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spase-3在不同临床特征老年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黎钟燕;辜金莲;陈丽贤

关键词:
摘要: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在我国,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早发现、早治疗可让CRC病人的手术后5年生存率从50%上升到90%以上[ 2-3]. 因此,如何早发现CRC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由于健康水平的提高,世界老年人口正在逐渐增加. 然而,这一趋势同时给世界带来了各种挑战,年龄不断增长的同时,慢性病患病率也相应增加,约80%的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疾病[1]. 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老年人对自身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推进工业化和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疾病危险因素越来越多,这也对疾病综合防治提出了新要求. 高血压是一种老年人易患的慢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增加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的因素之一. 老年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因此,由全科医生建立的健康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主要对该模式下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冯婷婷;王佳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年龄阶段中老年人对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的比较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中老年人对老年护理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特点,为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对长期居住在成都市≥50岁的中老年人进行便利抽样,调查项目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及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知识、能力、素质维度),共收回有效问卷2916份.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人群各项目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不同年龄阶段中老年人对老年护理人才在知识维度有7项(包括老年病防治知识、普通护理知识、老年病专科护理知识、急救知识、中医学知识、国家相关政策知识以及临终关怀知识),能力维度有2项(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素质维度有1项(愿意不断学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要根据老年人群需求的发展变化,前瞻性地规划和配置老年护理服务资源.

    作者:杨京儒;李春华;贺生;罗梅慈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细辛脑佐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细辛脑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以明确细辛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老年AECO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静滴治疗.评估和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同用力肺活量(FVC)之间的比值(FEV1/FVC).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病人肺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辛脑治疗老年AECOPD的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为贵;李伊莎;罗伟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个体化运动干预对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个体化运动干预对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61例老年MHD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0).2组病人采取相同的透析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给予为期12周的个体化运动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KDQ)评估2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人运动干预12周后,其疲劳(FD1)、躯体症状(PSD)、抑郁情绪维度(DD)、人际关系(ROD)、挫折(FD2)评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KDQ总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运动干预可提高老年MHD病人生理机能及透析充分性,消除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邹金华;卞宝花;胡登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老年人房颤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 )简称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引发心力衰竭( AF)、脑卒中、猝死等危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罹患各种慢性病,包括房颤. 研究表明,十余年前我国就进入房颤大国的行列,>80岁的老年人房颤患病率达7. 5% 以上[1]. 预计30年后,我国老年房颤病人总数至少达800万[2]. 房颤不仅导致老年病人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还包括因心房附壁血栓的脱落而发生的循环栓塞事件,如堵塞脑血管可导致脑卒中[ 3-4]、偏瘫,甚至失去生命. 反复发病和住院治疗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能力和质量,还增加了其心理压力,增长的医疗费用也加重了社会负担. 研究表明,社区卫生机构是首诊房颤病人的主要机构[5] ,加强和规范老年人社区房颤管理,降低房颤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已刻不容缓[ 6-8].

    作者:张金莲;林超;刘焕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高黏度骨水泥单侧PVP治疗>70岁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 分析高黏度骨水泥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70岁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岁的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人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对照组32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低黏度骨水泥治疗,观察组33例行单侧PVP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2个月,2组病人ODI指数、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病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PVP联合高黏度骨水泥与PKP联合低黏度骨水泥均是治疗>70岁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案,前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且明显减少了骨水泥渗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效;何飞宇;钟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铁调素、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在老年慢性病贫血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慢性病贫血(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是一组由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和创伤等导致机体铁代谢紊乱所致的贫血[1] ,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仅次于缺铁性贫血( IDA ) ,常见病因有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疾病、慢性感染等. ACD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铁调素( Hepcidin )、炎症因子在ACD 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本研究从ACD的常见病因出发,分类探讨铁调素、炎症因子在其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柯金;周水阳;包维莺;范燕琴;陆翠;朱锐锋;王恒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输尿管镜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研究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SL)联合坦索罗辛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辅助排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老年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病人仅接受URSL治疗,联合治疗组在URSL术前3 d开始加用坦索罗辛,比较2组病人手术成功率、术后各时间段的结石排净率、肾绞痛发生率及疼痛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病人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3d及7d的结石排净率与联合治疗组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及28 d的结石排净率均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肾绞痛的发生率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RSL联合坦索罗辛既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又能辅助排石,可缩短排石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耿怀振;仝雯;曹玉梅;王慧;顾卫东;陈修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caspase-3在不同临床特征老年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在我国,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早发现、早治疗可让CRC病人的手术后5年生存率从50%上升到90%以上[ 2-3]. 因此,如何早发现CRC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作者:黎钟燕;辜金莲;陈丽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入选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共960例.根据年龄将病人分为4组:<55岁组(264例)、55~64岁组(300例)、65~74岁组(256例)、≥75岁组(140例).查阅病历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病人之间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1)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比例增加,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比例下降,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方面,有吸烟史、血脂异常史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病人的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胸痛和大汗,分别占65.9%和64%.随着年龄的增加,持续前胸剧痛、大汗和放射痛的比例减低,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近半数≥75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为女性.老年心肌梗死病人症状不典型,近半数≥75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持续性胸痛和大汗的典型症状.

