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云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对照组口服奋乃静,均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90.6%,对照组为84.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治疗第2周末起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随着治疗的延续,下降更明显(P<0.05);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刘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黑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 T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对29例帕金森病患者(早期11例,晚期18例)和16例健康志愿者行颅脑MRI和黑质1H-MRS检查,观察NAA、Cr、Cho浓度和NAA/(Cho±Cr)、NAA/Cr和NAA/Cho值.分别对帕金森病患者左侧、右侧与正常健康组黑质的NAA/(Cho±Cr)、NAA/Cr和NAA/Cho值进行t检验,分析两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早、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组左、右侧黑质的NAA/(Cho±Cr)值分别为0.63±0.10、0.51±0.10、0.79±0.07、0.64±0.11、0.50±0.12、0.80±0.06,帕金森病组患侧与正常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NAA/(Cho±Cr)值来对早、晚期帕金森病进行分期,灵敏度曲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在0.59时,灵敏度高.结论 1H-MRS不仅能对早、晚期帕金森病进行分期,而且能对帕金森病进行定侧.
作者:徐裕海;李伟;黄常青;谭家航;龙晚生;罗学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特殊的颅脑损伤,救治困难,病死率极高,至今仍在50%~70%[1].本文收集我院与河南电力医院56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3例,女22例;年龄3~79岁,平均29.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摔伤11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3例,其他伤2例.
作者:孔令常;邢东风;苏玉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探讨p38MAPK活性变化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实验设正常对照组(N)、SB203580组(SB组,10 μmol/L)、缺氧/复氧组(H/R组)和缺氧/复氧组+SB203580阻断p38MAPK组(H/R+SB组).应用MTT法、WB法、ELISA法检测缺氧4 h、8 h、复氧6 h、12 h、24 h、48 h时细胞存活率,p38MAPK、p-p38(磷酸化p38MAPK)及TNF-α的变化.结果 培养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表达率大于97%.缺氧/复氧使星形胶质细胞活力降低,SB203580阻断p38MAPK细胞活力高于H/R组,各组星形胶质细胞总p38MAPK水平无显著变化,缺氧复氧干预后p-p38表达上调,TNF-α水平显著增高.用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后,SB+H/R组较H/R组p-p38、TNF-α水平降低.SB组总p38MAPK、p-p38、TNF-α水平与N组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过程.
作者:龚晨;窦长新;李海亮;董瑞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三种方法,对13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64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9.56%、3.68%、7.8%(P<0.01).结论 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常规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崔中锋;史继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若子在妊娠未终止以前不能及时诊断和有效控制,脑出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极易造成母婴死亡.2005-12-2011-12,我院共接收孕产妇3 428例,妊高症282例,占孕产妇总数的8.23%,其中7例重度妊高症患者并发脑血管疾病,报道如下.
作者:胡秋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05-2009-05收治的3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对其进行规范化护理并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32例重度子痫患者经精心护理,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满意.结论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子痫的发生,适时终止妊娠,规范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是降低孕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周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GF治疗.对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伤后6个月康复期生活质量(KPS)评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GCS评分从治疗第14天起明显好于对照组,伤后6个月随访KPS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观察到与NGF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NGF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蒋天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隐球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早期容易误诊,晚期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患者治疗时间长,致残率、病死率很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把我院2000年以后收治5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康继玲;胡淑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45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2例与联合护理组23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护理组采用常规联合心理护理措施,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与患者满意率2组比较,联合护理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肺栓塞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的溶栓治疗并配合心理护理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延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ERK通路对缺氧/复氧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TNF-α分泌的影响,从而探讨ERK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改变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参照McCarthy方法星形胶质细胞(AC)原代培养,传至第3代,细胞自然纯化.将AC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阻滞剂组(H/R+M组).每组设缺氧4 h、缺氧8 h、复氧6 h、12 h、24 h、48 h 6个时间点,建立AC缺氧/复氧模型.Western-blot法半定量分析T-ERK,P-ERK的表达情况,TNF-α 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Western-blot:缺氧组较正常组相比ERK表达明显升高(P<0.05),阻滞剂组较无阻滞剂组p-ERK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2)TNF-α ELISA:缺氧后TNF逐渐升高,复氧48 h时达高峰(P<0.05),加入ERK阻滞剂后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后存在ERK通路的激活,ERK通路在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损伤后反应中发挥生物学作用与TNF-α有关.
作者:窦长新;龚晨;李海亮;董瑞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冠心宁注射液配合整脊疗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冠心宁注射液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颈椎整脊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椎整脊手法配合西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吴玉彬;夏俊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7-02-2009-02收治脑出血患者150例,进行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防止再出血和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经系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未发生再出血及脑疝等并发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及系统、优质的临床护理对降低脑出血病死率及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桂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先后顺序分2组,对照组100例给予硬膜外阻滞,治疗组100例给予腰-硬联合阻滞,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0.0%,治愈率50.0%;对照组有效率100.0%,治愈率80.0%.2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安全,腰-硬联合阻滞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但技术要求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选择.
作者:邢长胜;赵三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泌素、生长抑素与颅脑损伤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6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者两种激素的水平.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胃泌素、生长抑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胃泌素水平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胃泌素均参与应激性疾病的形成,而生长抑素有胃黏膜保护作用,但还需要外源性干预.
作者:曹碧波;谈超;丁明亮;安飞;杨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徐州地区缺血性卒中OCSP临床分型及M-TOAST病因分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卒中注册软件,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登记方法,登记5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缺血性卒中的亚型分布,并以卒中登记中96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研究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6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梗死505例,TIA61例.部分前循环是多见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共243 例(48.12%).脑梗死病因学分型M-TOAST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多,共248例(49.11%).高血压、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关系更为密切的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OR=3.854,2.922).结论 本研究中缺血性卒中OCSP分型中部分前循环梗死多见,其病因学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AT)多.相对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的是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
作者:许静;荣良群;魏秀娥;朱本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侧脑室、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危重症全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全脑室铸型出血40例患者随即分成2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取侧脑室、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对照组单纯采取侧脑室外引流;观察2组患者意识恢复及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结果 试验组意识恢复时间(3.10±1.02) d,血肿清除时间为3~5 d; 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自动出院1周后死亡1例.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 (5.20±2.12) d,血肿清除时间8~14 d;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4例,无变化3例,自动出院2周后死亡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侧脑室、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是治疗危重症全脑室出血理想方法.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伤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手外伤患儿,随机分成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U组)和传统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R组),2组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行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U组采用超声引导,R组采用血管旁法,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质量、术中麻醉质量和相关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 U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长于R组,神经阻滞质量和术中麻醉质量U组明显优于R组,R组的血管损伤并发症明显高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能较好满足手外伤患儿急诊手术的麻醉需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麻醉质量,减少血管损伤并发症.
作者:张同寅;李天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发病率很高,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易发生其他的并发症,如脑梗死及神经功能损伤等情况,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防治并发症非常重要.常见的药物治疗就是血栓通,但其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并不显著,其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的效果欠佳,本次研究主要通过纤溶酶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分析,与常规治疗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
作者:张延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急性脑梗死(ACI)即脑血栓形成,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闭塞而造成急性脑缺血和组织坏死.临床上以起病急和四高(即发病年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为主要特征.目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我院2011-10-2012-02共收治36例发病时间在3.5 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或rt-PA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溶栓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姜艳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