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肌酐变化的关系

杨文;常艳;于晓红;张春燕;王玉柱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血肌酐浓度, 肾功能损害, 颈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远期预后, 血脂异常, 心肌梗死, 相互关系, 发病机制, 死亡率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1],笔者也曾经观察到RDW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2],近来有研究报道肾功能损害与血脂异常及心肌梗死的远期预后有关[3-4],而关于RDW与肾功能的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RDW与血肌酐浓度的观察,以探讨RDW与肾功能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二者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前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探讨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Hcy的影响. 方法 150例老年高血压2级患者和8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Hcy的测定.再将高血压组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治疗;B组给予氢氯噻嗪(12.5 mg,2次/d)治疗,监测2组患者血压均能控制在< 140/90 mmHg,在给药前及给药1、3月后分别进行Hcy测定. 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cy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A组治疗后Hcy含量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大于B组(P<0.05). 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Hcy增高,缬沙坦可降低Hcy的含量.

    作者:毛善奎;朱灿宏;彭良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7例临床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易发的一种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其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因保守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差,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近年来对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老年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2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国进;钱忠升;刘玉林;陈为民;王国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肠内营养支持在80岁以上反复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80岁反复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对34例≥80岁反复肺部感染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J)治疗组18例,采用鼻胃管治疗组16例,摄入同等热量和同等氮量,营养支持时间>2月. 结果 经肠内营养支持后,全部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2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EG/J治疗组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次数均明显少于鼻胃管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80岁反复肺部感染患者中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还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人的康复.

    作者:吴宁;黄方;齐玉琴;陈雪松;张兴虎;万文辉;钱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循证医学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老年高血压有其固有的特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已成为临床医师的重要关注点,其循证医学证据尚少,正在积累中.

    作者:赵兴胜;于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人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20世纪60年代Dotter首次成功为1例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83岁女性患者施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1972年Gruntzig发明了双腔球囊导管,使这一技术发展成熟.此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非常迅猛,治疗范围也由原来的肢体动脉发展到大动脉以及静脉,甚至几乎全身的血管,越来越多的外周血管疾病可通过经皮血管介入治疗[1],其优点是药物及手术治疗所不能代替的.下面就老年人重要的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秦永林;柏志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利多卡因直肠表面麻醉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应用经直肠塞入2%利多卡因浸泡的消毒棉纱进行直肠表面麻醉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镇痛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109例需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组.术前A组以2%盐酸利多卡因20 ml浸泡的消毒棉纱塞入直肠行表面麻醉5 min后取出,B组患者以20 ml生理盐水浸泡的消毒棉纱塞入直肠5 min后取出,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其术中疼痛程度. 结果 2组患者术中平均VAS分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平均VAS分值明显低于B组. 结论 应用利多卡因以保留灌肠方式将2%盐酸利多卡因10 ml浸泡的消毒棉纱塞入直肠行直肠表面麻醉是一种方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局麻方法,可明显减轻前列腺活检术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紧张与恐惧心理.

    作者:王勇;张华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是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挑战.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微创是其大的优点.本文简要阐述了老年人冠心病的特点及介入治疗注意点.

    作者:陈漫天;沈成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对照1组患者给予80 mg缬沙坦治疗;对照2组患者给予160 mg缬沙坦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80 mg/5mg);连续治疗12周,监测患者血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 结果 6周和12周时,治疗组患者平均坐位舒张压(msDBP)和平均坐位收缩压(msSBP)下降值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与对照2组相比,msDBP下降值仍占优势(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和77.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呈现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殷泉忠;崔俊友;李健;易桂斌;陆叶;陶金松;郑若龙;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腹股沟区修补治疗中老年腹股沟疝50例

    腹股沟疝是中老年患者的多发病,在> 6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1%~5%[1].自从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以来,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术后复发仍然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中老年患者腹壁薄弱,常常伴有增加腹压的慢性疾病,如咳嗽、排尿困难、便秘等,更容易发生疝复发.目前,中老年患者尚无统一的术式,有些学者提出个体化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我科治疗的50例中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金殷植;冯野;王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的MMP-9、TNF-α、VEG影响及疗效观察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新的神经保护因子,其对脑血管病的神经保护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性研究较少.我们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作为辅助用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周伟宏;吴永华;张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人胃癌癌前变化的随访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人胃癌癌前变化的胃癌发病率,确定老年人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 方法 完成随访的287例对象入选时平均年龄(79.44±11.69)岁,其中男204例,女83例.在1980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胃镜病理诊断为胃癌癌前变化,每隔1~3年随访胃镜及活检.对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 结果 入选对象胃镜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177例,肠化生75例(其中Ⅰ型36例,Ⅱ型20例,Ⅲ型1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5例.随访共发现胃癌21例,胃癌发生率为7.32%,年平均发生率0.75%.其中继发于萎缩性胃炎4例,胃癌发生率为2.26%,年平均发生率0.23%;Ⅰ型肠化生1例,胃癌发生率为2.78%,年平均发生率0.29%;Ⅱ型肠化生1例,胃癌发生率为5.00%,年平均发生率0.51%;Ⅲ型肠化生6例,胃癌发生率为31.58%,年平均发生率3.2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9例,胃癌发生率为25.71%,年平均发生率2.65%.有吸烟史、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Ⅲ型肠化生分别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人胃癌癌前变化的胃癌年平均发生率为0.75%,吸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Ⅲ型肠化生是老年人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老年人胃癌癌前变化的胃镜监测.