    作者:吉娜;郭治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核受体FXR基因多态性与肺炎脓毒症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基因多态性与肺炎脓毒症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共募集肺炎脓毒症病人194例.以改良的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improved multiplex ligation detection reac-tion,iMLDR)技术,对FXR基因中11个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等因素后,在不同遗传模式下分析各位点基因型与脓毒症临床转归(脓毒性休克、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rs17030270 GG基因型发生重度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较AA/AA+GA型增高,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7.13(1.83~27.77),P=0.0043和6.98(2.04~23.90),P=0.0018)];rs11110411 CC基因型较TT/TT+CT发生重度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OR(95%CI)=4.72(1.24~18.00)和4.13(1.50~11.32)];rs35735 TT基因型较GG/GG+GT发生重度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OR(95%CI)=6.52(1.58~26.98),P=0.013和6.50(1.69~25.02),P=0.0063];rs1030454 GG基因型较AA/AA+GA发生重度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降低[OR(95%CI)=0.05(0.01~0.52),P=0.012和0.09(0.01~0.80),P=0.0058],GA+GG较AA发生重度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降低[OR(95%CI)=0.29(0.12~0.72),P=0.0065].未发现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脓毒性休克和死亡相关.结论 FX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肺炎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相关.

    作者:朱小蔚;黄方;方放;郭蕾;杨晨;万文辉;刘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导管射频消融术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RFCA的持续性房颤病人140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7例)和非老年组(73例).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特点、RFCA术后房颤复发率和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比较老年组病人中,使用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出血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病人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心功能分级及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RFCA术后房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病人中,达比加群酯在围术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高于华法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CA是针对老年持续性房颤病人治疗的有效方法.达比加群酯在围术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高于华法林,可作为老年持续性房颤RFCA围手术期的抗凝药物.

    作者:钱炜春;王向明;许健;褚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前言——全科医生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全科医学是一门集行为医学、生物医学和社会医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为导向,为个人、家庭和社会提供第一线的基本医疗服务,并促使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适应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它与各专科之间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是目前有效的医疗服务模式之一. 我国全科医学发展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成形. 国家及各级政府也不断强调建立全科医疗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全科医学和探索全科医疗服务模式,进行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和规范化培训,使全科医疗服务不断规范化,全科医生队伍不断强大. 通过对全科医生在社区老年人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明确全科医生的服务内容和规范,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作者:刘焕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抗焦虑抑郁治疗对合并心理障碍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抗焦虑抑郁治疗对合并心理障碍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病人的心理状态;随访6个月后对2组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和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下降率、心功能分级恶化率、再次入院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合并心理障碍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改善预后.

    作者:唐光军;唐光美;付云;高建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北京城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评价北京城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F-36量表评价3894名居家老年人的QOL,同时调查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习惯、疾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QOL的影响因素.结果 居家老年人的QOL与中国一般人群相比,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精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6个方面的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评分高于一般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比较,居家老年人PF、RP、SF方面评分较高,BP、GH、VT、情感职能(role motional,RE)、MH方面的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生理评分模型中慢病史、年龄、运动习惯、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平均月收入7个因素纳入方程,该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决定系数R2为0.134(P<0.001);心理评分模型中运动习惯、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慢病史、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睡眠习惯、体质量指数8个因素纳入方程,该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决定系数R2为0.076(P<0.001).结论 影响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QOL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制定保健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石劢;陈屮;陈禹;林兵;马小陶;金江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老年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老年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16例老年COPD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58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血清炎性因子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96%和8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AT评分和BODE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12、IL-3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有5例病人出现口干及咽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中重度稳定期老年COPD病人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病人长期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艳玲;罗治海;周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家庭照顾现状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逐年上升[1]. 我国绝大多数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长期在家中生活,家庭照顾的质量是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保证. 本文对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家庭照顾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萌;章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老年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

    目的 评价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platelet reactivity,HPR)对老年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行PCI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26例,根据是否诊断为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34例和非糖尿病组92例.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病人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的HPR比例(26.5%)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病人中,HPR病人PCI术后6个月的MACE发生率(77.7%)显著高于非HPR病人(32.0%);非糖尿病组中,HPR病人PCI术后6个月的MACE发生率为55.6%,显著高于非HPR病人(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R、心脑血管病变史是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发生MACE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病人PCI术后易发生HPR,且会增加MACE的发生率.

    作者:安俊凤;王磊;李智;王锡刚;梁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文化水平对心力衰竭合并焦虑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心衰)合并焦虑病人文化水平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衰合并焦虑的病人65例,按文化水平分成2组,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人为A组,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病人为B组,2组均按心衰治疗指南给予正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情感干预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1周和2周后2组病人不适症状的缓解程度、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脑利钠肽(BNP)水平.结果 治疗1周后,2组病人的病情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A组心功能、BNP水平及临床不适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病人的病情均明显好转,2组间心功能、BNP水平及临床不适症状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合并焦虑病人的文化水平在短期内对治疗效果有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心衰合并焦虑的病人应该根据其文化水平的高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吴再涛;姜玉红;颜伟;刘志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PAD)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年龄≥60岁的357例住院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男192例,女165例),以HbA1c水平四分位法分为Q1(HbA1c<7.5%)、Q2(7.5%≤HbA1c<9.1%)、Q3(9.1%≤HbA1c<11.2%)、Q4(HbA1c≥11.2%)4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将双下肢动脉任一节段狭窄率≥50%或闭塞定义为PAD,分析HbA1c与PAD的相关性.结果 (1)老年T2DM病人PAD的患病率为21.6%(77/357).4组病人的PAD患病率依次为13.8%(12/87)、16.1%(14/87)、24.7%(23/93)、31.1%(2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AD组的年龄、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口服降压药物、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均高于非PAD组(P<0.05或P<0.01),PAD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PAD组(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FPG、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eGFR、UACR、口服他汀类降脂药百分比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HbA1c是老年糖尿病病人P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以Q1组发生PAD为1,OR(95%CI)依次为:Q2组1.57(0.58~4.27),Q3组3.46(1.38~8.65),Q4组3.67(1.46~9.24)(P<0.05).结论 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老年T2DM病人PAD患病率升高.

    作者:蒋凤秀;陆泽元;曾玲;余颖;张华清;庄雄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