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肠病224例临床分析

张艳飞;顾芳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 急性肠系膜缺血, 慢性肠系膜缺血, 缺血性结肠炎, 临床特点, 老年人
摘要:目的 总结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对老年和非老年病人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对老年组(≥60岁,127例)和非老年组(<60岁,97例)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急性肠系膜缺血和慢性肠系膜缺血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5%、16.1%和13.4%.B超、CTA及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肠病的阳性发现率、血管病变发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在吸烟(P<0.01)、风湿性心脏病(P=0.04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0.046)、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0.021)、横结肠受累(P=0.021)、升结肠受累(P=0.006)、溃疡形成(P=0.034)、肠腔狭窄(P=0.02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缺血性肠病中以缺血性结肠炎常见,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不同类型缺血性肠病诊断价值不同,怀疑缺血性结肠炎首选结肠镜,怀疑急性及慢性肠系膜缺血者则首选CTA及血管造影.吸烟、风湿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中青年病人的易患因素.老年病人横结肠和升结肠受累更多见,更易出现肠道溃疡及狭窄,病情相对重,应给与积极治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病床干预对社区失能老人日常活动能力及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 探究家庭病床对失能老人及照顾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 年 6 月 1 日 至 2016 年 5月 31 日期间符合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相关标准的失能老人72例;失能老人采用家庭病床的方式进行护理,基于现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按照现有家庭病床管理要求,对失能老人进行至少每周1次,连续6月的上门服务,提供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疏导、诊疗护理等服务;观察干预前后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失能老人及照顾者的主观幸福感数据. 结果 失能老人干预前后ADL 的行走得分分别为(2.32 ±0.72)分、(1.72 ±0.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7.34±4.21)分、(13.68±3.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照顾者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17.34±4.23)分、(25.68±3.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家庭病床能够在提升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同时增强失能老人及照顾者主观幸福感.

    作者:徐言民;祝静;李瑞祥;翟海英;鲍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胆结石病人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止痛药使用情况. 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胆结石病人,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手术方式,观察组病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观察2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其止痛药使用情况. 结果 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为(45.4±9.6) ml,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2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达到了97.50%,其止痛药使用率(30.0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77.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老年胆结石病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量较少,有效减轻了术后疼痛表现,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血胱抑素-C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及心内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病人120例,每例病人均行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CCTA),抽血检测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根据CT冠状动脉检查(CCTA)结果将所有病人依冠脉狭窄程度分组为: 冠状动脉CTA结果正常组(DM1组),冠状动脉狭窄率≤50%组(DM2组),冠状动脉狭窄率50%~75%组(DM3组),冠状动脉狭窄率≥75%组(DM4组),比较各组间Cys-C及HbA1c的差异. 结果 4组间血Cys-C、HbA1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年龄、心率、血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血Cys-C水平与HbA1c成正相关. 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Cys-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血Cys-C可能成为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冠脉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老年DM冠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与血Cys-C、HbA1c密切相关.

    作者:李勤学;葛彪;闫锐晶;白银龙;刘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清除术后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清除术后高压氧治疗的疗效. 方法 收集我院在发病后 24 h内行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9例,分为对照组43例,治疗组46例.术前评估Glasgow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测量血压.术后2组常规吸氧2~5 L/min,第4天开始治疗组行高压氧(HBO)治疗,1次/d,共20 d.术后1周、1月记录病人存活情况、GCS、NIHSS、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 结果 术后1周时,治疗组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22),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37).术后1月时,治疗组病人的GCS(P=0.010)、GOS评分(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晓萍;蒋运芳;邱青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危重症病人肺动脉高压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老年危重症病人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预后. 方法 122例收治于ICU的老年危重症病人,入室4 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收缩压≥40 mmHg即拟诊为PAH,同时收集超声心动图数据、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常规实验室检查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51例病人拟诊为PAH,老年危重症病人PAH的发生率为41.8%.按2013年WHO诊断标准,其中17例(33.3%)为第2类左心疾病相关的PAH,26例(51.0%)为第3类慢性缺氧性疾病相关PAH.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0.031)、呼吸衰竭(P=0.021)、增大的左心房(P=0.038)、右室舒张末内径(P=0.029),左室短轴缩短率下降(P=0.038),脑钠肽前体升高(P=0.046)与PAH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房增大、右室舒张末内径增加为老年危重症病人发生PA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1, P=0.045;OR=1.360,P=0.027).老年PAH病人ICU内病死率为17/51(33.3%),与肺动脉压正常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 结论 老年危重症病人PAH发生率较高,且以第3类PAH为多,增大的左心房及右室舒张末内径为PA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AH对其预后带来不利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张云云;许凡;褚明;毕立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127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根据血Hcy水平分为2组: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80例,非H型高血压组(Hcy<10 μmol/L)47例,分别测定2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超敏C反应蛋白、24 h平均血压,所有病人进行MoCA量表评分. 结果 老年H型高血压病人较非H型高血压病人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P<0.01),回归分析显示血Hcy(P<0.01)、年龄(P<0.01)是老年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人H型高血压病人认知功能水平下降,老年高血压病人中血Hcy水平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静;孙静娴;丁林锋;王屹;郭红梅;王小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人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早期胃癌病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ESD)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之间年龄≥60岁的418例早期胃癌病例(431处病变),分为ESD术后出血组和未出血组,评估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例基本情况、病变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 结果 在本研究中ESD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8/431(8.8%),多因素分析发现病变直径≥4 cm(OR=2.50;95%CI: 1.12~5.58,P=0.026),手术时间≥70 min(OR=2.70;95%CI: 1.30~5.80,P=0.008)是老年人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病变大小和手术时间是老年早期胃癌病人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充分行ESD术前评估,小化手术创面及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术后出血风险.

