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炎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T波改变的鉴别

牛惠云;孙更新;冷丽佳

关键词:心电图, T波, P-R间期, Q-T间期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炎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所致T波改变的鉴别.方法对照20例心肌炎者(A组)与20例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B组)心电图TⅡ、Ⅲ、aVF,P-R间期及Q-T间期改变.结果A组P-R间期、Q-T间期有很大一部分是延长的,T波改变是很常见的心电图特征.B组主要表现TⅡ、Ⅲ、aVF低平或双向,特点是卧位时P-QRS-T往往均正常,直立位时TⅡ、Ⅲ、aVF低平或双向,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心肌炎者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心电图改变有所不同.
实用心电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颤合并貌似交替性束支蝉联现象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性,64岁.因发热1天,伴意识不清5分钟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史.体检:T38.2℃.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作者:阿地拉;张丹妮;周从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心肌炎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T波改变的鉴别

    目的探讨心肌炎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所致T波改变的鉴别.方法对照20例心肌炎者(A组)与20例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B组)心电图TⅡ、Ⅲ、aVF,P-R间期及Q-T间期改变.结果A组P-R间期、Q-T间期有很大一部分是延长的,T波改变是很常见的心电图特征.B组主要表现TⅡ、Ⅲ、aVF低平或双向,特点是卧位时P-QRS-T往往均正常,直立位时TⅡ、Ⅲ、aVF低平或双向,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心肌炎者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者心电图改变有所不同.

    作者:牛惠云;孙更新;冷丽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临床分析

    心肌梗死(MI)是发生猝死一大因素,寻求有效的预测指标,给与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对提高其存活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的窦性心率震荡是一种价值较高的预测方法.

    作者:戴琳;张爱军;邹战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6例低血钾致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心电图分析

    低血钾是临床各科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可表现为一组临床综合症.低血钾多出现各种主动性心律失常,如各部位的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室性的较室上性的多见,其引起房室传导阻滞(AVB)者少见,未予足够重视.现将我院的16例低血钾致AVB心电图分析如下.

    作者:崔红;孙玲;郑继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0例运动试验与阿托品试验对比观察

    我们自2000年~2005年间对40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者,采用跳跃及跑步运动与阿托品试验进行心电图对比观察,结果运动与阿托品试验临床意义大致相同.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海虹;王英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复杂房性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性,75岁.言语不利伴头晕一个月入院.既往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2年.查体:BP 100/70mmHg,言语欠流利,心率78次/分,律不齐,偶可闻及期前收缩,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两侧底节区多发脑梗、脑萎缩、心脏超声示:E 50cm/s,A 70cm/s,临床诊断:脑梗死、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作者:杨彩霞;英俊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动监测典型心绞痛与变异型心绞痛28例分析

    我院于2002年~2004年间,动态心电图监测到20例典型心绞痛及8例变异型心绞痛,并对其进行随访.8例变异型心绞痛有2例猝死,4例发生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典型心绞痛与变异型心绞痛在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均有所不同,下面以2个典型病例来说明.

    作者:姜永梅;魏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为探讨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者心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心电图(DCG)同时对281例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DCG检出心律失常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严重程度有关,心功能Ⅳ级者发生率高.同时室性心律失常在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高.

    作者:兰海照;邓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我的恩师--赵昜

    值此赵昜教授九十寿辰之际,谈谈赵老师对我国心电学的杰出贡献和师生之情.

    作者:吴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索他洛尔与胺碘酮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对比观察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栓塞,有较高的致残率.本研究随机对照观察了索他洛尔与胺碘酮防治阵发性Af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孙卫东;王春霞;韩钦凤;李金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J波的临床意义(附2例报告)

    近年来,各种原因所致的异常J波报道很多,倍受重视,令人关注,广为研究,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异常J波较为罕见,现将2例报告如下.

    作者:江秀珍;孙敏丽;刘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室性并行收缩性心动过速伴传出阻滞1例

    患者女性,30岁.阵发性心慌、胸闷1年.查体:神志清,心律规整,各瓣膜未闻及杂音.UCG示: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常规12导联心电图正常.

    作者:张淑芳;牛景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卡维地洛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衰并慢性心房颤动者运动时心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衰(心功能NYHAⅡ-Ⅲ级)并慢性心房纤颤(Af)者心率的影响.方法96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Ⅱ-Ⅲ级合并慢性Af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A组,48例)和对照组(B组,48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开始剂量3.125mg,2次/日,每2周剂量加倍,6周后达目标剂量12.5mg 2次/日,至研究结束(总疗程12周).B组维持常规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静息及运动时心率均明显下降(P<0.01),运动平板总时间增加(P<0.01),心功能分级改善;B组无改变.结论卡维地洛可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衰伴慢性Af者的静息及运动心率,改善长期预后.

    作者:庄霖鹏;张文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国高层心电论坛开幕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高层心电论坛、中网心电信息中心开通三周年、以及首届赵昜心电学杰出贡献奖授奖大会!首先,我谨代表大会组委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心电界同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作者:沙志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8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记录心肌缺血,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3.4%、79.8%;12导联DCG诊断冠状动脉单、双及3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58.9%、60.5%、91.9%.结论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与冠脉病理解剖有关.

    作者:孙文琴;崔国方;杨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36例女性动态心电图与活动平板运动检查ST-T改变分析

    本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5~60岁.大多因发作性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头晕而就诊.

    作者:吴法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4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尿激酶(UK)、链激酶(S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总量50mg及rt-PA总量100mg四种静脉溶栓方法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STEMI者随机分为4组:UK组(A组)35例、SK组(B组)32例、rt-PA总量50mg组(C组)32例和rt-PA总量100mg组(D组)33例,观察各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出血发生率、30天内再次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D组血管再通率高,达81.8%,30天内病死率低.结论应用rt-PA总量100mg静脉溶栓是治疗STEMI较理想的给药方法,对病情危重者可作为首选.

    作者:王兆为;何建桂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房室结双径路特殊心电图表现1例

    患者男性,33岁.因反复头昏、心悸就诊.既往体健,查体:BP 115/80mmHg,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党群;李玲;李华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1定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MI)通常是指MI时,心电图表现与有病理性Q波(Q波时限≥0.03s,深度≥1mm者)、有损伤及缺血性ST-T改变的典型MI有所不同.即凡无病理性Q波者谓之不典型MI.

    作者:施思频;田晓红;曾春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67例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改变与演变

    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改变,以及预测患者的病情预后.方法对167例经CT检测证实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于入院后48小时内通过24小时心电监护,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跟踪,作分析.结果心电图167例中死亡28例,治愈或好转139例.主要改变以J波、ST段抬高或下移、其次为Q-T间期延长、巨大T波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结论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随颅内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一旦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J波、Q-T间期延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王琍玫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