭窄.低回声为软斑块即易损斑块,强回声为硬斑块.检测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共6个部位.入选标准:(1)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有软斑块;(2)管腔狭窄<70%者.排除标准:(1)有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者;(2)急性心肌梗死者;(3)年龄>80岁.200例随机分为2组:体外反搏治疗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2~78(65±8)岁;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45~77(65±6)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牛洪体;王亚杰;赵宝顺;伊莹;宋传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方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01-2010-12收治的12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到临床治疗时间分为A组(出血时间7 h内)40例和B组(出血时间8~24 h)45例及C组(出血时间>24 h)35例.按照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血肿情况,观察各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方法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志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对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就诊我院神经外科的3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21例发生TCI,发生率5.83%;50岁以上、GCS评分>8分、有脑疝和低血压的颅脑损伤患者,TCI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21例TCI患者8例良好,4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病死率33.33%.结论 年龄、GCS评分、脑疝、低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应用等为TC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王公平;张海涛;邵珍维;陈魏;岳新鹏;李鲁;李鑫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医辨证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6-2012-06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6~82岁,平均(65.4±5.7)岁.患者入院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偏侧瘫痪或麻木、吞咽困难.40例患者伴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

    作者:陈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我院神经内科2009-06-2012-12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素霞;陈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护理对策

    现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8例颅内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采用自愿问卷调查方法,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2002-12-2012-06在我院进行就诊的38例颅内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方面的调查.其中男20例,女18例.患者家属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28~80岁,平均(56.8±2.6)岁.具体的调查内容包括:①是否应该告诉患者真实的疾病诊断结果;②患者和家属是否想了解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类知识;③颅内恶性肿瘤患者担心的问题以及有关患者家属相对害怕的问题是什么.

    作者:方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10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尿激酶及冰片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50例,溶栓组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冰片注射液,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溶栓组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8%、30%、82%,对照组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0%、22%、5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凌天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探讨

    目的 分析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3-2012-03收治的89例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采取分期或联合入路方式切除肿瘤;研究组45例采用一期显微手术后正中入路经瘤颈扭转娩出法切除肿瘤.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管狭窄处脊髓面积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术后第1周末,2组患者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末,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术后1周和3个月的脊髓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末的脊髓面积分别为(199.77±32.73)mm2、(189.98±33.76)mm2,对照组分别为(146.37±39.32)mm2、(139.72±37.98)mm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8,P<0.05;t=6.311,P<0.05).(3)2组患者术后1周末,成角畸形和脊柱不稳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6、12个月末的成角畸形发生率分别为4.44%、11.11%、15.55%,对照组分别为15.91%、29.55%、5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6、12个月末的脊柱不稳发生率分别为6.67%、15.55%、20.00%,对照组分别为25.00%、52.27%、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而言,采取一期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文建平;陈冬萍;李卫峰;杨常用;姚净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癌诊治体会

    现对2010-05-2013-01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05-2013-01我院收治的术后证实的胃肠道内分泌癌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9~71岁,平均(49.5±3.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17例,呕血或黑便8例,肠梗阻2例,吞咽困难13例,腹泻2例.其中2例患者表现为类癌综合征.术前均经胃镜、纤维结肠镜、B超和(或)CT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其中13例肿瘤位于胃部,3例回盲部,结肠4例,直肠11例.

    作者:吴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我院2008-01-2012-12收治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01-2012-12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45.4±5.8)岁.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52个颅内动脉瘤;单发动脉瘤38例,多发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12个,后交通动脉24个,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6个,颈内动脉5个,大脑后动脉1个,基地动脉1个.动脉瘤的直径大小为1.22~12.01 mm,平均直径大小(6.31±2.45)mm.Hunt-Hess分级:Ⅰ级患者10例,Ⅱ级患者17例,Ⅲ级患者18例.

    作者:邱耀忠;李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1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乙脑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直接侵犯脑实质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无明显季节性,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病程大多2~3周,多数完全恢复,少数遗留癫、肢体瘫痪、智力发育迟缓等后遗症[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发热、呕吐、头痛、抽搐,甚至昏迷、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抢救和护理是否正确及时,对患儿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我科收治1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男8例,女4例;年龄2~7岁.其中气管切开5例;发病前1周均伴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行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治愈4例,好转8例.

    作者:马志红;梁进娟;屈丹;刘育新;程路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我院2011-06-2013-01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佰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并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建军;李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