    作者:赵燕;徐桂芳;吕瑛;张晓琦;凌亭生;张以洋;王雷;邹晓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肥胖发病率的飙升,与其密切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业已证实,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临床上高血压发病隐匿,肥胖与高血压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因此肥胖相关性高血压(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可以是血压升高继发于肥胖,也可以是血压升高先于肥胖.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狄红杰;刘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及中青年男性体检者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现状比较

    目的 了解老年及中青年体检人群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方法 随机抽取600名体检者,其中24~59岁300人,60~97岁300人.对2组人群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血压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及高血压发病率均较中青年人群高(P<0.01).中青年人群中吸烟、超重、血脂异常及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均较老年人群高(P<0.05).在中青年人群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为吸烟、超重、血脂异常,在老年人群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糖. 结论 中青年体检人群中吸烟、超重、血脂异常及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率均较老年人群高,在冠心病防治中应对此类人群重点关注.

    作者:刘芳;操淮芳;殷锐;焦冬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病人的血脂特点及其与病程及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病人的血脂特点及其与病程、病情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病人58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人群25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受试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对比2组不同性别病人的血脂水平;分析各项血脂指标与帕金森病病人病程、病情的相关性. 结果 病例组总胆固醇(TC)为(4.25±0.8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2±0.3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47±0.73) mmol/L、载脂蛋白B(apoB)为(1.51±0.35) 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男性帕金森病病人TC和HDL-C显著低于女性帕金森病病人(均P<0.05);三酰甘油(TG)与帕金森病病程呈负相关关系(r=-0.229,P<0.05). 结论 帕金森病病人血脂水平低于健康人群,且男性病人血脂降低更显著,低脂血症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作者:管得宁;张扬;胡亚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颅多普勒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TCD)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检查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颅内血管状况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病人98例,对所有病人进行TCD以及DSA检查,分析病人颅内血管的狭窄情况和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总结TCD和DSA对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颅内血管状况的诊断价值. 结果 在对病人颅内血管狭窄情况的诊断中,TCD和DSA的检出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病人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的诊断中,TCD和DSA对前交通动脉代偿的诊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对后交通动脉代偿、软脑膜动脉代偿的诊断率低于DSA(P<0.05),对眼动脉代偿的诊断率高于DSA(P<0.05). 结论 对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而言,TCD和DSA检查可以有效诊断其颅内血管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作者:李琪华;刘杰;袁丛洋;刘佳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COX-2基因在紫杉醇/卡铂致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紫杉醇/卡铂致卵巢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以卵巢癌CAOV-3细胞系,卵巢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COX-2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AOV-3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COX-2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紫杉醇/卡铂组比较,转染紫杉醇/卡铂+pCMV-COX-2组卵巢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1),且细胞超微结构未发生显著改变. 结论 COX-2基因在紫杉醇/卡铂治疗卵巢癌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的分子新靶标.

