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云
目的 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监测及护理.方法 对入住重症监护室治疗后,不同日期不同时间随机监测血糖连续2次或2次以上≥11.1 mmol/L 的患者,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控制血糖.结果 5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满意,无低血糖发生.结论 该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实用、简便易行,治疗时加强微量泵的应用管理、准确无误的胰岛素配制、严密的血糖监测,护士应用及患者的依从性是保证强化胰岛素治疗有效实施的关键,对改善重度颅脑损伤并高血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降低院内感染率、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隗强;李黎明;孟晓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黑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 T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对29例帕金森病患者(早期11例,晚期18例)和16例健康志愿者行颅脑MRI和黑质1H-MRS检查,观察NAA、Cr、Cho浓度和NAA/(Cho±Cr)、NAA/Cr和NAA/Cho值.分别对帕金森病患者左侧、右侧与正常健康组黑质的NAA/(Cho±Cr)、NAA/Cr和NAA/Cho值进行t检验,分析两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早、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组左、右侧黑质的NAA/(Cho±Cr)值分别为0.63±0.10、0.51±0.10、0.79±0.07、0.64±0.11、0.50±0.12、0.80±0.06,帕金森病组患侧与正常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NAA/(Cho±Cr)值来对早、晚期帕金森病进行分期,灵敏度曲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在0.59时,灵敏度高.结论 1H-MRS不仅能对早、晚期帕金森病进行分期,而且能对帕金森病进行定侧.
作者:徐裕海;李伟;黄常青;谭家航;龙晚生;罗学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丙戊酸钠对利培酮疗效、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培酮组)30例和研究组(利培酮+丙戊酸钠组)2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利培酮治疗,限定治疗剂量为4 mg;研究组同时联合丙戊酸钠片(400~600 mg/d).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不良反应.于治疗2周末、4周末测定利培酮血药浓度.结果 2组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在治疗2周末、4周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评分结果显示:在治疗2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4周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0).2组TE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用小剂量丙戊酸钠不会增加利培酮血药浓度,疗效与血药浓度无明显相关,其不良反应未受影响.
作者:张勇;李猛;付慧鹏;张淑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特殊的颅脑损伤,救治困难,病死率极高,至今仍在50%~70%[1].本文收集我院与河南电力医院56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3例,女22例;年龄3~79岁,平均29.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摔伤11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3例,其他伤2例.
作者:孔令常;邢东风;苏玉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7-02-2009-02收治脑出血患者150例,进行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防止再出血和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经系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未发生再出血及脑疝等并发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及系统、优质的临床护理对降低脑出血病死率及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桂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鞘内用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腰大池置管鞘内抗生素液不等量灌洗及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鞘内注药法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1例,比较2组体温、脑脊液白细胞变化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不等量灌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体温3 d内降至正常者8例(57.1%),2周内降至正常者13例(92.9%).腰穿组17例均治愈;体温3 d内降至正常者3例(17.6%),2周内降至正常者10例(58.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等量灌洗组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在治疗后3 d内下降率明显高于腰穿组者(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鞘内抗生素液不等量灌洗能快速降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体温及脑脊液中白细胞和蛋白含量,缩短其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疗效,但应尽早、及时、足程应用.
作者:张伟;袁永刚;钟波;孙高令;袁训辉;王法臣;白云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的P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 depression scale,HAMD)及Webster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分析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者50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6.9%,病程、文化程度、Webster评分、HAMD评分与帕金森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情况与帕金森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和PD病情严重程度是PD患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有较高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PD患者的病程、文化程度、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抑郁有关.
作者:刘泽民;王敦敬;刘德全;肖成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将2010-05-2011-09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奥拉西坦,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幅度.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MMSE评分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问题,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郭新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脑胶质瘤发病率高,在国内占颅内肿瘤的44.69%.主要位于脑白质中,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外生长可侵及皮层,向内可破坏深部结构,亦可经胼胝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部分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不能全切,术后易复发.肿瘤复发大多数距原发灶边缘2 cm范围内[1].放射治疗是除手术治疗之外的的另一有效手段.正常脑组织放射耐受性低,常规外照射剂量,54~60 Gy,不足以控制脑胶质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的生长,而间质内放疗的射线由肿瘤内部发出,局部产生处方剂量后,在外周迅速衰减,能大限度的杀伤肿瘤细胞,而正常脑组织辐射量少.
作者:阮庆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GF治疗.对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伤后6个月康复期生活质量(KPS)评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GCS评分从治疗第14天起明显好于对照组,伤后6个月随访KPS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观察到与NGF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NGF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蒋天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伤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手外伤患儿,随机分成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U组)和传统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R组),2组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行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U组采用超声引导,R组采用血管旁法,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质量、术中麻醉质量和相关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 U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长于R组,神经阻滞质量和术中麻醉质量U组明显优于R组,R组的血管损伤并发症明显高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能较好满足手外伤患儿急诊手术的麻醉需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麻醉质量,减少血管损伤并发症.
作者:张同寅;李天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我院2003-01-2007-03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分别采用银杏达莫与维脑路通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观察,评价银杏达莫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成锋;阮成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对策.方法 3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镁静脉推注或静滴,并根据胎儿发育、孕周及宫颈评分决定终止妊娠方式.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血压明显下降,自然分娩5例(13.89%),阴道助产7例(19.44%),剖宫产24例(66.67%).新生儿窒息评分(Apgar评分):轻度2例,重度1例.5例早产儿中,死亡2例.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正确诊断及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利于孕周延长.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任向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率.方法 对120例WD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睡眠问卷测评和多导睡眠检测(PSG).结果 HLD组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睡困难、RLS发病率脑型组高于肝型组(P<0.05).结论 HLD患者常合并睡眠障碍,是HLD主要的非运动障碍症状之一.
作者:温占秋;杨任民;程楠;赵静;刘俊;韦玉国;韩永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睡眠障碍与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我地区某营男性官兵共428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军人的睡眠质量总分为7.02±2.12,各成分评分高低不等.说明军人的睡眠质量较差,经过睡眠质量评分,发现所有的项目均与睡眠障碍相关,吸烟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其余项目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其多元回归结果可见:年龄越大,睡眠质量越差;在岗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差;工作压力越大睡眠质量越差;工作越不满意睡眠质量越差.结论 军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很多,只有努力克服这些影响,才能尽快的适应高原气候.
作者:马舒;刘诗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神经外科具有急诊多、病情重、团体操作多、费用高、致残率高等特点[1].作为神经外科护士长应不断加强病区管理,抓住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切实为患者提供快捷、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技巧.我院2011-01组建神经外科,1 a多来,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科室迅速发扬壮大,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也总结了工作中一些管理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泌素、生长抑素与颅脑损伤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6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者两种激素的水平.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胃泌素、生长抑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胃泌素水平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胃泌素均参与应激性疾病的形成,而生长抑素有胃黏膜保护作用,但还需要外源性干预.
作者:曹碧波;谈超;丁明亮;安飞;杨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06-2011-06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5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同时使用脱水剂、脑保护药治疗2 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第14 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结束第14 天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血塞,且不良反应小,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得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在脑出血手术前后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05-2011-05收治的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40例,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8例,死亡1例,显效率77.5%;对照组40例,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6例,死亡4例,显效率为50%.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可消除患者焦虑心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陈爱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 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治疗,2次/d,40~60 min/次,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2组治疗30 d后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 指数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ADL 能力.
作者:周志梅;章志梁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