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国富;靳彪
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繁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因正常造血受抑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以及浸润四大症状,占人类癌症总发病率的5%.治疗除做骨髓移植可能完全治愈外,主要靠化疗来达到病情缓解,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现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的化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胡玉芬;周雪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MRA-DWI)不匹配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符合溶栓标准且溶栓前行1.5 T超导磁共振(MRI)检查的3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MRA-DWI不匹配组及MRA-DWI匹配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溶栓治疗后第1天及第14天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治疗后第14天MRA-DWI不匹配组基本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94.44%, MRA-DWI匹配组基本治愈率5.55%,总有效率6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11%、5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不匹配能准确预测缺血半暗带,指导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秦树巧;张殿印;侯玉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大脑皮质存活素(Survivin)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 (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1、3、5、7 d处死大鼠,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Survivin 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Surviv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Caspase-3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应用rhGH可上调Survivin表达及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作者:郭耀强;白宏英;曾志磊;刘海涛;方李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我院于2005-2008年共收治脑室出血后脑积水21例,采用YL-1型血肿粉碎器进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40~73岁,平均56岁;昏迷7例,其中短暂性昏迷2例,头痛、头晕15例,呕吐19例,失语1例,癫癇4例,精神异常3例.从发病到就诊2~26 h,平均8.7 h.全部经CT扫描而确诊,Ⅳ脑室铸型1例,Ⅲ脑室铸型3例,Ⅲ、Ⅳ脑室铸型2例,侧脑室内铸型15例,其中双侧脑室内铸型8例.所有病例均显示脑室系统扩张,脑室前后角呈气球样改变,其中双侧侧脑室扩张16例,单侧脑室扩张5例.
作者:宋方禹;陈翠玲;高龙飞;吕立峰;李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精神异常型病毒性脑炎临床上较常见,但并没有正规的命名,常被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疾病[1].为了增强对此病的了解,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现对2004-01~2007-03我院收治的72例精神异常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忠祥;代义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我院手术室2006-10~2008-10选择适合经鼻蝶入路切除的垂体微腺瘤、垂体腺瘤以及侵犯蝶窦的肿瘤患者62例,进行微创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月经紊乱、停经、肢端肥大症等.入院后行头颅MRI或CT及内分泌实验室检查、视力视野检查确诊.
作者:王淑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ING4及HIF-1α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星形细胞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星形细胞瘤标本及11例正常脑组织中ING4和HIF-1α的表达.结果 ING4在正常脑组织和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2.4%;Ⅰ~Ⅱ级和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在正常脑组织和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71.1%;在Ⅰ~Ⅱ级和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G4和HIF-1α基因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分级有密切关系,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树鹏;牛光明;陶胜忠;张鹏远;宋乐;尹先印;苏芳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驻马店市中学生的自杀意念现状,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驻马店市四所中学随机抽取12个班共1020人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第Ⅰ题,统一收回,回收有效问卷997份.结果 驻马店市中学生自杀意念为21.66%,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7.08%和26.03%,男性少于女性,有自杀意念学生中65%患有抑郁症.高中组:毕业班高于非毕业班,重点学校高于非重点学校.结论 自杀意念在中学生中发生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自杀意念者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应根据中学生性别、家庭环境、行为、是否有抑郁等方面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降低中学生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赵福涛;任勇;余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有创动脉压监测法是经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方法.可通过换能器测量血管内整个心动周期的压力变化,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并将其数值和波形显示于监护仪荧光屏上[1].有创直接动脉压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各种外因(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可取值[2].因此有创动脉压监测的应用对指导危重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景钰;单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脊髓梗死的临床及MRI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11例脊髓梗死病例的临床及MRI资料. 结果脊髓梗死急性起病,呈卒中样病程.主要表现为疼痛、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横轴位显示病变位于脊髓前2/3区域.结论 脊髓梗死表现为脊髓前动脉综合征,MRI可多方位、多参数扫描,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齐连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对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96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及胰岛素干预组,各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3 d、7 d 4个时间点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Bax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高血糖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Bax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胰岛素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低于高血糖组(P<0.01),而高于假手术组,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能增加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Bax的表达,降糖治疗对脑神经细胞凋亡起保护作用.
作者:范顺太;李平;王金兰;娄季宇;白宏英;陈江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为脑梗死患者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70例患者中,焦虑自评量表得分>50分者27例(38.6%),抑郁自评量表得分>50分者33例(47.1%),实验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SAS及SDS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焦虑与抑郁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常见心理障碍,对患者的躯体症状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其心理护理,从而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张平;魏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作原因有多种,是一种外周性眩晕,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占眩晕症的1/3左右[1].笔者2008-01~2009-12利用手法复位及药物治疗118例BPPV患者,观察结果如下.
作者:丁家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美多巴治疗卒中后失语的临床效果,寻求卒中后失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高压氧联合美多巴治疗卒中后失语,并与单用高压氧/美多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高压氧联合美多巴对卒中后失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单用高压氧、美多巴组.结论 对卒中后失语,若无高压氧、美多巴治疗的禁忌证,可早期行高压氧联合美多巴治疗.
作者:王琦;杨森;王虎;袁勇;陶中海;荣良群;陈保健;张仁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病毒性脑炎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炎性反应因子在病毒性脑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并认为它在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有关炎症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病毒性脑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理明;林义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治疗组60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立普妥20 mg/d,持续6个月,以60例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仅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后CR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立普妥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消退,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钱建东;于建刚;朱建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精神等方面的减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血管性痴呆患者也在不断上升.我们自2008-01~2009-0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白雁明;秦艳芬;朱晓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小骨窗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符合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13例,分为2组,其中小骨窗组57例,常规骨瓣组56例.所有病人均经CT扫描为幕上出血.小骨窗治疗组根据血肿部位采用小骨窗开颅术(3 cm×3 cm).常规骨瓣组根据血肿部位采用颞顶瓣或额颞瓣开颅减压方法( 6 cm×8 cm).结果 小骨窗开颅治疗组病人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骨瓣组,长期昏迷和中残率低于常规骨瓣组(P<0.05),小骨窗治疗组患者术后脑水肿和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均低于常规骨瓣组(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
作者:张显柏;袁知富;董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脑干出血发病急,临床症状复杂,病情凶险,预后差,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及预后,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01~2009-09期间收治的原发脑干出血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巧丽;邱茜茜;范波胜;汤永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原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50例,行三维MRA及MRI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0%,结合MRI,敏感性达97%,较准确显示瘤径>3 mm的动脉瘤.结论 MRA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瘤体及载瘤动脉,敏感性高,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吴强;歧红阳;李振玉;王夏红;赵健民;张皎皎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