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5例颅内肿瘤病理诊断的分析

杨普;陈琛

关键词:颅内肿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 分析颅内肿瘤组织类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防治颅内肿瘤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65例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颅内肿瘤男女发病率相近,<50岁占65%.常见胶质瘤和脑膜瘤,且多发生于中青,儿童多见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较复杂,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临床表现等.免疫组化标记能更加明确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结论 胶质瘤和脑膜瘤术后有复发倾向,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髓母细胞瘤预后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颅内肿瘤的组织类型鉴定、观察肿瘤分化及预后等情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颈外静脉留置针角度与输液滴速的临床分析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它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但需大量补液,静注高营养液,应用具有血管刺激性药物等的患者,在抢救危重及休克患者时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输液时患者须得将头偏向对侧,如若改变卧位则常可引起输液滴速不畅或不滴现象,严重影响治疗的有序进行,增加患者痛苦及护士工作量.

    作者:孙宛玲;孙会;李国正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抑郁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981,P<0.05].(3)不同脑卒中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不同,单一类型中脑卒中发病部位为额叶、颞叶、基底节时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结论 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病期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特点的差异,对急性期和慢性期卒中后抑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

    作者:杨玉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与护理

    高血压危象是指患者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伴头痛、烦躁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1].我科自2007-03~2009-03成功救治高血压危象患者共3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杨莉莉;刘卫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F-κB、iNOS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NF-κB、iNOS蛋白和细胞凋亡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iNOS蛋白表达;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 )研究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雌激素组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NOS表达明显减弱(P<0.01);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 雌激素能抑制脑I/R后NF-κB、iNOS表达,减少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军;娄季宇;杨霄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结合我院近年来救治的各种颅脑损伤病人自身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睿;周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在校护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

    目的 探讨在校护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结合<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一书,在护生实习前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培训,对常见的紧急情况进行模拟演练.结果 通过座谈和调查,参加培训的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好.结论 护生实习前进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专题培训非常必要,对以后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董红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中的护理

    血浆置换治疗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一定量的血浆,从此清除患者血浆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质和免疫复合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血浆置换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尤其对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2007-01~2009-01,我们对35例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重症肌无力及危象、吉兰-巴雷综合征,采用一次膜式血浆置换加透析疗法,2~3次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爱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脑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近年来我科应用选择性脑亚低温(SBC)的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取得一定疗效.现将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对象为2004-2007年收治的伤后24h内的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CT确诊,排除其他器官损伤引起的休克、缺氧或窒息.

    作者:蔡月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65例颅内肿瘤病理诊断的分析

    目的 分析颅内肿瘤组织类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防治颅内肿瘤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对65例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颅内肿瘤男女发病率相近,<50岁占65%.常见胶质瘤和脑膜瘤,且多发生于中青,儿童多见髓母细胞瘤.临床表现较复杂,术前诊断主要依靠CT、临床表现等.免疫组化标记能更加明确肿瘤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结论 胶质瘤和脑膜瘤术后有复发倾向,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髓母细胞瘤预后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颅内肿瘤的组织类型鉴定、观察肿瘤分化及预后等情况.

    作者:杨普;陈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颅脑损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43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存活30例,死亡13例.抢救成功率69.8%.结论 ARDS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胡明伟;时惠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方法的实践与探讨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有效的在职培训,是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了适应医疗科学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技术队伍,通过10年实践,总结出适合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具体实施手段 ,加强护理人员基本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华;郑润菊;孙建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0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肠外营养治疗和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 3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体质量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 30例严重烧伤患者加强了肠内、肠外综合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改良清洁灌肠法在妇科手术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佳体位及效果.方法 将妇科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膝胸卧位,臂部抬高,插入肛门深度10~15cm;对照组采取传统左侧卧位,插入肛门深度7~10cm.观察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灌肠次数、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灌肠次数、患者的舒适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改良清洁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多次灌肠的痛苦,同时还能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时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方法 观察2005-05~2008-05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680例,其中接受系统产前健康宣教及产褥期家庭访视的2200例为观察组,未接受产前健康宣教及产褥期家庭访视48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8.45%(186/2200)、13.75%(66/48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洪凤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21例子痫观察与护理

    子痫是在有严重妊高征象的基础上有抽搐发生或伴有昏迷.我院共收治21例子痫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下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轩玉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现将我院2006-03~2008-11救治的4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6~75岁,单纯呕血15例,单纯黑便18例,呕血伴黑便13例,伴有休克6例.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茴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器质性记忆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茴拉西坦(忆立福)治疗老年脑器质性记忆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采用自身对照法.结果 治疗3个月后测得MMSE、ADL及MQ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茴拉西坦是一种对脑器质性记忆障碍有效的药物,且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王红梅;曹玉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的原因和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把其中18例发热患者作为发热组,其余84例无发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发热18例,占总人数的17.6%,多为儿童,因进水较少或受凉引起.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术中受凉、手术时间长、术后饮水过少,发热发生率及发生程度与介入治疗方法无关;做好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工作,术后鼓励饮水是减少并预防发热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俊平;李文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基于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确立心理护理措施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反复发作,为常见神经疾病.对于偏头痛的研究,近几年更多地关注偏头痛病因[1-3]及焦虑、抑郁、疲劳等因素对偏头痛的诱发作用,而对其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偏头痛相关性研究较少,更缺乏针对偏头痛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寻找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出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红云;张红星;梁炜;王夏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梗死的机制之一是降低血CRP水平.

    作者:张雷;张子诚;钟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