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与护理

杨莉莉;刘卫勤

关键词:高血压, 危象, 急救护理, 心理干预
摘要:高血压危象是指患者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伴头痛、烦躁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1].我科自2007-03~2009-03成功救治高血压危象患者共3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儿科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01-12在我院儿内呼吸科住院治疗发生1-6二磷酸果糖、多巴胺、甘露醇液体外渗的患儿9例,男5例,女4例,年龄7个月~6岁.1-6二磷酸果糖外渗5例,多巴胺外渗3例,甘露醇外渗1例.

    作者:冀敏;王晓利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肾血管高血压大鼠模型,12周后应用人工寒潮引发卒中.预防组给予阿司匹林,假手术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等剂量植物油,连续7d后,置于人工寒潮箱3d诱发脑卒中;之后,取脑TTC染色、常规病理HE染色以统计卒中灶数目.结果 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发生率、卒中体积.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及梗死体积.

    作者:刘春岭;黄如训;林健雯;廖松洁;李常新;解龙昌;施晓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方法 观察2005-05~2008-05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680例,其中接受系统产前健康宣教及产褥期家庭访视的2200例为观察组,未接受产前健康宣教及产褥期家庭访视48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8.45%(186/2200)、13.75%(66/48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洪凤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结合我院近年来救治的各种颅脑损伤病人自身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睿;周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左氟沙星致迟发性剥脱性皮炎3例

    我院自2006-03-05在临床中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 (商品名左克,产品批号05031502,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其中3例出现左氧氟沙星致迟发性剥脱性皮炎不良反应,由于采取措施得当,均无不良后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伟青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梗死的机制之一是降低血CRP水平.

    作者:张雷;张子诚;钟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5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早期护理、皮肤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保护创面,及时输液、补血,加强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指导,5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应首先防止创面感染,做好心理护理和伤后皮肤护理,并加强康复期的指导.

    作者:阚金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出血术后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脑出血术后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心理护理的措施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心理状态良好,无严重护理并发症发生.1例死亡,1例重残.结论 加强脑出血术后康复期心理护理对保证脑出血患者术后的顺利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何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卒中后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

    脑梗死引起假性延髓性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不在少数,为保证病人营养的供给,避免造成肺部并发症和营养不良,我科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假性延髓性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红云;杨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对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三腔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常见原因.虽然目前止血的方法和药物层出不穷,但对于肝功能严重损坏者(child-pugh c级),手术止血的病死率可高达60%~70%[1].1998-06~2008-12我科对28例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者进行三腔管压迫止血,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姚向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我院手术室2007-09~2009-03对16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清;宋志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士对术后疼痛管理知识的调查

    目的 了解护士对术后疼痛管理知识的了解状况.方法 对某医院外科系统护士进行疼痛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疼痛知识的平均得分正确率为54.4%分,护龄对疼痛知识的影响有显著性区别,教育程度对疼痛认识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护理人员对疼痛知识的掌握需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加强疼痛知识教育.

    作者:施华;宋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沟通艺术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老年慢性肾衰竭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比例也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人受各系统衰老和多种疾病并存的原因,加之维持性血液透析需要2~3次/周、4~5h/次的治疗模式,经济负担、身体负担、家庭矛盾等诸多因素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依从性下降,很难做到充分透析,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作者:时秋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分析

    神经系统疾患可以引起心电图的各种变化已有报道[1-2],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更易出现心电图的表现.但长期以来,心电图改变对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未得到大家的重视,且易引起误诊.为了探讨心电图的改变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对我院2007-02~2008-01的78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的心电监测,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安民;李伟;王红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中心供应室实施集中式管理探讨

    近几年医院中心供应室管理模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集中管理模式的中心供应室[1].从2006-11,我院中心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物实施集中供应模式,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总结如下.

    作者:贺彬;闫春荣;刘会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方法的实践与探讨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有效的在职培训,是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了适应医疗科学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技术队伍,通过10年实践,总结出适合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具体实施手段 ,加强护理人员基本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华;郑润菊;孙建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老年静脉输液患者的安全目标管理策略

    安全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接受治疗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输液安全成为患者担心的问题,特别是老年患者,较其他人群更易出现护理问题[2].2007-11~2008-11对在该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共439例,实施了系统的安全目标管理策略.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李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基于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确立心理护理措施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反复发作,为常见神经疾病.对于偏头痛的研究,近几年更多地关注偏头痛病因[1-3]及焦虑、抑郁、疲劳等因素对偏头痛的诱发作用,而对其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偏头痛相关性研究较少,更缺乏针对偏头痛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寻找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出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红云;张红星;梁炜;王夏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剖宫产后早吸吮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早吸吮对母婴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5-2007年在我院行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早吸吮对母婴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产妇24h出血量少200ml,多700ml,>500ml者42例.2100例中术后12h哺乳并哺乳成功者占94%.早吸吮明显减低了婴儿的发病率. 结论 剖宫产后早吸吮可以降低母婴发病率.

    作者:张艳琴;康秀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孕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孕产妇中的应用.方法 将66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结果 实验组在护理质量满意度、分娩方式、相知识掌握率、产妇自理能力、母亲角色适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它能调动孕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健康保健、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促进自然分娩,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

    作者:岳变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