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μm铥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李鼎;苗晓林;王建卫;祖娜

关键词:
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离子切除术、各种激光手术等[1].激光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已有20年的历史[2].常用的激光有钬激光、绿激光、2μm激光等.1.9μm铥激光系统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相对于2μm激光,1.9 μm铥激光的波长接近于水对激光能量吸收的峰值,激光能量的吸收优于2 μm激光.本文总结了我院81例1.9 μm铥激光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 探索不同级别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 方法 选择200例老年EH患者,将其分为1级高血压组(56例)、2级高血压组(75例)和3级高血压组(69例),另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其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颈内动脉系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1级高血压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ICA)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级高血压组患者MCA、ACA、I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较对照组和1级高血压组明显减少,舒张末期流速(EDV)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组患者MCA、ACA、ICA的PSV较对照组和1级高血压组均明显减少(P<0.05),EDV较对照组、1级高血压组和2级高血压组均明显减少,血管搏动指数(PI)较对照组和2级高血压组明显增加,血管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1级高血压组患者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1(VA1)、基底动脉(BA)、椎动脉2(VA2)的EDV较对照组明显减少,R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高血压组患者PCA、VA1、BA、VA2的EDV、PSV较对照组和1级高血压组均有明显减少,PI和RI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组患者PCA、VA1、BA、VA2的EDV、PSV较对照组、1级高血压组和2级高血压组均有明显减少,PI较对照组、1级高血压组和2级高血压组均有明显增加,RI较对照组和1级高血压组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3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PSV、EDV降低,椎-基底动脉系PSV、EDV降低,PI、RI增加,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白梅;李建武;蔡江涛;刘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人下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1].致病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及寄生虫等,以细菌性UTI常见.下尿路感染(LUTI)主要是指膀胱和尿道的感染,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感染主要由尿道周围、阴道和粪便中的细菌逆行引起,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

    作者:徐科;黄云腾;石博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乌司他丁对纵隔肿瘤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纵隔肿瘤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 方法 选取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结合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奈哌齐治疗,比较2组患者生存的质量、情绪控制和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和POCD的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情绪控制,症状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MSE、视觉再生、联想学习和数字符号方面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POCD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30)以及36.67% (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乌司他丁对纵隔肿瘤切除患者手术后的认知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付征;张韫辉;张惠军;李蔚;高金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剂量多塞平联合苯二氮(葶)类治疗老年慢性失眠患者39例临床观察

    据统计,≥65岁的老年人中≥50%的人存在慢性失眠[1].这类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神经内科医师通过研究发现,导致失眠症的因素中焦虑和抑郁高居首位[2].长期住我院的老年患者中,慢性失眠患者占一半以上,多为焦虑和(或)抑郁症伴发的共病性失眠.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焦虑和(或)抑郁症伴发的共病性失眠仍然没有统一、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召英;祖衡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颅内血流异常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 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脑梗死A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脑梗死B组(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2组患者颅内血管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 结果 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比较:脑梗死A组、脑梗死B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比较:脑梗死A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管狭窄率为7.69%,脑梗死B组血管狭窄率为24.61%,脑梗死A组血管狭窄率为40.25%,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类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明显,对脑梗死高危人群及脑梗死患者应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早期积极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亚丹;王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主观整体评估和微型营养评估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运用

    目的 比较新版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R)和主观整体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营养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 对106例60~97岁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应生化指标检测,分别采用SGA、MNAR法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以血清白蛋白(Alb)作为金标准,对SGA、MNAR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根据MNAR评价结果显示,营养正常的有50例(47.16%),存在营养风险的有38例(35.85%),患有营养不良的有18例(16.98%);SGA评估结果显示:营养正常的有52例(49.06%),存在轻-中度营养不良的有49例(46.23%),存在重度营养不良的有5例(4.71%).MNAR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55.2%;SGA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56.3%.MNAR和SG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P=0.001)和0.711(P=0.004). 结论 使用MNAR和SGA评估结果显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SGA和MNAR均可作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良好可靠的营养状况评估方法,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快速营养筛查方面,MNAR略优于SGA.

    作者:李维;季黎明;邱琼;袁铭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降低尿标本规定时间漏收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简称QCC,又称QCC小组,早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发起的[1],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组成的活动团队,大家团结协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多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品管圈活动目的在于鼓舞员工士气,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团队的工作绩效[2].

    作者:纪婕;张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人下尿路梗阻与感染的关系

    老年下尿路感染(LUTI)原因很多,其中老年下尿路梗阻是重要原因,老年人膀胱尿道功能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尿路黏膜抗菌防御机制降低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等都是梗阻性病变.所以,深入研究老年LUTI的病因,尤其是下尿路梗阻与感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修德;尉春晓;任祥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尿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245例老年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培养基,孵育后挑选可疑菌落,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在6275份中段尿标本中共检出细菌1276株,检出率为20.33%.检出革兰阴性菌769株,占60.2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5.97%)、肺炎克雷白菌(7.45%)、铜绿假单胞菌(5.0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83.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为100%,但出现了其他对该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包括3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为4.8%.检出革兰阳性菌327株,占25.63%,主要以粪肠球菌为主(9.72%);真菌180株,占14.11%,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6.74%).粪肠球菌对利福平、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83.0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环丙沙星、红霉素的耐药率>91.00%. 结论 加强老年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的病原学监测,对有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勇文;李从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早期检测的标志物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及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对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Ⅰ组),老年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8例(Ⅱ组),另选取健康老年人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肝功能、AFP、AFU、TSGF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Ⅰ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高于Ⅱ组及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Ⅱ组及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AST、ALT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血清AFP、AFU、TSGF均高于Ⅱ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肿瘤大小≥5 cm、肿瘤个数<4,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越高(P<0.05);临床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肿瘤大小<5 cm、肿瘤个数<4,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AFU水平越高(P<0.05);临床分期越高,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TSGF水平越高(P<0.05). 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FP、AFU、TSGF水平对老年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倪宏;王林;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人术后谵妄的研究现状