    作者:黄海;史冬梅;于晓峰;赵尚敏;陈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 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测、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2组:勺形组40例及非勺形组30例,并对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左室肥厚(LVH)及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CAS及LVH检出率非勺形组均高于勺形组(P<0.01);2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24hSBPL、24hDB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勺形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dSBPL、dDBPL)高于非勺形组(P<0.05).勺形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nSBPL、nDBPL)明显低于非勺形组(P<0.01).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的消失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作者:黄燕;顾宁;庞家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对老年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者血浆BNP、ET-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Lipo-PGE1,商品名:凯时)对其影响. 方法 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常规治疗组(14例).常规治疗组为降肺动脉压、强心、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并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加用Lipo-PGE1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治疗10 ~ 14 d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血氧饱和度( SaO2)、肺动脉压(PA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BNP、ET-1变化. 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0 ~ 14 d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其SaO2和LVEF显著升高(P<0.05),PAP、HR、RR显著下降(P<0.05).Lipo-PGE1治疗后血浆BNP、ET-1水平随心衰的纠正而显著降低(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P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Lipo-PGE1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PAP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ET-1水平,提示Lipo-PGE1可通过多环节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疗过程发挥作用.

    作者:陆卫东;殷少军;祝炜;李瑾;李微;樊美红;张毅琴;林桦;陈维杰;董福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翻转电极侧切法在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研究

    膀胱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是我国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男女均可患病,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3∶1~4∶1[1-2].膀胱癌多见于>50岁的老年人,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膀胱癌首次发现时约70% ~ 80%为非肌层浸润性,其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达40% ~ 80% [2-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常用的治疗方法[4].TURBT术中常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是导致术中膀胱穿孔、肠管损伤和盆腔血管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应用电极翻转侧切法为34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进行了TURBT术,均有效避免了剧烈的闭孔神经反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升;乔迪;祝黎洁;戴枫;秦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术前热疗联合灌注化疗对肺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热疗联合灌注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A组37例接受术前热疗联合灌注化疗,B组31例术前灌注化疗,C组15例直接手术治疗.检测手术前后癌细胞的凋亡指数(AI)、癌组织中PCNA、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和增殖指数(PI),比较3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变化. 结果 A组术后癌细胞AI较治疗前增加,PI下降;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均较治疗前下调.B组癌细胞Al较治疗前增加;PI较治疗前下降;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均较治疗前下调.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的AI高于B组,PI低于B组; 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A组较B组下降. 结论 术前热疗联合灌注化疗可使中晚期肺癌癌组织AI增加,P1下降,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下调.

    作者:祝淮阳;熊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在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老年人自身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情复杂且变化急剧,治疗难度大,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成为老年人患病率及致死率高的疾病.老年人中常见的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外周血管病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并不能使得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应运而生.

    作者:童嘉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肌酐变化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1],笔者也曾经观察到RDW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2],近来有研究报道肾功能损害与血脂异常及心肌梗死的远期预后有关[3-4],而关于RDW与肾功能的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RDW与血肌酐浓度的观察,以探讨RDW与肾功能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二者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作者:杨文;常艳;于晓红;张春燕;王玉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在心血管领域,目前已经涉及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因仅需局部麻醉、不需开胸、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其应用日益广泛.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包括起搏治疗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两大类.老年人常具有基础疾病复杂、心脏结构及功能常伴有退行性病变等特点,其介入治疗有其特殊之处.

    作者:余洪松;李晓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分为继发孔型、原发孔型和静脉窦型.外科手术关闭ASD是标准治疗方法,尤其是原发孔型ASD.近40年来,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型ASD成为安全有效的手段.研究显示介入治疗儿童和成年ASD有良好的中远期疗效.由于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已经治疗,老年时期未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以ASD为主.然而老年ASD患者由于自身情况的复杂性,老年期经导管介入关闭ASD具有特殊的挑战.

    作者:周陵;谢渡江;李小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间苯三酚在老年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肌肉注射间苯三酚在老年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取环(宫内带无尾丝节育环)老年妇女180例,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90例,于术前15 min肌肉注射间苯三酚40 mg;其余90例为对照组. 结果 间苯三酚用于老年妇女取环术,镇痛率为94.4%,宫口完全松弛率高,不良反应少,手术时间缩短. 结论 肌肉注射间苯三酚为一种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软化宫颈方法,尤其适合用于老年妇女取环术.

    作者:骆潇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