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霞
脑胶质瘤发病率高,在国内占颅内肿瘤的44.69%.主要位于脑白质中,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外生长可侵及皮层,向内可破坏深部结构,亦可经胼胝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部分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不能全切,术后易复发.肿瘤复发大多数距原发灶边缘2 cm范围内[1].放射治疗是除手术治疗之外的的另一有效手段.正常脑组织放射耐受性低,常规外照射剂量,54~60 Gy,不足以控制脑胶质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的生长,而间质内放疗的射线由肿瘤内部发出,局部产生处方剂量后,在外周迅速衰减,能大限度的杀伤肿瘤细胞,而正常脑组织辐射量少.
作者:阮庆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黑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Achieva 1.5 T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对29例帕金森病患者(早期11例,晚期18例)和16例健康志愿者行颅脑MRI和黑质1H-MRS检查,观察NAA、Cr、Cho浓度和NAA/(Cho±Cr)、NAA/Cr和NAA/Cho值.分别对帕金森病患者左侧、右侧与正常健康组黑质的NAA/(Cho±Cr)、NAA/Cr和NAA/Cho值进行t检验,分析两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早、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组左、右侧黑质的NAA/(Cho±Cr)值分别为0.63±0.10、0.51±0.10、0.79±0.07、0.64±0.11、0.50±0.12、0.80±0.06,帕金森病组患侧与正常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NAA/(Cho±Cr)值来对早、晚期帕金森病进行分期,灵敏度曲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在0.59时,灵敏度高.结论 1H-MRS不仅能对早、晚期帕金森病进行分期,而且能对帕金森病进行定侧.
作者:徐裕海;李伟;黄常青;谭家航;龙晚生;罗学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南星安神胶囊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30例抑郁症服用纯中药南星安神胶囊,服药前后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评分.结果 治愈6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显效率(痊愈+显效)60.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80.33%.结论 南星安神胶囊治疗抑郁症有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卫民;屈宝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冠心宁注射液配合整脊疗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冠心宁注射液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颈椎整脊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椎整脊手法配合西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吴玉彬;夏俊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对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病例,其中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显微外科治疗组)97例,经血管内栓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07例.结果 术后改良Rankin评分,血管内介入治疗组:0~2分101例,3~5分4例,死亡2例;显微手术组:0~2分83例,3~5分11例,死亡3例.随访:血管内栓塞组瘤颈残留13例,动脉瘤复发5例;显微外科治疗组瘤颈残留7例,动脉瘤复发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在术后病残率、病死率方面优于显微手术夹闭,但术后瘤颈残留、动脉瘤复发要高于显微手术夹闭.
作者:鲍庆华;臧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9-07-2011-07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35例,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5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均提高1~2个级别,治疗后35例患者中D-E级患22例(62.86%),治疗前D-E级患者12例(34.29%).治疗后D-E级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SIA评分提高到(81.46±19.43) 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4.62±21.78)分(P<0.05).结论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脊髓功能,虽然手术对患者身体情况较高,但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特殊的颅脑损伤,救治困难,病死率极高,至今仍在50%~70%[1].本文收集我院与河南电力医院56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3例,女22例;年龄3~79岁,平均29.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摔伤11例,坠落伤8例,打击伤3例,其他伤2例.