    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状态.而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被公认为是老年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术后发病率大约在5%~50%[1-2].高龄被认为是谵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POD可以诱发一连串有害的临床并发症,包括其他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自主功能丧失、认知能力下降以及死亡[4-6].30%~40%的谵妄是可预防的[7-8],理想的围手术期预防和干预手段能够提高老年人预后效果[3].谵妄的预防和治疗包含在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过程中,并成为衡量老年人术后医疗质量的指标[9].

    作者:田林;杨成刚;辛福泽;邵峰;杨道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更年期及老年期女性下尿路感染的特点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异常繁殖所致的尿路感染性疾病.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又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下尿路感染是更年期及老年期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加,老年女性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是一般女性的2~4倍.

    作者:李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127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和卡维地洛.治疗6月后观察2组疗效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50,P<0.05);治疗后,2组hs-CRP、TNF-α、Hcy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厄贝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老年CHF疗效显著,且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更明显.

    作者:郭英利;王小威;吕冰;王伟;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奥马哈系统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AMI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 方法 以7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的对照组及接受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个性化护理方案的观察组,每组35例.分析对比2组护理前后心理及生理状况变化情况. 结果 2组入院时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出院时,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时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及心理情绪(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及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可有效地改善AMI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情绪.

    作者:陈婷;费甄甄;魏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在住院及社区老年人群中均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1].目前,UTI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占医院感染的第2位,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对老年人而言,由于免疫低下、激素改变、患病卧床、长期留置导尿管及介入诊治措施增多等原因,在外来细菌的侵袭下极易发生尿路感[2].再加上抗菌药物长期过度无序的使用,耐药病原菌快速发展,尿路感染常表现为疾病难治、病程迁延、容易复发等特点,严重者还会导致败血症甚至肾功能衰竭[3].因而,了解掌握老年人UTI病原学特点对临床医师准确诊断和精确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李海皓;丁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抗抑郁药物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主要致死和致残因素之一[1].急性脑卒中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例如肢体瘫痪、失语症、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抑郁.脑损伤后大脑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功能重组,外源性药物,特别是抗抑郁药物受到广泛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治疗,另一方面则因为近来研究发现部分抗抑郁药物可以提高卒中后非抑郁症患者的功能恢复[2].本文将结合研究证据及临床经验对抗抑郁药物在PSD和非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进行介绍.

    作者:徐晓燕;贺丹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9μm铥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离子切除术、各种激光手术等[1].激光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已有20年的历史[2].常用的激光有钬激光、绿激光、2μm激光等.1.9μm铥激光系统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相对于2μm激光,1.9 μm铥激光的波长接近于水对激光能量吸收的峰值,激光能量的吸收优于2 μm激光.本文总结了我院81例1.9 μm铥激光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鼎;苗晓林;王建卫;祖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以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通路为标靶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的不断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s,AD)的发病率和全球经济负担都在显著上升[1].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瀑布机制、血管机制和炎症(免疫)机制同为诠释AD病理机制的三大主流假说,但随着近20年的Aβ疫苗研究的不断失败,后2种学说的地位在不断升高.流行病学、病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已证实,包括糖尿病在内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AD的危险因素[2-3],糖尿病患者AD发病率更高,且AD患者脑内存在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抵抗,因此有不少人认为AD是3型糖尿病[4-5].

    作者:邱彩霞;徐武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中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代谢综合征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中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诊断代谢综合征(MS)的可行性. 方法 时郑州市金水等社区5976名社区居民采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的调查方法,采用ROC曲线确定HbA1c的阈值,比较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MS的一致性. 结果 (1)以2009年IDF和AHA共同制定的新MS诊断标准,MS患病率是45.20%;(2) HbA1c诊断MS的阈值是5.7%(AUC=0.683),以HbA1c≥5.7%为诊断标准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MS的患病率均高于以FPG≥5.6 mmol/L为诊断标准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FPG和HbA1c诊断MS的符合率为85.66%. 结论 HbA1c可作为MS诊断标准的补充.

    作者:汪丽;王庆祝;秦贵军;赵艳艳;张颖辉;马晓君;马笑堃;任高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清C反应蛋白预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预测其发生急性尿潴留的临床价值. 方法 确诊前列腺增生的门诊患者,首次确诊即测量血清hs-CR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并行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max)检测.随访1年,比较发生尿潴留患者和未发生尿潴留患者血清hs-CRP水平以及2组各观察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人工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尿潴留的能力. 结果 830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随访1年内,共有52例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尿潴留患者血清hs-CRP平均值为(3.26±1.35) mg/L,未发生尿潴留患者血清hs-CRP平均值为(1.21±0.4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hs-CRP、IPSS评分、Qmax、PV对预测急性尿潴留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预测急性尿潴留的临床价值高于Qmax、PV(P<0.05). 结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hs-CRP可作为预测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指标之一,联合应用hs-CRP、IPSS评分、Qmax、PV可以提高预测尿潴留发生的准确率.

    作者:陶佳意;却晖;王斌;张劲松;柳琦;刘辉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