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08-2012-11收治的80例经神经外科开颅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32例,男48例;年龄28~67岁,平均45岁;重型颅脑损伤38例,高血压性脑病32例,脑肿瘤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排除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妊娠患者,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瑞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我院近年来采用麻醉方式下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肩周无菌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疼痛治疗学肩周炎治疗标准,均伴有肩周痛、肩关节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等临床症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44~75岁,平均(61.38±12.84)岁;Ⅲ级疼痛40例,Ⅳ级疼痛5例;治疗前OSS评分(38.32±7.37)分,VAS评分(8.31±1.61)分.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45~76岁,平均 (62.46±12.15)岁;Ⅲ级疼痛39例,Ⅳ级疼痛6例;治疗前OSS评分(39.61±8.11)分,VAS评分(8.19±1.71)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汉和;彭长征;袁桂婵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01-2012-10在两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病程48 h以内,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且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呈进展性加重,经脑CT或MRI确诊为新发的脑梗死,并排除出血性脑卒中.所有患者年龄不超80岁,无昏迷,无活动性溃疡及肺结核、出血性疾病及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或恶病质等可能引起继发性出血的各种因素.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2],对低桂哌齐特及依达拉奉无过敏反应.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42.5~78岁,平均62岁;发病6~48 h,神经功能评分(25.2±7.8)分.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3~79岁,平均62.5岁;发病6~48 h,神经功能评分(24.8±7.9)分.2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高永忠;吕梅;胡冰;马莲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窃血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分别为22例(44%)、12例(24%)、16例(32%),三期窃血患者的血流速度与方向等具有不同的表现.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窃血程度分期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图像特征呈多样化,对不同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具有较准确的判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近1年来我科通过改革护理模式,实行小组负责制的护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有床位34张,护士14人,其中护士长1人,床位和护士比1∶0.41.护士13人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7人,护士2人.学历:研究生1人,本科7人,大专5人.工龄:10 a以上1人,5~10 a 6人,5 a以下6人.
作者:胡光玲;杨海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选取我院2010-10-2012-10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288例,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10-2012-10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的患者28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水平计算脉压分成A、B、C 3组,A组(<40 mmHg)79例,男49例,女30例;年龄60~75岁,平均(78.5±2.5)岁;B组(>40 mmHg且<60 mmHg)96例,男53例,女43例;年龄61~78岁,平均(79.5±2.5)岁;C组(>60 mmHg)113例,男63例,女50例;年龄60~78岁,平均(77.5±2.5)岁.所有患者均经检查诊断,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患者.3组性别和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范淑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现将2011-05-20013-01我院因非脑部手术而行全身麻醉后出现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上述时期因非脑部手术而行全身麻醉后出现偏瘫病例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50岁1例,50~60岁5例,>60~70岁6例, >70岁1例.其中普外科4例,骨科3例,泌尿科3例,妇科3例.既往有脑梗死史6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5例.13例患者均经神经内科会诊,直接转入神经内科治疗或由神经内科持续参与诊断治疗.患者手术前均无言语、肢体麻木、活动异常等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体征.全身麻醉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作者:闫丙川;郑春玲;王明科;张丽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临床资料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乙脑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直接侵犯脑实质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无明显季节性,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病程大多2~3周,多数完全恢复,少数遗留癫、肢体瘫痪、智力发育迟缓等后遗症[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发热、呕吐、头痛、抽搐,甚至昏迷、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抢救和护理是否正确及时,对患儿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我科收治1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男8例,女4例;年龄2~7岁.其中气管切开5例;发病前1周均伴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行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治愈4例,好转8例.
作者:马志红;梁进娟;屈丹;刘育新;程路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05-2012-02在我院内科住院的颈动脉斑块患者20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标准: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IMT值<1.0 mm为正常,IMT 1.0~1.2 mm内膜增厚,>1.2~1.4 mm为斑块形成,IMT>1.4 mm为颈动脉狭窄.低回声为软斑块即易损斑块,强回声为硬斑块.检测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共6个部位.入选标准:(1)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有软斑块;(2)管腔狭窄<70%者.排除标准:(1)有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者;(2)急性心肌梗死者;(3)年龄>80岁.200例随机分为2组:体外反搏治疗组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2~78(65±8)岁;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45~77(65±6)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牛洪体;王亚杰;赵宝顺;伊莹;宋传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我院2008-01-2012-12收治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01-2012-12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45.4±5.8)岁.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52个颅内动脉瘤;单发动脉瘤38例,多发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12个,后交通动脉24个,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6个,颈内动脉5个,大脑后动脉1个,基地动脉1个.动脉瘤的直径大小为1.22~12.01 mm,平均直径大小(6.31±2.45)mm.Hunt-Hess分级:Ⅰ级患者10例,Ⅱ级患者17例,Ⅲ级患者18例.
作者:邱耀忠;李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常见的医疗用药错误,并根据错误因素对症处理,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共1 265例医疗用药错误患者资料,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整改.结果 从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看,以药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和重复治疗的比率大(P<0.05);而从医源性错误中以药品管理的错误发生率高(P<0.05);随着措施的落实临床用药的错误比率有明显下降趋势,2012年和2010、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医疗用药错误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范化处理后能降低用药错误,提高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彭燕;张玲莉;吴玥;戎佩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2-2011-12收治的60例颅内支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血压控制性治疗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颅内支架置入术患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患者,男52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54.5±7.8)岁.脑梗死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脑供血不足10例.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头晕、头痛.有高血压史32例,糖尿病史10例.
作者:梁丹;段洪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我科运用循证护理知识,通过改变患者卧位,加强观察与沟通,对观察组48例腰椎穿刺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1-10我科96例住院患者,按腰椎穿刺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2组患者年龄14~67岁,平均(45.7±9.5)岁,均为第1次腰椎穿刺,无翻身禁忌证,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意识不清、腰椎穿刺前有头痛症状、既往有头痛史者.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术前对拟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术中取组织冰冻活检.手术注意沿神经走向剥离肿瘤,避免过度牵拉挤压.结果 6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腮腺内面神经鞘瘤,CT、MRI提示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无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面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于腮腺内的面神经鞘瘤临床较少见,易造成误诊,临床应注意仔细检查辨别;术中轻柔操作,尽量减少对面神经的牵拉,有助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利浩;牛艳红;方喜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就诊我院神经外科的3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21例发生TCI,发生率5.83%;50岁以上、GCS评分>8分、有脑疝和低血压的颅脑损伤患者,TCI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21例TCI患者8例良好,4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病死率33.33%.结论 年龄、GCS评分、脑疝、低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应用等为TC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王公平;张海涛;邵珍维;陈魏;岳新鹏;李鲁;李鑫 刊期: 2013年第15期
2010-06-2012-06我院对128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经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血肿,现将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昆鹏;张建党;张晓亚;张东波;张元峰;刘素杰;赵光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笔者就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进行对照观察,了解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刘继;王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本课题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56例Duchenne型(DMD)及59例Becker型(BMD)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Dys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两类亚型病症的易患因素及防治手段.
作者:王银龙;沈艳峰;王友明;魏东敏;潘秀兰;闫纪琳;单铁英;耿建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我们回顾性分析124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心内科12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作者:焦秋霞;刘子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我们总结2006-06-2011-06经颞上回入路手术治疗的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30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43~76岁,平均63.7岁;明确高血压史24例,病史1~25 a,平均13 a;合并糖尿病8例,冠心病11例.均为急性起病.
作者:李业生;曲良锁;张伟;吴铁军;张延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