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邱耀忠;李建

关键词:急性期,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介入治疗
摘要:我院2008-01-2012-12收治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01-2012-12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45.4±5.8)岁.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52个颅内动脉瘤;单发动脉瘤38例,多发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12个,后交通动脉24个,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6个,颈内动脉5个,大脑后动脉1个,基地动脉1个.动脉瘤的直径大小为1.22~12.01 mm,平均直径大小(6.31±2.45)mm.Hunt-Hess分级:Ⅰ级患者10例,Ⅱ级患者17例,Ⅲ级患者18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植入术在手掌皮瓣感觉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我们从2005年开始对手掌部热压伤、电击伤病人行神经植入术恢复感觉功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6例,女8例,男18例;年龄20~52岁;热压伤3例,电击伤23例;分别为手掌部、腕掌部损伤,伴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神经、肌腱、骨质的组织外露.均在手术清创后,应用腹部随意皮瓣或髂腹股沟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小8 cm×8 cm,大15 cm×10 cm.其中骼腹沟皮瓣20例,下腹部随意皮瓣8例.神经植入时间6个月~2 a.手术方式:端端吻合20例,端侧吻合6例.

    作者:郭玉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强化综合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08-2012-11收治的80例经神经外科开颅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32例,男48例;年龄28~67岁,平均45岁;重型颅脑损伤38例,高血压性脑病32例,脑肿瘤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均排除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妊娠患者,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瑞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我院2011-06-2013-01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佰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并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建军;李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微血栓监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28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5 d以内,应用德国DWL公司双通道双深度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30 min/次,声强5 dB,选取至少跨越血管狭窄段适当的深度,取样容积≤双深度距离.回放时人工识别栓子信号并计数.结果 13例检出微栓子信号,阳性率5.7%,明显低于以往报道.结论 微血栓监测在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意义的,但作为常规检测阳性率较低.

    作者:蔡慧敏;马丽丽;张宁;陈江云;陈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胸交感神经离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护理干预

    对2007-08-2012-08在我院胸外科进行治疗的138例手汗症患者进行分析,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08-2012-08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手汗症患者138例,男61例,女77例;年龄9~38岁,平均(21.5±8.3)岁.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掌、足底及腋下出汗,严重时呈滴珠状,两腋部经常湿透衣服,甚至出现湿疹皮炎.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本组患者均排除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汗腺过度分泌.

    作者:刘凤娟;李银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我院神经内科2009-06-2012-12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素霞;陈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护理对策

    现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8例颅内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采用自愿问卷调查方法,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2002-12-2012-06在我院进行就诊的38例颅内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方面的调查.其中男20例,女18例.患者家属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28~80岁,平均(56.8±2.6)岁.具体的调查内容包括:①是否应该告诉患者真实的疾病诊断结果;②患者和家属是否想了解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类知识;③颅内恶性肿瘤患者担心的问题以及有关患者家属相对害怕的问题是什么.

    作者:方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不同体液TNF-α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脑脊液、血肿液中TNF-α水平及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出血后24 h及治疗后72 h、7 d、14 d血清、脑脊液、血肿液中TNF-α含量,并评定以上各时段NIHSS评分.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经钻颅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72 h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P<0.05),微创术组在术后30 min及72 h脑脊液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内科治疗组(P<0.01),7 d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血清TNF-α水平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不同时段三种体液中TNF-α水平比较显示,72 h三种体液中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脑脊液及血肿液浓度均高于血清.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并随病程进展动态变化,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该因子有可能参与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赵建华;田小军;刘艳霞;袁彬;翟锴华;王超伟;张黎军;李青;吉四辈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脑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与抑郁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对本院120例肿瘤患者分别应用抑郁自评表(SDS)及生命质量调查表(QOL)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生命质量与抑郁发生的情况,同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有效回收率96.67%.52例(44.83%)患者存在抑郁情况,与非抑郁肿瘤患者相比,抑郁组患者SDS评分中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障碍、心理障碍以及总得分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食欲、精神、睡眠、疼痛、疲乏、自身对癌症认识、治疗态度、日常生活以及总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对其生命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者:齐红;王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单纯性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脑血管造影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区域急性单纯性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脑血管造影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急性单纯性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24例为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12例为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8例为丘脑结节动脉梗死,4例为脉络膜后动脉梗死.48例患者中仅13例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未见异常,同侧大脑后动脉异常13例,共26条基底动脉近端的后循环血管出现明显狭窄.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以偏身麻木表现为主,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以意识水平下降和眼球运动异常为主,丘脑结节动脉梗死以语言功和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异常为主,脉络膜后动脉梗死以视野改变为主,丘脑旁正中动脉梗死和丘脑结节动脉梗死患者简易智力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丘脑不同动脉供血区梗死可引起不同的症候群,脑血管造影是对丘脑梗死患者血管评估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克强;钟建新;刁士元;孙巧松;刘华钊;郑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麻醉下松解治疗肩周无菌性炎症所致神经疼痛效果观察