作者:孔令常;邢东风;苏玉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清中Lp(a)、CRP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其Lp(a)、CRP和FG的含量,同时选择同时期在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Lp(a)、CRP和FG的水平.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Lp(a)、CRP、FG的值分别为(423.23±87.22) mg/L、(16.23±5.13) mg/L、(7.09±3.24)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Lp(a)、CRP、FG的水平呈现重型>中型>轻型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Lp(a)、CRP、FG的水平关系密切,Lp(a)、CRP、FG水平越高,病情越重.Lp(a)、CRP、FG可作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可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赵俊;常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侧脑室、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危重症全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全脑室铸型出血40例患者随即分成2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取侧脑室、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对照组单纯采取侧脑室外引流;观察2组患者意识恢复及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结果 试验组意识恢复时间(3.10±1.02) d,血肿清除时间为3~5 d; 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自动出院1周后死亡1例.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 (5.20±2.12) d,血肿清除时间8~14 d;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4例,无变化3例,自动出院2周后死亡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侧脑室、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是治疗危重症全脑室出血理想方法.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在脑出血手术前后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05-2011-05收治的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40例,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8例,死亡1例,显效率77.5%;对照组40例,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6例,死亡4例,显效率为50%.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可消除患者焦虑心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陈爱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应用奥沙利铂化疗患者所致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相关因素,寻找实证对患者实施佳的护理措施.方法 根据64例患者产生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收集相关研究证据,制订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级反应16例,2级反应12例,3级反应4例,4级反应1例,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51.5%.结论 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应用奥沙利铂所致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汪丹丹;周爱勤;杨景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GF治疗.对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伤后6个月康复期生活质量(KPS)评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GCS评分从治疗第14天起明显好于对照组,伤后6个月随访KPS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观察到与NGF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NGF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蒋天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鞘内用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腰大池置管鞘内抗生素液不等量灌洗及腰穿脑脊液等量置换鞘内注药法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1例,比较2组体温、脑脊液白细胞变化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不等量灌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体温3 d内降至正常者8例(57.1%),2周内降至正常者13例(92.9%).腰穿组17例均治愈;体温3 d内降至正常者3例(17.6%),2周内降至正常者10例(58.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等量灌洗组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在治疗后3 d内下降率明显高于腰穿组者(P<0.05).结论 腰大池置管鞘内抗生素液不等量灌洗能快速降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体温及脑脊液中白细胞和蛋白含量,缩短其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疗效,但应尽早、及时、足程应用.
作者:张伟;袁永刚;钟波;孙高令;袁训辉;王法臣;白云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脑囊虫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2008-04-2011-05我科共收治脑囊虫病患者27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7例患者,均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1],男20例(74.07%),女7例(25.93%);年龄19~68岁,以31~45岁居多;病程6个月~5 a;均有吃米猪肉或吃生菜史.主要表现:头晕、头痛23例(85.19%),癫发作9例(33.33%),视物模糊10例(37.04%),肢体麻木无力19例(70.37%).27例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病灶10~60个.
作者:马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三种方法,对13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64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9.56%、3.68%、7.8%(P<0.01).结论 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常规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崔中锋;史继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率.方法 对120例WD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睡眠问卷测评和多导睡眠检测(PSG).结果 HLD组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睡困难、RLS发病率脑型组高于肝型组(P<0.05).结论 HLD患者常合并睡眠障碍,是HLD主要的非运动障碍症状之一.
作者:温占秋;杨任民;程楠;赵静;刘俊;韦玉国;韩永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探讨p38MAPK活性变化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实验设正常对照组(N)、SB203580组(SB组,10 μmol/L)、缺氧/复氧组(H/R组)和缺氧/复氧组+SB203580阻断p38MAPK组(H/R+SB组).应用MTT法、WB法、ELISA法检测缺氧4 h、8 h、复氧6 h、12 h、24 h、48 h时细胞存活率,p38MAPK、p-p38(磷酸化p38MAPK)及TNF-α的变化.结果 培养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表达率大于97%.缺氧/复氧使星形胶质细胞活力降低,SB203580阻断p38MAPK细胞活力高于H/R组,各组星形胶质细胞总p38MAPK水平无显著变化,缺氧复氧干预后p-p38表达上调,TNF-α水平显著增高.用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后,SB+H/R组较H/R组p-p38、TNF-α水平降低.SB组总p38MAPK、p-p38、TNF-α水平与N组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过程.
作者:龚晨;窦长新;李海亮;董瑞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2%.近几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神经导航系统将显微外科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红外信号追踪和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应用于临床神经外科,实现了定位准确、微创、切除肿瘤彻底、并发症少、恢复快、愈后好等优点.2009-02-2011-03本院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切除垂体瘤34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刘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具有完整包膜的血肿.我科2002-06-2010-12收治CSDH患者76例,现将诊断和治疗结合文献做一总结,报告如下,以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治疗水平.
作者:王向阳;李强;任建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监测及护理.方法 对入住重症监护室治疗后,不同日期不同时间随机监测血糖连续2次或2次以上≥11.1 mmol/L 的患者,应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控制血糖.结果 5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满意,无低血糖发生.结论 该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实用、简便易行,治疗时加强微量泵的应用管理、准确无误的胰岛素配制、严密的血糖监测,护士应用及患者的依从性是保证强化胰岛素治疗有效实施的关键,对改善重度颅脑损伤并高血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降低院内感染率、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隗强;李黎明;孟晓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