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倩倩;覃海;康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老年人群糖尿病发生率也逐渐升高[1]. 对于糖尿病临床上应坚持早期、长期治疗,病人通过严格的自我管理,对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进行控制,使其进入理想范围内,以延缓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 但是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因病情长期无法得到显著控制,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从而对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产生影响[3]. 本研究就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老年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红;张皓;朱红惠;赵红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成人外周血胆红素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江苏省苏南地区整群抽样的某乡镇社区2238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分类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关联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Glu)、总胆固醇(T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D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按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现在<55岁的年龄组中,DBIL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存在显著关联(P<0.05),而在≥55岁人群中,TBIL和IDBIL均与高血压患病风险降低有关(P<0.05);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BMI、T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Glu、吸烟与饮酒混杂因素后,在<55岁年龄组,DBIL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仍存在关联(P<0.05);总人群的舒张压(DBP)和DBIL呈正相关(P<0.05).结论 <55岁的人群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存在关联,而在≥55岁年龄组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吴秀芳;杨松;陈燕春;赵祥海;杨亚明;赵海龙;文进博;陈逍天;沈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衰弱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介于健康和失能之间,包括健康、衰弱前期、衰弱3种状态. 糖尿病由于其严重的心脑血管、肾脏及眼底病变等并发症,威胁人们的健康. 衰弱和糖尿病在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对老年人预后的评价等方面具有诸多联系.
作者:聂双双;李海鹰;王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DC-CIK辅助治疗对老年晚期卵巢癌病人T细胞亚群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2例老年晚期卵巢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T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C-CIK辅助治疗方法,对比2组病人T细胞亚群和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D3+、CD3+/CD4+、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25+和CD3+/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有效率为87.1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4?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15例病人卡氏评分提高>2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中骨髓抑制(主要以Ⅲ度和Ⅳ度为主)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晚期卵巢癌病人在术后应用DC-CIK细胞免疫辅助治疗不仅可提高其Th1类因子的抗肿瘤作用,有效提高T淋巴细胞的免疫学功能,而且还能显著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和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定住院老年人肌肉质量结果的一致性,为住院老年病人肌少症筛查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 选择100例老年住院病人,分别采用DXA和BIA方法测定上肢、下肢及全身肌肉质量,应用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Bland-Altman法检验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BIA与DXA各指标测定值之间r值范围为0?67~0.92(P均<0.001);配对t检验显示,BIA与DXA测定上肢及全身肌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IA法倾向于高估老年病人下肢肌肉质量;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各指标测定值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种方法对女性肌肉质量减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对男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BIA法在住院老年人肌肉质量测定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应注意BIA与DXA测定下肢肌肉质量之间的差异,差异可能是来源于对人体组织划分方法的不同而不是测量方法误差.
作者:李敏;崔焱;胡立群;尹长森;陈莉;王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对其积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963年,Pell S与D'alonzoCa首次在世界上报道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存在昼夜节律,即白天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于凌晨[1].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规律存在地区与种族差异,因此,本文按照地区与人种的不同进行综述.
作者:徐振霞;贾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不同养老模式下南京市区机关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居家和机构养老的机关离退休老人QOL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人QOL总分、生理及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显著高于机构养老(P<0.05);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QOL总分与自评分影响因素不同,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人QOL总分及自评分影响因素有睡眠质量、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及慢性病种数;机构养老模式的老人QOL总分影响因素有睡眠质量、运动锻炼及慢性病种数,影响自评分的因素则是年龄、运动锻炼及慢性病种数.结论不同养老模式机关离退休老人的生活质量有差异,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于洁;何一然;杨民;胡静;刘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的高患病率几乎同步出现.我国在 2000 年时,≥60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2012年时这个比例上升为14.3%,已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1]. 另一方面,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1%,到 2010 年时已升至11.6%[2] ,而糖尿病人群中有一半为≥65岁老年病人[3]. 由于老年人常常罹患多病,因此高龄的糖尿病病人不仅会出现在糖尿病科,还会出现在综合性医院的各大临床科室,如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肿瘤科等. 因此,如何甄别高龄糖尿病病人合并的各种老年综合征并给予恰当的处理显得很有必要. 对临床医生来说,更新以功能复健、维系生活质量为核心的老年综合评估管理观念是提高老年糖尿病照护水平的关键所在.