    作者:诸葛飞;童华;高玲娟;王一荃;王祝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缺血性肠病2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对老年和非老年病人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对老年组(≥60岁,127例)和非老年组(<60岁,97例)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急性肠系膜缺血和慢性肠系膜缺血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5%、16.1%和13.4%.B超、CTA及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肠病的阳性发现率、血管病变发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在吸烟(P<0.01)、风湿性心脏病(P=0.04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0.046)、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0.021)、横结肠受累(P=0.021)、升结肠受累(P=0.006)、溃疡形成(P=0.034)、肠腔狭窄(P=0.02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缺血性肠病中以缺血性结肠炎常见,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不同类型缺血性肠病诊断价值不同,怀疑缺血性结肠炎首选结肠镜,怀疑急性及慢性肠系膜缺血者则首选CTA及血管造影.吸烟、风湿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中青年病人的易患因素.老年病人横结肠和升结肠受累更多见,更易出现肠道溃疡及狭窄,病情相对重,应给与积极治疗.

    作者:张艳飞;顾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代谢障碍对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影响的研究现状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 MODSE)是对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命名的修订和完善.MOFE这一概念由王士雯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随后通过进一步研究,将其更名为MODSE.MODSE和成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有着许多相似的特点,但其发病基础、致病原因等方面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目前,国内外许多有关MODS的研究并没有完全将MODSE从MODS中区分开来,许多有关MODSE的研究文献混杂在MODS研究文献之中.MODSE是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后等老年危重病人的常见并发症.糖代谢障碍在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后等老年危重病情况下广泛存在,MODSE病人也存在糖代谢障碍.本文就糖代谢障碍对MODSE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谭清武;唐静怡;李志颖;范艳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酒石酸美托洛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的干预对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PCI介入治疗的116例老年急性AMI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接受PCI介入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且所用治疗药物无任何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以及组间的不同时间点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 结果 2组治疗后LVEDV、LVESD显著低于治疗前,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酒石酸美托洛尔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PCI围术期干预时,能够显著促进病人术后的心功能恢复.

    作者:刘欣颖;任芳;胡佳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慢性脑梗死抑郁病人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慢性脑梗死抑郁病人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脑梗死抑郁病人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其中A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B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2月后的有效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 (IL-8)水平. 结果 (1)A、B组治疗前、治疗1月、治疗2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逐渐降低(P<0.001).A、B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比87.5%,χ2=1.363,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比37.5%,χ2=26.852,P<0.05);(2)与治疗前相比,A、B组治疗1月、治疗2月血清CRP、IL-8、TNF-α水平逐渐减低(P<0.05或0.01),治疗后A组血清CRP、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00).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慢性脑梗死抑郁较帕罗西汀安全性高,对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效果更佳.

    作者:王刚;郑琳;张顺;梁晓亮;姜宝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AECOPD病人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凝血纤溶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0例老年AECOPD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凝血纤溶标志物:血浆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D-D)、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及治疗效果. 结果 2组治疗后凝血纤溶标志物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差值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在老年AECOPD治疗中能进一步改善病人凝血纤溶指标,改善病人血气分析指标,进而改善治疗效果,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亮;沈华;鲍磊;秦海东;张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波联合普罗布考片对老年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超声波联合普罗布考片对老年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64例,分为普罗布考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82例.普罗布考组病人给予普罗布考片0.5 g,2次/d口服,连续6月;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给予超声波治疗,20 d为一疗程,10 d后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分别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质、Crouse积分,抽血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 100(apo B)、全血高切黏度(HWBV)、全血低切黏度(L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ESR)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IMT值(P=0.017)、Crouse积分(P=0.026)较普罗布考组显著下降,TC(P=0.045)、LDL-C(P=0.034)和apo B(P=0.023)水平显著低于普罗布考组.联合治疗组病人经治疗后,HWBV(P=0.039)、PV(P=0.018)、红细胞聚集指数(P=0.046)较普罗布考组病人亦呈显著下降. 结论 超声波联合普罗布考片治疗对改善老年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其可能与加强改善病人的脂质代谢以及血液流变学有关.

    作者:苗少辉;张超;董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固定方式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 将9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试验组采取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CP)治疗,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2组病人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但是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的显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14.58%)(P<0.05). 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PF-LCP手术较PFNA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目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房冰;李晓波;王硕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人衰弱的测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的特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随着国际上衰老相关研究的深入,老年人衰弱顺势成为近年来老年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有研究显示,社区>65岁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7%~14%,>80岁高龄老年人可达1/3[1].若不能及早识别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衰弱将进展、恶化,发生多种不良结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功能完整和生活质量,对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衰弱是可以防治的,及时评估并给予干预,能够延缓甚至逆转病情.目前,我国老年人群中衰弱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老年人衰弱的测评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老年人衰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晓旭;崔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