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0例产妇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马瑞

关键词:第二产程,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会阴局部浸润麻醉, 护理
摘要:我们于2008-06~12对120例头位初产妇进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联合麻醉,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06-12我科对220例初产妇进行临床观察,此组产妇均无心肺疾病,胎心正常、羊水清,胎儿重量在2000~3500g.按住院顺序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对照组.2组在年龄孕期及生育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方法的实践与探讨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有效的在职培训,是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了适应医疗科学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技术队伍,通过10年实践,总结出适合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具体实施手段 ,加强护理人员基本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华;郑润菊;孙建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我院2005-05~2008-05采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145例动脉瘤急性期破裂的病人,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朱月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子宫切除患者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护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给予心理指导并加强与家属沟通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子宫切除后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作者:彭继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抑郁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981,P<0.05].(3)不同脑卒中发病部位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不同,单一类型中脑卒中发病部位为额叶、颞叶、基底节时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结论 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病期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特点的差异,对急性期和慢性期卒中后抑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

    作者:杨玉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22例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方法 自2004-01~2009-01我科共收治22例髋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针对发病因素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及有效护理措施. 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形成静脉血栓患者,应采取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抬高患肢、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在置管溶栓期间做好导管护理,并采取措施预防肺栓塞.

    作者:苗世英;梁翠英;王全收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术后护理体会

    我科2005-01~2008-12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132例进行超早期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改荣;王瑞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对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三腔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肝炎后肝硬化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常见原因.虽然目前止血的方法和药物层出不穷,但对于肝功能严重损坏者(child-pugh c级),手术止血的病死率可高达60%~70%[1].1998-06~2008-12我科对28例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者进行三腔管压迫止血,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姚向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盐酸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观察

    NMDA受体阻滞剂盐酸美金刚(memantine hydrochloride)是FDA批准的第1个用于治疗中、重度AD的药物[1].为了进一步研究美金刚对AD的疗效及安全性,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中、重度AD患者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改良清洁灌肠法在妇科手术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佳体位及效果.方法 将妇科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膝胸卧位,臂部抬高,插入肛门深度10~15cm;对照组采取传统左侧卧位,插入肛门深度7~10cm.观察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灌肠次数、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灌肠次数、患者的舒适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改良清洁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多次灌肠的痛苦,同时还能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时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婴幼儿良性硬膜下积液11例治疗分析

    过性生长发育迟滞等症状.CT是诊断的主要工具,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不需治疗.

    作者:鄢克坤;魏剑波;张汝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浅谈ICU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我院ICU 2008-2009年对351例住院患者家属进行了心理、行为护理干预.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ICU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付过程,其结果是可以适应和不适应的[1].

    作者:邓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我院手术室2007-09~2009-03对16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清;宋志宇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基于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确立心理护理措施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反复发作,为常见神经疾病.对于偏头痛的研究,近几年更多地关注偏头痛病因[1-3]及焦虑、抑郁、疲劳等因素对偏头痛的诱发作用,而对其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偏头痛相关性研究较少,更缺乏针对偏头痛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寻找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制定出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红云;张红星;梁炜;王夏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脑卒中后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

    脑梗死引起假性延髓性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不在少数,为保证病人营养的供给,避免造成肺部并发症和营养不良,我科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假性延髓性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红云;杨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颅脑损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43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存活30例,死亡13例.抢救成功率69.8%.结论 ARDS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胡明伟;时惠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的原因和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把其中18例发热患者作为发热组,其余84例无发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发热18例,占总人数的17.6%,多为儿童,因进水较少或受凉引起.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术中受凉、手术时间长、术后饮水过少,发热发生率及发生程度与介入治疗方法无关;做好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工作,术后鼓励饮水是减少并预防发热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俊平;李文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中的护理

    血浆置换治疗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一定量的血浆,从此清除患者血浆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质和免疫复合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血浆置换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尤其对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2007-01~2009-01,我们对35例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重症肌无力及危象、吉兰-巴雷综合征,采用一次膜式血浆置换加透析疗法,2~3次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爱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5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早期护理、皮肤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保护创面,及时输液、补血,加强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指导,5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应首先防止创面感染,做好心理护理和伤后皮肤护理,并加强康复期的指导.

    作者:阚金茹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浅谈重症胰腺炎的护理

    2006-01~2008-12,我科收治重症胰腺炎31例,通过我们细心观察、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23~76岁.住院16~50d.

    作者:王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浅谈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现将我院2007-01~2008-12 20例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旨在寻求有效的控制对策,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郭晓玲;乔秋霞;郭园林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