作者:覃海;王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我国>60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0.4%[1] ,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痴呆等疾病,随着机体的老化,病人将经历病情稳定、不稳定、恶化、濒死、死亡的阶段. 目前对处于终末期糖尿病病人的关注较少. 虽有指南提出对生命末期血糖控制、监测和急性并发症处理的原则,但缺少对症状控制的指导. 实际上,情绪障碍、厌食、恶性肿瘤、使用多种药物等因素使血糖管理变得困难;疼痛、谵妄等多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姑息关怀通过早期识别、准确评估和处理疼痛及其他生理的、社会心理的和心灵的问题,预防和缓解终末期病人的痛苦,是改善终末期糖尿病病人及其亲属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2]. 本文将介绍老年糖尿病病人姑息治疗的基本原则.
作者:陈杨;蒋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VD)病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VD病人94例(VD组)以及健康体检者86例(对照组),检测病人血压、血Hcy、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研究对象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研究对象抑郁症状.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探讨与Hcy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D组的Hcy水平(P<0.001)、HAMD评分(P<0.001)、收缩压(SBP)(P=0.008)、舒张压(DBP)(P=0.022)显著升高,而叶酸(P=0.011)、VitB12水平(P=0.039)、MoCA(P<0.001)、MMSE(P<0.001)评分显著降低.VD病人的Hcy水平与MoCA评分(r=-0.782,P=0.015)、MMSE评分(r=-0.829,P=0.010)呈负相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711,P=0.033).结论 老年VD病人的Hcy升高与其认知损害和抑郁症状存在相关性,临床中应积极纠正VD病人的高Hcy水平状态.
作者:薛大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温护理在老年食管癌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将115例老年食管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保温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病人经保温护理后失血量为(199.7±44.8)ml、拔管时间为(1.7±4.3)min、完全清醒时间为(53.3±7.8)min、住院时间为(5.8±1.4)d,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麻醉苏醒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温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老年食管癌病人的康复.
作者:牛楠;郭聪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部至股骨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多数原因是骨质疏松和外伤.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逐年增多,保守治疗的死亡率可达20%[1] ,因此,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2]. 目前临床手术应用较多的内固定材料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 PFNA具有微创、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是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术后病人常常出现严重的贫血,这与术中、术后所见失血量很不相符. 隐性失血的概念由Sehat等[3]在2000年提出,但在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未引起足够重视. 本文对接受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和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失血特点,重视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
作者:石利涛;周维娜;刘彦博;王金铸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AL)病人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02例老年AL病人(老年组)及100例中青年AL病人(对照组)化疗后进入骨髓抑制期时感染的发生率,并对其感染率、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致病菌情况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组的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内亚组分析显示,与单纯AL比较,白血病合并支气管炎、糖尿病、风湿病等病人的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越低、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P<0.05);使用集落刺激因子(G-CSF)合并抗感染治疗组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较单用抗感染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对照组中效果优于老年组(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2组致病菌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属,而真菌少,如白色念珠菌.结论 老年AL病人骨髓抑制期易发生感染,有效的抗生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合理应用,可减少老年AL病人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杨敬敬;李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前老年人占中国人口比重日益增加,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1]. 老年人的膝关节病变多为退行性改变[2].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病,其发生率与年龄增高呈正相关,早期诊断极其重要[3]. 高频超声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任意改变检查角度和方向,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无损伤等优点,可很好地显示膝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滑膜、关节腔积液、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可以对本病进行诊断. 本研究对112 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病人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频超声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宋晓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0.4%[1]. 由于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再加之血糖控制的需要,饮食不同于一般老年人群,老年糖尿病病人更易发生营养不良. 研究显示,采用NRS 2002对老年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其中64.29%的病人存在营养风险,39.29%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较非糖尿病组高[2]. 老年糖尿病病人若合并有肾功能损伤或是神经系统病变等并发症,则营养不良发生率更高,而营养不良容易造成感染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增加等不良临床结局,同时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凤梅;胡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代谢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 phosphatase,BALP)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中的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男45例,女45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病人作为试验组,选取90例(男45例,女45例)老年骨质疏松未合并骨折病人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GP、BALP及TRACP-5b水平的测定并比较.结果 试验组病人的BMD明显低于对照组,BGP、BALP、TRACP-5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2组老年骨质疏松病人BMD与骨代谢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D与BGP、BALP、TRACP-5b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BMD与血清BGP、BALP、TRACP-5b水平呈负相关.这些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易骨折的病人,同时可尽早干预骨折后的骨吸收和骨形成,从而防止骨折的再次发生.