    我院近年来采用麻醉方式下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肩周无菌性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疼痛治疗学肩周炎治疗标准,均伴有肩周痛、肩关节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等临床症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44~75岁,平均(61.38±12.84)岁;Ⅲ级疼痛40例,Ⅳ级疼痛5例;治疗前OSS评分(38.32±7.37)分,VAS评分(8.31±1.61)分.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45~76岁,平均 (62.46±12.15)岁;Ⅲ级疼痛39例,Ⅳ级疼痛6例;治疗前OSS评分(39.61±8.11)分,VAS评分(8.19±1.71)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汉和;彭长征;袁桂婵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我院2008-01-2012-12收治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01-2012-12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45.4±5.8)岁.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52个颅内动脉瘤;单发动脉瘤38例,多发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12个,后交通动脉24个,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6个,颈内动脉5个,大脑后动脉1个,基地动脉1个.动脉瘤的直径大小为1.22~12.01 mm,平均直径大小(6.31±2.45)mm.Hunt-Hess分级:Ⅰ级患者10例,Ⅱ级患者17例,Ⅲ级患者18例.

    作者:邱耀忠;李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脑卒中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本文主要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2011-07-2012-06收住我院50例患者,均有明确脑卒中史、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头颅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血管定位病灶.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6~81岁,平均(62±3.5)岁;病程1~4 h,平均(2.5±0.5) h;脑出血8例,脑梗死17例;左侧肢体瘫痪15例,右侧肢体瘫痪10例(伴失语3例);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均为第Ⅰ阶段;步行能力均为0级;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0~10分16例,11~20分9例.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5~79岁,平均(60±2.5)岁;病程1~4 h,平均(2.3±0.4) h;脑出血7例,脑梗死18例;左侧肢体瘫痪14例,右侧肢体瘫痪11例(伴失语3例);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均为第Ⅰ阶段;步行能力均为0级;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0~10分15例,11~20分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任润霞;张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视可尼可视光纤喉镜在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视可尼可视光纤喉镜(SOS)在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患者经口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0例ASA Ⅰ~Ⅱ级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OS插管组(S组)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插管组(F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记录2组患者的成功插管例数、一次成功插管例数、插管时间和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2组成功插管例数、一次成功插管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S经口气管插管适用于寰枢关节脱位,并能有效面罩通气的患者.

    作者:张斯;王艳萍;马民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

    本文重点探究在我院神经内科的优质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文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与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06以来开展的优质护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选取未开展优质护理前的资料作为对比.

    作者:屈雅婷;马宝山;罗红丹;姚蕾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10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尿激酶及冰片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50例,溶栓组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冰片注射液,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 溶栓组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8%、30%、82%,对照组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0%、22%、5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凌天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帕金森非运动症状表现特点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金森非运动症状特点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132例帕金森病患者,评估不同临床分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在不同临床阶段均可伴发多种复杂的非运动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81.8%,采用多重回归分析得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非运动性症状,其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导致生活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作者:郑玉敏;刘娜;罗晓光;高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71例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对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急诊手术71例,术后昏迷2例,术后CT提示1例为大面积脑梗死,8 d后放弃治疗;另外1例5 d后出现昏迷,急查颅脑CT,考虑颅内占位破裂,转入外院后死亡;暂时性精神障碍23例,其余均健康出院.随访3~12个月,所有暂时性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时症状均消失,随访期间均未再次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较严重,术前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术中脑保护方案.

    作者:肖长波;王平凡;张力;喻红霞;卢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1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乙脑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直接侵犯脑实质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无明显季节性,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病程大多2~3周,多数完全恢复,少数遗留癫、肢体瘫痪、智力发育迟缓等后遗症[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发热、呕吐、头痛、抽搐,甚至昏迷、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抢救和护理是否正确及时,对患儿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我科收治1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男8例,女4例;年龄2~7岁.其中气管切开5例;发病前1周均伴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行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治愈4例,好转8例.

    作者:马志红;梁进娟;屈丹;刘育新;程路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小儿肺炎并发急性中毒性脑病救治体会

    2011-01-2012-12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小儿肺炎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患儿92例,现将救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01-2012-12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诊断为肺炎合并急性中毒性脑病患儿92例.诊断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体格检查、X 线胸片、血气分析、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头颅CT结果等[1].男53例, 女39例;年龄1个月~1岁59例(64.1%),>1~2岁23例(25%),>2~3 岁8例(8.7%),>3~5岁2例(2.2%).

    作者:许惠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