作者:黄泳标;卓海燕;朱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肺癌和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DM的患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现有DM病人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二. 由 DM 引发的多种并发症也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使病人的生存率显著降低[1].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M尤其是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与多种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2-6]. 二甲双胍被广泛用于治疗T2DM,Evans等[7]报道了二甲双胍与DM病人肿瘤患病率的降低有关,从而使二甲双胍可能存在的抗肿瘤作用引起广泛的关注. 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8]. 尽管肺癌在手术治疗、放化疗,尤其是免疫靶向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晚期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9]. 由此,对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能有效降低肺癌发病率,改善预后,本文对近年来二甲双胍在肺癌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颖;施敏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病人中的表达以及与CLL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在C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CLL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中BAFF基因mRNA表达水平,运用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比较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BAFF在101例CLL病人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1);Binet分期早期(A期)组BAF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inet分期晚期(B/C期)组(P=0.048),ZAP-70表达阳性组BAF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ZAP-70表达阴性组(P=0.041).中位随访时间为27.9月(1~72月),69例病人诊断后接受化疗,BAFF低表达组病人获得较短的无治疗生存时间(treatment-free survival,TFS),提示BAFF mRNA低表达是TFS的不良预后因素(P=0.017).结论CLL病人存在BAFF基因的高表达,BAFF基因表达水平与Binet分期、ZAP-70阳性表达明显相关,对预后有一定影响.
作者:杨舒;曹磊;樊卫飞;蒲骁麟;王琳;许菊青;刘苏瑶;王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型糖尿病是目前全球患病率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至2013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6%[1]. 老年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与其相关的各种血管并发症和非血管并发症可导致老年人体质衰弱甚至致残、致死,需要照料者对其进行长期甚至终生的照料. 由于我国缺乏照顾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医疗保健措施,家庭的直系亲属(配偶、子女、亲朋等)成为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主要照料者,然而,长期持续的照料会给照料者带来身体、心理及经济上的负担. 照料者负担通常被临床医生忽视,家庭照料者作为非专业照护人员,需要得到从心理到身体支持的干预措施. 目前国际及国内对照料者负担的研究局限于有限的病种,如老年痴呆、脑卒中、肿瘤等[ 2-4] ,较少关注老年糖尿病病人照料者负担. 现就老年糖尿病照料者负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倩倩;覃海;康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控制性减压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防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2组,每组46例.观察组行控制性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病人术中、术毕、术后6月颅内压控制情况,术后脑梗死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月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毕、术后6月各时点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23.91%),平均脑梗死体积为(6.11±1.36)cm3,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6月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评分、Barthel指数、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8.26%,相对于对照组的39.13%有明显上升(P<0.01).结论 控制性减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杨波;丁文学;陶本章;尚爱加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